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Lentis/医助自杀

来自维基教科书,开放世界中的开放书籍

在美国,医助自杀是一个有争议性的话题,引起了医学、法律和许多社会利益团体的广泛关注。本章将探讨技术变革对社会接受和反对医助自杀的影响。杰克·凯沃基安,或称“死亡医生”,他使医助自杀在美国成为了全国关注的焦点。这位备受争议的先驱者的职业生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宝贵的案例研究,我们可以通过它来探讨这个问题。

自杀案例研究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英国煤气故事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在 1970 年代之前的几代英国人中,家庭用煤气炉供暖。煤气在未燃烧的形式下释放出高浓度的有毒一氧化碳。因此,“把头伸进烤箱”,正如人们所称,成为英国人自杀的偏好方式。

在 1960 年代,英国政府开始逐步淘汰煤气,转而使用燃烧更清洁的天然气。到 1971 年,进入消费者家庭的天然气比例已接近 70%。此外,到 1975 年,进入普通消费者家庭的煤气中一氧化碳的比例已降至 1% 以下。在整个 1960 年代,随着一氧化碳含量的降低,英国的自杀率也下降了。到 1971 年,所有年龄段男性自杀的总体死亡率下降了约 16%。[1]

为什么消除一种自残方式会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诺曼·克雷特曼在他 1976 年发表的关于煤气故事的报告中写道:“从这个世界上逃离的方式并不缺乏;似乎任何决心自我毁灭的人都终将成功,但也有可能……一次未遂自杀作为一种宣泄,导致深刻的心理变化。”[1]

两座桥的故事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华盛顿特区的塔夫脱桥

杜克·埃灵顿桥塔夫脱桥是华盛顿特区的两座桥梁,它们都跨越了洛克溪峡谷。1985 年,埃灵顿桥每年发生 4 起自杀事件,占该市跳楼自杀事件总数的一半。塔夫脱桥平均每年不到 2 起自杀事件。[2] [3] 这种差异令人意想不到,因为这两座桥有重要的共同点。首先,这两座桥都约有 125 英尺高,跳下去基本上就意味着死亡。这排除了一个假设,即一座桥更受欢迎是因为死亡的可能性更高。其次,这两座桥相距仅几百码。因此,这两座桥所在的地区并没有比另一座桥的跳楼自杀率更高。

从塔夫脱桥上看杜克·埃灵顿桥

在 1985 年一个特别悲惨的 10 天时间里,有 3 人从埃灵顿桥跳下自杀。一些公民团体强烈要求在桥上修建防自杀护栏。像国家历史保护信托这样的反对团体声称这样的护栏将毫无用处,他们认为那些决心自杀的人会去别的地方。他们的观点得到了塔夫脱桥就在附近这一事实的支持。护栏于 1986 年 1 月建成,完全阻止了埃灵顿桥上的自杀事件——每年 4 人死亡降至 0 人。[2] 华盛顿的自杀率总体下降了类似的幅度。与此同时,塔夫脱桥上的自杀率略有上升,从每年 1.7 人死亡上升到 2 人。[3]

专家试图确定这种现象的原因。为什么在一座桥(华盛顿共有 330 座桥)上修建护栏,就能几乎消除它以前每年发生的 4 起自杀事件?他们得出结论,与塔夫脱桥(胸部高度)上的护栏相比,埃灵顿桥上最初的护栏较低(膝盖高度)是主要原因。护栏高度不足,为那些可能想自杀的人提供了在冲动时刻快速轻松地自杀的选择。另一方面,在塔夫脱桥上自杀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而显著阻止了冲动性自杀。[3]

英国煤气故事和华盛顿特区的桥梁案例都暗示着,自杀手段的可用性会深刻影响一个人的最终决定。关于其他自杀方式的研究也揭示了类似的含义。2005 年的一项国际研究发现,枪支的可用性与枪支自杀之间存在很强的相关性。[4] 在发展中国家,农药中毒自杀也发现了类似的效果。[5]

医助自杀的合法性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在美国,俄勒冈州、华盛顿州和蒙大拿州允许医助自杀。医助自杀申请流程因州而异,在某些情况下,这些步骤可能非常繁琐。在这三个州,医生都可以合法地为患者提供致死剂量的处方药,然后由患者自行服用。这样一来,医生就免除了任何责任,而且此案就不能被认定为安乐死。

俄勒冈州是美国第一个将医助自杀合法化的州。俄勒冈州尊严死亡法(ODWDA)于 1994 年通过,当时公众强烈支持。根据 ODWDA,患者只要符合一组资格标准,就可以提交一份申请,要求提供一剂致死性处方药。患者还必须在至少 15 天的时间间隔内向其医生提出两次口头申请。[6] 自 1994 年颁布以来,ODWDA 面临着无数的法律挑战。2006 年,俄勒冈州最高法院以 6 比 3 的投票结果维持了 ODWDA。[7]

华盛顿州的尊严死亡法与俄勒冈州的法律类似,自 2009 年起生效。[8].

与俄勒冈州和华盛顿州不同的是,这两个州的医助自杀合法化是由于公众支持导致尊严死亡法的颁布,而蒙大拿州的医助自杀合法化则是基于一项诉讼的司法裁决,即巴克斯特诉蒙大拿州。 [9] 在这项裁决中,蒙大拿州的一名法官裁定,蒙大拿州宪法保护医助自杀的权利。

杰克·凯沃基安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杰克·凯沃基安博士

杰克·凯沃基安博士是一位病理学家,他一生都在公开展现出对死亡的异常兴趣。他在医学实验(对象为愿意接受死刑的罪犯)、尸体输血和安乐死伦理等有争议的议题上发表了文章和演讲。由于他的观点和研究兴趣与主流观点相悖,他被密歇根大学解除了住院医师职务。凯沃基安最出名的是他作为“死亡权”活动家的工作,在 1990 年代,他协助了超过 130 名患者死亡。

凯沃基安从不回避公众关注,他坚持认为在医患关系中患者自主权至关重要。有一次,他穿着托马斯·杰斐逊的服装参加法庭听证会,抗议自己的权利被侵犯。 [10]

凯沃基安的第一位患者是 54 岁的珍妮特·阿德金斯,她患有阿尔茨海默病,这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 [11]凯沃基安要求他的患者必须是绝症患者,并且在接受治疗之前要咨询疼痛专家。凯沃基安曾说过,他拒绝了“五分之四”想要寻求他帮助的患者。 [12]

技术

[edit | edit source]

死亡机器

[edit | edit source]

Thanatron 在希腊语中意为“死亡机器”,是凯沃基安为他的第一台死亡机器所起的名称。它是由凯沃基安在旧货市场上收集的零部件组装而成的。当患者启动快速起效的氯化钾溶液的输注时,生理盐水会持续流入,从而停止心脏跳动。这些药物与死刑中的致命注射所使用的药物相同。凯沃基安在 1991 年被迫停止使用 Thanatron,因为他失去了行医执照,无法获得管制药物。 [13]

仁慈机

[edit | edit source]

凯沃基安发明了仁慈机,作为在他医师执照被吊销后帮助患者自杀的一种手段。仁慈机配备了一个与储存在凯沃基安面包车后部的二氧化碳罐连接的气罩。凯沃基安会将气罩戴在患者的嘴上,引导患者的手去拉设备上的一个把手,当患者拉动把手时,二氧化碳就会开始流向气罩。这个过程可能需要长达十分钟,直到死亡发生。 [13]


被判犯有谋杀罪

[edit | edit source]

托马斯·尤克是凯沃基安的一位患者,他患有多发性硬化症。1998 年,凯沃基安协助尤克自杀。然而,在这个案例中,患者无法自行服用药物,因此凯沃基安将药物注射给了尤克。更复杂的是,凯沃基安将整个过程录制了下来,并发送给了《60 分钟》,嘲讽当局要审判他并将他送进监狱。他被判犯有二级谋杀罪,于 1999 年被判入狱,直到 2007 年才获释。凯沃基安后来透露,尤克的案例并非是他第一次导致患者死亡,而不是让患者自行完成自杀行为。 [14]

支持

[edit | edit source]

国际退出组织

[edit | edit source]

国际退出组织是一个注册的非营利组织,总部位于澳大利亚,致力于传播信息并倡导生命终结的选择。该组织的主要目标是推动法律改革,支持医助自杀。该组织认为,瑞士的医助自杀模式是应该追求的标准。 [15]

安乐死国家中心

[edit | edit source]

安乐死国家中心是一个非营利组织,致力于保护和维护美国安乐死法所确立的权利。此外,他们的目标是将俄勒冈州和华盛顿州的安乐死法扩展到全国各州。 [16]

反对

[edit | edit source]

宗教团体

[edit | edit source]

许多宗教团体反对医助自杀,因为他们认为这违反了生命的圣洁。基督教医疗和牙科协会的立场声明传达了保守派信仰团体普遍持有的观点:“我们,作为基督教医生和牙医,相信人的生命是上帝的恩赐,是神圣的,因为它承载着上帝的形象。我们反对以减轻疼痛、痛苦或经济考虑,或为了患者、家属或社会方便为目的的积极干预,以致死为结果。”宗教团体也普遍认为,他们各自宗教领袖的权威凌驾于患者自主权之上,因此不允许医助自杀。 [17]

滑坡谬误

[edit | edit source]

反对者引用“滑坡谬误”论点,声称允许医助自杀会让医生在转向死亡之前,减少寻求其他所有选择方案的动力。其他人则说,医助自杀和医生诱导的安乐死之间几乎没有区别。一位反对医助自杀合法化的记者提出了更极端的观点,即这些程序会“变得司空见惯”,而“舒适会让我们想要将这种选择扩展到其他人,而这些人被社会认为是饱受痛苦和过着毫无意义的生活”。[18]

技术在医助自杀中的影响

[edit | edit source]

生物伦理学中的非伤害原则指出,医疗保健提供者有义务不伤害他人。 [19]在对导致痛苦的根本原因进行全面评估和治疗之前,为了减轻痛苦而终止一个人的生命,违反了这一原则。将潜在自杀者的痛苦减少到不再渴望死亡的程度,显然比仓促自杀更可取。这支撑了批评者的论点,他们认为凯沃基安看似迅速的过程可能表明他忽视了可能带来益处的非自杀治疗方法。那些将医助自杀视为道德医疗实践的社会,通常会在以下条件下接受:患者的痛苦原因是无法治愈的。在这种情况下,实际上是无所作为被认为是对患者的恶意行为。医助自杀被认为是在没有其他现实选择的情况下,减少痛苦的一种手段。

自杀辅助技术,包括枪支、化学毒素和凯沃基安的发明,其后果因其使用背景而异。例如,在极度、不可治愈的痛苦情况下,自杀可能是最不恶劣的行动方案。如果法律允许医生协助自杀,无痛自杀技术显然为更残酷、更痛苦的潜在方法提供了更优越的替代方案。然而,更“先进”的自杀技术的出现也可能导致对不伤害原则的严重违反。正如英国煤气和华盛顿特区桥梁的案例研究所示,现有技术可能会影响甚至鼓励自杀行为。因此,选择自杀的决定可能是匆忙做出的,替代了更有益的治疗方法。换句话说,如果方法不那么吸引人或不可用,病人可能不会选择如此极端的结局。尽管医生协助自杀技术在帮助人们摆脱痛苦方面可能是有益的,但它也可能扭曲医疗决策,在最坏的情况下,会鼓励自杀。

参考文献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1. a b [1], Kreitman, Norman. (1976). The coal gas story: United Kingdom suicide rates, 1960-71. British Journal of Preventive and Social Medicine.
  2. a b [2],O'Carroll, P. W., Silverman, M. M. and Berman, A. L. (1994), Community Suicide Prevention: The Effectiveness of Bridge Barriers. Suicide and Life-Threatening Behavior, 24: 89–99.
  3. a b c [3],Anderson, S. (2008) The Urge to End It All. The New York Times Magazine.
  4. [4],Ajdacic-Gross, V., Killias, M., et al. (2005) Changing times: a longitudinal analysis of international firearm suicide data. Americ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96, 1752–1755.
  5. [5],Gunnell, D., Eddleston, M. (2003) Suicide by intentional ingestion of pesticides: a continuing tragedy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32, 902–909.
  6. [6], Westefield, John S., Doobay, A., Hill, J., Humphreys, C., Sandil, R., & Tallman, B. (2009). The Oregon Death with Dignity Act: The Right to Live or the Right to Die? "Journal of Loss and Trauma". Vol. 14(3) 161-169.
  7. [7], Sclar, D. (2006). Recent Developments in Health Law U.S. Supreme Court Ruling in Gonzales v. Oregon Upholds the Oregon Death With Dignity Act. "Journal of Law, Medicine and Ethics." Vol. 34(3) 639-646.
  8. [8], Fass, J. & Fass, A. (2011). Physician-assisted suicide: Ongoing challenges for pharmacists. "American Journal of Health-System Pharmacy." Vol. 68(9) 846-849.
  9. [9], Svenson, Arthur G. (2010). Montana's courting of physician aid in dying: Could des moines follow suit?. "Politics and the Life Sciences." Vol. 29(2) 2-16.
  10. [10], Bai, M. (1998). Death Wish. "Newsweek". Vol. 132(23).
  11. [11], Siu, W. (2010). Communities of interpretation: euthanasia and assisted suicide debate. "Critical Public Health." Vol. 20(2) 169-199.
  12. [12]Sanjay Gupta Interview with Dr. Jack Kevorkian Transcript. 26 June 2010.
  13. a b [13], Jackson, Nicholas. (2011). Jack Kevorkian's Death Van and the Tech of Assisted Suicide. "The Atlantic".
  14. Siu, W. (2010). Communities of interpretation: euthanasia and assisted suicide debate. "Critical Public Health." Vol. 20(2) 169-199.
  15. [14], Exit International.
  16. [15], Death with Dignity National Center.
  17. [16],Christian Medical and Dental Association. Physician-Assisted Suicide.
  18. [17],Emanuel, E. (1997) Whose Right to Die? The Atlantic March 1997.
  19. Beauchamp, T., Childress, J. (2001) Principles of Biomedical Ethics Fifth Edit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Oxford. 113-157.
华夏公益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