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互联世界中的生活/蜂群思维与集体智慧

来自维基教科书,开放书籍,开放世界
集体智慧的类型
C

ollective intelligence is where the intelligence of a group out-weighs the intelligence of an individual. There are various types of collective intelligence, as is indicated in the visual to the right. In his book 'Collective Intelligence: Mankind's Emerging World in Cyberspace',[1] Pierre Lévy introduces the concept that collective intelligence can be broken down into five components

  • 伦理
  • 经济学
  • 技术
  • 政治
  • 美学

蜂群思维是一个由多人组成的实体,他们公开分享知识和意见,这可能导致集体智慧或非批判性的从众行为。

历史与起源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尼古拉·德·孔多塞的肖像
蜂群思维这一词语的灵感来自蜂巢

对集体智慧概念的首次研究可以追溯到哲学家 尼古拉·德·孔多塞,他在 1785 年的陪审团定理中推断出群体规模与其整体正确性之间存在联系。然后,在 1911 年,通过对蚂蚁变成 超级生物体的研究,威廉·莫顿·惠勒确定了物种之间的协作会导致原本无法实现的成功。其他作家,如 道格拉斯·霍夫施塔特汤姆·阿特利皮埃尔·列维霍华德·布鲁姆弗朗西斯·海利根道格拉斯·恩格尔巴特克里夫·乔斯林罗恩·登波 继续对集体智慧进行研究和观察,形成了目前对这种群体智慧的理解。

蜂群思维的概念通常用作各种科幻书籍中的比喻,可以追溯到 奥拉夫·斯塔普尔顿 的科幻小说 最后一个和第一个男人 (1930)。在非虚构方面,凯文·凯利 的书 失控:机器、社会系统和经济世界的新生物学 (1994) 突出了蜂群思维的概念,作者将蜂巢的本质直接与人类群体智慧联系起来。

集体智慧的主要概念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集体智慧的主要概念是伦理、经济学、技术、政治、美学和社会学。

在讨论集体智慧的概念时,伦理的道德原则被考虑在内。由于集体智慧由众多个人组成,这使得它既具有伦理优势,也可能存在伦理问题。

集体智慧的伦理优势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汤姆·阿特利,一位美国社会、和平与环境活动家,认为集体智慧可以得到鼓励,"克服'群体思维'和个体认知偏差,以便集体在一个过程中进行合作,同时实现增强的智力表现。" [2] 集体智慧中缺乏个人偏见的结果证明了一个优势,因为它消除了单一实体可能提供的有偏见结果的伦理问题。

'聪明暴民' 是由 霍华德·莱因戈尔德 创造的术语,用来描述集体智慧群体。在他的一篇文章中,他肯定合作会导致文明进步,以及平民生活得到改善。他指出,"语言、字母表、城市、印刷机并没有消除贫困或不公正,但它们确实使人们能够创建科学和民主等合作企业,从而提高了许多人的健康、福利和自由",展示了集体智慧的积极方面。 [3]

优势示例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拍摄的邦斯菲尔德火灾的照片示例
Facebook 的标志,Facebook 是用来寻找杰森·卡拉汉身份的社交媒体网站之一

互联网是集体智慧蓬勃发展的理想场所,因为几乎每个国家数百万人都可以使用它。 吉尔特·洛文克 在他的书《零评论:博客和批判性网络文化》中表达了这种集体智慧的优势,他在书中提到了邦斯菲尔德火灾,这是一个集体智慧帮助塑造新闻的例子,他指出,"英国广播公司收到了 6500 封电子邮件移动图像和视频片段,显示了邦斯菲尔德油库的火灾 [...] 媒体开始变得更加参与和包容"。 [4]

集体智慧的另一个优势是失踪人员琥珀警报的广泛覆盖。通过使用分享文章和转发官方警察来源帖子的方法,成千上万人收到了他们可能原本不知道的消息。同样与犯罪有关的是,RedditFacebook 上的社交媒体用户利用集体智慧帮助追踪到一名汽车撞击受害者 的身份,使他的家人能够得到通知,并获得他们期盼已久的答案。 [5]

集体智慧的伦理问题

[edit | edit source]

虽然前面提到的智能群体可以证明是积极的,霍华德·莱因戈尔德也讨论了集体智慧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他指出,“关于智能群体,既有危险,也有机会。我故意使用“群体”这个词,因为它有黑暗的含义。人类已经利用我们的合作才能来组织暴行。使合作成为可能的科技本身并非病态:与核武器或地雷不同,智能群体科技有可能被用于善,也有可能被用于恶。”[6]

有问题的例子

[edit | edit source]
雅虎!,被黑客入侵的电子邮件提供商

智能群体的集体智慧可以用来实施有害的行动,例如大规模黑客攻击私人账户。一个例子是臭名昭著的雅虎黑客事件,其中超过十亿个账户被入侵。这些被黑客入侵的数据包括用户的姓名、电子邮件地址、电话号码、出生日期、密码以及加密或未加密的安全问题和答案。这种非法且侵入性的集体智慧使用揭示了这种系统可能提供的对伦理的漠视。[7]

与蜂群思维相关的伦理问题

[edit | edit source]

在分析蜂群思维时,也需要考虑伦理问题。蜂群思维的群体心理会导致去个性化,即在群体中失去自我意识。这会导致网络欺凌,因为群体很容易被煽动和针对,而没有意识到他们造成的伤害,使用群体动力作为掩护。在“蜂群思维问题”部分可以找到对蜂群思维问题的更深入讨论。

经济学

[edit | edit source]
20个最大的经济体

美国以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而闻名。他们领先于中国7万亿美元。英国以2.9万亿美元的经济体位居第五。数字经济与之关系密切。蒂齐亚娜·特拉诺瓦将集体智慧描述为一种普遍分布的智慧形式,它不断得到增强,实时协调,并导致有效动员技能……集体智慧的基础和目标是个人之间的相互认可和丰富。知识劳动本质上是集体的,我们从一个同辈创造内容到另一个同辈。因此,集体知识工作不是关于在知识行业工作的人。但这也不仅仅是关于就业。数字媒体行业的裁员潮并没有阻碍互联网内容或技术的发展。集体知识面临的一个挑战是,政府机构等试图“重新实施广播时代的制度,在这个制度中,科技的消费者将被剥夺创造权,只保留消费权。”电影和音乐等其他行业希望你“付费才能玩”。

数字经济

[edit | edit source]

数字经济是一种以很少或几乎没有成本复制或共享信息的简便方法。特拉诺瓦将数字经济解释为特定形式的生产,例如网页设计、多媒体制作、数字服务等。

网页设计、数字服务等

根据特拉诺瓦的说法,通过其盈利可能性来分配价值是“渠道化”的过程。“音乐、时尚和信息都是集体生产的,但补偿却是有选择性的。它是一种集体文化劳动形式,使这些产品成为可能,即使利润不成比例地被既定的企业公司占有。”特拉诺瓦认为,知识工作是创新的基本要素,也是实现目标的关键。人类智慧为组织的经济健康增添价值,但它不能像更常见的劳动类型那样管理。知识工作者需要开放的通道才能进行创造,因为他们的过程植根于协作。


劳动

[edit | edit source]

数字时代的集体智慧在劳动力方面创造了一个独特的难题。问题是,大多数劳动没有以工资的形式返还,因为这么多人集体生产内容,有人可以免费工作。特拉诺瓦解释说,“社会工厂”描述了一种过程,即“工作过程从工厂转移到社会。”这反过来又创造了自愿给予的非工资劳动,享受和剥削的免费劳动。网络上的此类活动包括建立网站、修改软件包、阅读和参与邮件列表以及构建虚拟空间。许多人已经讨论了这种情况的弊端,正如特拉诺瓦所说,是中间人的消亡,从书店到旅行社和百视达等等。

LimeWire 徽标

录音/电影行业

[edit | edit source]

录音行业和电影行业都面临着同样的经济困境。这个困境就是文件共享。这两个行业都存在非法下载内容的问题,并试图支持“保护设备”,这些设备将阻止较小的用户在线分发或创建内容,而只允许更大的玩家这样做。由于专门用于文件共享的网站,这些行业损失了数百万美元。由于互联网上的点对点通信,用户很容易在谷歌上搜索一首歌或一部电影,并在互联网上找到一个免费版本。Napster 和 Lime Wire 等网站已经在法庭上得到法律处理,但损失已经造成。

Napster

[edit | edit source]
Napster 在 2001 年的飙升

Napster 是一个英国文件共享网站,主要用于共享 MP3,创建于 1999 年。它与点对点交互的便利性带来了它的成功。该网站获得了数百万次点击和下载。直到 Dr. Dre 和 Metallica 等艺术家开始在网站上发现他们未发行的音乐。他们起诉了该网站,这些诉讼在 2001 年该网站被关闭后达成和解。

Radiohead 与 Napster 的体验更加愉快。Radiohead 从来没有以他们的热门歌曲而闻名。他们从未登上广播榜,也从未发行过单曲。因此,当他们的专辑提前泄露时,制作团队对销量非常担心。突然之间,他们的歌曲被数百万次下载。他们的歌曲在排行榜上跃居榜首,每个人都在谈论它。该网站上的互动创造了热潮,反过来,Radiohead 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受欢迎。

技术

[edit | edit source]

集体智慧中技术的优势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集体智慧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一切信息的协作。成千上万的人合作了专业信息,但没有人完全理解,从而形成了一个总体上被接受的想法。 皮埃尔·莱维 提出,“没有人什么都知道,每个人都了解一些东西。” [8] 这就是为什么技术已成为人们可以使用的最具突破性的资源之一,因为它使他们能够获得关于世界各地讨论的主题的知识。

来自 大卫·冈特莱特 的这句引言支持了这一说法。“互联网是最非凡的外部存储系统之一,它提供对大量信息、文本和视听资料的访问,并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平台,让他们可以共同分享和交换想法,以及共同合作项目。” [9]

这正是我们正在使用这个 维基百科 项目的原因,它允许像我们这样的学生群体合作提出想法,并将它们以世界其他地方都能看到的方式呈现。这是一个论文的更新版本,有助于每个人的学习。

与朋友和家人保持联系更容易,研究更容易,了解最新消息更容易,以及体验正在发生的事件更容易。这使得社会加速发展,并能够全天候在线活动。如今,任何人都需要的全部信息都可以触手可及。

优势 - 示例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集体智慧的发展使得网络更加普及,并从 Web 1.0 发展到 Web 2.0。从这个表格中可以看到,网站和应用程序的发展使社会能够更方便地访问在线信息。

Web 2.0
Web 2.0 发展 Web 2.0
双击 —> Google AdSense
Ofoto —> Flickr
Akamai —> BitTorrent
mp3.com —> Napster
大英百科全书在线 —> 维基百科
个人网站 —> 博客
Evite —> upcoming.org 和 EVDB
域名投机 —> 搜索引擎优化
页面浏览量 —> 每次链接成本
网页抓取 —> Web 服务
发布 —> 参与
内容管理系统 —> 维基
目录(分类法) —> 标签(“民间分类法”)
粘性 —> 联合发布

这些发展促进了互联网的积极增长,并使集体智慧随着 Web 2.0 的出现而增加,Web 2.0 为个人展示自己想法的蓬勃平台创造了空间。这就是专业信息被分享和消费的地方,从而形成了当今社会的想法。

能够“订阅”网站并在每天收到其更新通知是网络变得“实时”的另一个巨大进步。这一对网络浏览的补充对于集体智慧的发展至关重要,因为它使社会能够持续访问并与其他人的观点和想法建立联系。硅谷企业家理查德·斯克伦塔将其称为“增量网络”。

蒂姆·奥莱利(2005 年)已将 Web 2.0 划分为 9 个不同的主题,它基于用户生成内容,并与本章中涵盖的内容相关。 “订阅”的概念与用户生成内容有关。这表明互联网正在成为我们所创造的东西。

  • 参与
  • 集体智慧
  • 更多用户创造更优秀的软件
  • 控制自己的数据
  • 丰富的用户体验
  • 数据重组
  • 彻底的去中心化
  • 彻底的信任
  • 用户作为贡献者

[10]

麻省理工学院标识

麻省理工学院 是世界上主要的科研大学之一,在集体智慧的发展中发挥了关键作用,麻省理工学院的 CI 研究中心由 托马斯·马龙 教授领导。“麻省理工学院集体智慧中心汇集了来自麻省理工学院各学科的教员,以研究如何让人们和计算机更智能地协同工作,以及支持这一目标的潜在科学问题。” 麻省理工学院的目标是进一步探索人们如何利用技术来交流想法并完善这一理念。该研究中心展示了集体智慧的规模,并且该研究中心正在收集集体智慧应用的示例和案例研究。 [11]

特朗普总统就职演说 - 在线直播,观看人数达 230 万

集体智慧中的技术有许多优势,它们使世界能够共同发展,并在几秒钟内分享想法、信息和发现。现在可以知道数百万英里之外发生的事情。最近的一个例子是 2016/17 年的总统大选。3060 万人通过 12 个不同的网络观看了 唐纳德·特朗普 的就职典礼。其中 230 万人通过 1690 万个直播中的一个观看。这是集体智慧优势的一个例子,因为它使观众能够在那天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华盛顿特区的氛围。 [12]

集体智慧中技术的缺点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我们通过互联网和技术获得的所有这些信息是否使我们更聪明?答案似乎是否定的。社会变得更加自私,用户将一切都视为理所当然。他们不提问,注意力持续时间缩短。作为社会,人们认为,由于这些技术在手,一切都应该是快速、高效和可靠的。在集体智慧中,人们已经看到人们不再独立思考,而是“窃取”他人的想法,这就是导致群体思维的原因。这些技术使得网络成为消费的地方,而不是贡献的地方,正如冈特莱特所说,“创造力将成为一种工业工具,它积极的潜力将被摧毁。” [13] 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托马斯·马龙认为,技术尚未以一种有效的方式用于解决我们全球面临的问题,例如气候变化和第三世界问题。它被用来创造娱乐,以及为用户提供一个社交平台。他认为,它已经发展到了很难停止这种网络演变并开始将其用于其最初目的的地步。 [14] 这个信息过载的空间“滋生怨恨和敌意,滋生暴力产生的羞辱和沮丧。” [15] 在皮埃尔·莱维的文章《什么是集体智慧》中,他指出,如果我们在阅读信息时不接受和承认他人的智慧,我们就会变得自私,只顾自己思考,而无法全面了解信息和主题本身。

缺点 - 示例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过滤器泡泡

你有没有注意到,当你在线时,会弹出一个你一周前在线浏览过的衣服、书籍或小工具的广告?这是因为你每天使用互联网的行为都被追踪,然后根据你之前点击的内容在你的屏幕上显示广告。这是一种令人感到压抑的广告形式,被称为过滤器泡泡。它阻止了人们通过选择来观看事物的能力。它开始向你展示你已经知道的內容,并开始缩小你的思维方式,因为你对整个主题没有清晰的认识。这就是集体智慧变成群体思维的时候。人们认为,群体思维是集体智慧过载的负面影响——也被称为人工智能。 [16]

群体思维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蜂巢 - 与群体思维相关。一个封闭的空间,想法被困在其中,无法成长

“即使单个个体能力有限,但作为一个昆虫群,它们可以共同解决复杂问题。” [17] 这就是群体思维的含义。被收集起来并形成集体智慧的信息现在被过度使用和分享,不允许其他人形成自己的观点。由于技术的存在,其他人的观点可以全天候获得,这使得我们很难形成自己的观点。这种困难产生了被认为是集体智慧负面影响的东西,即群体思维。

集体智慧为想法和观点的发展提供了流动性,而群体思维则没有。正如其字面意思所暗示的那样,它是一个固定的、经过精心设计的结构,包含着动物。尽管蜂巢内的动物互相帮助,并对决定分享意见,但它不允许新的想法发展。技术的风险在于,它将开始用过滤器泡泡来限制社会的选择,从而导致没有空间来发展和培养观点。

托马斯·马龙写道:“最聪明的人不是在任何特定任务上最出色的人,而是最擅长快速学习新事物的人。” [18] 这与社会中那些允许自己接受新思想的人更聪明这一理念相一致。他们可以成为集体智慧的一部分,但实际上并不聪明,因为他们的选择和想法范围有限,因此可以被归入群体思维的范畴。

社交网站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苏格兰独立公投结果

FacebookTwitter 这样的社交网站开始阻碍社会形成自己想法的能力。每个人都在使用这些网站发泄自己的观点,而且非常粗俗和不加掩饰。如果你在线上关注用户和账户,你看到的只是这些内容,而且当你点击你想看到的内容时,它就会变得非常有偏差。与报纸不同,社交媒体网站会让你看到你关注的观点。这个问题近年来变得更加严重。在 2014 年苏格兰公投期间,人们认为 支持独立运动 将会获胜,因为他们是社交媒体上最响亮的声音,但实际上是 联合王国更美好运动 赢得了公投。投票结果是 2,001,926(55.3%)对 1,617,989(44.7%)。在公投期间,在个人资料图片上放置“支持”或“联合王国更美好”横幅的能力表明,社交网站对人们的政治观点产生了多大的影响。看到其他人的观点会很快改变其他用户的观点,因为你会读懂你所关注的人说的话。 格拉斯哥大学 分析了投票前夕的 280 万条推文,声称“联合王国更美好”运动输掉了社交媒体之战。以下统计数据支持这一说法。 [19]


社交媒体网站 支持者 反对者
官方 Twitter 活动 103,000 42,000
尼古拉·斯特金 66,000 xxx
亚历克斯·萨蒙德 95,000 xxx
阿拉斯泰尔·达林 xxx 21,000
官方 Facebook 活动 320,000 218,000

[20]

这是一个集体智慧和群体思维的强有力例子。互联网上并非所有信息都是真实的。仅仅因为表达了意见并不意味着它是最终决定或正确决定。从这里可以看出,“支持”运动拥有更多社交媒体支持,使社会相信它将在历史性投票中获胜。这就是为什么在线用户应该质疑他们阅读的所有信息,并问问自己他们是否在阅读有关整个主题的信息,或者他们是否陷入了社会的群体思维中。

皮埃尔·莱维与共产主义的垮台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皮埃尔·莱维认为,权力在于对知识的精心管理,政府必须确定知识所在之处,并相应地组织起来,充分利用人们的技能,从而创造集体智慧。因此,莱维认为共产主义政府在 70 年代开始衰落,并在 90 年代初彻底崩溃,因为它们无法跟上劳动向技术和组织结构的转变。“极权主义在新型的流动和合作劳动的命运中崩溃。它无法实现集体智慧”。 [21]

民主与集体智慧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艾琳·兰德莫尔是一位对民主理论感兴趣的政治学教授。在她的文章《政治中的集体智慧机制》中,兰德莫尔讨论了支持民主的论点,即“众人拾柴火焰高”。尤其是在政治领域,有人提出,我们中最聪明的那几个人应该胜过普通人的统治。然而,兰德莫尔不同意这种观点,她指出,“即使是最优秀最聪明的人也不一定比大多数人更聪明,因为集体智慧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认知多样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即群体中存在着多种看待世界和解读世界的方式”。不同的种族、文化、性别、性取向等等,可以将他们收集的经验和技能汇集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创造出大量的知识。 [22]

约翰·斯图尔特·穆勒的真理与谬误论点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约翰·斯图尔特·穆勒。约翰·斯图尔特·穆勒

约翰·斯图尔特·穆勒是民主的倡导者,他认为每个人都应该能够表达自己的观点。“如果除了一个人之外,所有人类都持有一种意见,而只有一个人持相反意见,那么人类就无权压制那个人,就像那个人如果拥有权力,就没有权利压制人类一样。”穆勒在这段引言中想要表达的意思是,每个人都有权表达自己的观点,而不会受到审查,即使这是一个人的信念与大多数人的信念相冲突。人类在过去犯过错误,政府审查过那些试图分享自己信念的人。这些被审查过的一个人的信念,往往在经过讨论并被证明是正确的之后,最终成为全人类的共同信念。 [23]

因此,重要的是要承认某人是智慧生命体,正如皮埃尔·莱维在他关于“什么是集体智慧”的著作中所强调的那样。莱维指出,不将某人认定为智慧生命体,是为了剥夺他们的社会身份。因此,我们必须识别技能并加以利用。“这不仅会导致企业和社区环境中技能管理的改进,而且还具有伦理和政治意义”。 [24]

社交媒体与政治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通过在线平台,个人可以走到一起,通过讨论表达他们的政治观点,并希望通过分享他们的想法来达成更好的理解和结论。通过 Facebook 等平台,年轻人可以参与政治活动,因为它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分享他们的想法和政治观点的地方。“参与在线社区的年轻人,会更多地参与政治。即使这些群体涉及时尚或游戏等非政治性的共同兴趣,它们也会鼓励政治参与”。通过社交媒体,年轻人学习可以应用于政治事业的技能。“当他们看到在线讨论蔓延到社会问题时,他们会更加关注政治。他们更有可能被鼓励投票或采取其他政治行动”。 [25]

点击主义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反战抗议者

然而,在线上进行的行为有时被称为低门槛行为,例如“点击主义”。仅仅点击鼠标,我们真的可以说我们正在积极参与政治讨论吗?“它们仅仅是毫无意义,还是一种有效的参与新形式,挑战了对民主和参与的规范性观念”。通过点赞评论或分享视频,可以使社交媒体上的其他人看到共享的信息,所以也许这是一种新的民主形式。“它们仅仅是毫无意义,还是一种有效的参与新形式,挑战了对民主和参与的规范性观念”。点击主义不仅发生在社交媒体上,它还可以用来组织抗议活动、签署请愿书和促进抵制,从而帮助提高对特定事业的认识。所以也许“点击主义”可以导致人们参与并积极参与政治讨论。 [26]

皮埃尔·列维将集体智慧描述为一种“普遍分布的智慧,不断增强,实时协调,并有效地动员技能”[27],并指出其不可或缺的特征之一是“集体智慧的基础和目标是个人之间的相互认可和丰富,而不是对被崇拜或被假定的社区的崇拜”。从本质上讲,个体知识被用来增强大众的知识;不根据社会因素(如阶级、种族等)对其价值进行分层。对这一点的认识不仅存在于对集体智慧的学术分析中,而且也存在于在网络环境中创作网络文本的真实人们的意识中。这些人之一是尼尔·贝尔法,一位 31 岁的视频艺术家和雕塑家,他的作品涉及超现实和人际关系,他说:“我们不再有知识等级制度,[根据 YouTube] 键盘猫比巴拉克·奥巴马更有名,一个 14 岁的孩子可以写一篇维基百科文章。我是在这种图像等级制度消失的情况下长大的:任何人都可以对任何事情发表任何意见。”[28]

网络空间之前的艺术的传播和消费

[edit | edit source]
大西洋海底隧道 (1995),莫里斯·贝纳云,虚拟现实互动装置 : 技术辅助艺术的一个例子

在描述美学如何作为集体智慧的一部分发挥作用时,列维指出网络空间“带来了集体感知的方法”。这种集体感知方法是对西方艺术现象几个世纪以来的颠覆,大致可以理解为一个人签署一个物体或个人信息,其他人则带着欣赏、解读等态度来消费这些信息。简而言之,可以这样说,“艺术家签署他们的作品,然后接收者消费它”;例子包括传统媒体,如电影、电视节目和书籍。同样,这也是列维的论述,他写道,“发射器和接收器是明确区分的,并且它们的职责是独一无二的”。

网络空间之后的艺术的传播和消费

[edit | edit source]

技术的一个内在部分是它在不断发展;试图预测网络空间以及它所助力的集体智慧对各种艺术形式的有限影响是不现实的。正如列维相当戏剧性地暗示的那样,网络空间可能很容易“预示,甚至体现出科幻小说向我们揭示的恐怖的、常常非人性的未来”,因为它可能与集体智慧相结合,并变得“充满了文化、美丽、智慧和知识”。他强烈强调,大众掌握着我们科技未来的控制权,并且有能力逐步互联,为各种创作、记录、交流和模拟方法提供接口。

蜂群思维

[edit | edit source]

术语'蜂群思维'通常与蚂蚁或蜜蜂等昆虫有关。单独来看,这些昆虫不被认为是智能的。然而,当它们作为一个整体行动并访问“蜂群思维”(蜂群中所有昆虫的集体知识)时,它们能够做一些非凡的事情。然而,随着Web 2.0的到来,媒体转向社交,“蜂群思维”现在是一个可以应用于互联网以及人类如何与互联网互动的术语。Web 2.0 促进了多对多的连接、分散的形式和控制,以用户为中心,用户友好。例如,协作内容制作,如维基百科以及 Facebook 或 Twitter 等社交网站。

现在已经建立了一个基础设施来支持这些全球社交网络,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能够通过互联网分享他们的知识并从他人那里学习。

“当我们在线时,我们本质上连接到一个巨大的蜂群思维,在心理学中被称为交互式记忆系统,它使我们能够访问任何人和每个人集体知识。” [29]

然而,尽管“蜂群思维”的想法听起来很好,但它也存在许多问题。正如杰伦·拉尼尔(2006 年)所说:“蜂群思维在很大程度上是无聊和愚蠢的。为什么要关注它?” [30]

蜂群思维的问题

[edit | edit source]

较低的标准

[edit | edit source]

随着互联网上可用信息的不断增加,我们浏览这些信息的能力变得越来越重要,否则我们可能会被信息过载淹没。实现这一点的一种方法是使用分布式审核和过滤系统,这些系统聚合信息(如点赞或向上投票),这些信息用于对项目进行排名和排序,最受欢迎的项目被放置在更重要的位置,例如网站的“主页”或“首页”。 [31] 然而,这种信息排序方法存在的问题是,没有一个负责决定什么重要或有趣的人,只有一个算法。

这是杰伦·拉尼尔在讨论他所谓的“元聚合网站”(如社交新闻网站 reddit 或 Digg)时所指出的一个问题。这些网站使用算法而不是人来确定最相关的新闻,但拉尼尔认为这种方法并不有效。尽管如此,人们仍然愿意忽视它的缺陷,因为它是一种新事物,类似于人工智能

在“消除个性并成为最元……的竞赛中,人们假设像个体人类智能的独特亲属要么即将出现,要么已经出现。这种假设的问题在于,人们太愿意降低标准,以使声称的新人看起来很聪明。正如人们愿意弯腰后退,让自己变得愚蠢,以使人工智能界面看起来很聪明一样,他们也愿意变得不加批判和迟钝,以使元聚合网站看起来连贯。”[30]

人们还担心,人们可能变得过度依赖互联网来提供信息。人们可能不会简单地尝试自己记住信息,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可能会发现更容易访问互联网的“蜂群思维”来查找他们需要的任何信息。这就是为什么拉尼尔认为,人们必须继续将互联网视为连接人和分享信息的工具,而不是一个可以向他们提供信息的无所不知的实体。“互联网的美丽之处在于它连接了人。价值在于其他人。如果我们开始相信互联网是一个有话要说的实体,那么我们就是在贬低这些人,把自己变成傻瓜。” [30]

群体中的去个性化/隐形

[edit | edit source]

集体智慧背后的主要理论之一是,作为一个集体工作将增强个人。正如皮埃尔·列维(1999 年)所说:“集体智慧的基础和目标是个人之间的相互认可和丰富,而不是对被崇拜或被假定的社区的崇拜。” [32] 然而,这并不总是集体智慧的最终结果。通常,人们发现更容易在大型群体中保持匿名,并且更愿意遵循普遍共识,而不是提出自己的想法。这是杰伦·拉尼尔在维基和元聚合的网络世界中观察到的现象。

“我最近参加了许多精英、高薪的维基和元调查,并有机会观察结果。我所看到的是洞察力和微妙性的丧失,对审慎意见的细微差别漠不关心,以及越来越倾向于将组织的官方或规范信仰神圣化。”[30]

跟随最流行的想法风险较小,不表达可能违背普遍共识的个人观点更安全。

在最极端的情况下,这可能会导致一种叫做"去个性化"的现象,它基本上是指在群体中丧失自我意识。去个性化大多是无意识的,更容易导致恶作剧。[33] 心理学家大卫·G·迈尔斯将其描述为“一起做你独自不会做的事”。这可能会产生一些非常负面的结果,例如网络欺凌

网络欺凌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我们大多数人喜欢相信我们都是独立的,在某种程度上是独一无二的。但这种个性往往会在我们身处一个大型群体时被抹去。我们迷失在群体意识中,常常做或说一些我们独自一人时不会做或说的话。群体中的一位成员的一点鼓励,有时就足以让一个人迷失在群体中,做一些他们平时不会做的事情,比如在网上对某人进行言语辱骂。 [34]

安妮·R·艾伦在她的博客文章中详细讨论了网络欺凌,她认为由于去个性化而可能产生的蜂群思维是导致网络欺凌的主要问题之一。“我认为最令人发指的滥用行为源于比匿名网络喷子更危险的东西:‘群体思维’,也就是‘蜂群思维’”。[35] 她还讨论了一句话,这句话被认为是心理学先驱威廉·詹姆斯的:“世界上没有比重复得足够多的人就会相信的荒谬的事情更荒谬了。”随着Facebook或Twitter等社交媒体网站的出现,这种大规模重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危险。人们能够在短短几分钟内在全球范围内传播虚假信息或辱骂性帖子,这些帖子助长了网络欺凌。安妮·R·艾伦还认为,一旦有人进入这个“蜂群”,他们就会感到一种强迫性,迫使他们重复自己,仿佛是为了证明自己是正确的。这种蜂群思维也使得几乎不可能与蜂群中的个体成员进行推理,因为他们已经失去了个性。

“‘蜂群’的成员们传播了错误或对事实的误解,从而助长了他们的一种自恋式的强迫行为,迫使他们不断重复这种行为——为了‘证明’他们自己的正义……一旦一个个人加入了对指定受害者的攻击,他/她就融入到集体的蜂群思维中,似乎失去了以个体身份行动的能力。”[35]

缺乏真正的参与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Person pouring ice water over head
一个人正在进行冰桶挑战

对于一些人来说,现在在网上签署请愿书、支持慈善机构或对某个事业表示声援变得太容易了,这已经成为一个问题。人们追随当时流行或趋势的东西,无论是在为ALS进行冰桶挑战,还是在2015年巴黎恐怖袭击后将你的个人资料图片更改为包含法国国旗,都没有认真思考这些问题。点击几下表示你的支持,就完成了,之后再也不会出现在你的脑海里。

“在我们的社交媒体时代,我们以最简单的方式表现出同理心——点击几下鼠标——就像本能地把几枚硬币扔进小贩的罐子里,并不需要过多思考这样的同情行为是否会产生影响,只要内心的感受得到了释放。”[36]

政治行动需要精心策划和认真思考的时代似乎正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点击几下鼠标。但是点击几下鼠标真的能起到任何作用,除了让你自己感觉好点之外吗?

社交新闻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社交新闻(例如reddit)为传统新闻媒体提供了一种替代方案,可以用来确定“新闻”应该是什么。在传统新闻媒体中,编辑决定发布哪些新闻以及在哪里放置它们,而不是由编辑决定,在社交媒体中,用户的角色是由用户来完成的。项目的放置是由算法决定的,该算法会考虑用户的点赞和踩,并将最受欢迎的帖子放置在最显眼的位置,用户希望能够到达网站的“首页”。

这种决定什么是“新闻”的方法有其缺陷。由于更高的知名度最终会导致更高的投票活动,因此有可能违反用户大多数观点的内容会被压制。“这些网站所依赖的‘富者更富’机制表明,对于任何有争议的问题,与大多数人观点相悖的意见可能会被排除在显眼位置之外。”[31]

与社交新闻网站相关的另一个问题是内容的重复。许多用户不是试图提出自己独特的原创内容,而是遵循网站的蜂群思维,试图复制已经被证明是成功的那些内容。

“Reddit对某些类型帖子的点赞倾向经常被用户讨论。用户提交以前已经被接受良好的类型帖子的趋势在社区中被称为‘圈子自慰’——而且存在一个子Reddit是为了突出和讽刺这些趋势(‘圈子自慰’子Reddit)。这,以及人们认为违背普遍信念或运动的帖子总是被踩,是Reddit用户经常提到的‘Reddit蜂群思维’的两个主要特征。”[31]

蜂群思维的潜力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尽管蜂群思维存在潜在问题,但在某些情况下它仍然是一个有用的工具。正如蜂群思维的批评者杰伦·莱尼尔所说

“当集体没有定义自己的问题时,当答案的优劣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结果来评估时(例如一个单一的数值),以及当为集体提供信息的系统通过一个高度依赖个人的质量控制机制进行过滤时,集体更有可能变得聪明。违反这些条件中的任何一项,集体就会变得不可靠,甚至更糟……我所知道的每一个真实的集体知识例子都表明,这个集体是如何被善良的人所引导或启发的。这些人专注于解决问题,在某些情况下也纠正了一些常见的蜂群思维故障模式。”[30]

维基百科就是一个例子。维基百科通常被认为是Web 2.0运动的倡导者之一,它以其知识生产的协作性而受到赞扬。事实上,正如尼德雷尔和范戴克(2010)所表明的那样,维基百科的大部分内容是由一小部分敬业的个人而非成群的匿名用户产生的,尤其是在其存在的最初五年里。 [37] 这些善良的人帮助引导了维基百科内容的生产,而不是让它被一群匿名用户的蜂群所淹没。

集体智慧和蜂群思维的社会学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我们“人类本质”在社会中的互动方式是新媒体和技术的直接结果

人类社会随着科技的进步而发展和演进。无论是少数民族世界还是多数民族世界,都处在信息革命的浪潮中,人类意识所使用的技术成为社会学研究的课题。有必要了解技术在社会结构中的地位,以及 Web 2.0 如何跨越文化将个人社会化。

社会技术范式转变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纵观人类历史,技术进步导致了集体意识中的社会革命。这些社会技术进步的每一次发展之间相互交织,最终导致了范式转变。这些转变发生在集体智慧中,与技术的进步相对应。观察到的进步是人类彼此合作的结果。

以下列出了这些转变。

许多古典社会学家观察到了工业革命。
  • 从采集狩猎
  • 到狩猎采集
  • 到园艺(使用手工具)
  • 到农业(使用畜力犁)
  • 到工业
  • 到信息化(我们目前所处的范式)[38]

这些生活方式创新和信息发展上的转变,展示了人类社会如何不断努力,朝着更加结构合理的未来前进。

莱尼尔重申,人类值得珍惜,是因为他们丰富而独特的个性,而不是因为他们简单易预测[39]。他以 YouTube 和 Flickr 为例,它们之所以运作良好,是因为它们允许用户创建内容,每个协作单元本身都相当重要。与马克思对资本主义下劳动产品的理解(个人对自己工作感到疏离)不同,这种观点挑战了古典理解。很难确定这是否意味着互联网存在于后资本主义泡沫中,或者马克思关于个人社会主体所产生的工作的著作是否适用于互联网技术。

蜂群意识爱好者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近年来,许多社会学先驱热情地赞扬了 Web 2.0 所拥有的蜂群意识结构。他们主要关注的是我们如何以一种全新的方式,非常迅速地被社会化,以与数字媒体互动和理解,这从根本上来说是开创性的。他们认为,以前从未发生过类似的社会沟通转变。托马斯和乔斯可以被认为是蜂群意识爱好者,他们解释说,我们对新媒体素养的接受是极其复杂的:“在媒介化的社会中,要想成为一个正常人,就必须能够区分不同的媒体形式,并知道如何对我们看到、阅读或听到的一切提出基本问题”,[40]。现在许多人拥有的这种能力与以前任何事情都不一样,它纯粹是社会结构以及技术如何渗透到文化中以促进这种新媒体素养的结果。克莱·舍基和查尔斯·利德比特等其他蜂群意识爱好者,热衷于务实、理性的合作。这些科学和定量的合作,在研究信息方面,比更具表现力和创造力的努力,要有效得多;“挑战了传统观点,即智力是个人属性,分布式认知观点认为,智力分布在‘大脑、身体和世界’中,[以实现]高质量的混合物——精细粒度的全面合作”[41]

马克思的异化概念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卡尔·马克思关于异化的理论(如图所示),在关于集体智慧方面,可以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他在自己的著作中预言了这一点。

技术疏离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马克思在工业革命时期写关于异化的时候,他观察到工人在生产线上进行着单调乏味的工作,这不仅让他们与自己劳动的产品产生了隔阂,也让他们彼此产生了隔阂。这种分离和排斥也许在今天仍然可见,因为工作场所中的技术已经发展。在 20 世纪中期,异化主要在官僚机构和服务行业中观察到,因为它们对自主权进行了规范。在《劳动与垄断资本》一书中,布拉维尔曼谈到了劳工阶级可以获得的工作的贬值如何导致了当代资本主义经济中数百万工人的“去技能化”[42]。该领域的许多其他思想家认为,由于技术集体智慧的扩散,导致了人口智力下降[43]。这些想法涉及随着社会进步而技术的能力,但也涉及马克思的异化概念。通过自动化、公司碎片化和外包处理等转型,据说异化感在当今的工作世界中被许多人所感受到。

在马克思对异化的更广泛理解中,他提到了与他人、我们自己、外部世界和“人性”的疏离[44]。这个想法与互联网的关系尤其具有争议性。一方面,Web 2.0 建立了一个开放、不受监管的机构,该机构由同行合作、交流组成,并包含去中心化的领导层。互联网有能力在蜂群意识结构中激发“个人智慧现象”[45]。互联网可以被视为民主化信息和交流的工具。这是马克思几乎预言过的事情;“知识和技能的积累,[通过社会大脑的]生产力体现出来”[46]。这句话可以被用来概括集体意识,以及它如何仅仅迁移到了一个更易获取的层面——互联网。因此,也许异化的反面出现了;跨文化的统一已经实现。

新颖的异化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然而,许多声音对此观点持异议,并认为当代背景下的技术对用户来说是具有异化性的。有人声称,当个人参与“网络生活”时,他们会与“现实生活”产生疏离[47]。这种新颖的异化形式,可以说只会进一步孤立个人。孤立于:他人(通过减少社会互动),以及人性(通过缺乏有意义的、创造性的刺激)。互联网存在的范式应该被视为工具,而不是产品本身。从这种角度来看,也许它可以被更客观地视为一个包含大量信息和数据的务实系统——拥有将地球变成全球村庄的力量[48]

蜂群意识对社会的影响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真实世界例子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社会在应对现实世界问题时,有很多例子证明了集体智慧的使用。以下的案例研究和例子,被当代社会学家视为突出的例子,突出了集体智慧和蜂群意识的建设性力量。

卡特里娜飓风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2005 年,受飓风和洪水影响的公民主动分享他们自己制作的媒体,并开始分享信息,以便在网上引起关注,引起人们对局势的关注。在《应对参与式文化的挑战》中,詹金斯全面地讲述了这场灾难。

“在乔纳森·门德斯的父母从路易斯安那州撤离到他在德克萨斯州奥斯汀的家后,他急于想知道洪水是否摧毁了他们在路易斯安那州的家。不幸的是,对他的事件的媒体报道只集中在“新奥尔良”受灾最严重的地区,关于他父母居住的街区的信息很少。在他同事的帮助下,他们能够在几个小时内修改流行的谷歌地图网络服务,允许用户将他们拥有的关于破坏的信息直接叠加到新奥尔良的卫星地图上。在将他们的修改公之于众后不久,超过 14,000 个提交覆盖了他们的地图。”[49]

利比亚拜达的示威,阿拉伯之春叙事中的一个重要文化时刻

因此,许多飓风灾民和受飓风影响的家庭以及社区遭到破坏的家庭,能够进入一个相对较新的领域寻求帮助——互联网。主流媒体缺乏关注,无法帮助缓解洪水等问题,这意味着数千人的生命得以挽救。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和思想的融合,是支持由集体智慧进行的建设性社会进程的第一个例子之一。这种为了帮助尽可能多的人而进行的民主化追求,在 15 年前是不可想象的,但现在,如果没有在线社区和集体智慧,许多其他社会政治运动都不可能实现。

这些包括

  • 黑人生命很重要抗议活动——在美国举行,是对警察暴行和许多无辜的非裔美国公民被谋杀的直接回应。这些活动是通过持续宣传受害者姓名以及围绕该问题的广泛在线讨论而实现的。
  • 阿拉伯之春——阿拉伯世界各地的许多政府,都被其公民民主地推翻。由于在线和大众媒体对信息的审查,最近这些革命发生的唯一途径是利用在线集体智慧。

词汇表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美学
特定艺术运动作品背后的原则。
人工智能
能够执行通常需要人类智能的任务的计算机系统理论和发展,例如视觉感知、语音识别、决策和语言翻译。
认知多样性
在工作场所拥有认知多样性的力量与公司试图通过强大的领导力和良好的沟通来获得的力量相同。这是一个更具包容性、协作性和开放的空间,人们感到有能力创造和实施想法。
集体智慧
由来自广泛人群的贡献形成的群体智慧。
网络欺凌
使用电子通信欺负某人,通常是通过发送具有恐吓或威胁性质的信息。
网络空间
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通信的感知环境。
去个性化
在群体中失去自我意识。
过滤器泡泡
过滤器气泡是个性化搜索的结果,其中网站算法根据使用信息选择性地猜测用户想要查看的信息。
群体思维
集体意识,类似于社会昆虫的行为,一群人意识到他们的共同点,并作为一个社区思考和行动,分享他们的知识、思想和资源。
这种群体思维的特点是盲目从众,失去个人意识和个人责任感。
既能感知又能记忆的分布式记忆。
信息过载
接触或提供过多的信息或数据。
接口
允许用户与他人交流的设备或程序。
知识劳动
基于学习知识而不是资本的劳动。
元聚合
一种系统评价方法,它反映了定量评价的过程,同时坚持定性研究的传统和要求(它将发现整合到一个整体中,这个整体不仅仅是各个发现的总和,类似于元分析)。
智能群体
使用现代技术进行协调和沟通的群体。
社交媒体
允许用户创建和分享内容或参与社交网络的网站和应用程序。
致力于以社区为基础的输入、互动、内容共享和协作的在线通信渠道的集合(例如,论坛、微博、社交网络、社交书签、社交策划和维基)。
社交网站
一个在线场所,用户可以在其中创建帐户并分享选项并关注内容。

他们同意并喜欢。

社交新闻
一种更个性化的新闻消费形式,根据用户与来自各种来源的新闻报道的互动方式,在中央平台(如 Facebook、Twitter、Reddit 等)上提供。
订阅
接收某物的安排,通常是定期出版物,通过预付款支付,或者授予在线服务访问权限的安排。
Web 1.0
Web 1.0 指的是万维网的第一阶段,它完全由通过超链接连接的网页组成。
Web 2.0
互联网发展的第二阶段,其特点是静态网页向动态或用户生成内容的转变,以及社交媒体的增长。
维基
由用户社区共同开发的网站或数据库,允许任何用户添加和编辑内容。

参考文献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1. Lévy, Pierre (1997-08-21). Collective Intelligence. Basic Books. ISBN 9780306456350.
  2. 汤姆·阿特利,The Universal Mind: The Evolution of Machine Intelligence and Human Psychology
  3. 霍华德·莱因戈尔德,Smart Mobs
  4. 吉尔特·洛文克,Zero Comments: Blogging and Critical Internet Culture
  5. 凯特琳·杜伊,How Internet sleuths on Facebook and Reddit solved the 20-year-old mystery of a missing teenager
  6. 霍华德·莱因戈尔德,Smart Mobs
  7. 萨姆·蒂尔曼,Yahoo hack: 1bn accounts compromised by biggest data breach in history
  8. 皮埃尔·勒维,[https://is.cuni.cz/studium/predmety/index.php? do=download&did=29658&kod=JJM085]
  9. 戴维·冈特莱特,[http://davidgauntlett.com/creativity/lego-cultures-of-creativity- report/]
  10. 蒂姆·奥莱利,[https://books.google.co.uk/books? hl=en&lr=&id=DDI_XTmXI3MC&oi=fnd&pg=PA225&dq=web+2.0&ots=3FDbWzc3od&sig= 7PhCBERGbV6OMriBVAYee_qJObc#v=onepage&q=web%202.0&f=false]
  11. MIT:集体智慧研究中心,[1]
  12. 民主现在,[https://www.democracynow.org/live/ inauguration_2017_live_coverage]
  13. 大卫·冈特莱特,[https://books.google.co.uk/books? id=DGW0tLoxqUsC&pg=PA184&lpg=PA184&dq=creativity+will+become+an+industrial+to ol+and+it’s+positive+potential+will+be+destroyed+david+gauntlett&source=bl&ots=YuJoda Nvog&sig=pZBQQuA5VMlDfhaoX6ZBPsdK_Eo&hl=en&sa=X&ved=0ahUKEwii9tfp9MTSA hWqCcAKHbRrBeoQ6AEIGjAA#v=onepage&q=creativity%20will%20become%20an%20in dustrial%20tool%20and%20it’s%20positive%20potential%20will%20be%20destroyed%20 david%20gauntlett&f=false]
  14. 托马斯·马龙,[https://www.edge.org/conversation/thomas_w__malone-collective- intelligence]
  15. 皮埃尔·列维,[https://is.cuni.cz/studium/predmety/index.php? do=download&did=29658&kod=JJM085]
  16. 伊莱·帕里塞,[https://books.google.co.uk/books?hl=en&lr=&id=- FWO0puw3nYC&oi=fnd&pg=PT3&dq=filter+bubble&ots=g3OuIvtOUY&sig=i04jQUMuirl3q OF2-xhSAGrmO3Y#v=onepage&q=filter%20bubble&f=false]
  17. 皮埃尔·列维,[https://is.cuni.cz/studium/predmety/index.php? do=download&did=29658&kod=JJM085]
  18. 托马斯·马龙,[https://www.edge.org/conversation/thomas_w__malone-collective- intelligence]
  19. 伊恩·麦克莱恩,吉姆·加拉格尔和盖伊·洛奇,[https://books.google.co.uk/books? hl=en&lr=&id=zm0FBAAAQBAJ&oi=fnd&pg=PR3&dq=scottish+referendum+vote+2014&ot s=Djz7ZlxD8x&sig=_e0d0aHzyC0NO_snmrYeh9ClY1g#v=onepage&q=scottish%20refere ndum%20vote%202014&f=false]
  20. 伊恩·麦克莱恩,吉姆·加拉格尔和盖伊·洛奇,[https://books.google.co.uk/books? hl=en&lr=&id=zm0FBAAAQBAJ&oi=fnd&pg=PR3&dq=scottish+referendum+vote+2014&ot s=Djz7ZlxD8x&sig=_e0d0aHzyC0NO_snmrYeh9ClY1g#v=onepage&q=scottish%20refere ndum%20vote%202014&f=false]
  21. ,皮埃尔·列维[https://is.cuni.cz/studium/predmety/index.php?do=download&did=29658&kod=JJM085 ]
  22. ,埃伦·兰德莫尔[http://www.sas.upenn.edu/ppe/documents/Landemore_DemocraticReason_Article_Version_for_UPenn.pdf ]
  23. ,约翰·斯图尔特·密尔 [http://www.bartleby.com/130/2.html ]
  24. ,皮埃尔·列维 [2]
  25. ,本杰明·鲍耶和约瑟夫·卡恩 [3]
  26. ,西蒙·林德格伦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284715731_The_Work_of_Audiences_in_the_Age_of_Clicktivism_On_the_Ins_and_Outs_of_Distributed_Participation ]
  27. 列维,皮埃尔 (1999)。“什么是集体智慧?”。在列维,皮埃尔。集体智慧:人类在网络空间中的新兴世界。珀尔修斯图书。第 117-129 页
  28. 阿莱夫·文森特,http://www.telegraph.co.uk/culture/art/art-features/11130492/How-has-the-internet-changed-art.html,2014 年 [2017 年 3 月 7 日访问]
  29. 琼斯,奥里翁。 "互联网作为蜂群思维"大思考。大思考. 检索 04/03/2017. {{cite web}}: 检查日期值: |access-date= (帮助)
  30. a b c d e 莱尼尔,贾伦 (29/05/2006)。 "数字毛主义:新兴网络集体主义的危险"边缘。约翰·布罗克曼. 检索 28/02/2017. {{cite web}}: 检查日期值: |access-date=|date= (帮助)
  31. a b c 米尔斯,理查德 (2011)。“研究社会新闻:reddit.com 是‘蜂群思维’的代言人,还是集体智慧处理信息过载的方法?”。在比塞特,安迪;沃德·拜纳姆,特雷尔;莱特,安;劳纳,安吉拉;罗杰森,西蒙(编辑)。ETHICOMP 2011 会议论文集:社会计算的社会影响。谢菲尔德哈勒姆大学。第 300-311 页。
  32. 列维,皮埃尔 (1999)。“什么是集体智慧?”。在列维,皮埃尔 (编辑)。集体智慧:人类在网络空间中的新兴世界。珀尔修斯图书。第 13-19 页。
  33. 麦克雷尼,大卫 (10/02/2011)。 "去个性化"你并不那么聪明。你并不那么聪明. 检索 01/03/2017. {{cite web}}: 检查日期值: |access-date=|date= (帮助)
  34. 达奇斯,亚当 (02/11/2011)。 "蜂群思维如何让你有能力做任何事,好事,坏事,以及奇怪的事"生活黑客。生活黑客. 检索 01/03/2017. {{cite web}}: 检查日期值: |access-date=|date= (帮助)
  35. a b 艾伦,安妮·R. (05/07/2015)。 "公众羞辱,网络欺凌和蜂群思维:对抗‘网络巨魔审查’"安妮·R. 艾伦的博客。安妮·R. 艾伦. 检索 04/03/2017. {{cite web}}: 检查日期值: |access-date=|date= (帮助)
  36. 雷亚卢约,比诺·A。 "亲爱的社交媒体同理心潮流的蜂群思维"赫芬顿邮报。赫芬顿邮报. 检索 28/02/2017. {{cite web}}: 检查日期值: |access-date= (帮助)
  37. Niederer, S; van Dijck, J (2010). "大众智慧还是内容的技术性?维基百科作为社会技术系统" (PDF). 新媒体与社会. 12 (8): 1368–1387. doi:10.1177/1461444810365297. 检索于 2017年3月7日. {{cite journal}}: 检查日期值: |access-date= (帮助)
  38. Grenier, Guillermo J. 博士 (2002). "范式转变".
  39. Lanier, Jason (2010). 你不是一个工具:宣言. 伦敦: 企鹅出版社. 第 5 页.
  40. Thoman, Elizabeth. "媒体素养教育:来自媒体素养中心的经验教训" (PDF). {{cite web}}: 换行符在 |title= 中的位置 54 (帮助)
  41. Leadbeater, Charles (2008). 我们思考:大众创新而不是大规模生产. 伦敦: Profile 出版社.
  42. Braverman, Harry (1998). 劳动与垄断资本:20 世纪工作的退化。25 周年纪念. 纽约: NY Monthly Review Press. 第 xix 页.
  43. "TEDx曼尼托巴 - TJ Dawe:集体智慧的实验". YouTube. TED. 2012年3月1日 . 检索于 2016年3月8日. {{cite web}}: 检查日期值: |access-date= (帮助)
  44. McLellan, David (1995). 卡尔·马克思的思想. 伦敦: Papermac. 第 117 页. ISBN 0333281225.
  45. Lanier, Jaron (2011). 你不是一个工具. 伦敦: 企鹅出版社. 第 5 页.
  46. Marx, Karl (1978).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版,编者罗伯特·C·塔克. 纽约: 诺顿. 第 280 页.
  47. Kellner, Douglas (2006). 新技术与异化:一些批判性反思。异化的演变:创伤、承诺和千年 (PDF). 罗曼与利特菲尔德出版社. 第 10 页.
  48. McLuhan, Marshall (1962). 古腾堡星系. 劳特利奇与凯·保罗出版社.
  49. Jenkins, Henry (2009). 面对参与文化的挑战. 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 第 75 页.
华夏公益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