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内容

膨胀球壳的延迟引力势中运动的物体/引力红移

来自维基教科书,开放的书籍,开放的世界

延迟引力势 · 结论


引力红移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史瓦西半径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史瓦西半径 与发射的光子的红移 在距离 之间的联系,由中心巨大球体的引力引起。

任何质量 在史瓦西球体(通常是黑洞)中的史瓦西半径 由下式给出:

除了质量之外,史瓦西半径只取决于两个自然常数

  • 引力常数:
  • 光速:

发射到史瓦西球体相反方向的,距离球体中心 的光子的引力红移 z 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像 JADES.GS.z14-0 星系这样的非常遥远的天体的红移值大于 14,远大于预期。这样的星系的可能的高速不足以产生如此高的值。这个星系的距离为 135 亿光年,其年龄被认为是大爆炸后 2.9 亿年。

宇宙微波背景甚至具有 1089 的红移值,这非常高。它与大爆炸后约 38 万年出现的第一个氢原子有关。

在壳体中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质量为 的物体与一个代表空心球形帽的线质量密度为 的球形弧线(蓝色)之间的所有万有引力的总和。它与质量为 的物体与一个有效球形质量 (黑色)之间的万有引力具有相同的效果。

然而,引力红移不仅可以在球体外部发生,也可以在空心球形帽内发生。为了估计其引力红移,可以针对帽内任何点对这种帽的有效质量 进行积分。相应的效果可以用具有史瓦西半径的史瓦西球来描述。

对于运动非常快的物体,我们可以假设它们只感受到它们前面的质量元素的延迟引力势,因为向后的势被延迟得更多,因此对净引力的贡献很小。在下一节中,只考虑壳帽的弧线。垂直于运动方向的万有引力非常小,可以忽略不计。

这在第一近似中也适用于运动非常快的质量 背后的万有引力。如果质量 与壳之间的距离 已知,我们可以对来自壳对面部分在距离 处的延迟力的比例进行估计,其中 是宇宙的半径(参见上一节 "延迟引力势")。

如果我们假设距离是半径的一部分

那么两个力的比率具有以下关系

观察到的物体距离的延迟万有引力之比与相应的红移

这意味着,如果距离 是宇宙半径 的十分之一,则忽略左侧力的误差将小于 0.3%。此距离对应于约 7.5 的红移。

在左侧的图表中,两个力的比率相对于在相应距离处观察到的红移绘制。远距离物体的红移高值似乎受引力红移支配,而较短距离的红移则受多普勒效应支配。

图示用于积分外部壳层的有效质量 ,它作用于快速移动的质量 ,方法是改变中心角
= 可见宇宙的半径
= 质量 到外壳的距离
= 外壳的线性质量密度

图中右侧的粗弧表示宇宙外壳的所有质量元素,其线性质量密度为 ,位于质量 前方,该质量以高速向右移动。外壳由暗物质(主要是氢)组成,在宇宙的中心区域,这种暗物质可能只因宇宙微波背景辐射而可见。

我们使用以下常数来估计从这些前提推导出的值:

  • 光年:
  • 哈勃长度: (144 亿光年)

该弧的质量 可以通过在角度 之间积分该弧,其线性质量密度为

整个壳的质量 是通过积分 **一个完整的圆**得到的

勾股定理给出了圆的半弦的以下结果

对作用于质量 的无穷小质量元 通过改变角度 进行积分的细节。
= 从原点 看到的角度
= 宇宙半径(哈勃长度)
= 质量元 的高度
= 质量 到外壳的距离
= 质量 和质量元 之间的距离
= 辅助矢高
= 从 看去的角度

如果质量 和外壳之间的距离 已知,我们可以计算质量 到弧上任意无穷小质量元素 的距离,具体取决于角度

从运动的质量 m 到弧上无穷小质量元素 看去的角度 可以通过应用正弦定理得到,表达式如下:

使用辅助矢高 ,我们得到

重力力的垂直分量是对称的,因此它们的净效应为零。通过将半圆积分并使用修正因子 ,可以得到该弧对质量 在水平方向上的加速度的净水平力

对于作用在质量 上的有效引力 ,它是由位于质量 轨迹与外壳交点处的虚拟有效质量 的引力产生的,我们必须考虑 与弧线上的无穷小质量元素 之间的距离 的变化。

最后我们得到作用于距离 处的质量 的有效质量 ,它通过引力作用于该质量。

史瓦西距离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这个有效质量 史瓦西距离 等于一个具有该有效质量的球体的史瓦西半径

由外壳距离 处的有效质量引起的,发射到宇宙中心的的光子的引力红移

以上方程式可以解出每个质量为 的外壳的史瓦西距离 。在以下条件下,我们可以得到 的解,其中

因此,对于给定的,可以确定

Schwarzschild 距离可以解释为哈勃球面(哈勃半径为)表面与黑壳内部 Schwarzschild 球面(宇宙的可见极限)之间的距离。哈勃半径将是宇宙中心观察者与所有以光速远离他的物体之间的距离。它可以用哈勃时间来表示。

结果

[edit | edit source]

假设外壳膨胀,呈球形,由暗物质组成。外壳的有效质量仅考虑物体前面的几何区域计算。这个假设是基于这样一个事实,即来自黑壳相对边界的延迟引力势可以忽略不计。下图显示了在两种不同的表示中,宇宙周围看不见的宇宙质量与球壳内可见宇宙质量之比的关系,该比值以可见宇宙质量为单位。

  • 宇宙可见边界与宇宙看不见的外壳之间的 Schwarzschild 距离
  • 可见宇宙的半径
  • 宇宙的质量:

不可见黑壳的总质量可以表示为与可见宇宙质量的关系。

→ 查看附录:不同值的结果表,由Java 程序数值计算。

在这个模型中,不可见外黑壳的质量由于延迟引力势的净力和相应朝黑壳方向的加速度,通过从可见宇宙吸收质量而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物质从可见宇宙的视界后面移动到视界内,在那里它变得不可见和无法访问,但将其引力作用留在了可见宇宙中。此外,黑壳的质量在早期宇宙时代与可见宇宙的质量处于同一数量级。

非常值得注意的是,宇宙微波背景及其余辉光模式的年龄约为 380,000 年(相应的史瓦西距离属于一个壳质量,史瓦西距离),正是可见宇宙半径相对于哈勃半径开始显着减小的位置(参见右图)。所谓的“黑暗时代”开始了,持续了几亿年。

已知最古老的星系 JADES.GS.z14-0 的年龄代表着最年轻的恒星开始发光的时期,也标志着黑暗时代的结束。它的年龄约为 2.9 亿年(对应史瓦西半径属于一个壳质量 ,史瓦西半径 ),在所谓的“黑暗时代”期间,暗物质向“暗能量”的转换已经完成。

在可见宇宙质量和黑洞壳质量相等的位置,也就是平衡点,史瓦西半径约为 8.6 亿光年(它属于一个壳质量 )。

宇宙的史瓦西半径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宇宙半径 随时间变化的简化图,从 开始到宇宙时间 。粒子视界正以光速 不断膨胀。

暴涨时期结束时的半径(宇宙的史瓦西半径)


宇宙微波背景辐射(CMB)的共动半径


哈勃时间 的哈勃半径


从观察者角度看到的可见宇宙半径


观察者的时间:
可见视界的时间:

可见宇宙的史瓦西半径也可以通过它的质量来计算。

这个值与今天宇宙暴胀时期结束时不可见粒子视界半径非常吻合。问题是,这种巧合是偶然发生的,还是由于可见宇宙质量或引力常数的值变化造成的。当然,可见宇宙的质量和引力常数在较长的时间尺度上是否保持不变,是有争议的。然而,英国数学家和天体物理学家**爱德华·亚瑟·米尔恩**(1896-1950)早在1935年在他的《相对论、引力与世界结构》一书中就提出了引力常数可能与宇宙诞生以来的时间成正比,与可见宇宙的质量成反比的可能性。[1]

根据爱德华·亚瑟·米尔恩,在这个模型中,宇宙常数

如今,这个值大约为,大约是ΛCDM模型(CDM = 冷暗物质)所知宇宙学标准模型当前值的6.6倍。

如果宇宙的质量保持不变,那么引力常数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将意味着引力常数以以下速率增长。

结果,引力常数将以以下数量级发生变化,远小于引力常数测量的不确定度,大约为

只有在50万年后,相应的变化才会达到不确定度的数量级。

如果我们将米尔恩的引力常数表达式代入宇宙史瓦西半径的公式,我们会得到

假设整个宇宙都是可见的,因此,,这个值将比用宇宙质量计算的史瓦西半径的值大两倍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这些结果,以下估计适用于大约 8.58 亿光年的史瓦西距离,其中黑壳质量与可见宇宙质量之比等于 1

这个史瓦西距离类似于粒子视界和宇宙微波背景 (CMB) 平面之间的差异,该差异由当今大多数宇宙学家青睐的 ΛCDM 模型确定

因此

这个假设得到了以下事实的支持:可见宇宙半径内的普通物质的质量具有以下值,可以根据其密度和相应的体积计算得出,该体积由 2013 年的普朗克调查得出:[2]

然而,如果万有引力常数使用宇宙的总质量 (包括黑壳)来计算,那么这些数值将会更加吻合。

这个值与我们宇宙的视界半径相同。在这种情况下,万有引力常数的变化幅度仅在百万年后才会达到不确定性的范围。即使任何物质从宇宙可见部分流向不可见的外黑壳,导致宇宙可见部分质量减少,宇宙的总质量也不会改变或影响万有引力常数。

以下内容适用于假设宇宙的史瓦西半径仅由可见宇宙的普通物质质量决定的情况,而这仅占宇宙总质量的一半。可见宇宙的史瓦西半径,其质量为 ,对位于宇宙中心的观察者来说完全可见,会导致所有起源于宇宙中心的的光线对于位于该球体外部的任何观察者(即具有相同质量 的外层黑壳)不可见。反之,所有起源于外层黑壳的光线对于位于宇宙中心的任何观察者来说也是不可见的。如果这两个区域共享相同的球形边界表面,那么该表面将隔开两个世界,这两个世界显然不能交换任何信息。根据这一假设,我们宇宙的史瓦西半径将定义这个球形边界表面,它将比粒子视界半径或黑壳外半径小大约 86000 万光年。

参考文献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1. Milne, Edward Arthur (1935). "World picture on the simple kinematic model - Comparison with local Newtonian gravitation and dynamics - §§412-418". Relativity, gravitation and world-structure. Oxford, Great Britain: Clarendon Press. pp. 291–294.
  2. Tatum, Eugene Terry (2015-06-01). "Could Our Universe have Features of a Giant Black Hole?". Journal of Cosmology. 25: 13063–13072.
华夏公益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