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经济学/货币政策目标
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在其经济环境中的行为方式。中央银行是一个国家(或在欧洲央行的例子中,是一个超国家)机构。大多数情况下,主要目标是维持价格稳定。另一个常见目标是支持经济,如果它不会在风险程度上抑制实现价格稳定。本章探讨了由于通货膨胀(价格上涨)而产生的不同成本,以及为什么将通货膨胀维持在适度水平,以分别维持价格稳定是有意义的。
货币政策受制于所谓的“任务”。它是中央银行目标及其工具的定义。它是基本上两个方面的先决条件:经济效率和中央银行的问责制。经济效率是因为经济主体了解中央银行。他们知道它的目标及其实现这些目标的手段。虽然他们不知道中央银行在任何特定情况下将如何行事,但它将为对可能发生的事情的合理预测提供基础(例如,因为人们确信中央银行将始终在价格稳定的背景下做出决定,他们很可能储蓄)。另一方面是问责制:唯一可以追究中央银行责任的方式是任务,中央银行需要遵守的准则。中央银行所做的事情是好是坏,只能通过将既定的目标与中央银行所取得的成果进行比较来确定。
为了规划货币政策并衡量其成功,使用了考虑通货膨胀率和经济产出的目标函数
π* 表示目标通货膨胀率, 表示一年内实现的通货膨胀率。货币政策的影响是时间滞后的,实际影响是在后期感受到的,这就是为什么一年内的通货膨胀率很重要。同理, 表示一年内的经济产出,而 Y* 表示目标经济产出。两者的差值被平方以获得正值。这确保了向下偏差和向上偏差之间没有解释差异,两者都不希望出现。为了简单起见,1/2 被写在公式前面,因为它简化了第一个数学导数。λ 有特殊的含义:如果它等于 0,则经济产出对货币政策没有影响,但如果它大于 0,则经济产出很重要。λ 的值描述了经济产出相对于通货膨胀率的重要性。两种情况可以如下区分
λ = 0:严格通货膨胀目标制
λ > 0:灵活通货膨胀目标制
中央银行的任务是找到 π* 和 Y* 的值,为经济创造稳定性。经验证据表明,通货膨胀率应该在 0% 到 3% 之间。Y* 的目标值应该等于经济的自然产出水平 。由于低通货膨胀率在大多数情况下应该是首要任务,因此 λ 的值很小,这使得经济产出具有轻微的重要性,但并不超过通货膨胀率的重要性。
理论基础
的理论基础是,在长期内,经济将实现均衡,处于均衡状态的经济产出被称为自然产出水平。货币无法影响自然产出水平,因为从长期来看,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只会导致相应的价格变化。这就是所谓的货币中性:价格会调整以适应流通中的货币量。另一个重要概念是货币超中性: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不会影响经济产出。因此,持续的经济增长本身不是货币政策的目标,但由于货币政策在短期内对实际变量有影响,因此围绕自然产出水平进行稳定。
中央银行需要为 π* 提供目标,因为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不存在自然通货膨胀水平,但通货膨胀取决于货币供应量,而中央银行控制着货币供应量。因此,通货膨胀是中央银行行为方式的结果,因此中央银行需要给出目标值。
即使每个人都知道通货膨胀即将到来,即使每个人都知道通货膨胀率,它也会导致经济成本。在后续部分中将探讨成本是如何造成的。
通货膨胀成本之一是由于个人流动性偏好与货币效用有关。如果个人持有现金,那么他们将失去可以从该货币中获得的利息。赚取的的名义利率 i 包含两者,实际利率 r 和额外的 π,用于补偿通货膨胀,即购买力的损失。
由于π的增加,名义利率i也会随之增加(费雪效应)。这反过来又会增加持有现金的机会成本。因此,更高的通货膨胀导致更高的机会成本。
为了规避这些成本,人们放弃持有现金,从而降低了货币作为交易媒介的效用。如果人们预期到通货膨胀,这意味着i的值更高,那么他们将自动减少持有的现金量。
在右边的图表中,效用由图形下面的面积表示。i越低,面积越大。当i = r时,两个面积的总和,即橙色面积和红色面积,表示流动性偏好的总效用。随着i的降低,该面积会变大,因为用户成本降低,人们更倾向于持有现金而不是存入银行。结果,流通中的现金更多,货币越来越多的作为交易媒介。图表还显示了理论上最佳的通货膨胀率
当i等于0时,货币的效用最高。i等于pi + r,r始终需要为正,因为否则人们不会存入任何资金。因此,π必须为负。结论:理论上的最佳通货膨胀率是通货紧缩。
总结一下:预期的通货膨胀会导致人们将资金存入银行而不是持有现金。通过存入资金,人们的目标是赚取i的利息,以弥补预期的通货膨胀。人们会这样做是因为,在预期通货膨胀的情况下,不存入资金会导致等于i的成本。人们得不到他们原本可以赚取的实际利率r,也无法获得π,即通货膨胀的补偿。货币对个人的效用随着持有现金以进行交易的用户成本的增加而降低。
菜单成本
[edit | edit source]菜单成本论点的出发点是货币作为计量单位的功能。菜单成本一词源于餐馆菜单的比喻。通货膨胀将使频繁印刷新的菜单变得必要,从而导致额外成本。
然而,菜单成本一词不仅指菜单,还指所有因定期价格调整而导致额外成本的其他事项。这包括新的工资谈判、机器调整、以及印刷新钞票等。通货膨胀越高,价格调整的固定成本就越高。在极端情况下,如果通货膨胀过高,货币可能会失去作为计量单位的功能。
理论上,指数化可以用作抵消菜单成本的措施,但实际上它无效,因为并非所有价格都将与价格指数挂钩。要么是因为人们没有做到这一点,要么是因为在所有人都做到这一点之前,货币改革就已经完成了。
税级爬升和奥利维拉-坦济效应
[edit | edit source]税级爬升一词描述了由于通货膨胀而发生的税收现象。由于通货膨胀,名义工资上涨,人们进入更高的税级。这会导致间接成本,因为尽管名义工资上涨,但就实际工资而言,没有任何变化。总体价格水平的上升抵消了名义工资的上升,但由于税级没有按通货膨胀进行调整,人们将不得不缴纳更多税款,尽管他们的实际购买力没有改变。
关于税收,奥利维拉-坦济效应描述了由于确定税收与最终缴纳税款之间存在延迟而导致的税收收入贬值。如果去年某个事物的税收为100美元,而到目前为止的通货膨胀率为10%,那么政府的实际收入将是90美元而不是100美元。
通货膨胀成本:通货膨胀的不确定性
[edit | edit source]风险溢价
[edit | edit source]在货币发展不确定时期,资本供应者通常会将其想要收取的利息加上风险溢价。风险溢价旨在弥补可能发生的通货膨胀发展,这些发展可能会损害资本供应者。这使得信贷成本更高,反过来,信贷需求更少。由于风险溢价,信贷价格从未处于自然均衡状态,因此市场效率降低。
通货膨胀的波动性
[edit | edit source]经验证据表明,通货膨胀率与通货膨胀的波动性之间存在关系:通货膨胀率平均水平越高,其波动性就越高。例如:如果国家A的平均通货膨胀率约为3%,那么有时通货膨胀率可能倾向于1%甚至0%,有时可能略高,例如5%。但是,国家A几乎不可能出现10%或20%的通货膨胀率。与国家A相比,国家B的平均通货膨胀率为30%。当通货膨胀达到如此高的水平时,通货膨胀不可能总是围绕30%上下波动,例如28%或33%。相反,方差要高得多,国家B可能会有5%或60%的通货膨胀率。
对这种现象的一种可能的解释是政府干预。政府是否决定采取措施应对通货膨胀,可能会显著影响人们对通货膨胀的预期。如果政府决定采取措施,其成功与否将决定通货膨胀率是否下降,或者情况是否会更加恶化。因此,结果可能会有很大差异,并导致如此大的波动性。
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的再分配
[edit | edit source]这里要提到的最后一个成本是财富可能重新分配的风险。由于通货膨胀,债权人处于不利地位,因为其应收款的实际价值下降。反之,债务人则处于有利地位,因为通货膨胀降低了债务的实际价值。通货膨胀率越高,重新分配的影响就越显著。在恶性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可能会导致债权人损失所有资产,因为他们的应收款需要用货币单位支付。相反,如果债务人用这笔钱购买不受通货膨胀影响的资产,则称为财富重新分配。风险溢价(见上文)反映了债权人对这种损失的不确定性。
本章考察了通货膨胀(无论是预期还是意外)的成本。应该清楚的是,通货膨胀会导致高昂的成本,保持温和的通货膨胀符合人民的最佳利益。因此,维持价格稳定是货币政策和央行的首要目标。如果通货膨胀在其他情况下相当稳定的经济中出现一次,那不是那么糟糕,但如果发生两次,人们可能会失去信心,政府可能会失去信誉。值得在此指出的是,货币体系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如果人们失去这种信任,如果他们对通货膨胀的预期不好,会导致经济遭受严重损害。
经济产出也发挥着作用。在短期内,货币政策可以影响产出,这就是为什么央行通常实行灵活的通货膨胀目标而不是严格的通货膨胀目标。只要不迫使央行偏离其价格稳定目标,愿意做出妥协,因为一个仅仅假装对价格稳定感兴趣的央行是不可信的。不信任会导致糟糕的预期,这些预期可能会对经济产生严重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