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ntis/视频监控
公共视频监控通常指的是闭路电视 (CCTV)。CCTV系统从直接连接到单个电脑屏幕的简单安装摄像头,到从摄像头网络处理和同步数据的智能系统。在所有系统中,数据只广播到私有网络或数据源。监控用于监视个人或群体的行为,以便在远处保护他们或引导他们的行为。摄像头通常安装在人流量大的公共区域,至少一方存在安全问题。[1]
CCTV的早期使用记录很少。有些人将第一次CCTV使用归功于二战期间的德国军队;然而,该来源没有说服力。视频监控在公共场所的应用有限,直到20世纪70年代视频录制技术变得更加普遍。[2] 1987年,英国第一个市中心区域的视频监控系统在金斯林建立。[3] 到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初,视频监控系统出现在大多数主要的英国和美国城市。目前许多城市,如纽约市的下曼哈顿安全倡议,使用广泛的摄像头网络传输实时视频数据作为反恐措施的一部分。[4][5] 大不列颠是现代另一个大规模使用监控来预防犯罪和保护公众的例子。
人工智能和计算机视觉领域的进步使通过计算机监督来监控视频监控画面成为可能。[6] 这使得更少的人可以监控更多的摄像头,并且可以提高摄像头监控的有效性。软件可以识别视频中的面部,跟踪跨多个摄像头的面部,并根据视觉特征对人员进行分类。这项技术已经部署在中国等国家。在美国,底特律、华盛顿特区和奥兰多等城市正在尝试使用这项技术,而旧金山和奥克兰等城市则通过法律禁止政府使用面部识别技术。
据估计,到2021年,全球将部署10亿个监控摄像头,其中中国占总数的50%以上。截至2019年,美国和中国的人均摄像头数量最多,大约为1:4。2018-2019年,安装的摄像头数量增加了50-70%。中国公司,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和浙江大华科技占安装摄像头市场的38%。[7] 在美国,其动机是保护学校和商场。在中国,其动机是监控公众。印度、巴西和印度尼西亚正在快速采用CCTV技术,因为该技术变得更加实惠。印度声称该系统将“在改善犯罪识别和验证方面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8] 在新加坡,居民认为与CCTV系统相关的隐私成本值得安全保障带来的好处。
美国普通法认为,即使是秘密拍摄公共场所的人员,也不构成违反宪法第四修正案关于不受合理搜查和扣押的权利。在卡茨诉美国案 (1967)中,美国最高法院裁定在公共场所没有合理的隐私期望。[9] 这创建了卡茨测试,根据该测试,监控的合法性基于一个假设的客观个人对隐私的“合理期望”。第九巡回上诉法院裁定“视频监控本身并不违反合理的隐私期望”。[10] 其他联邦法院也同意[11],最高法院没有直接对视频监控进行裁决,国会也没有通过任何限制性法律。[12] 基于成文法和判例法,对美国公众进行视频监控是合法的。
由于联邦法规限制了公共场所的音频监控,因此许多监控系统只包括视频。[13] 然而,第七巡回上诉法院在2012年裁定,在公共场所录制警察的音频在宪法第一修正案的保护范围之内,美国最高法院驳回了上诉的请求。[14] 因此,音频监控的合法性可能正在发生变化,视频系统可能开始包括音频录制系统。
CCTV摄像头通常安装在各个区域以阻止犯罪。其中一个希望是“光环效应”出现,即犯罪率在CCTV摄像头监控的区域和附近的区域降低。另一方面,一些研究表明,犯罪只是转移到了未监控的区域。在某些情况下,虽然安装了安全摄像头的街道确实出现了报告的犯罪减少,但邻近街道的报告犯罪却增加了。[15] 在其他地区,如韩国,CCTV的引入显著降低了监控区域的犯罪率,也略微降低了邻近区域的犯罪率,但对未监控区域的犯罪率没有显著影响。在这个例子中,抢劫和盗窃率观察到下降了50%,但在监控区域内没有测量到暴力行为的下降。[16] CCTV会造成一种虚假的安全感,因为人们可能会在有摄像头的地方感到更安全,而实际上摄像头可能不会阻止犯罪。监控也会让人们感觉犯罪率上升。随着摄像头在更多区域的部署,犯罪被发现的可能性降低,导致更多的犯罪被报告。[17]
泛光灯是一个纪律模型,其中一个看不见的监督者可以随时监视被监督者[18]。在显眼的视频监控下,参与者意识到他们可能被观察,但通常不确定是否有人在真正观看。这导致参与者为了避免惩罚而自我约束,以防监督者发现他们的不良行为。这一原则已被应用于从恐怖主义预防到交通执法的各种视频监控应用。这种模式可以在没有任何技术的情况下保持有效。例如,指示用户正在摄像机下的标志不需要实际的摄像机来制造恐惧。
2012年夏季,纽约市长迈克尔·布隆伯格宣布了“领域感知系统”(DAS):纽约市新的大规模集成摄像头网络及其配套软件。通过与微软的合作,纽约市将现有的公共和私人监控摄像头、车牌摄像头和辐射探测器与紧急 911 电话和犯罪报告数据结合起来,用于犯罪预防和解决[19]。该软件可以检测可疑活动,比如无人看管的包裹,并将数据发送给警官,同时警官也可以输入信息,比如被盗车辆的信息,并接收该车辆在过去一个月内的所有位置[20]。
DAS 代表了视频监控的未来和围绕它的争议。大多数监控系统都是为特定城市设计的,但微软已经开始将 DAS 推向其他地方[21]。虽然纽约市声称该系统已经预防了犯罪,但许多方[22]质疑了 DAS 在第四修正案和种族歧视方面的有效性,包括美国公民自由联盟和纽约市主计长约翰·刘[23]。
在中国,大约 2 亿台私人和公共监控摄像头监控着人口[24]。此外,中国已开始为警察配备眼镜摄像头,可以录制视频和识别面部。中国政府可以访问这些摄像头拍摄的视频,并将其用于各种应用。
中国新疆地区使用监控摄像头根据面部特征识别维吾尔族人,这是一个居住在中国西北部的穆斯林少数民族群体[25]。中国利用这些信息,通过追踪维吾尔族的活动,并在他们认为行为不可接受时采取行动,来歧视维吾尔族人。众所周知,中国强制将维吾尔族人送往“再教育”营,试图让他们效忠执政党并“了解宗教极端主义的危害”[26]。
中国还使用这项技术来遏制乱穿马路[27]。摄像头拍摄乱穿马路者的照片,使用软件和人工监督员找到违法者的姓名,并将照片和姓名显示在人行横道旁的广告牌上。官员们希望这能使乱穿马路者感到羞愧,并阻止他们再次乱穿马路。
2019 年,抗议拟议中的引渡法案的香港市民担心他们正在被监控设备监控[28]。一些人认为,中国将使用面部识别软件来识别抗议者并对他们采取行动。抗议者试图通过攻击摄影师和拆除配备了交通监控设备的“智能”灯柱来阻止监控,香港政府声称这些灯柱没有用于监控目的。他们还使用雨伞和口罩遮住脸部,防止被识别。
2017 年,一块 790 平方米的巨型广告牌安装在伦敦皮卡迪利广场[29]。路人看不到的是隐藏在显示屏背后的众多摄像头。它们不是为了防止犯罪,而是为了向路过的人投放广告。摄像头使用面部识别来识别镜头中的人的平均年龄、性别和情绪。它们还会跟踪经过车辆的品牌、型号和颜色。与广告牌的免费 Wi-Fi 服务相结合,这些信息被用来确定在特定时间显示最佳广告。虽然该监控系统可以用来减少犯罪,但其显而易见的功能是用于商业目的。
芝加哥奥黑尔国际机场的 TSA 员工受到视频监控的密切监控。雇主相信这些系统可以提高员工的生产力。在餐厅候餐行业,收入由于监控而有所增加[30]。然而,员工试图避免被观察,并变得对管理层更加被动[31]。研究表明,该系统增加了压力,降低了工作满意度,并将工作数量置于质量之上[32]。这说明了对视频监控的置换效应和心理反作用。工人的隐私被剥夺,其反应是让雇主难以管理。此外,会被视为非生产性的行为被转移到工人无法监控的区域。
视频监控的反对者主要担心的是由于摄像头数量增加和集成而导致的隐私丧失。公民自由团体,如美国公民自由联盟,通过观点文章和候选人支持来反对大范围的闭路电视使用。美国公民自由联盟反对监控的论据集中在四个方面:系统的无效性、潜在的滥用、缺乏监管和数据控制,以及“对公共生活的影响”[33]。
其他政策倡导者和研究团体,例如电子隐私信息中心 (EPIC) 和老大哥观察,专注于公民自由和隐私,重点关注公共监控。[34][35] EPIC 于 2002 年启动了一项名为“观察监控”的倡议,记录了华盛顿特区的闭路电视使用情况,其中包括照片展、公众抗议以及指示旅游区监控摄像头的地图。他们的目标是“促进公众辩论”,讨论监控在美国9/11 后社会中的作用。[36] 许多这些团体使用类似的策略,将拥有视频监控的社会与乔治·奥威尔的1984进行比较。[37] 这些策略包括街头表演,其中小组成员扮成人类闭路电视摄像头,并大声朗读 1984 年的内容,以证明这种比较。[38]
视频监控的支持者
[edit | edit source]视频监控的支持者认为,它在预防和解决犯罪方面的作用超过了对隐私的威胁。
预防犯罪
[edit | edit source]由美国司法部 (DOJ) 进行的一项研究调查了马里兰州巴尔的摩、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和华盛顿特区的视频监控系统有效性。[39] 虽然巴尔的摩和芝加哥的视频监控系统将犯罪率降低了 10%,并且没有明显的犯罪转移,但华盛顿特区的系统对犯罪没有明显的影响。此外,司法部表明,巴尔的摩和芝加哥犯罪率下降带来的益处超过了监控系统的成本,多达 4 比 1。但是,视频监控系统并非在所有情况下都证明有效。在巴尔的摩和芝加哥,城市中一些地区的犯罪率不受视频监控增加的影响。研究人员认为,监控系统有效性的差异部分可以解释为系统设计、公众对其实施的认知和参与程度,以及执法部门监控摄像头的程度。
解决犯罪
[edit | edit source]倡导者认为,视频监控是解决犯罪的宝贵工具。视频监控录像在调查多起高知名度恐怖袭击事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包括 2005 年伦敦发生的7/7 伦敦爆炸案和 2013 年的波士顿马拉松爆炸案。波士顿街头摄像头录像被用来识别嫌疑人,并在爆炸案发生 3 天后与公众分享,引发了前所未有的病毒式追捕。[40] 波士顿和其他美国城市的政府官员对此做出了回应,对公共监控系统增加了支持。[41] 纽约市市长迈克尔·布隆伯格谈到了视频监控,称其是当今世界越来越危险的一个必要现实。2013 年 4 月 22 日,布隆伯格的言论反映了一种越来越普遍的观点:“那些担心隐私的人确实有理由担心……[但]我们必须理解,在未来,我们将拥有更多摄像头。”[42] 虽然摄像头是识别炸弹袭击者所需的关键证据,但这事件也引发了对视频监控的批评,因为来自社交网络网站Reddit 和Twitter 的用户错误地指控并骚扰了无辜男子苏尼尔·特里帕蒂的家人。[43]
公众对视频监控的看法
[edit | edit source]与其他形式的政府监控一样,公众对视频监控的支持近年来一直保持相对稳定。在 2007 年的一项调查[44] 中,71% 的受访者支持增加政府视频监控。波士顿马拉松爆炸案发生几周后进行的一项 2013 年调查[45] 显示,71% 的受访者希望保持或增加监控摄像头的数量(31% 保持不变,40% 增加),只有 12% 希望减少视频监控。
皮尤研究中心的一项研究发现,56% 的美国成年人信任执法部门使用面部识别软件以及视频监控。只有 36% 的人信任科技公司使用面部识别软件,只有 18% 的人信任广告商。
下视
[edit | edit source]下视 是由史蒂夫·曼恩创造的一个词,指的是由非组织化的公民对一项活动进行的记录。[46] 监控可以被认为是监督,而下视则是下视。词源是法语:“sous”的意思是“从下面”,而“sur”的意思是“从上面”。只要公民能够获得记录技术,下视就成为可能。
现代下视主要采取非可穿戴设备的形式。2012 年,全球售出了 10 亿部手机,其中许多手机都配备了摄像头。[47] 这些手机为公众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视频录制能力。
可穿戴视频录制技术也在不断扩展。GoPro 是一家生产可穿戴高清视频摄像头的公司,2012 年售出了 230 万台设备。[48] 谷歌发布了 10,000 台Google Glass,它是一款安装在眼镜上的摄像头和电脑。[49] 这项技术为用户提供了更加隐蔽和被动地录制视频的能力。
在大多数公民使用智能手机的城市,下视应用的使用量有所增加,这些应用允许公民相互分享令人担忧的事件并发布事件图片。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研究人员发现,这类应用的推出增加了报告数量,但对预防犯罪几乎没有影响。[50] 像Facebook 这样的社交网络网站正越来越多地用于创建社区治安巡逻组,人们在那里分享值得注意的信息。
示例
[edit | edit source]罗德尼·金
[edit | edit source]1991 年,洛杉矶警察局(L.A.P.D.)警察对罗德尼·金的殴打事件被录像记录下来,这是美国早期一个备受公众关注的sousveillance(反监控)案例。这段视频由一名旁观者用个人摄像机拍摄,拍摄地点是在附近的一套公寓。在经过了广泛报道的审判后,被指控殴打的警官被无罪释放,引发了 1992 年的致命洛杉矶暴乱。
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辣椒喷雾事件
[edit | edit source]2011 年,一名学生用摄像机拍摄了警察在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辣椒喷雾事件中使用辣椒喷雾喷洒非暴力抗议者的视频。[51] 这件事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并引发了对该大学校长辞职的呼吁。[52] 这件事是公民使用视频记录来挑战权威的典型例子。
支持
[edit | edit source]Sousveillance(反监控)得到了大众媒体和警方的支持。摄影不是犯罪是一个博客,记录了公民因拍摄警察而被劝阻的案例。它认为在公共场所拍摄人从未违法,并报道了对这一权利的所谓侵犯。[53] 警察佩戴的头戴式摄像头是监控和sousveillance的混合体:录音来自参与者的视角,但由当局保存。在加州里奥托市进行的一项为期一年的实验表明,记录警察的互动行为会导致逮捕期间针对警官的投诉大幅下降,有时还有助于证明警官的违规行为。[54] 要求警察执勤时佩戴执法记录仪也是sousveillance的一种方式。在拉斯维加斯警察局,执法记录仪的使用导致警官使用武力事件减少了 37%,投诉警官的次数减少了 30%。[55]
担忧
[edit | edit source]公民拥有视频记录设备的普及可能会对隐私构成风险,而这种风险与政府或公司监控无关。互联网的普遍连接使得视频可以通过社交媒体轻松传播。面部识别技术已经由私人监控机构使用,可能会进一步侵蚀隐私和匿名性。参议员艾尔·弗兰肯就面部识别技术向国家电信和信息管理局发送了一封信,这表明公众对隐私的担忧。[56] 奥巴马政府已责成 NTIA 研究面部识别技术。[57] 公司已采取措施来打击sousveillance带来的隐私侵犯行为。在日本,手机摄像头快门声音无法禁用,以防止隐蔽拍摄。[49] 谷歌已禁止所有在 Google Glass 上运行的面部识别应用。[58]
结论
[edit | edit source]视频监控和sousveillance都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一部分,它们是威慑犯罪和警察不当行为的宝贵工具,但也引发了隐私问题。倡导团体在这些问题的两端都出现了。虽然目前尚不清楚sousveillance还是监控将对隐私问题产生更大的影响,但可以肯定的是,现状正在发生变化。公民对隐私的看法和期望塑造了技术的应用方式,但这种技术也影响了社会不断变化的隐私期望。
进一步研究
[edit | edit source]未来研究和扩展本章内容的思路包括
- 生活记录者——使用可穿戴摄像头记录自己生活的人;这个想法是由史蒂夫·曼提出的。
- 莱昂·罗斯比——霍桑市一名男子在拍摄警察后被捕。他的逮捕过程也被另外两名旁观者拍摄下来。
- 谷歌街景和隐私问题。
- 行车记录仪。
参考文献
[edit | edit source]- ↑ Harris, C.,Jones, P.,Hillier, D. & Turner, D. (1998)。城镇和市中心管理中的闭路电视监控系统。物业管理 16 (3), 161。
- ↑ Kruegle, H. (2007)。9.11 模拟视频磁带录像机 (VCR)。闭路电视监控:视频实践与技术 (第 2 版,第 276 页)。马萨诸塞州伯灵顿:爱思唯尔巴特沃斯-海涅曼。
- ↑ Harris, C.,Jones, P.,Hillier, D. & Turner, D. (1998)。城镇和市中心管理中的闭路电视监控系统。物业管理 16 (3), 161。
- ↑ 纽约警察局 (2013)。反恐部队。
- ↑ Buckley, C. (2007 年 7 月 9 日)。纽约计划对市中心进行监控。 纽约时报。
- ↑ Schneier, B. (2019 年 6 月 13 日)。人工智能使视频监控自动化,令人不寒而栗。 副。
- ↑ Lin, L. 和 Purnell, N. (2019 年 12 月 6 日)。一个拥有 10 亿摄像头监控你的世界即将到来。
- ↑ Lin, L. 和 Purnell, N. (2019 年 12 月 6 日)。一个拥有 10 亿摄像头监控你的世界即将到来。
- ↑ 卡茨诉美国,389 U.S. 347 (1967)。
- ↑ 美国诉武藤,923 F. 2d 665 (第九巡回上诉法院。1991)。
- ↑ 美国诉瓦斯克斯,31 F. Supp. 2d 85 (康涅狄格州地区法院。1998)。
- ↑ 宪法项目 (2007)。公共视频监控指南。
- ↑ 1986 年电子通信隐私法,18 USC § 2511
- ↑ 美国公民自由联盟诉阿尔瓦雷斯,2012 U.S. 679 F.3d 583 (第七巡回上诉法院。2012 年 5 月 8 日)
- ↑ Cerezo, A. (2013 年 3 月 1 日)。闭路电视和犯罪转移:一项准实验评估。
- ↑ Park, H. 等人。(2012 年 9 月)。测量韩国开放式街道 CCTV 的犯罪转移和益处扩散效应
- ↑ Kille, L 和 Maximino, M. (2014 年 2 月 11 日)。闭路电视对公共安全的影响:研究综述
- ↑ McMullan, T. (2015 年 7 月 23 日)。在数字监控时代,全景监狱意味着什么?。卫报
- ↑ 纽约市市长办公室 (2012 年 8 月 8 日)。市长彭博、警长凯利和微软共同发布了新的、最先进的执法技术,该技术可以实时汇总和分析现有的公共安全数据,以提供对潜在威胁和犯罪活动的全面了解 (PR-291-12).
- ↑ Francescani, C. (2013 年 6 月 21 日)。纽约市警方扩大监控网络以打击犯罪和恐怖主义。路透社。
- ↑ Long, C. (2013 年 2 月 2 日)。纽约市警方和微软创建了打击犯罪的“领域感知”技术系统。赫芬顿邮报。
- ↑ Francescani, C. (2013 年 6 月 21 日)。纽约市警方扩大监控网络以打击犯罪和恐怖主义。路透社。
- ↑ Liu, J. C. (2013 年 8 月 28 日)。刘:纽约市警方清真寺监控报告是公然侵犯人权.
- ↑ Mozur, P. (2018 年 7 月 8 日)。走进中国的反乌托邦梦:人工智能、羞耻和大量摄像头。纽约时报
- ↑ Mozur, P. (2019 年 4 月 14 日)。一个月,50 万次面部扫描:中国如何利用人工智能对少数民族进行画像。纽约时报
- ↑ Ramzy, A & Buckley, C. (2019 年 11 月 16 日)‘绝不手软’:泄露文件揭露中国如何组织大规模拘留穆斯林。纽约时报
- ↑ Mozur, P. (2018 年 7 月 8 日)。走进中国的反乌托邦梦:人工智能、羞耻和大量摄像头。纽约时报
- ↑ Fussell, S., (2019 年 8 月 30 日)。为什么香港人会推倒路灯。大西洋月刊
- ↑ Ong, T., (2017 年 10 月 16 日)。伦敦皮卡迪利广场的大型新屏幕将根据附近的汽车和人展示广告。The Verge
- ↑ McAfee, A. (2013 年 10 月 24 日)。赞美电子监控员工
- ↑ Shell, E. (2018 年 10 月 15 日)。雇主监控国家
- ↑ Aiello, J. R. 和 Kolb, K. J. (1995)。[https://psycnet.apa.org/record/1995-98299-010 电子绩效监控:工作场所压力的风险因素。]
- ↑ 美国公民自由联盟 (2002 年 2 月 25 日)。公共视频监控有什么问题?
- ↑ 老大哥观察 (2013)。关于我们.
- ↑ 电子隐私信息中心 (2013)。关于 EPIC.
- ↑ 电子隐私信息中心 (2002)。观察监控.
- ↑ 1984 行动日 (2013)。第二届国际无 CCTV 行动日.
- ↑ Wilde, B. (2013)。1984 行动日,2013 年 6 月 8 日.
- ↑ La Vigne, Nancy G.;Lowry, Samantha S.;Markman, Joshua A.;Dwyer, Allison M. (2011 年 9 月)。评估公共监控摄像头用于犯罪控制和预防。美国司法部。
- ↑ Bensinger, Ken;Chang, Andrea (2013 年 4 月 20 日)。波士顿爆炸案:社交媒体失控。洛杉矶时报。
- ↑ Atlas, Terry;Stohr, Greg (2013 年 4 月 29 日)波士顿爆炸案后城市寻求监控摄像头。彭博个人理财
- ↑ Colvin, Jill (2013 年 4 月 22 日)。彭博表示,波士顿爆炸案后,宪法的解释将“不得不改变”。政治家
- ↑ Shontell, A. (2013 年 7 月 26 日)。Reddit 错误地指控你的亲人犯谋杀罪的感觉
- ↑ 美国广播公司新闻;华盛顿邮报 (2007 年 7 月 29 日)。[http://abcnews.go.com/images/US/1041a5Surveillance.pdf 监控摄像头赢得广泛支持].
- ↑ Swanson, Emily;Sledge, Matt (2013 年 4 月 24 日)。波士顿爆炸案引发了对加强监控的混合支持,HuffPost/YouGov 调查发现。赫芬顿邮报。
- ↑ Mann, S.、Nolan, J.、Wellman, B.,(2003)。反监控:发明和使用可穿戴计算设备在监控环境中进行数据收集。监控与社会 1(3): 331-355。
- ↑ ABI 研究 (2013 年 1 月 3 日)。2012 年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出货量超过 10 亿台.
- ↑ Mac, R. (2013 年 3 月 3 日)。GoPro 背后的疯狂亿万富翁:全球最热门的相机公司。福布斯
- ↑ a b 经济学人 (2013 年 11 月 16 日)。无处不在的摄像头:人民的全景监狱.
- ↑ Ceccato, V. (2019 年 1 月 6 日)。街头上的眼睛和应用程序:从监控到反监控,使用智能手机.
- ↑ Johnson, T., (2011)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胡椒喷雾事件 - 真相到底是什么.
- ↑ Stelter, B., (2011 年 11 月 19 日)。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在胡椒喷雾事件后呼吁调查。纽约时报。
- ↑ Miller, C., (2013 年 11 月 14 日)。波士顿警方以窃听罪逮捕一名学生,原因是他用视频录下了他们。摄影不是犯罪。
- ↑ Lovett, I., (2011 年 8 月 21 日)。在加利福尼亚州,一位支持警察摄像头的倡导者。纽约时报。
- ↑ Braga, A. 等人。(2017 年 11 月)。拉斯维加斯车载摄像头实验:研究摘要
- ↑ O'Dell, J., (2013 年 11 月 21 日)。参议员艾尔·弗兰肯在脸书上对人脸识别技术提出隐私担忧。Venturebeat.com
- ↑ Strickling, L., (2013 年 12 月 3 日)。隐私和人脸识别技术。NTIA。
- ↑ 谷歌眼镜 (2013 年 5 月 31 日)。眼镜和人脸识别。谷歌+ 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