跳转到内容

Lentis/解离性身份障碍(多重人格障碍)

来自维基教科书,开放的书籍,为开放的世界

解离性身份障碍(DID),更常被称为多重人格障碍,其特征是患者使用两个或多个独立且独特的人格交替控制患者,导致超出健忘的失忆症。该障碍与物质滥用(酒精等)或其他一般医疗状况无关。关于该障碍是真实存在的还是医源性的(诊断或治疗的结果)存在一些争议。[1]

诊断出DID病例的国家[1]

解离性身份障碍的有效性仍然存在争议,麦克休和普特南博士被要求就该障碍的诊断进行辩论[2]。麦克休认为DID是社会的一种产物,而不是一种自然障碍。争论的焦点在于患者的易受暗示性和对精神科医生深入询问的敏感性。这一点在克鲁夫特的早期治疗方法中得到了最好的体现,该方法现在已被证明是错误的,其重点是将患者拘留长达 8 个小时以揭示不同的身份[3]

普特南认为DID是真实的,它满足了精神障碍的所有标准:内容、效标关联和结构效度。普特南认为,针对DID的三大主要论点是错误的:医源性诊断被催眠或着迷没有导致病例的事实所驳斥,催眠被没有基于催眠的治疗的许多 DID 病例所驳斥,媒体的影响被媒体中的暴力与现实生活中缺乏相关性所削弱。普特南还质疑为什么相同的媒体驱动的诊断不适用于其他疾病。[2]

创伤经历和解离症状之间存在强烈的联系(Bernstein,1986 年,第 727 页)。患有 DID 的患者往往是 30 岁左右的女性,其中许多人在儿童时期受到虐待,而且性虐待比身体虐待更多[4]。与 DID 的联系通常被解释为一种应对机制,将虐待与另一种人格分离。环境似乎导致了 DID,因为它似乎没有通过基因遗传[5]

社会因素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媒体影响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媒体将 DID 渲染得令人兴奋、痛苦、有用且令人困惑。早期对 DID 的塑造性展示是《赛伯》这本书Sybil。《赛伯》讲述了一个女人的故事,她的精神科医生康妮莉亚·威尔伯博士揭露了她童年时期的虐待史和她 16 个人格。这个故事后来被证明是假的,因为赛伯本人承认编造了这些性格。威尔伯博士否认了她的承认,拒绝相信她。作为他们关系不恰当的标志,她甚至在她去世的遗嘱中将书的利润留给了赛伯。[6]这个故事和随后的电影使 DID 的形象流行起来,充满了赛伯表现出的复杂而极端的人格,这些人格是由儿童虐待造成的。这个故事构成了人们对 DID 的第一印象。

赫歇尔·沃克从 NFL 退役后发现自己患有 DID。由于不再有足球可供专注,包括足球场上的“战士”、媒体眼中的“英雄”以及曾分别威胁要杀死妻子和治疗师的暴力人格在内的不同身份都显露出来了。赫歇尔声称他的疾病有积极的一面,并将他的足球成功归因于它。许多人对他疾病的质疑反映了 DID 患者面临的普遍耻辱。[7]

Herschel Walker at Fort Gordon 2010-05-14
2010 年 5 月 14 日,赫歇尔·沃克在戈登堡

妮琪·米娜是另一个“DID”的名人例子。尽管她似乎目前没有患上这种疾病,但她还是在生活中和工作中使用不同的角色来从媒体那里获得关注。在一次采访中,妮琪提到,在她成长的暴力家庭中,她创造了“Cookie”这个角色来分离残酷的现实[8]。然后她创造了“芭比”这个角色,出现在她的歌曲中,并获得了粉丝的欢迎。媒体的认可和批评都为她带来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这可能促使她创造了更多的人格,例如“罗马·佐兰斯基”,她通过操纵他用脏话和暴力行为来表达愤怒,以增强作品的娱乐性。操纵人格也在其他主流名人中可见,例如Lady Gaga,她创造了乔·卡尔德隆的身份作为她的男性人格[9]

这些例子告诉我们,现在的表演艺术家利用不同的身份来探索和表达他们的艺术才能,并同时获得媒体关注。尽管他们的行为受到批评,但他们的作品的艺术价值并没有减弱。他们在媒体中的追随者通过将其描述为独特、有吸引力和令人印象深刻的行为来鼓励这种行为。这种社会影响可能会对青少年的心理发展产生意想不到的影响,这些青少年还在心理上发育,可能会被鼓励发展不同的人格。

电视和电影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解离性身份障碍已通过电影和电视剧等媒介在媒体中得到体现。第一部关于患有 DID 的人的完整电视剧是《Tara 的美国》。这部电视剧讲述了一位妻子和母亲患有 DID 并拥有 3 个主要的人格。第一个身份是一个名叫 T 的 15 岁野孩子,然后是布克,一个粗犷的户外男人,最后是艾丽斯,一个典型的 20 世纪 70 年代家庭主妇。之后的季集引入了更多人格。塔拉的姐姐查梅恩对塔拉的 DID 做出了典型反应,与不同的人格对抗并要求他们停止,并表达了对 DID 有效性的怀疑。制片人咨询了解离社群的专业人士,包括理查德·克鲁茨博士,一位拥有近 40 年诊断和治疗 DID 经验的精神科医生。这部剧相当准确,并包含了许多患者身上类似的性格。然而,据克鲁茨说,“塔拉只代表了 5% 的 DID 患者”,因为她和她的不同人格过于夸张。(卡普兰等,2009)

诸如《伊芙的三张面孔》(1957)、《赛伯》(1976)、《本能恐惧》(1996)、《身份》(2003)和《我,我自己和艾琳》(2000)等电影是展示 DID 以及患有该疾病的人的特征的典型例子。电影对世界对 DID 的看法产生了很大影响,一些人认为这影响了 DID 病例的增加。

技术与 DID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汉斯·伯格于 1924 年发明了脑电图,使脑电波的记录成为可能。脑电图作为诊断工具的应用源于医生们惊奇地发现,许多患者在人格转换之间会发生用手习惯的改变[10]。DID 可能与颞叶癫痫相关的发现促使医生使用脑电图监测两个半球的活动[11]。结果表明,一个人内部的不同人格会表现出不同的脑电图模式,这现在是表明 DID 的关键标志。

如前所述,许多 DID 患者是中年女性,她们在童年时遭受过身体或性虐待。许多医生试图利用脑电图研究的结果,将生理障碍与创伤性社会经历联系起来。一项研究表明,这些折磨人的社会经历可能导致优势半球组织的破坏,这可能是 DID 的主要原因[12]。20 多年后,随着新技术的出现(例如,MRI 分辨率提高),越来越多的工具被用于理解和诊断 DID,包括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Sheehan 等人使用 SPECT 研究了潜在 DID 患者左右颞叶的脑活动,并认为之前提出的假设从未得到证实。他们还得出结论,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天真地接受自我报告的儿童虐待,以及在治疗之前未能最终确定 DID 的诊断,可能会导致该疾病的医源性病因[13]。为了避免医源性病因的可能性,神经科医生应该意识到,脑电图读数并非万无一失的诊断工具。Sandel 等人讨论了,脑电图读数对 DID 呈阴性的患者,只有在对症状进行纵向研究,并与患者建立治疗联盟后,才能诊断为 DID[14]

幸运的是,之前的一项研究表明,DID 中不同人格之间的生理差异还包括对相同药物的反应差异、过敏敏感性、自主和内分泌功能,以及令人惊讶的是,视觉功能的变化[15]。治疗师在诊断 DID 时不应仅仅依赖先进的技术。可以进行各种生理测试以准确诊断该疾病。此外,互联网的使用也有助于诊断和治疗 DID。一个在线博客讨论了一位患者如何利用记录的思想、歌曲、诗歌、写给治疗师的信件以及在治疗期间创作的艺术作品来探索她患有 DID 的生活[16]。不幸的是,该患者的博客已被下架[17]。然而,这个故事表明,在 21 世纪,人们更有可能通过互联网分享 DID 的信息,并了解 DID。

DID 的诊断是使用结构化访谈、自我报告测试和简短的筛查自我报告测试。相应的测试示例包括 DSM-IV 解离障碍修订版(SCI-D-R)结构化临床访谈、多维解离量表(MID)和解离体验量表(DES)。这些测试测量患者的解离程度或他们表现出的症状。这些是初步测试,在进行适当诊断之前,会将其与脑电图和其他测试结合起来。

自我诊断也存在,并且正在通过像 WebMD 这样的网站而不断发展,WebMD 是美国访问量排名第 81 位[18] 的网站,拥有 1600 万独立访客[19],这可能会影响 DID 的传播方式。在英国最近的一个案例中,一位知名人士自我诊断为躁郁症[20]。他的行为导致自我诊断或家庭成员的诊断增加。

然而,DID 通常被误诊为边缘型人格障碍癫痫精神分裂症躯体化障碍惊恐障碍,反之亦然,因为它们都表现出严重的行為改变,常常被误认为是多重人格。

有些人可能并没有这种疾病,但在与治疗师或医生的交流后,却认为自己患有这种疾病。社会认知模型表明,医源性和其他社会文化因素是这种疾病诊断增加的主要原因。[21] SCM 将 DID 的诊断归因于诸如“……治疗师无意中的提示,包括对过去行为的记忆、对其他个人的观察以及媒体对 DID 的刻画”[22] 这样的因素。一个典型的医源性案例涉及治疗师黛安·休梅纳斯基博士,她于 1995 年因医疗事故被判有罪。据卡尔森说,休梅纳斯基博士的前患者,这位治疗师给她提供了有关 DID 的书籍、脱口秀节目和视频[23]。在小组治疗期间,一些患者开始发现每个人故事和人格的相似之处。在最终辞退了休梅纳斯基后,这些患者注意到他们所有的经历都是一样的,并且直接反映了他们被提供的电影和书籍。一位小组治疗的参与者承认,她创造了一个名叫“妮基”的人格,仅仅是因为小组中其他人都拥有一个。[23]

为了防止医源性事件,已经制定了一些保障措施和团体。第一个是希波克拉底誓言,其中包含一句话,“...绝不伤害任何人。”[24] 尽管医生和治疗师都宣誓,但像休梅纳斯基这样的例外情况还是存在,他们为了金钱或名声而不道德地行医。一些主要参与解离及其诊断的组织包括国际创伤与解离研究协会(ISSTD)、Sidran 研究所和美国医源性协会(AiA)。

任何治疗的目标都是帮助患者变得更有功能。精神科医生力求整合人格。他们努力讨论和接受患者可能遭受的虐待。治疗通常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建立安全、稳定和症状减轻;第二阶段:面对、处理和整合创伤性记忆;第三阶段:整合和康复[1]

媒体中有关 DID 的故事,无论真实还是虚构,都增加了 DID 的可接受性和吸引力。再加上诊断信息的日益普及,人们被鼓励自我诊断并分享他们的疾病。然而,如果没有医生的知识和经验的节制,非专业人员手中的知识就有被误用的风险。患者可能会在潜意识中将 DID 的症状强加于自己,从而对他们造成损害。

参考文献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1. a b c 国际创伤与解离研究协会。(2011)。成人解离性身份障碍治疗指南,第三次修订。创伤与解离杂志,12(2),115-187。
  2. a b McHugh, P. R. & Putnam, F. W. (1995, July). Resolved: Multiple Personality Disorder Is an Individually and Socially Created Artifact.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Child and Adolescent Psychology, 34(7), 957-62.
  3. Piper, A. (1996, March). Letters to the Editor.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Child and Adolescent Psychology, 35(3), 260-61.
  4. Gillig, P. M. (2009 年 3 月). 解离性身份障碍:一项有争议的诊断。精神病学(Edgemont),6(3),24-29。
  5. 创伤与解离研究国际学会。(2011). 常见问题解答:解离和解离性障碍。 于 2011 年 12 月 5 日检索。
  6. Lynn, S. J. 和 Deming, A. (2010). 回顾:“西比尔磁带”:揭露解离性身份障碍的神话。理论与心理学,20(2),289-291。
  7. Woodruff, B., Hennessey, J. 和 Hill, J. (2008 年 4 月 14 日). 赫舍尔·沃克:“告诉全世界我的真相”。
  8. "尼基·米娜:嘻哈界最炙手可热的配角单飞了". 详情. 2010 年 5 月.
  9. "流行歌星的男性化身用皇后乐队的布莱恩·梅表演了‘Yoü and I’的摇滚版". MTV. 2011 年 8 月 28 日
  10. Putnam, F.W., Post, R., Guroff, J., Silberman, E. 和 Barban, I. (1983) 100 例多重人格障碍。在 1983 年美国精神病学协会纽约市年会上发表。
  11. Mesulam, M. M. (1981) 伴随异常颞叶脑电图的解离状态:多重人格和附体的错觉。Arch. Neural., 38: 176-181。
  12. Flor-Henry, P., Tomer, R., Kumpula, I., Koles, Z. J. 和 Yeudall, L. T. (1990). 对两例多重人格综合征的脑生理和神经心理研究,并与慢性癔症进行比较。国际心理生理学杂志:国际心理生理学组织官方杂志,10(2),151-161。
  13. Sheehan, W., Thurber, S. 和 Sewall, B. (2006). 解离性身份障碍和颞叶参与:复制和警示说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精神病学杂志,40(4),374-375. doi:10.1111/j.1440-1614.2006.01806.x
  14. Sandel, M. E., Weiss, B. 和 Ivker, B. (1990). 多重人格障碍:脑外伤后诊断。物理医学与康复档案,71(7),523-525。
  15. Birnbaum, M. H. 和 Thomann, K. (1996). 多重人格障碍的视觉功能。美国验光协会杂志,67(6),327-334。
  16. "解离性身份障碍". Liz Beck 的个人治疗博客. 2009 年 2 月 27 日.
  17. 秘密阴影博客
  18. Google. (2011 年 1 月). 100 个访问量最大的网站:美国。 于 2011 年 12 月 5 日从双击广告规划器检索。
  19. Google. (2011 年 10 月). 网站资料域:webmd.com。 于 2011 年 12 月 5 日从双击广告规划器检索。
  20. 由于“史蒂芬·弗莱效应”,双相情感障碍自我诊断不断增加. (2010 年 3 月 2 日). 每日电讯报。
  21. Liliendfeld, S., Kirsch, I., Sarbin, T., Lynn, S., Chaves, J., Ganaway, G. 等人。(1999). 解离性身份障碍和社会认知模型:回顾过去的教训。125(5), 507. http://homepage.psy.utexas.edu/homepage/class/psy394u/Bower/Xtra--Multiple%20Personality%3F/Lillienfeld%20-MPD.pdf
  22. Spanos, N.P. (1994). 多重身份扮演和多重人格障碍:一种社会认知视角。心理通报,116
  23. a b Acocella, J. (1999). 创造歇斯底里:女性和多重人格障碍。 http://www.nytimes.com/books/first/a/acocella-hysteria.html
  24. 未知 (2011). 希波克拉底誓言。 http://en.wikipedia.org/wiki/Hippocratic_Oath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创伤与解离研究国际学会

西德兰研究所

美国医源性疾病协会

关于诊断方法 ISSTD 治疗 DID 的指南

华夏公益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