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Lentis/高果糖玉米糖浆

来自维基教科书,开放世界中的开放书籍
黑色表面上的玉米糖浆。
高果糖玉米糖浆油罐车

高果糖玉米糖浆HFCS)是一种甜味剂,用作食品中糖的替代品。

本章将探讨美国高果糖玉米糖浆(HFCS)的技术与社会界面。它将探讨 HFCS 的兴起以及它如何深深融入食品体系。特别地,我们将展示 HFCS 是一种社会创造的物质,即由于特定社会因素的结合而存在的物质。我们还将调查在这个构建中起重要作用的社会群体,以及他们用来推进其议程的策略。

高果糖玉米糖浆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高果糖玉米糖浆 是一种食品甜味剂,可以作为食糖的低成本替代品。HFCS 存在于许多食品中,包括面包、谷物、早餐棒、午餐肉、酸奶、汤和调味品。 [1] 2004 年,HFCS 占添加到食品和饮料中的卡路里甜味剂的 40% 以上。 [1] HFCS 在成分上与食糖相当,果糖和葡萄糖的比例为 55/45(食糖的比例为 50/50)[2] [3]。然而,有一些研究正在调查人体分解 HFCS 时可能存在的化学过程差异 [2]


俄亥俄州的玉米田。

高果糖玉米糖浆的起源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在 20 世纪 70 年代初期,由于糖价和食品价格高涨,厄尔·巴茨 改变了自新政以来一直实施的粮食政策。特别是,巴茨实施了对农民的直接支付制度,消除了粮食价格的下限,鼓励农民以任何价格出售玉米。这项政策促进了大型商业农场的发展,导致商品玉米的大规模生产[4]。因此,“从篱笆到篱笆”[5] 是厄尔·巴茨对农业企业的政策的代名词。

虽然 补贴 使玉米的生产成本降低,但日本科学家 Y. Takasaki 创造了一种有效的方法,即使用酶 从葡萄糖中生产果糖。这一过程迁移到美国,此后不久,HFCS 成为食品工业的主要甜味剂,价格是传统食糖的一半。如今,HFCS 是工业食品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为当今美国消费者提供大部分食物。

影响高果糖玉米糖浆社会建构的因素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HFCS 可以被认为对社会有利或有害。在本节中,我们将讨论某些概念如何以积极或消极的方式描绘 HFCS。

与健康的关系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虽然目前的研究尚未能够明确地将 HFCS 与特定的健康问题联系起来 [6],但 HFCS 与健康并发症的联系可能导致一些消费者避免使用 HFCS。与 HFCS 相关的两种常见健康问题是肥胖和糖尿病。肥胖是美国可预防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许多科学家和营养学家将越来越多的人变得肥胖归因于 HFCS 的独特特性[7]。此外,HFCS 的扩展与美国肥胖和 2 型糖尿病流行的爆发同时发生。 [8]

天然与非天然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为了澄清食品“天然”的法律定义,各种团体已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出请愿 [9] [10],然而,这个问题仍然 未解决。由于没有“真正”的定义,各种社会团体一直在努力塑造公众的看法。如果反对者可以将 HFCS 视为一种人为或经过科学设计的物质,这可能有助于促进负面情绪。相反,如果支持者可以使 HFCS 看起来更自然,这可能有助于改善其公众形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玉米精炼协会 提议更改 HFCS 的名称为“玉米糖”。玉米糖听起来像是自然或甜的东西,这两者对美国公众都有积极的含义。相比之下,HFCS 的某些反对者提出了他们自己的提议的名称更改,其中一些是“玉米葡萄糖和果糖糖浆”、“葡萄糖-果糖玉米甜味剂”或“酶促改性玉米葡萄糖”[11]。显然,这些提议的名称更改具有截然不同的含义。

试图控制公众对高果糖玉米糖浆的看法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支持者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高果糖玉米糖浆的支持者试图将高果糖玉米糖浆等同于白糖,因为其热量值和成分几乎相同。此外,支持者还认为,没有科学证据表明高果糖玉米糖浆是导致肥胖和糖尿病等众多健康问题的唯一原因[3]。高果糖玉米糖浆的主要支持者是玉米精炼协会。

玉米精炼协会
[edit | edit source]

总部位于华盛顿特区的玉米精炼协会 (CRA) 代表着 7 家大型农业加工公司,包括Archer Daniels Midland 和嘉吉。2008 年,根据调查结果,他们得出结论:“与高果糖玉米糖浆相关的谬误导致许多消费者认为它与白糖不同” [3]。CRA 认为,如果这种情绪得不到控制,它会蔓延到更多消费者,可能导致消费量下降,进而导致销售量下降。为了应对这种情况,他们发起了一项名为“改变对高果糖玉米糖浆的谈论”的多媒体广告活动。该活动的一个方面包括电视广告(见下文)。

该活动的其他主要工作是创建了SweetSurprise.com,CRA 建议消费者访问该网站以“了解有关高果糖玉米糖浆的事实”。在该网站上,CRA 展示了医学博士、美国医学会、FDA 和其他专家的证据。CRA 利用这些专家的意见来帮助证明其高果糖玉米糖浆等同于糖的论点是合理的。Sweet Surprise 网站还专门设立了一个部分来消除主要“谬误”,例如:高果糖玉米糖浆是肥胖和糖尿病的罪魁祸首。这些答复以定性方式和简单的术语呈现。考虑到目标受众是典型的美国消费者,这种方法是合理的。读者不必解读数字或研究,而是以对话的方式呈现 CRA 的立场。

支持高果糖玉米糖浆的宣传
[edit | edit source]

以下链接是玉米精炼协会作为“改变对高果糖玉米糖浆的谈论”活动的一部分发布的三则广告。

广告:情侣
广告:兄弟
广告:母亲

为广告选择的演员反映了 CRA 的主要目标社会群体。所有三则广告都传递着相同简单的信息:高果糖玉米糖浆等同于糖,适量食用是可以的。CRA 将母亲作为目标群体,因为她们通常购买家里的杂货,并且关心孩子们的健康。年轻人是另一个关键群体,因为他们正开始建立购买模式,并将继续使用这些模式。最后,青少年也是一个相关的群体,因为 CRA 试图积极塑造下一代消费者的态度。

反对者

[edit | edit source]

反对高果糖玉米糖浆的人数在增加,特别是在过去十年中。这种增长与有机和可持续食品运动的扩大相吻合。现在有流行的Facebook 群组,以及一些立法者想要禁止高果糖玉米糖浆。一个反驳 CRA“Sweet Surprise”活动的网站也存在。一些反对高果糖玉米糖浆在我们食物体系中普遍存在的重要个人和团体包括迈克尔·波伦、科特·埃利斯和伊恩·切尼,以及小农。

迈克尔·波伦
[edit | edit source]

迈克尔·波伦是高果糖玉米糖浆的直言不讳的批评者。他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科学新闻学教授,但以其关于食物和饮食的观点而闻名。波伦在这些主题上写过许多书籍,包括“食物的辩护”“杂食者的两难”。此外,波伦还共同讲述了电影“食物公司”。除了揭露他在作品中揭露的其他内容外,波伦还揭露了大多数工业化生产的餐食中含有大量玉米衍生物。鉴于大多数美国人食用大量工业化生产的餐食,这具有明显的影响。此外,作为《纽约时报杂志》的撰稿人,波伦在其关于健康饮食的众多文章中直接谈及了高果糖玉米糖浆[12] [13] [14]。在这些文章中,波伦认为,虽然高果糖玉米糖浆本身可能无害,但避免高果糖玉米糖浆将有助于个人避免食用高度加工的食物,这些食物含有最多的糖、脂肪和盐。

科特·埃利斯和伊恩·切尼
[edit | edit source]

科特·埃利斯和伊恩·切尼是电影纪录片“玉米之王”的制作人。在“玉米之王”中,埃利斯和切尼对他们饮食中大部分由玉米组成感到兴趣[15]。因此,他们前往爱荷华州种植了一英亩玉米;他们的目标是跟踪玉米在食品系统中和进入他们体内的路径。在他们的旅程中,埃利斯和切尼发现玉米是我们整个食品系统的基本构成要素,因为其加工衍生物(例如高果糖玉米糖浆)无处不在。他们得出结论,玉米的持续过量生产破坏了小农,并损害了我们国家的健康。凭借他们的发现,埃利斯和切尼提出了关于我们作为一个国家如何食用和生产食物的重要问题。

小农
[edit | edit source]

小农是由于高果糖玉米糖浆在我们食物体系中普遍存在而造成的大“输家”,因为生产高果糖玉米糖浆需要廉价生产商品玉米。这意味着,结合现行立法,将建立更大的农场以尽可能多地生产玉米。因此,如果小农选择不扩大规模,他们就会被挤出市场。美国一个旨在保护小农利益的组织是全国独立消费者和农民协会 (NICFA)。NICFA 的使命是“促进和维护不受监管的农民直接对消费者贸易,从而促进本地种植或家庭生产的食品产品的供应”。[16] NICFA 为小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方式,让他们团结起来反对任何可能威胁其生计的立法。

反对高果糖玉米糖浆的宣传
[edit | edit source]

以下链接是科特·埃利斯和伊恩·切尼为回应玉米精炼协会的活动而制作的两则广告。

广告:烟草
广告:DDT

这些广告试图通过将高果糖玉米糖浆与公众通常认为危险或不健康的事物联系起来,来扭转玉米精炼协会传递的信息。因此,即使这些广告没有涉及高果糖玉米糖浆的技术成分,它们在负面描绘高果糖玉米糖浆方面也很有效,因为它们利用了公众对烟草和 DDT 的负面社会认知。这是一个强有力的例子,说明调整技术的纯粹社会方面会产生非常真实的技术影响。

从高果糖玉米糖浆的社会界面中得出的可推广的经验教训

[edit | edit source]

尽管从大多数技术角度来看,高果糖玉米糖浆等同于白糖,但当高果糖玉米糖浆被引入到技术的社会界面时,不同的社会感知可能会主导其技术现实。这一教训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来说,调整与技术相关的纯粹社会因素,比如改变其名称,可能会对该技术被社会接受产生巨大的影响。换句话说,能够控制或影响一项技术的社会感知可能与该技术的实际技术细节一样重要,甚至更重要。

进一步的研究以改进本章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未来,有兴趣改进本章的人应该考虑比较美国和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的高果糖玉米糖浆消费量(例如,比较美国和欧洲的高果糖玉米糖浆消费量)。此外,了解“发达国家”对高果糖玉米糖浆的看法,与“发展中国家”对高果糖玉米糖浆的看法进行对比可能很有意义。最后,评估财富在高果糖玉米糖浆消费中所起的作用也会很有趣。

参考文献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1. a b "Wallinga, D., Sorensen, J., Mottl, P., & Yablon, B. (2009). Not So Sweet: Missing Mercury and High Fructose Corn Syrup. Institute for Agriculture and Trade Policy" (PDF).
  2. a b "Elliott, S.S., Keim, N.L., Stern, J.S., Teff, K., & Havel, P.J. (2002). Fructose, weight gain, and the insulin resistance syndrom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76(5), 11-22".
  3. a b c "Corn Refiners Association. Sweet Surprise: The Facts About High Fructose Corn Syrup".
  4. "Imhoff, Daniel. (2007) Foodfight, The Citizen's Guide To A Food And Farm Bill. Watershed Media".
  5. "Pollan, M. (2006). The Omnivore's Dilemma: A Natural History of Four Meals. New York: Penguin".
  6. "Forshee, R.A., Storey, M.L., Allison, D.B., Glinsmann, W.H., Hein, G.L., Lineback, D.R., Miller, S.A., Nicklas, T.A., Weaver, G.A., & White, J.S.(2007). A Critical Examination of the Evidence Relating High Fructose Corn Syrup and Weight Gain. Critical Reviews in Food Science and Nutrition, 47(6), 561 — 582".
  7. "Parks EJ, Skokan LE, Timlin MT, Dingfelder CS. (2008). Dietary sugars stimulate fatty acid synthesis in adults".
  8. "Pollan, M. (2002). "When a Crop Becomes King". The New York Times".
  9.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2007 Chronological List of Petitions and Advisory Opinions".
  10.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2006 Chronological List of Petitions and Advisory Opinions".
  11. "Parker-Pope, T. (2010). "Help Rename High-Fructose Corn Syrup". New York Times".
  12. "Pollan, M. (2006). "Six Rules for Eating Wisely". TIME".
  13. "Pollan, M. (2002). "When a Crop Becomes King". New York Times".
  14. "Pollan, M. "We are what we eat". Center for EcoLiteracy".
  15. "Bellows, S. (2008). "The Hair Detective". The University of Virginia Magazine".
  16. "National Independent Consumers and Farmers Association. 2010. http://www.nicfa.com".
华夏公益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