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Lentis/和谐社会:中国互联网审查

来自维基教科书,开放世界中的开放书籍

自由的互联网允许用户快速地将他们的想法传播给全球受众。在中国,自由表达在历史上一直受到压制,这种技术可能会对人们的互动方式产生深远的影响。在讨论互联网如何影响中国时,政治异见人士艾未未说:“......人们正在学习如何行使自己的权利。这是一个独特而宝贵的时刻。人们开始感受到清风。互联网是一片狂野之地,拥有自己的游戏、语言和手势,我们开始通过这些手势分享共同的感受。”[1] 这种语言表明互联网在多大程度上影响着一个人的言论自由。艾认为,这种影响是技术固有的,无法永远控制。然而,就目前而言,自由表达受到中国政府审查技术的限制。

中国审查的公开目的是“维护和谐 (和谐)”,虽然允许反政府内容,但任何具有威胁性的语言或试图煽动公众行动的行为都将受到审查。[2] 大多数外部观察者,包括国际媒体组织和美国国务院,认为中国的审查意在压制关于中共的不利报道,并防止有组织的政治反对。[3][4] 许多人权倡导者认为审查既是侵犯人权的行为,也是政府掩盖和进一步 perpetrate 人权侵犯的一种手段。[5] 其他团体担心审查会抑制公众对重要社会和道德问题的了解。[6] 然而,中国公民的观点各不相同。虽然有许多人批评审查,但也有一些人认为审查制度是必要的,甚至是有益的。审查制度在中国并不是政府的秘密;相反,政府向公民宣传其审查工作,将其作为维护安全和稳定的手段。[7] 一些组织甚至为在审查方面特别有效的公司颁发奖项,这表明许多中国人为他们的审查工作感到自豪。[8]

1924 年,中国共产党 (CPC) 成立了宣传部,负责监督宣传和审查相关问题。[9] 从那时起,它一直积极参与审查电视、报纸、广播,以及最近的互联网。中国公民于 1996 年获得互联网接入。[10] 1997 年,公安部 实施了互联网使用规定,并发布了一套互联网行为规则。该规定第 5 条描述了以下不当使用行为

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利用互联网制作、复制、检索或传播以下信息
煽动抵抗或破坏宪法、法律或行政法规的实施;
煽动推翻政府或社会主义制度;
煽动分裂国家,损害国家统一;
煽动民族仇恨或歧视,损害民族团结;
捏造事实或歪曲真相,散布谣言,破坏社会秩序;
宣扬封建迷信、色情淫秽、赌博、暴力、凶杀;
恐怖主义或煽动他人进行犯罪活动;公开侮辱他人或歪曲事实诽谤他人;
损害国家机关声誉;
其他违反宪法、法律或行政法规的活动。[11]

审查立法范围广泛,允许政府为满足其需要而为各种行动辩护;许多人被逮捕,罪名包括“颠覆国家政权”。 互联网审查的许多既定目标与中国历史上重视集体主义而不是个人主义的价值观相一致。 儒家思想,一种在中国普遍存在的哲学,强调家庭和国家中人际关系的和谐与社会秩序,而不是个人喜好和表达。[12] 从其既定目标来看,中国互联网审查可以被解释为孔子时代以来中国规范的延续。

互联网审查的方法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金盾工程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1998 年,中国政府实施了第一个信息管理系统迭代,称为“金盾工程”。 公安部将该项目合理化为一种促进“采用先进的信息通信技术,加强公安中央控制、反应能力和打击犯罪能力,提高公安工作效率和 effectiveness” 的方法。到 2001 年,中国所有主要网络都通过国际“网关”上的服务器,在那里可以过滤和监控网络流量。该系统通过阻止IP 地址 进行路由来阻止内容,这种策略导致该项目被讽刺地称为“中国防火长城”。[13] [14]

自我审查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中国政府用来限制内容的另一种方法是将一些审查工作“委托”给在中国运营的企业。现代政府法规针对互联网内容提供商 (ICP),即希望在互联网上向公众展示内容的个人或组织。为了遵守这些法律,所有 ICP 都必须申请并在其网页上显示政府颁发的ICP 许可证。ICP 必须对其内容进行监管,以防止出现非法内容,以便获得和维护其许可证。[15] 因此,在防火长城内部运营的网站,例如新浪微博,一个流行的微博网站,预计会进行自我审查。[16] 虽然共产党没有提供官方的审查主题列表,但已经找到了政府向媒体组织发送的关于审查的秘密备忘录[17]工业和信息化部 (MIIT) 监督中国 ICP 的自我审查工作。[18]

许多公司雇佣大量员工来监控上传的内容。[19] 中国企业通常会过度屏蔽内容,而不是冒着招致 MIIT 惩罚的风险。中国领先的搜索引擎公司百度 的董事长透露,他的员工每天都会删除大约一百万次用户创建在线论坛和社区的事件。[10] 未能进行自我审查的公司将面临罚款、停牌或被邀请“喝茶”,这是中国对审讯的一种委婉说法。[20] 纽约时报报道了一起事件,警方强行说服了一位中国 ICP 首席执行官加强其公司的审查工作。[21]

五毛党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互联网审查的第三种方式来自“五毛党”,这是一个由网络评论员组成的群体,他们被招募并付费,在微博和网络论坛上以普通公民的身份发布支持政府的言论 [22]。该群体带有贬义的绰号,指的是其成员每发表一条支持政府的言论就会得到五毛钱的传言。 [23] 他们的目标通常是破坏反政府言论,宣传政府意识形态。看到这些评论的用户可能会屈服于从众效应,并自己表达更多支持政府的观点。五毛党成员还会举报发布了冒犯性言论的用户。据估计,目前中国有约25万名这种雇佣的网络评论员。 [2]

审查制度是帮助中共在中国保持权力的重要工具。政治活动在中国很常见:清华大学社会学家孙立平指出,2010年中国发生了超过18万起抗议活动,平均每天约500起。 [24] 这些抗议活动和骚乱是对政府滥用权力、土地强征、制度性民族歧视和恶劣工作条件的回应。 [25] [26] [27] 许多宣传或提及这些“群体性事件”的社交媒体帖子很快就被删除。 [2] 在2011年的阿拉伯之春期间,中国的网络异议人士呼吁对中共进行“茉莉花革命”。作为回应,中共封锁了“茉莉花”一词的网络搜索,删除了新浪微博上与起义和茉莉花有关的帖子,并逮捕了影射抗议活动的网民 [28]。因此,在突尼斯和埃及通过社交媒体迅速传播的反政府抗议活动 [span>29],在中国迅速被镇压。

中共内部的竞争派系选择性地利用审查制度作为政治操纵的工具。2012年10月,纽约时报报道称,温家宝总理的家人尽管出身贫寒,却积累了27亿美元的财富,这表明他涉及裙带关系和腐败 [30]。在文章发布在线不到三个小时后,纽约时报网站就被防火墙屏蔽,阻止中国网民了解此事 [31]。然而,在2012年2月,薄熙来,一个新毛泽东主义的中共重庆市委书记,他主张与主流党派意识形态相悖的观点,被指控腐败,他的妻子被指控杀害了一名英国商人,官方媒体报道了这一丑闻,网络上的回应基本上没有受到审查 [32]。新浪微博和其他中国微博网站上掀起了反对薄熙来腐败的浪潮 [span>33]。这些案件的不同结果是由它们的审查方式决定的。在薄熙来的案例中,中共的意识形态激进分子,网民可以自由地发布投诉并了解他的腐败行为,后来他被开除出党 [34]。温家宝,中共建制派成员,尚未受到任何报复或公众的强烈反对,因为“纽约时报”和“温家宝”这两个词被屏蔽了中国网民。 [span>35] 这些案例反映出,审查制度是一个强大的政治工具,不仅可以通过压制对建制派政客的反对来实现,而且可以通过其明显的缺失来实现,利用公众舆论驱逐意识形态上的异类。

互联网审查制度也极大地改变了外国企业在中国经营的方式。小型企业和供应商的网站被中断会对其业务造成不利影响,但即使是大型公司也受到了影响。 谷歌,成立于1999年,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基于中文的搜索引擎版本,同时将其所有运营保留在美国。然而,由于所有互联网流量首先都要经过防火墙的筛选,用户经常遇到不可预测的服务中断。因此,谷歌在中国因能力不足和不可靠而受到批评。 [36] 为了应对日益增长的经济压力,以在中国快速增长的互联网用户群体中建立其地位,谷歌在2005年成立了谷歌中国。然而,谷歌面临着一个两难的境地,因为它有几种选择:按照自己的规则行事,自我审查以符合政府政策,或允许政府进行审查。谷歌得出结论,虽然自我审查与其价值观不符,但它仍然是合理的,因为它对于开展业务和改善信息获取是必要的。谷歌高级政策顾问安德鲁·麦克劳克林在2006年1月27日发布的一份公开声明中表示:“过滤我们的搜索结果显然会损害我们的使命。然而,不向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提供谷歌搜索,对我们的损害更大。” [37]

尽管在世界其他大部分地区被认为是领导者,谷歌在中国却举步维艰。尽管它遵守了中国的规则,但它从未在市场份额上超过其主要竞争对手百度。2009年,谷歌的市场份额达到顶峰,为35.6% [38];然而,它从未成为用户中最受欢迎的搜索引擎。百度不仅拥有作为本土公司的优势,而且还对中国审查制度下的科技市场运作方式有着深入的了解。百度与政府有密切关系,并提供谷歌没有提供的服务,例如盗版媒体的链接。 [39] 谷歌试图通过投资本地公司和雇佣本地高管来获得成功,但最终未能跟上这个独特而快节奏的市场。谷歌也不熟悉如何在互联网审查制度的限制下提供理想的用户体验。

Aurora行动,这是一起针对谷歌和几家主要基础设施公司的高级黑客攻击事件,始于2009年年中,标志着谷歌发展历程的一个重大转折点。维基解密电文后来证实,此次攻击起源于中国,并引发了怀疑,认为此次攻击的动机是中共官员之间的政治操纵。 [40] 针对这些网络攻击,谷歌首席法务官大卫·德拉蒙德在2010年1月12日发表了一份声明 [41],描述了“一种针对中国的新方法”。这一次,谷歌得出结论,它不能再为自我审查辩护,并威胁如果政府不提供任何替代方案,将离开中国。虽然网民同情谷歌的遭遇 [42],但政府坚持其权威,拒绝妥协。2010年3月,谷歌中国将其所有搜索重定向到香港,到2012年1月,谷歌的市场份额降至16.7% [43]

谷歌在中国遭遇的失败并非个案。包括雅虎eBay在内的几家美国互联网公司之前都已失败。谷歌与其前辈一样,受到两个相关因素的阻碍:对外国公司的歧视和审查制度。谷歌搜索引擎比百度的审查更加严格,并且经常受到审查员的控制或删除搜索结果。谷歌也没有与政府保持密切关系,被视为不可信。因此,谷歌及其前辈在中国的业务运营都失败了,因为他们既没有足够快地了解文化,也没有学会如何在遵守中国审查制度的同时调整他们的技术。

尽管存在审查制度,中国的网络文化依然蓬勃发展。模仿西方网站的本土网站的创建,形成了一个庞大而互联的网络。微博网站新浪微博拥有超过3亿用户。[44] 然而,中国民众无法有效地讨论社会问题,而这在很多情况下需要对掌权者进行批评。虽然允许批评,但涉及官员腐败或可能激起民愤的行为,通常会被压制。然而,对外国政府,特别是美国和日本政府的严厉批评,通常不受约束,一些观察人士认为这助长了中国网民的仇外和民族主义情绪。[45]法轮功这样的精神团体也被彻底封锁。[46]

也许中国审查制度最著名的例子是对1989年天安门广场抗议活动的报道,该活动始于1989年4月15日。中国军队于1989年6月4日做出反应,中国人民解放军(PLA)的坦克和部队清除了天安门广场,杀害了数百至数千名抗议者。这一事件现在被称为天安门大屠杀。如果一个公民在中国互联网搜索引擎上搜索“6月4日”,搜索结果将被严格过滤,排除所有与这场悲剧相关的任何信息。[47] 引用这些事件的印刷媒体必须与政府的立场保持一致,即采取的行动是“平息1989年的政治风暴,并使中国能够享有稳定的发展”。[48] 2006年,前线播放了一部关于天安门广场抗议活动的纪录片,片中记者前往北京大学采访学生。前线报道,“…我们向北京大学的本科生发放了那张著名照片(坦克人)的副本——这是第一个行动主义开始的中心——这些本科生对此感到困惑。其中一人说,‘我不知道;也许是游行之类的’,另一人非常礼貌地说,‘请问这是您的艺术作品吗?’”。[49],这表明中国通过教育成功地审查了天安门广场大屠杀等事件。由于缺乏对这类有争议事件的充分了解,中国公众无法理解和解决与这些事件相关的問題。

反应

[edit | edit source]

国内

[edit | edit source]

中国民众意识到审查制度的存在[7],态度从公开支持到暗中反对。许多中国人认为这个制度是一种保护,诺贝尔奖得主莫言在新闻发布会上说,“没有审查,任何人都可以在电视或网络上诽谤他人。任何国家都不应该允许这种情况发生。只要不违反事实真相,就不应该被审查。任何虚假信息、诽谤、谣言或侮辱都应该被审查”。[50] 中国的活动人士,如艾未未,一直抵制审查并呼吁使用审查规避方法。中国特有的非技术性反应是使用同音字和替代拼写来避开关键词过滤器。后者最常见的例子之一是“草泥马”,这是一种虚构的动物,其名字与一个粗俗的词语同音。由于名字本身是无害的,政府的关键词传感器没有阻止它出现在中国的网页上。中国公众普及了这种虚构动物的形象,并将其作为反抗压迫性审查的象征,被另一个同音字称为“河蟹”。草泥马已被纳入现代中国艺术和文学,包括一些虚假的儿童歌曲。[51]

国际

[edit | edit source]

国际人权组织对中国的网络审查表示担忧[52],许多人指出这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35条相冲突,该条规定保障言论自由。[53][54] 一些团体试图通过规避方法为中国人提供行使权利的手段。[55] 2008年,美国科技公司也成立了全球网络倡议(GNI),以制定保护隐私和在拥有专制政府的国家中保护言论自由的行业准则。

中国的网络审查还引发了美国国会关于人权、贸易和网络安全的诸多担忧。自布什政府执政以来,美国一直在中国资助许多互联网自由项目,包括规避技术和隐私保护。[56] 2012年,在彭博社网站被屏蔽后,美国国务院敦促中国尊重互联网自由。[57] 然而,由于美国没有完全了解中国的互联网限制,因此在尊重中国主权的同时,无法成功施压中国。

结论

[edit | edit source]

中国的网络审查涉及到技术社会界面上的复杂转换。中国政府、公民和政治活动人士都利用社会和技术手段来推进自己的议程。只要一方战胜了另一方,他们就会很快被对方打败。由于中国的互联网环境不断变化,希望在中国开展业务的人必须了解这些政策,以免遇到与谷歌相同的困难。从这些案例中可以清楚地看到,社会和文化因素既塑造了技术,也受到技术的塑造。虽然审查制度主要受政治驱动,但其影响却非常广泛,影响着商业和社会。为了支持和规避政府政策,出现了许多技术,它们创造了一套新的社会群体,这些群体在这个问题上争夺地位。虽然中国政府试图创造一个“和谐社会”,但它反而在技术的社会界面上引发了一场复杂的战斗。

参考文献

[edit | edit source]
  1. 艾, W. (2012). 中国的审查制度永远无法战胜互联网。卫报, http://www.guardian.co.uk/commentisfree/libertycentral/2012/apr/16/china-censorship-internet-freedom
  2. a b c King, G., Pan, J. 和 Roberts, M. 待出版. 中国审查制度如何允许政府批评但压制集体表达. 美国政治科学评论. 美国政治科学评论
  3. Page, J. (2011年1月31日) 中国在埃及抗议活动后加强网络审查。华尔街日报, http://online.wsj.com/article/SB10001424052748704832704576113810779590744.html
  4. 美国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工作人员。 (2011年2月15日) 中国与美国——互联网时代的公共外交。 http://www.state.gov/documents/organization/175159.pdf
  5. 大赦国际。 (2010年1月13日) 中国对互联网的审查必须停止。大赦国际, http://www.amnesty.org/en/news-and-updates/news/chinas-censorship-internet-must-stop-20100113
  6. Demick, Barbara. (2009年5月22日) 天安门事件周年纪念对中国年轻人来说无关紧要。洛杉矶时报, http://articles.latimes.com/2009/may/22/world/fg-china-youth22
  7. a b 公安部。 (2006)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 http://www.mps.gov.cn/English/menu_1_4_1.htm
  8. Thompson, C. (2006年4月23日) 谷歌的中国问题。纽约时报, http://www.nytimes.com/2006/04/23/magazine/23google.html?pagewanted=all
  9. 中国共产党。 (2006) 主要职能。中国共产党新闻, http://cpc.people.com.cn/GB/64114/75332/5230610.html
  10. a b 自由之家 (2011). 中国. 自由之家, http://www.freedomhouse.org/report/freedom-net/2011/china
  11. 公安部 (1997). 计算机信息网络和互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 Retrieved 8 December 2012 from http://newmedia.cityu.edu.hk/cyberlaw/gp3/pdf/law_security.pdf
  12. 福山, F. (1995 年 4 月). 儒教与民主. 民主杂志, 6(2), 20-33
  13. 齐特林, J. 和埃德尔曼, B. (2003 年 3 月 20 日). 中国互联网过滤的实证分析. 哈佛大学伯克曼互联网与社会研究中心.
  14. 法罗, J. (2008 年 3 月). 连接已重置. 大西洋月刊, http://www.theatlantic.com/magazine/archive/2008/03/-the-connection-has-been-reset/306650/
  15. 人权观察 (2006). 中国审查机制简述. 人权观察, http://www.hrw.org/reports/2006/china0806/2.htm#_Toc142395815
  16. 温斯, M., 拉弗兰尼尔, S. 和安斯菲尔德, J. (2010 年 4 月 7 日). 中国的传感器在互联网上应对和绊倒. 纽约时报, http://www.nytimes.com/2010/04/08/world/asia/08censor.html?pagewanted=all
  17. (2010 年 3 月 21 日). 中国审查员不想让你知道什么. 纽约时报, http://www.nytimes.com/2010/03/22/world/asia/22banned.html
  18. (2012). 工业和信息化部主要职责. 中国政府网, http://www.gov.cn/english//2005-10/02/content_74176.htm
  19. 温斯, M., 拉弗兰尼尔, S. 和安斯菲尔德, J. (2010 年 4 月 7 日). 中国的传感器在互联网上应对和绊倒. 纽约时报, http://www.nytimes.com/2010/04/08/world/asia/08censor.html?pagewanted=all
  20. 安斯菲尔德, J. (2012 年 11 月 13 日). 中国施压企业协助审查网络. 纽约时报, http://www.nytimes.com/2012/11/14/world/asia/china-pressures-businesses-to-help-censor-web.html
  21. 汤普森, C. (2006 年 4 月 23 日). 谷歌的中国问题. 纽约时报, http://www.nytimes.com/2006/04/23/magazine/23google.html?pagewanted=all
  22. 莫罗佐夫, E. (2010 年 10 月 2 日). 网络专制者的崛起. 华尔街日报, http://online.wsj.com/article/SB10001424052748704116004575522072016129094.html
  23. 布里斯托, M. (2008 年 12 月 16 日). 中国互联网的“舆论操控者”. BBC 新闻, http://news.bbc.co.uk/2/hi/7783640.stm.
  24. (2011 年 9 月 26 日). 中国经济繁荣之际,动荡加剧. 华尔街日报, http://online.wsj.com/article/SB10001424053111903703604576587070600504108.html
  25. (2011 年 9 月 23 日). 抗议者在中国城市因土地出售而发生暴乱. BBC 新闻, http://www.bbc.co.uk/news/world-asia-pacific-15032458
  26. (2008 年 3 月 14 日). 西藏:世界屋脊的火灾. 经济学人, http://www.economist.com/node/10870258?story_id=10870258&top_story=1
  27. 万, W. (2012 年 9 月 25 日). 专家表示,富士康中国暴动不太可能是最后一次. 华盛顿邮报, http://www.washingtonpost.com/world/asia_pacific/foxconn-riot-in-china-unlikely-to-be-the-last-experts-say/2012/09/25/1e6828b8-071c-11e2-afff-d6c7f20a83bf_story.html
  28. 拉姆齐, A. (2011 年 2 月 21 日). 国家镇压中国小型“茉莉花”抗议. 时代周刊, http://www.time.com/time/world/article/0,8599,2052860,00.html
  29. 普雷斯顿, J. (2011 年 2 月 5 日). Facebook 和 Youtube 燃起埃及抗议. 纽约时报, http://www.nytimes.com/2011/02/06/world/middleeast/06face.html?pagewanted=all
  30. 巴博萨, D. (2012 年 10 月 25 日). 温家宝家人在中国拥有秘密财富. 纽约时报, http://www.nytimes.com/2012/10/26/business/global/family-of-wen-jiabao-holds-a-hidden-fortune-in-china.html?pagewanted=all
  31. 布拉德舍, K. (2012 年 10 月 25 日). 中国封锁《纽约时报》网站访问. 纽约时报, http://www.nytimes.com/2012/10/26/world/asia/china-blocks-web-access-to-new-york-times.html
  32. 钦, J. (2012 年 9 月 28 日). 薄熙来倒台,中国微博用户欢欣鼓舞. 华尔街日报, http://blogs.wsj.com/chinarealtime/2012/09/28/bo-xilai-falls-chinas-microbloggers-gloat/
  33. 卡斯特, C. (2012 年 3 月 15 日). 中国网民对薄熙来倒台的反应. 外交政策, http://blog.foreignpolicy.com/posts/2012/03/15/chinese_internet_response_to_the_fall_of_bo_xilai
  34. (2012 年 10 月 25 日). 薄熙来:中国议会开除失势政治家. BBC 新闻, http://www.bbc.co.uk/news/world-asia-china-20091588
  35. 费舍, M. (2012 年 10 月 25 日). 中国审查员对温家宝披露事件采取了异乎寻常的速度. 华盛顿邮报, http://www.washingtonpost.com/blogs/worldviews/wp/2012/10/25/chinas-censors-move-with-unusual-speed-on-wen-jiabao-revelation/
  36. 沃茨, J. (2009 年 6 月 24 日). 中国屏蔽谷歌服务. 卫报 http://www.guardian.co.uk/world/2009/jun/24/google-china-censors
  37. 麦克劳克林, A. (2007 年 1 月 27 日). 谷歌在中国. 谷歌博客, http://googleblog.blogspot.com/2006/01/google-in-china.html
  38. 弗莱彻, O. (2012 年 1 月 20 日). 谷歌在中国市场份额降至 16.7%. 华尔街日报, http://www.marketwatch.com/story/googles-china-market-share-falls-to-167-2012-01-20
  39. 埃克斯利, J. (2011 年 1 月 12 日). 回顾谷歌在中国的争议:本·克罗克斯访谈(第 4/5 部分). http://johnexleyonline.com/2011/01/14/what-did-google-do-wrong-in-china-the-ben-crox-interview-part-55/
  40. 阿科希多, B. (2010 年 11 月 30 日). 维基解密电报指向中国在谷歌黑客事件中的作用. 今日美国,(http://content.usatoday.com/communities/technologylive/post/2010/11/wikileaks-cables-show-china-orchestrated-google-hack-/1#.UMa83oO7OuI
  41. 德拉蒙德, D. (2010 年 1 月 12 日). 中国的新策略. 谷歌博客, http://googleblog.blogspot.com/2010/01/new-approach-to-china.html
  42. 罗伯逊, M. (2010 年 1 月 15 日). 中国谷歌总部献花,后被撤走. 大纪元时报, http://www.theepochtimes.com/n2/china-news/china-google-28043.html
  43. 弗莱彻, O. (2012 年 1 月 20 日). 谷歌在中国市场份额降至 16.7%. 华尔街日报, http://www.marketwatch.com/story/googles-china-market-share-falls-to-167-2012-01-20
  44. 卢姆, T., 菲吉奥拉, P., 维德, M. (2012). 中国、互联网自由和美国政策. 中国、互联网自由和美国政策, http://www.fas.org/sgp/crs/row/R42601.pdf
  45. 麦金农, R. (2008). 更平坦的世界,更厚实的墙. 公共选择, 134:31-46.
  46. 自由之家 (2012). 中国. 自由之家, http://www.freedomhouse.org/report/freedom-net/2012/china
  47. 无国界记者 (2009). 所有关于六四事件的提法在 20 年后被严格审查. 无国界记者, http://en.rsf.org/china-all-references-to-tiananmen-square-02-06-2009,33198.html
  48. 人权观察 (2009). 中国:六四的未愈创伤. 人权观察, http://www.hrw.org/en/news/2009/05/12/china-tiananmen-s-unhealed-wounds
  49. 前线 (2005). 采访:严歌苓. 美国公共电视网, http://www.pbs.org/wgbh/pages/frontline/tankman/interviews/wong.html#ixzz1fdGreLMd
  50. 拉姆齐, A. (2012). 中国诺贝尔奖获得者莫言为审查制度辩护. 时代周刊, http://world.time.com/2012/12/07/chinas-nobel-laureate-mo-yan-defends-censorship/
  51. 温斯, M. (2009). 一个低俗的双关语惹恼了中国的网络审查员. 纽约时报, http://www.nytimes.com/2009/03/12/world/asia/12beast.html
  52. 人权观察 (2012). 世界人权报告 2012:中国. 人权观察, http://www.hrw.org/world-report-2012/world-report-2012-china
  53. 第 37 届 国际人权联盟 大会 (2010). 中国严重的人权状况:言论自由受到威胁(决议草案). 国际人权联盟, http://www.fidh.org/IMG/pdf/HRIC_Resolution_EN.pdf
  54.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82 年颁布), http://english.people.com.cn/constitution/constitution.html
  55. 全球互联网自由公司 (2012)。全球互联网自由联盟。2012 年 12 月 12 日检索自 http://www.internetfreedom.org/
  56. 国会研究服务处 (2012)。中国、互联网自由与美国政策。国会研究服务处http://www.fas.org/sgp/crs/row/R42601.pdf
  57. 万,W. & Richburg,K. (2012)。美国敦促中国尊重互联网自由,此前彭博网站遭到审查。华盛顿邮报http://articles.washingtonpost.com/2012-06-29/world/35460466_1_respect-internet-freedom-chinese-government-chinese-officials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迈克尔·安提:中国防火长城背后的故事

华夏公益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