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内容

现代历史/越南战争/老街战役

来自维基教科书,开放书籍,开放世界

老街战役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老街基地建于1964年,是一个位于越南北部和南部边境附近的小型特种部队营地。它位于一个偏远角落,距离老挝边境约8英里,靠近该地区的主要道路9号公路。基地位于此的原因是为了保护该地区免受来自老挝或越南北部的北越军攻击。这是一个战略位置;老街是通往越南南部的“门户”。老街还可以作为进入老挝的空军基地、陆地部队的补给基地以及阻止敌军渗透的屏障,它很快就会成为这样的地方。

1966年年中,在与北越军进行多次短时间战斗后,一个海军陆战队营被派往基地,为特种部队提供增援。海军陆战队驻扎在老街,并继续与北越军作战,直到1967年12月13日。在这天,他们被命令将他们的战斗基地搬迁到一个更安全的地方。新的老街战斗基地位于距离老街镇郊外的老基地约两英里以南的地方。三周后的1968年1月2日,6名北越高级军官在新基地的基地外围被枪杀。北越军队派出他们的6名高级军官的原因是为了表明,在他们进入越南南部的计划中,老街是一个优先目标。北越的行为很快被传递给行动负责人,美国人加强了防御。

为了加强老街,海军陆战队挖了战壕,其中一些战壕深逾6英尺;外围用地雷、铁丝网、德国剃刀带和绊雷加强。在战术上至关重要的山丘周围也进行了同样的加固。几个山丘位于基地周围,并成为子基地,每个子基地都驻扎着炮兵和海军陆战队。这给了美国人在该地区一个战略优势。

1968年1月20日,一个海军陆战队连正在调查之前伏击事件的现场,这时北越士兵向他们发动了袭击。起初,这对美国人来说是一个毁灭性的损失,直到来自155毫米榴弹炮的炮弹将敌人的阵地击得粉碎。同一天,美国人在一旁的跑道附近俘虏了一名北越士兵。这名士兵告诉他们,在当天晚上午夜,北越人将突袭基地。美国军队相信这个信息,为突袭做好了准备。当晚午夜,北越军队向老街发动了袭击,但被基地内的美国人击退。虽然基地受到了严重破坏,跑道被毁,弹药库被毁,通讯中心瘫痪,控制基地被炸毁。北越叛徒士兵会毫无保留地提供信息的原因可能是,他是一名被征召的士兵,希望战争结束。许多北越军队士兵都是被征召入伍的,才使得如此庞大的军队成为可能。

在1968年1月20日老街遭遇突袭之后,增援部队被派往已驻扎在那里的部队。这使得防御部队的总数达到6000人,而估计有40000名北越士兵正在攻击该基地。由于跑道在突袭中被毁,而9号公路被敌人切断,因此无法轻易将补给运送到老街,这也是没有更多士兵作为增援部队的原因。

此时,华盛顿的总统又面临着一个问题:是守住基地还是撤离?总统林登·约翰逊及其军事顾问,麦克·泰勒将军,都建议考虑撤军。撤军的优势很多,包括拯救生命,转移敌人,以及避免基地位置偏远带来的问题。然而,在约翰逊做出决定之前,敌人袭击了越南南部的其他地区,因此决定不惜一切代价守住基地。做出这一决定的原因是,政府在公众眼中夸大了老街的局势,很难解释老街战役并不重要。因此,老街战役又持续了几个月。

在接下来的几周里,发生了几次短暂的、无关紧要的冲突,但直到攻击位于老街西南四英里的特种部队营地朗维,才发生了重大的事件。1968年2月7日晚上,11辆坦克穿过朗维外围的铁丝网,轰炸了整个基地。到第二天早上,朗维已经被彻底摧毁。没有逃脱的士兵在袭击中丧生。朗维的袭击只是一场由400名北越士兵发动的牵制战,目的是在对老街发动主要进攻之前,将士兵从那里引开。

然而,对老街的主要进攻并没有发生。到4月初,所有北越士兵都意外地撤离了该地区。也许北越指挥官认为,老街不值得北越军队遭受的损失。在老街战役期间,超过12万吨炸弹被投掷到北越阵地。北越的损失既是物质上的也是心理上的。防御老街的美国人很快就在北越军队撤军后撤退,被新的营队取代。

参考文献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 Hal Dareff,从越南到柬埔寨,Prents' Magazine Press,纽约,1971。
  • 日复一日:越南战争,The Mallard Press,1989。
  • Clark Dougan 和 Stephen Weiss,1968,波士顿出版公司,1983。
  • George Kahin 和 John Lewis,美国在越南,The Dial Press,纽约,1969。
  • Nguyen Cao Ky,二十年二十天,Stein 和 Day Publishers,纽约,1976。
  • 布鲁斯·帕尔默将军,二十五年战争,肯塔基大学出版社,肯塔基州,1984。
  • Ronald Spector,Tet之后,The Free Press,纽约,1993。
  • Truong Nhu Tang,越共回忆录,Harcourt,Brace Jovanovich Publishers,纽约,1985。

C. J. Stumph 博士,神学博士

华夏公益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