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观地说,关系根据某些规则和属性将成对的对象关联起来。也就是说,关系表明了两个对象之间某种关系或联系。以婚姻为例。在婚姻登记处,有一个记录,其中丈夫的姓名与其对应妻子的姓名相关联,以跟踪婚姻状况。记录中的条目可以解释为 有序对
,其中
是丈夫,而
是妻子。
用数学表达,设
和
分别是所有男人和女人的集合。那么,笛卡尔积
由所有 人员对组成(第一和第二个坐标分别是男性和女性)。之后,我们知道婚姻登记处的记录,
,是
的一个子集。如果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在
中形成一个有序对,比如
,那么这意味着他们结婚了。那么,自然可以说
与
相关。换句话说,如果我们发现
,那么这意味着他们 通过此关系
相关。同样,知道
究竟是什么(我们有婚姻登记处的记录)与知道所有丈夫和妻子的关系是相同的。
因此,自然地将集合
定义为 关系。让我们正式定义下面的关系。
示例。 令
,
,并且
。由于集合
是
的子集,
定义了从集合
到集合
的关系。此外,在这个关系中,
与 1 相关,
与 1 和 2 相关,
与 3 相关。因此,我们有
和
。但是,我们有,比如
或
,因为
。
练习。 考虑在
上的关系,对应于“等于”的概念:
。
(a) 在笛卡尔坐标系中绘制
的图像。
(b) 还考虑在
上的关系
,分别对应于“小于”和“大于”的概念。在 (a) 的图中也绘制
和
的图像。
解答
(a) 和 (b)
y
| y=x
########|#####/%%%
########|####/%%%%
########|###/%%%%%
########|##/%%%%%%
########|#/%%%%%%%
########|/%%%%%%%%
--------*--------- x
#######/|%%%%%%%%%
######/%|%%%%%%%%%
#####/%%|%%%%%%%%%
####/%%%|%%%%%%%%%
###/%%%%|%%%%%%%%%
*----*
|####|
|####| : y>x (relation T)
*----*
*----*
|%%%%|
|%%%%| : y<x (relation S)
*----*
备注。
- 集合
给出了
的 划分。正如我们将看到的,关系的概念和划分的概念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
示例。 令
。在
上定义一个关系
。用列举法表示
。
解。首先,我们有
。因此,
练习。 令
和
。考虑
上的关系
,它由以下定义:
用列举法表示
。
解答
首先,
。因此,
备注。
- 你可能已经了解了函数的 定义域 和 值域。对于关系和函数使用相同的术语并非巧合。这是因为函数实际上是一种关系。也就是说,函数实际上只是关系的一种特殊情况。
示例。 令
,
,以及
。那么,
并且
.
备注。
- 同样地,您可能已经学习过类似的概念(以及类似的符号)——函数的逆函数。实际上,逆函数可以定义为函数的逆关系,前提是逆关系也是一个函数。
- 我们可以看到,逆关系是通过“反转”原关系中每个有序对的元素顺序得到的。
- 当
为空时,逆关系
也是空的,因为空集中没有有序对。
例子. 设
,
,且
。 那么,逆关系
是
.
在介绍与关系相关的术语后,我们将研究定义在集合上的关系的三个性质。
示例. 令
,并令在
上定义的关系为
那么,
是自反的,因为
。但
不是对称的,因为
但
。
练习.
是传递的吗?解释原因。
练习. 以下每个关系具有哪种性质,自反性、对称性和传递性?证明你的答案。
(a)
.
(b)
.
(c)
.
解答
(a)
是自反的,不对称的,且是传递的。
(b)
非自反,非对称,但具有传递性。
(c)
是自反的、对称的,但不是传递的。
在研究集合上的关系可以具有的三个性质后,让我们关注那些具有 所有三个 性质的关系。
备注。
- 要证明一个关系 不是 等价关系(即,反驳该关系是等价关系),只要证明以下任何一个即可:(i) 它不是自反的;(ii) 它不是对称的;(iii) 它不是传递的,通过考虑上述定义的否定。
示例。 令
。另外,令在
上定义的关系为
证明或反驳
是一个等价关系。
证明。
自反性:由于
,
是自反的。
对称性:由于
,
,
,并且
,
是对称的。
传递性: 因为对于每一个
,
,
是传递的。
练习。 给出另一个定义在
上的等价关系。
解答
。可以证明它是自反的、对称的和传递的。
示例。 由于整数的同余关系定义了一个自反的、对称的和传递的关系,因此它定义了
上的等价关系。
假设
是集合
上的等价关系。直观上,对于由
关联的元素,它们非常“密切相关”。因此,当我们考虑由与集合 A 中给定元素相关的元素组成的集合时,集合中的元素是“密切相关的”,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该集合形成了一个由“亲属”组成的“组”。然后,似乎我们可以根据等价关系将集合
的元素分类到不同的“组”中。正如我们将看到的,这大致上就是这种情况。因此,这样的“组”非常重要。现在,让我们正式定义“组”是什么。
示例。 令
,并在
上定义一个关系
可以证明该关系
是一个等价关系。其等价类由
由于
,因此只有两个 不同的 等价类。图形化地,情况看起来像这样
*----------**
| . . / |
| 2 3 / |
| . /. |
| 1 / 4 |
*-----*-----*
^ ^
| |
[1]=[2] [4]
=[3]
练习。 在
上构造一个等价关系
,使得等价类由 ![{\displaystyle [1]=\{1,2\},[2]=\{1,2\},[3]=\{3,4\},[4]=\{3,4\}.}](https://wikimedia.org/api/rest_v1/media/math/render/svg/0c2f0ff573b4d18c2636fddab4a8da43deb371d8)
解答
。图形化地,情况看起来像这样
*---*-------*
| .| . |
| 2 | 3 |
| .\ . |
| 1 \ 4 |
*-----*-----*
^ ^
| |
[1]=[2] [3]=[4]
示例。(模
的整数)回想一下,整数的同余关系定义了在
上的一个等价关系
。使用该等价关系,我们可以定义每个
的等价类
,如下所示
![{\displaystyle [0]=\{x\in \mathbb {Z} :xR0\}=\{x\in \mathbb {Z} :x\equiv 0{\pmod {n}}\}=\{\dotsc ,-2n,-n,0,n,2n,\dotsc \}}](https://wikimedia.org/api/rest_v1/media/math/render/svg/4d9a93da3caa644ad6e5865477dc946550ddcc31)
![{\displaystyle [1]=\{x\in \mathbb {Z} :xR1\}=\{x\in \mathbb {Z} :x\equiv 1{\pmod {n}}\}=\{\dotsc ,-2n+1,-n+1,1,n+1,2n+1,\dotsc \}}](https://wikimedia.org/api/rest_v1/media/math/render/svg/c5a63f771da949f4bdea545c1ca7d339165c1c3e)
- ...
![{\displaystyle [n-1]=\{x\in \mathbb {Z} :xR(n-1)\}=\{x\in \mathbb {Z} :x\equiv n-1{\pmod {n}}\}=\{\dotsc ,-2n+(n-1),-n+(n-1),n-1,n+(n-1),2n+(n-1),\dotsc \}=\{\dotsc ,-2n-1,-n-1,-1,2n-1,\dotsc \}}](https://wikimedia.org/api/rest_v1/media/math/render/svg/d70c65bd4d1a98c9165e2c14dbfec9695e4a6c45)
![{\displaystyle [n]=\{x\in \mathbb {Z} :xRn\}=\{x\in \mathbb {Z} :x\equiv n{\pmod {n}}\}=\{x\in \mathbb {Z} :x\equiv 0{\pmod {n}}\}=[0]}](https://wikimedia.org/api/rest_v1/media/math/render/svg/9c9f02f086757ed00ab8bf1d95521e8bed6a4762)
![{\displaystyle [n+1]=\{x\in \mathbb {Z} :xR(n+1)\}=\{x\in \mathbb {Z} :x\equiv n+1{\pmod {n}}\}=\{x\in \mathbb {Z} :x\equiv 1{\pmod {n}}\}=[1]}](https://wikimedia.org/api/rest_v1/media/math/render/svg/0b6feea9f7bcad3980739ebdf5f70e732bcba682)
我们可以观察到,从
开始,这些类与之前的类并不不同。实际上,如果我们“反向”考虑这些类
![{\displaystyle [-1]=\{x\in \mathbb {Z} :xR(-1)\}=\{x\in \mathbb {Z} :x\equiv -1{\pmod {n}}\}=\{x\in \mathbb {Z} :x\equiv n-1{\pmod {n}}\}=[n-1]}](https://wikimedia.org/api/rest_v1/media/math/render/svg/cf9e2764dc7690e4afc869494ead96f27dd6818d)
![{\displaystyle [-2]=\{x\in \mathbb {Z} :xR(-2)\}=\{x\in \mathbb {Z} :x\equiv -2{\pmod {n}}\}=\{x\in \mathbb {Z} :x\equiv n-2{\pmod {n}}\}=[n-2]}](https://wikimedia.org/api/rest_v1/media/math/render/svg/45b3952293bac9921fd62f22dfec1811283e931e)
- ...
它们也不会产生新的类。
因此,我们得出结论,只有
个不同的等价类,即
。通常,这些等价类的集合,
,用
表示,称为 模
的整数。注意
本身是一个有限集,但它的每个元素都是一个无限集。
备注。
- 我们可以用以下方式说明等价类(每列都是一个等价类,整个表格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n |-n+1| |-2n-1|
| 0 | 1 | .... | n-1 |
| n |n+1 | |2n-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当我们考虑模
的整数和模
的整数(
)一起时,对于元素可能会出现一些歧义。例如,
和
。然而,例如,
中的 "
" 和
中的 "
" 是不同的。其中一个包含所有偶数,另一个包含所有 3 的倍数。
- 为了避免这种歧义,我们可以给类添加下标。例如,我们可以写
和
。
练习. 在
上定义的关系
由
(a) 证明
是一个等价关系。
(b) 用
表示
的每个等价类
。(提示: 使用
的对称性)。
在本节中,我们将讨论等价类的一些性质。特别是,我们将解决这两个问题
- 什么时候两个等价类相等?
- 两个不同的等价类可以包含一个公共元素吗?
问题 1 的答案由以下定理给出。
现在,让我们考虑问题2。问题2 的答案确实是“否”。下面的推论证明了这个答案。
备注。
- 从这个结果中,我们知道两个等价类要么相等,要么不相交(因为它们要么相等,要么不相等)。因此,两个不同的等价类不可能包含一个共同的元素。
现在我们已经到达了研究等价关系的一个关键点(这可能是研究等价关系的主要原因):使用集合上的等价关系来构建该集合的划分,反之亦然。在讨论它之前,让我们定义一个集合的划分
示例。 令
。则,
的一个划分是
。另一个划分是
。但是,
不是
的划分,因为
和
不是不相交的(或元素“2”属于两个集合)。此外,
不是
的划分,因为
和
的并集不是整个集合
(或元素“2”不属于划分中的任何集合)。
示例. 令
,并令在
上定义的关系为
回想一下,两个不同的等价类由
我们可以看到 每个
元素都属于 唯一一个 这些等价类。因此,集合
给出了
的一个划分。
此外,我们可以在
上定义另一个等价关系
,使得两个不同的等价类由
我们也可以看到 每个
元素都属于 唯一一个 这些等价类。因此,集合
。
示例. 回想一下,整数的同余关系定义了一个等价关系
在
上。此外,有
个不同的等价类:
。根据欧几里得除法引理,每个 整数都属于 恰好一个 这些
个等价类。因此,模
的整数
给出了
上的一个划分。
从前面的例子中我们可以观察到,集合的等价关系可以用来给出该集合的划分。下面的定理表明,一般情况下,集合
上的等价关系可以用来给出该集合的划分。
以下定理表明上述定理的逆命题也成立。 更准确地说,我们可以利用集合的划分在该集合上构造一个等价关系。 在介绍定理之前,让我们对如何以这种方式构造等价关系进行一些直观的猜测。 首先,从之前的定理中,粗略地说,利用集合上的等价关系,我们可以创建几个不同类别中的元素“组”,其中元素是“亲属”。
现在,给定集合的划分,意味着我们有几个元素的“组”。 这种“分组”直观地表明组内的元素在某种意义上是“亲属”。 因此,直观地说,一个将“亲属”联系起来的关系似乎使关系相当“接近”,因此是一个等价关系。
以下定理形式化了这种直觉
证明。 只需证明
以这种方式定义的是自反的、对称的和传递的。
自反性:根据划分定义,对于每一个
,
属于 恰好一个
,因此存在
使得
。因此,
。
对称性:对于每一个
,
传递性:对于每一个
,假设
和
。那么,存在
使得
和
。但根据划分定义,
属于 恰好一个 划分
中的集合。所以,我们有
。因此,存在一个集合
(
)使得
,因此
。
示例: 令
是在
上定义的关系,其中 
(a) 证明
是一个等价关系。
(b) 确定所有由
产生的不同等价类,并以此给出在
上的划分。
解答.
(a)
(b) 首先,一些等价类是
因此,所有不同的等价类是
(
,所以
与它们没有区别,等等)。因此,
上的划分是
(也就是说,每个整数都属于
中的某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