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气象学/热带气旋

来自维基教科书,开放书籍,开放世界
1985 年至 2005 年期间在全球范围内形成的所有热带气旋的轨迹。

热带气旋形成的地方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热带气旋在所有半球都形成,但其活动集中在某些地区。热带气旋最常形成的海洋盆地是北印度洋、西太平洋、中太平洋、东太平洋、北大西洋、南太平洋、澳大利亚地区和西南印度洋。在其他地方,风暴很少见;例如,在大西洋南部仅记录了三次正式认可的热带气旋。第一次发生在 2004 年 3 月,袭击了巴西。它被称为卡塔琳娜,风速达到每小时 100 英里或每小时 155 公里。第二次热带气旋于 2010 年 3 月在巴西海岸附近形成,被称为阿尼塔,而另一个名为伊巴的热带气旋也在 2019 年 3 月在巴西近海形成。

北半球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北印度洋是造成极具破坏性和致命性的热带气旋的动力,包括全球最致命的风暴。该地区的热带气旋往往在 4 月至 12 月期间形成,其名称根据其强度而有所不同。较弱的系统被称为“低压区”或“深低压区”,而最强的系统被称为“极强气旋风暴”。2008 年,纳吉斯飓风袭击缅甸,造成大规模破坏。

西太平洋的风暴最多;其季节全年持续,这里的成熟热带气旋被称为“台风”。台风,包括较弱的热带风暴,每年可能多达几十场,而且可能会发展到巨大的规模和强度。1979 年的台风蒂普保持着世界最强热带气旋的记录,其 1 分钟持续风速为每小时 190 英里。它的气压降至 870 毫巴;相比之下,海平面的平均气压高出 140 毫巴以上。蒂普在水面上减弱后袭击了日本。

东太平洋的飓风也很活跃。飓风季节在该流域有一个官方边界:5 月 15 日至 11 月 30 日。尽管如此,风暴还是众所周知地发生在这些界限之外。虽然飓风经常会增强为强烈的飓风,但它们通常会向西漂移并在海上消散,不会对陆地造成重大损害。偶尔,它们会向北回旋,袭击墨西哥甚至美国,但几乎总是处于减弱状态。2002 年 10 月,肯娜飓风在墨西哥奈亚里特州登陆,造成了重大损失。在中太平洋,飓风要少得多,该地区的任何风暴通常都来自东太平洋。夏威夷和约翰斯顿环礁是风暴路径中的唯一陆地。

北大西洋,包括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的风暴,也被称为“飓风”。每个季节,定义为 6 月 1 日至 11 月 30 日,平均有 10 场命名热带风暴。但是,在 2005 年的季节,有 28 场风暴需要命名。飓风在大西洋最常出现在 9 月,经常影响陆地。其中包括卡特里娜飓风,这是一场极其强大且灾难性的飓风,于 2005 年 8 月袭击了美国。其影响包括高达 800 亿美元的损失和约 1836 人丧生。

南半球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南半球由三个主要的热带气旋流域组成:西南印度洋(西经 90°E 西侧),澳大利亚地区(东经 90°E 至 160°E 之间)和南太平洋(东经 160°E 以东)。南太平洋飓风季节正式从 12 月 1 日持续到 4 月 30 日。平均每年会形成 9 场热带气旋,其中 4.5 场会增强为强烈的热带气旋。有记录以来最强的南半球飓风被称为佐伊,于 2002 年 12 月形成,持续到下一年。

澳大利亚的飓风往往在 11 月 1 日至 4 月 30 日之间形成。该地区有记录以来最强烈的风暴是 1999 年 4 月出现的格温达飓风;其他严重风暴包括伊尼戈飓风、乔治飓风和奥森飓风。

最后,在西南印度洋,正式的飓风季节从 11 月 15 日持续到 4 月 30 日。这里的风暴通常会影响马达加斯加和非洲部分地区。

华夏公益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