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语/无歧义语法
外观
< 洛语
洛语的目标之一是创造一种语法无歧义的语言。其想法是创造一种足够无歧义的语言,以便计算机可以成功地阅读它。
这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语言的谓词逻辑实现的,特别是通过分配给每个布里迪的语义结构,并通过关注那些无法消除的歧义。
布里迪使用的基于语义结构的谓词系统是洛语创造者试图减少和澄清歧义的核心。例如,词语“tavla”具有以下语义结构:
x1 对 x2 谈论主题 x3,使用语言 x4
如果一个说话者说:
mi tavla
虽然说话者没有提到对方,但语义结构表明必须存在一个 x2 才能让 x1 与之交谈,并且你必须谈论过某个主题 x3,并且用某种语言 x4。语义结构是按重要性顺序创建的,基于布里迪及其处理的主题。布里迪中存在这种语义位置,使其在话语中的省略变得明显;即使它们没有被明说。因此,虽然歧义仍然存在,但歧义却被注意到,并且不像其他语言那样被忽视。
洛语通过要求使用标记来表示比喻性语言(pe'a)来进一步增强布里迪语义结构的无歧义性。这意味着任何隐喻或其他比喻性语言都被标记,从而防止了当听者没有意识到某个陈述是比喻性的,或者误解了比喻性语言的意图含义时,通常会发生的混淆。
洛语的所有标点符号都是用语言说出来的,并且是写出来的,避免了英语中由于错误地删除或添加逗号或句号而可能出现的错误。
缺乏默认的性别或时态表面上似乎增加了歧义,但实际上却限制了歧义,因为在事先并没有对这些方面做出任何假设。与语义结构一样,歧义没有被消除,而是被强调。说话者知道某个事件一定是在某个特定的时间或地点发生的,而且某些名词应该被分配性别,并且可以自由地请求更多关于时态或其他修饰语的信息,因为它们不被假定为默认值,例如现在时或男性(如性别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