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ntis/网络私刑
网络私刑是一种现象,指群体心理和网络上散布的丑闻动员了数十万,甚至数百万用户,对持有非正统或不受欢迎观点的个人或群体进行骚扰和攻击。这有时会蔓延到现实生活中,受害者的个人信息以及家人/雇主也因此卷入其中。
本页面或部分是未完成的草稿或提纲。 您可以帮助 完善工作,或者您可以在 项目室 请求帮助。 |
塞勒姆审巫案通常被认为是美国法律史上最大的灾难之一,并成为一个时代的象征,在这个时代,歇斯底里的社区愿意在被指控者被证明无罪之前就认定他们有罪。虽然最后一次处决被指控者发生在 1692 年 9 月,但美国从未停止过猎捕“女巫”;它只是找到了不同的“女巫”来追捕。社会上普遍存在的恐惧,即社会上的邪恶派系会感染大众,往往导致该国继续参与“猎巫”。 [1]
社交媒体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倡导社会正义的平台,成为用户宣示其政治观点和结盟的场所,因为社交媒体已成为普通人传播世界事件和政治信息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快得多的强大工具。然而,这会导致虚假信息的传播,因为出版物没有来源或验证。 [2]
公众在积极上网时可能会考虑的一些想法和误解是
- 网民通常在虚拟上是匿名的,因此,他们对自己的粗鲁和在线行为没有责任
- 他们与他们愤怒的目标保持距离,并且倾向于比面对面的人更容易地攻击遥远的抽象
- 在书面上比在言语中更容易变得粗鲁,因此出现了留下愤怒便条的做法,比如留给停放在保存的停车位上的汽车挡风玻璃上的便条
- 社交媒体对话并非实时发生,因此网民可以写下冗长的独白,这往往会增强他们的论点
- 媒体正在树立坏榜样,教导人们以错误的方式彼此交谈,良好的倾听和交谈技巧正在消失 [3]
群体心理是指个人可以受到同龄人的影响以某种方式思考的概念。研究发现,一群志同道合的个人在他们的观点上可以集体变得更加两极分化。这是因为当一个人的观点在他们的同龄人中得到反映时,这些观点就会得到加强。 [4]
人们还利用周围人的信念来判断某些行为是否正确,这个概念被称为社会证明。一个著名的例子是 罗伯特·西奥迪尼的石化森林实验,该实验表明,当木材盗窃被正常化时,游客更有可能从亚利桑那州的石化森林国家公园偷走石化木材。
私刑者是指在没有法律授权的情况下担任执法角色的普通公民。当私刑者或一群私刑者针对犯罪分子时,这被称为私刑。私刑者经常以暴徒的形式出现,因为他们对现有的机构(如司法系统或警察)无法令人满意地采取行动缺乏信心。 [5]
在互联网上,没有一个总体的司法系统,因此网络私刑猖獗。通常情况下,网站所有者和版主负责决定如何控制托管的内容,因此网站的管理质量会有所不同。互联网还特别鼓励私刑,因为其固有的匿名性质让用户更有信心。结构的缺乏加上这种匿名性极大地鼓励了私刑。 [6]
- 互联网改变私刑的一种方式是网络众包。互联网的本质意味着许多人可以为一个共同的目标做出贡献,例如追踪可以帮助解决犯罪或方便迫害个人的个人信息。由于人们很容易参与进来,这鼓励了大众努力。
- 网络上的私刑也会比其物理对应物带来更多后果。进行网络私刑的普通公民通常没有接受过司法系统的正式培训,因此网络私刑可能会导致更多混乱和混乱。互联网的无序性意味着运动更难以控制,而且总体上可能带来更多意想不到的后果。 [7]
回声室是一种环境,人们在其中遇到的信念或观点往往只与他们自己的观点一致,创造了一种他们的现有观点得到加强而排除了替代想法的情况。 [8] 在这些环境中,对其他群体信念的不满或仇恨可能会被放大,可能导致对这些群体或个人的针对。对被认为的罪犯采取行动的呼吁在成员中产生共鸣,煽动某人试图造成伤害。 [9]
社交媒体创造了一种环境,粉丝可以在其中以亲密感的错觉依附于名人。粉丝创造的情感联系使他们很容易受到自己喜欢的名人的建议的影响。 [10]
这种影响力经常被用于产生积极的结果。例如,Lady Gaga动员粉丝反对“不问,不说”政策[11],或者《吸血鬼日记》演员伊恩·萨默海尔德通过推特为环境保护和动物权利筹款和发起请愿。[12] 很容易看出,同样的情感联系如何能动员粉丝进行更恶意的行动(见下文 Demi Burnett)。
通过技术和数据追踪用户
[edit | edit source]找到网络私刑目标的个人信息,例如家庭住址、电话号码和雇主,并不总是困难。一个人可能需要几天才能发现的信息,数以十计甚至数以千计的猎人群体可以在几小时内找到。找到的数据通常会在论坛上共享以供比较,从而创建目标的完整个人资料。[13] 一个这样的例子是一个被错误指控为波士顿爆炸案参与者的男子;该论坛仍然存在于 Reddit (r/findbostonbombers) 上,但只能通过邀请访问。
一些常用的方法包括
- 比较不同社交媒体平台上的用户名
- 跟踪社交媒体平台上的链接和共享帖子
- 查看目标发布的所有内容,以寻找可能泄露的个人信息
- 在安全性较低的网站上请求电子邮件地址
- 向目标朋友列表中的其他人索取更多信息,通常使用欺骗性动机
- 使用 Facebook 或类似平台确定雇主、居住城市和个人识别信息
- 像 whitepages.com 或 peoplefinder.com 这样的网站可以提供地址、电话号码和已知关系
社交群体和参与者
[edit | edit source]匿名者
[edit | edit source]匿名者是一群网络义警,以通过 4chan 留言板进行动员而闻名。匿名者参与了许多著名的网络义警运动,例如追踪虐待猫咪 Dusty 的主人并将其信息发送给警方。[14]
执法部门
[edit | edit source]执法部门与网络义警的关系类似于他们与普通义警的关系。由于平民缺乏正规培训,他们可能会攻击被错误认定为罪犯的个人,从而损害无辜者并分散对真正罪犯的注意力,从而对合法调查造成不利影响。然而,网络义警的人群外包性质也可以帮助执法部门更快地接触到潜在罪犯。[15]
网络私刑的例子
[edit | edit source]贾斯汀·萨科
[edit | edit source]贾斯汀·萨科是 IAC 的公关主管,她在登上飞往非洲的航班前不久发布了一条推文,内容是:“去非洲了。希望我不会得艾滋病。开玩笑。我是白人!”。之后,萨科被解雇,并遭到媒体和名人的谴责,他们鼓励他们的粉丝也这样做。[16]
黛米·伯内特
[edit | edit source]黛米·伯内特是“单身汉”节目中的参赛者,她收到了一条仇恨信息。她在推特上发布了一条信息,并告诉她的粉丝“做你们该做的事”。粉丝找到了冒犯者的雇主,在该机构的 Yelp 页面上发布了负面评价,并发送了直接 Facebook 消息,要求雇主惩罚冒犯者。仇恨信息的作者随后被解雇。黛米祝贺她的粉丝取得了成功。[17]
苏尼尔·特里帕蒂
[edit | edit source]苏尼尔·特里帕蒂是布朗大学的一名学生。2013 年 4 月 15 日,波士顿马拉松赛发生恐怖袭击。苏尼尔在爆炸事件前一个月失踪,警方发布的监控照片让网民认定苏尼尔为嫌疑人。这些网民随后散布了苏尼尔可能参与爆炸案的谣言,导致新闻车包围了特里帕蒂家,记者们也接连不断地给他们打电话。最终,这场网络私刑打乱了官方对波士顿爆炸案嫌疑人的追捕,因为警方被迫公布了真正嫌疑人的照片,导致他们为了逃避调查而犯下了更多谋杀案。[18]
结论
[edit | edit source]如前所述,网络私刑是社会广泛的恐惧导致的结果,这种恐惧认为社会中的邪恶势力会感染大众,例如塞勒姆巫术审判的失败。这种普遍的恐惧发展成一种行为引导,社会行为一直没有停止猎杀“女巫”,并被“积极”的结果所强化,例如网络义警的正义感和行动主义。于是,各种网络私刑动员方式应运而生,加强了这些行为引导。
虽然这些引导让参与者相信他们在为社会正义做出贡献,但实际上,他们在骚扰和针对个人或群体,当受害者的个人信息及其家人/雇主卷入其中时,这种行为会蔓延到现实生活中。“猎手”可以通过利用技术和数据来追踪用户。这体现了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即预期目的产生了负面影响。参与者应该避免仅仅因为周围人的影响而寻求正义并攻击他人,他们应该考虑XY 问题,并研究和深入探究问题的真正根源以及为什么针对特定的人或群体,而不是仅仅接受他们提供的答案,并根据该答案形成假设和观点。
参考文献
[edit | edit source]- ↑ Schottenfeld, D. L. (2008). 女巫、共产党员和网络性侵犯者:该结束追捕了。圣托马斯法律评论,20(2), 359-386。
- ↑ https://dailycollegian.com/2019/09/the-rise-of-armchair-activism/
- ↑ https://www.scientificamerican.com/article/why-is-everyone-on-the-internet-so-angry/
- ↑ 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us/blog/after-service/201705/the-science-behind-why-people-follow-the-crowd
- ↑ Radhakrishna, M. (2008). 义警正义的罪行。经济与政治周刊,43(2)。
- ↑ Wehmhoener, Karl Allen, "社会规范或社会危害:对网络义警的探索性研究" (2010)。研究生论文和学位论文。11572。
- ↑ https://thenextweb.com/socialmedia/2017/09/29/consequences-online-vigilantism/
- ↑ https://en.oxforddictionaries.com/definition/echo_chamber
- ↑ https://journals.sagepub.com/doi/10.1177/2056305119829859
- ↑ https://journal.transformativeworks.org/index.php/twc/article/download/346/277?inline=1
- ↑ https://ladygaga.fandom.com/wiki/Don%27t_Ask,_Don%27t_Tell
- ↑ https://twitter.com/is_foundation?lang=en
- ↑ 隐私、言论自由和透明度:重新定义数字时代的新界限。坎纳塔奇,约瑟夫·A.,赵波,等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社。
- ↑ 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news/the-intersect/wp/2014/09/25/absolutely-everything-you-need-to-know-to-understand-4chan-the-internets-own-bogeyman/
- ↑ Silva, K. K. (2018). 网络暴力和协作刑事司法:网络安全志愿者在打击网络犯罪中是否有立足之地?国际法律、计算机与技术评论,32。
- ↑ https://www.nytimes.com/2015/02/15/magazine/how-one-stupid-tweet-ruined-justine-saccos-life.html
- ↑ https://thewhisp.mommyish.com/celebrity/celebrity-news/demi-burnetts-homophobic-bully-fired-job-bachelor-paradise/
- ↑ https://www.nytimes.com/2013/04/26/us/sunil-tripathi-student-at-brown-is-found-dea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