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近代史/第二次世界大战

来自Wikibooks,开放世界中的开放书籍

Wikibooks 近代史
人口,治理,哲学,发明,武器,战斗,贸易,探险

编辑模板


当前状态:本书目前内容不多。扩展工作正在开始。正在创建链接到维基文库和维基百科的存根。

贡献者:如果您将内容从其他地方复制(而不是链接)到本书中,例如维基百科或公共领域来源的内容,则必须注明此类复制文本的来源。

第二次世界大战(或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历史上伤亡最惨重的战争。超过五千万人死于直接战斗、空袭或平民灭绝。战争是在“盟军”(英联邦、美国、中国、苏联(1941年后)以及大多数欧洲国家的流亡政府)和“轴心国”(德国、意大利、日本和苏联(1941年前))之间进行的。

最初,大部分战斗发生在欧洲,但随着珍珠港事件的发生,战斗广泛转移到太平洋。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的世界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 此处添加关于凡尔赛条约、德国的怨恨等信息*
  • 美国拒绝《保证条约》
  • 国际联盟
  • 1920年 - 美国孤立主义 - 拒绝国际联盟
  • 英美海军裁军
  • 美国坚持结束英日条约

大萧条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主要文章:大萧条

  • 美国停止对德国的银行贷款
  • 230万德国失业人员

法西斯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兴起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主要文章:法西斯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兴起

战争前奏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孤立主义的美国军事计划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 战争计划:黑色和红色。

入侵埃塞俄比亚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 国际联盟的失败
  • 凡尔赛条约的担保国意大利与德国重新结盟

希特勒的要求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违反凡尔赛条约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 入侵奥地利、苏台德地区等
  • 绥靖政策

西班牙内战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主要文章:西班牙内战

敌对行动的开始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 德国确保其东部边境
    • 波兰(被德国和苏联入侵),芬兰(被苏联入侵),法国(被德国入侵),敦刻尔克,闪电战*

英联邦独自作战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 1940年6月22日(法国沦陷) - 1941年6月21日(德国入侵苏联)
  • 不列颠之战
  • 苏联向德国提供物资
  • 美国向英国提供物资
  • 美国的犹豫不决
  • 大西洋护航队和大西洋战役
  • 中国和英帝国对日作战

德国入侵苏联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1941年6月22日,超过300万轴心国士兵入侵苏联。军队主要由德国人组成,但也包括少量意大利人、罗马尼亚人、匈牙利人和保加利亚人。

几周内,红军陷入混乱。大部分空军被摧毁,德军以闪电般的速度逼近莫斯科。

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人民厌倦了生活在苏联俄罗斯的统治下,欣喜地奔向逼近的军队。当然,这些人被杀害了,这是希特勒计划用党卫军士兵及其家属殖民乌克兰的一部分。

意大利入侵北非和非洲军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 隆美尔和非洲军在此处*

希特勒成功地对波兰和法国发动闪电战,导致第三帝国在欧洲占据主导地位后,墨索里尼感到不满,因为他自己没有取得任何重大的胜利或领土。墨索里尼计划从其在利比亚的殖民地占领埃及。他希望获得一场快速胜利,以提高意大利军队在希腊战役中的士气。

二战前,意大利的主要战略是防御性的,因为利比亚的地理位置十分危险,面临着两线作战的压力:东面是英埃边境,西面是法国殖民地突尼斯。但是,在纳粹德国击败法国后,维希法国不再对利比亚构成威胁,因此墨索里尼命令他的将军们越过埃及边境进攻英国。然而,意大利军队缺乏经验和准备,战役对墨索里尼来说进展不顺。在占领曼苏拉-马特鲁赫后,意大利的攻势就停止了。英国利用战术优势发起反攻,不仅收复失地,还深入意大利领土。几乎所有意大利进攻部队都被击毙或俘虏,导致格拉齐亚尼将军辞去在非洲的职务。墨索里尼用加里波第将军取代了他,后者接管了所有剩余的意大利军队。希特勒不希望墨索里尼在非洲战败,便派埃尔温·隆美尔率领一支最初只有一支摩托化营的部队前往支援意大利人。隆美尔在非洲的军队被称为德意志非洲军(German Africa Corps)。

英国将军韦维尔不愿继续推进意大利领土,主要基于两个因素。第一是英国的补给线过长,难以组织;第二是丘吉尔决定将埃及的一些英国军队转移到希腊,以帮助希腊抵御纳粹德国的进攻。韦维尔保守地认为,英军和意德军都没有足够的力量发起更大规模的进攻,加里波第将军和德国国防军最高统帅部(OKW)也持相同看法。然而,隆美尔则积极进取,他认为这是一个突袭毫无准备的英国人的绝佳机会,尽管他没有得到足够的支援,希特勒只给他增派了一个营。隆美尔将他的意德装甲师集中在一起,以便有效利用。而另一方面,韦维尔的坦克则分散在步兵中。尽管两军兵力相当,但隆美尔的战术使得德意志非洲军战胜了英国沙漠之鼠。英国被迫撤退,退回埃及,除了被包围并处于围困状态的托布鲁克守军。

太平洋战争爆发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 珍珠港、菲律宾、马来亚、香港等*

战局逆转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 阿拉曼战役和北非战役,导致30万轴心国军队伤亡或被俘
    • 斯大林格勒战役,导致50万轴心国军队伤亡或被俘
    • 库尔斯克战役、莫斯科战役等*
    • 西西里岛等*

战争的开始走向终结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 新几内亚、诺曼底*

最后的抵抗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 中途岛战役、突出部战役
    • 缅甸和印度军队取得的胜利,日本在东南亚损失了近20万军队,约占其总兵力的二分之一。

欧洲战争结束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 柏林战役*

太平洋战争结束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 广岛、长崎*

欧洲战争已经结束,但世界大战还没有结束。太平洋战场的战斗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激烈,因此美国决定使用原子弹来结束战争。[插入更多文本]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世界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第二次世界大战导致了世界力量的根本性转变。欧洲列强遭到重创,不再是主要的世界强国。这使得美国和大幅扩张的苏联集团成为世界主要强权。

二战结束后,在马歇尔计划的帮助下,战火摧残的欧洲开始复苏,该计划为遭受战争破坏的国家提供了财政援助。苏联集团的扩张导致了美苏之间的超级大国对抗,即后来的冷战。在美国,在罗斯福总统去世后,新当选的哈里·S·杜鲁门寻求在遏制共产主义的突然快速蔓延方面发挥更严格的作用。针对苏联红军和共产主义官员操纵东欧民主选举以及新形成的“苏联势力范围”,杜鲁门宣布了杜鲁门主义,该主义宣称,任何被认为受到内部或外部共产主义政府威胁的国家,都有权获得财政和军事援助。

干预共产主义的著名例子包括英国军队和美国在希腊内战(1946-1949)中的军事和财政干预,共产党人和保皇派在争夺权力;朝鲜战争,共产党军队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部队作战;越南战争,越南共产党民族主义者先后对抗战后的英国占领军、法国和美国,最终在20世纪70年代取得胜利。

苏联的占领导致了欧洲的分裂,包括德国的分裂,东部是共产党国家,在被警戒的边界后面,西方通常称之为“铁幕”,西部是民主国家。直到20世纪90年代,东欧才从苏联集团中解放出来。

华夏公益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