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的透镜/视频监控
目前,英国政府机构使用视频监控来监控人员、交通和公共区域。支持者认为,大规模视频监控有助于降低犯罪率,而反对者则认为该技术侵犯了个人权利。
闭路电视(CCTV)系统最初于 1940 年代被用作德国导弹发射的监控系统。[1]此后,闭路电视系统被欧洲其他军队采用,作为监控基地和观察恶意行为的一种方式。1967 年,在录像机发明后,记录和审查监控画面成为可能。
导致闭路电视最终在英国无处不在的四个关键阶段是:私人扩散、制度扩散、公共空间的有限扩散和无处不在。[2]
在 1960 年代后期和 1970 年代初期,随着 Photoscan 闭路电视的发布,闭路电视系统在商店老板中流行起来,主要是银行经理,他们使用闭路电视来监控个人分支机构内部和外部的人员。这一成功导致并增加了闭路电视作为家庭私人安全系统的使用。[1]私人企业和个人最初采用闭路电视代表了视频监控技术的私人扩散。[2]
使用闭路电视系统实施大规模监控的技术自 1970 年代就已存在;然而,这些系统的广泛使用因隐私问题而延迟。[1]关于侵犯公民自由的指控也得到了诸如成本等实际困难的支持。在小城镇建立闭路电视系统可能花费超过十万英镑。这加上这些系统的维护成本很高,使得早期使用闭路电视进行大规模监控变得不切实际。[3]然而,1975 年,伦敦交通系统为了减少对员工的袭击,建立了第一个永久闭路电视系统。在伦敦交通系统闭路电视系统建立九年后,苏格兰场开始连接几个已建立系统的信号,以便观察伦敦市中心的抗议活动和集会。伦敦交通系统使用闭路电视标志着使用闭路电视进行大规模监控的制度扩散阶段的开始。[3]
公共空间的有限扩散是指在适当的公共场所安装闭路电视。1984 年,爱尔兰共和军 (IRA)在保守党会议上试图袭击首相。次年,会议将在伯恩茅斯举行,为了提高安全性,伯恩茅斯镇议会批准了在市中心建立的闭路电视系统。到 1991 年,英国 10 个城市在公共场所配备了闭路电视系统。[2]
三起重大事件促成了视频监控采用的加速及其在英国的最终无处不在。1993 年,一个名叫杰米·布尔杰的幼儿被两名 10 岁的袭击者从默西塞德购物中心带走。商场闭路电视系统的视频片段帮助抓获了罪犯。1993 年,伦敦的毕肖普斯盖特酒店被爱尔兰共和军成员炸毁,在这起袭击事件发生后,伦敦建立了一个名为“钢铁之环”的封闭式闭路电视系统,该系统由大约 500,000 个闭路电视摄像头组成。[2]最后,伦敦的犯罪率从 1980 年代后期到 1990 年代初一直在上升。英国政府将人工执法支出增加了 43%。资金流入没有帮助,记录在案的犯罪持续上升,并在 1992 年达到 560 万起。[1]这三起事件标志着闭路电视在英国无处不在的开始。在这些事件之后,内政大臣迈克尔·霍华德建立了“城市挑战赛”。这是政府拨款 200 万英镑,用于帮助资助多个城市和城镇的闭路电视系统。到 1998 年,“城市挑战赛”的预算为 8500 万英镑。[2]在 1994 年至 2004 年期间,政府资金在闭路电视系统上的支出为 2.5 亿英镑。在同一时期,私人和公共部门的闭路电视总支出为 45 亿英镑。[4]
监控技术采用多种形式。虽然许多关注都集中在先进的监控技术上,但普通形式的监控包括执法部门和个人进行的简单观察、窃听和跟踪。一种熟悉的非技术监控形式是对涉嫌酒后驾驶者使用酒精测试仪。先进的监控形式包括电信监控,即对固定电话和移动服务的监控、数据挖掘和窃听。
特别是视频监控技术自摄像机问世以来就一直存在,最初用于记录罪犯的面部和身体特征。闭路电视 (CCTV) 指使用视频摄像头将信号传输到特定端点,例如显示器和记录设备。在大不列颠,从 1990 年代初开始,为了防止恐怖主义和犯罪,闭路电视的安装数量激增。[5] 近期的数字化技术使闭路电视的自动化使用越来越普遍,例如识别车辆的牌照和道路限速执法。[5] 闭路电视监控还可以将监控录像记录在大型数据库中,例如自动车牌识别 (ANPR) 数据中心。这些数据可以通过算法监控进行分析,以识别人员和可疑行为,在算法监控中,会从数据库中“挖掘”出有关模式并进行分析。
现状
[edit | edit source]统计数据
[edit | edit source]据估计,英国有大约 540 万个闭路电视摄像头,平均每 14 人就有一个摄像头。[6] 超过 750,000 个闭路电视位于“敏感地点”,例如医院和学校,其中公立学校有 373,000 个摄像头,卫生中心和餐厅分别有 159,000 个摄像头。[7] 平均而言,一个人每天可能会被超过 300 个独立摄像头捕捉到。[6] 闭路电视广泛用于预防犯罪;2009 年,超过 95% 的苏格兰场谋杀案使用闭路电视录像作为证据。[7] 闭路电视的使用量的急剧上升可以在交通监控中看到,1996 年,ANPR 记录中只有 300,000 起超速违规行为,而 2004 年记录的超速违规行为则达到 200 万起。[7] 如今,拥有牌照读取功能的 HD 闭路电视摄像头的大型网络可以对主要和当地道路进行 24/7 全天候覆盖。
英国视频监控法律
[edit | edit source]以下是一些现行英国政府法律的示例,这些法律规定了视频监控的使用情况
- 《情报机构法》(ISA) 允许出于英国国家安全利益干预和修改闭路电视的使用。[8]
- 《1998 年数据保护法》要求在公共场所使用闭路电视的法律依据。
- 《欧洲人权公约》于 2000 年 10 月被纳入英国法律,确立了私生活的权利。[3]
- 《调查权力法》(2000 年) 规定,应英国执法部门的要求,可以提供交通数据。[8]
流行文化
[edit | edit source]可以通过英国的流行文化捕捉到公众对视频监控的各种观点。
- 乔治·奥威尔的广受好评的小说《一九八四》描绘了一个反乌托邦的监控社会,在这个社会中,监控是由告密者和类似于视频监控技术的双向“电视屏幕”进行的。奥威尔的小说突出了过度使用监控可能带来的隐私问题。
- 《老大哥》是一档英国真人秀节目,节目内容是监控参赛者在隔离的生活条件下的情况,节目名称来自乔治·奥威尔的小说。
- 英国建筑物和路边上的街头涂鸦表达了对该国监控水平的不满。
争议
[edit | edit source]大规模监控一直是英国的一个有争议的话题。英国政府声称实施大规模监控主要是为了保护社会免受恐怖主义和犯罪的侵害。然而,一个功能完善的大规模监控系统必然会侵犯公民权利,并在平民中引发恐惧。大规模监控的支持者相信闭路电视有能力消除恐怖主义和犯罪。然而,根据隐私国际的调查,72% 的公众认为这些摄像头可能会被不法分子滥用,39% 的人认为负责该系统的人员无法信任,他们不会将闭路电视只用于公共利益,37% 的人认为“将来,政府会利用摄像头来控制人民”。[9]
支持者
[edit | edit source]闭路电视监控系统的支持者认为,闭路电视可以有效地保护社会免受恐怖分子和罪犯的侵害。为了解决闭路电视监控对公民隐私的影响,支持者通常会提出这样的论点,即如果一个人做的是正确的事情,那么他或她就没有什么可害怕的。[3]
反对者
[edit | edit source]隐私
[edit | edit source]致力于保护人权和隐私的组织隐私国际得出结论,英国政府存在“反隐私病态”。[10] 民权活动人士经常将英国的闭路电视系统比作乔治·奥威尔的《一九八四》中的“老大哥监控”。
批评人士担心,由于政府立法宽松以及缺乏保护私人数据的专业知识,大规模监控系统收集的“大量数据可能被滥用”。起初,只有少数执法机构,例如警察和情报机构,才能获得访问个人和公共闭路电视录像的许可。现在有越来越多的机构可以申请访问闭路电视录像,其中许多机构在处理此类机密信息方面经验不足。[11] 为了解决对闭路电视录像的非法访问问题,《1998 年数据保护法》和信息专员办公室对闭路电视的使用进行了立法限制,并要求所有闭路电视系统进行登记。
极权主义
[edit | edit source]除了侵犯个人隐私之外,许多批评人士认为大规模监控是政府进行社会控制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对这些监控活动的监管不足,必然会导致此类权力被滥用。[12]
有效性
[edit | edit source]许多反对者声称,鉴于实施成本、英国的闭路电视覆盖率以及监控案件的增长率,英国的群众监控过于泛滥。[13] 据全国罪犯照护与安置协会(一家致力于减少犯罪的慈善机构)称,闭路电视对犯罪率的有效性往往被高估,而且大多数对闭路电视犯罪率的评估都是不可靠的。研究人员认为,很难衡量有多少“犯罪”被遏制,因为没有发生的犯罪无法直接衡量。[14] 测试闭路电视对犯罪的影响需要仔细监测研究区域并详细分析犯罪统计数据;很少有这样的评估被实施,而且大多数研究只关注了闭路电视的短期影响。[15]
对闭路电视覆盖率高的地区犯罪率低的一种替代解释是,闭路电视将犯罪转移而不是减少犯罪。学者们认为,尽管闭路电视对犯罪可能有一些影响,但这些影响很快就会消失。由于转移,闭路电视摄像头将犯罪推向了安装摄像头较少的邻近地区。[14] 由于摄像头主要安装在高价值商业区,闭路电视不太可能帮助预防整个社会的犯罪。[9] 学者们建议,由于闭路电视对犯罪的影响存在争议,英国政府不应该将预算集中在视频监控上。相反,应该更多地投入到已证明有效的打击犯罪措施,例如改善街道照明。[16]
参考资料
[edit | edit source]- ↑ a b c d 英国闭路电视的历史,检索于 2013 年 11 月 20 日
- ↑ a b c d e McCahill, M,; Norris, C,; Wood, D, (2004), "社论。闭路电视的增长:对公共场所视频监控国际扩散的全球视角", 监控与社会, 2
{{citation}}
: 无效的|display-authors=3
(帮助)CS1 maint: 额外标点 (link) - ↑ a b c d McCahill, M,; Norris, C, (2002), 英国的闭路电视 (PDF)
{{citation}}
: 无效的|display-authors=2
(帮助)CS1 maint: 额外标点 (link) - ↑ 闭路电视,检索于 2013 年 11 月 20 日
- ↑ a b Norris, C,; Armstrong, G, (2000), "闭路电视与监控的社会结构" (PDF), 犯罪预防研究: 157-178
{{citation}}
: 无效的|display-authors=2
(帮助)CS1 maint: 额外标点 (link) - ↑ a b Tyler, R, (2006), "英国是世界上视频监控之都", 世界社会主义网站,检索于 2013 年 12 月 3 日
{{citation}}
: 无效的|display-authors=1
(帮助)CS1 maint: 额外标点 (link) - ↑ a b c Barrett, D, (2013), "闭路电视调查显示,英国每 11 人就有一个监控摄像头", 每日电讯报,检索于 2013 年 12 月 3 日
{{citation}}
: 无效的|display-authors=1
(帮助)CS1 maint: 额外标点 (link) - ↑ a b Wood, D, (2006), "关于监控社会的报告", 监控研究网络
{{citation}}
:|access-date=
需要|url=
(帮助); 无效的|display-authors=1
(帮助)CS1 maint: 额外标点 (link) - ↑ a b Privacy International (2002), 闭路电视常见问题解答
{{引用}}
:|last1=
具有通用名称 (帮助); 无效的|display-authors=1
(帮助) - ↑ Davies, Simon, (2002), 英国在隐私保护方面受到批评
{{引用}}
: 无效的|display-authors=1
(帮助)CS1 维护:额外的标点 (链接) - ↑ BBC, (2002), 隐私被“大规模滥用”的担忧
{{引用}}
: 无效的|display-authors=1
(帮助)CS1 维护:额外的标点 (链接) - ↑ Kailin, Mark, (2013), 从监视“海外恐怖分子”到利用大规模监视压制国内异见:当我们成为猎物
{{引用}}
: 无效的|display-authors=1
(帮助)CS1 维护:额外的标点 (链接) - ↑ Porter, Henry, (2009), 偏执、怀疑、过度监视
{{引用}}
: 无效的|display-authors=1
(帮助)CS1 维护:额外的标点 (链接) - ↑ a b Cobb, R, (1997), 闭路电视 - 布拉德福德的大哥哥
{{引用}}
: 无效的|display-authors=1
(帮助)CS1 维护:额外的标点 (链接) - ↑ Brown, Ben, (1995), 城镇中心闭路电视:三个案例研究
{{引用}}
: 无效的|display-authors=1
(帮助); 文本 "http://www.popcenter.org/Responses/video_surveillance/PDFs/Brown_1995_Brief.pdf" 被忽略 (帮助)CS1 维护:额外的标点 (链接) - ↑ Ward, Kevin, (2002), 视频监控辩论升温
{{引用}}
: 无效的|display-authors=1
(帮助); 文本 "http://www.jvangurp.com/halifaxcams/text/debate_heats_up.htm" 被忽略 (帮助)CS1 维护:额外的标点 (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