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数值方法资格考试问题及解答(马里兰大学)/2006 年 8 月

来自维基教科书,开放世界中的开放书籍

考虑定积分

表示用具有 个均匀子区间的复合中点规则对 的近似值。对于每个 设置

.

由下式定义

.

假设.

问题 1a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证明正交误差 满足

提示:对每个子区间 使用分部积分。

解法 1a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进行分部积分,积分区间为任意点 ,得到


由于 定义在 上,我们使用


使用第一个区间,我们得到


对于第二个区间,我们得到


由于这些公式适用于任意半个子区间,我们可以将方程 的索引移动一个单位。对于区间 的公式为


结合起来,并以与分部积分相同的形式写出来,得到


最后一步是对所有 个子区间进行求和,注意到

问题 1b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推导出误差的严格界,形式如下

对于每个 .

这里 表示在 上的最大范数。请记住,当不等式对于某个非零 等于时,上述界是严格的。

应用 (a) 部分的结果,三角不等式,并提取常数 ,我们有



是一个有限常数,因为 是紧集,并且 在它定义的每个有限个区间上是连续的。




时,上述不等式成为等式,其中 是任意常数。

问题 2

[edit | edit source]

考虑用于求可逆矩阵 特征值的(未移位) 算法。

问题 2a

[edit | edit source]

给出算法。

解答 2a

[edit | edit source]

QR 算法产生一系列相似的矩阵 ,它们的极限趋向于上三角形或接近上三角形。这是有利的,因为上三角矩阵的特征值位于其对角线上。


i = 0   
A_1 = A 
while ( error > tolerance  )   
   A_i=Q_i R_i  (QR decomposition/factorization)
   A_{i+1}=R_i Q_i (multiply R and Q, the reverse multiplication)
   i=i+1 (increment)

问题 2b

[edit | edit source]

证明由该算法生成的每个矩阵 正交相似。

解答 2b

[edit | edit source]

从算法的因式分解步骤(QR 分解)中,我们有



这意味着



将此代入逆向相乘步骤,我们得到


问题 2c

[edit | edit source]

证明如果 是上 Hessenberg 矩阵,那么由该算法生成的每个矩阵 也是上 Hessenberg 矩阵。


解答 2c

[edit | edit source]

一系列 Givens 旋转矩阵左乘 (一个上 Heisenberg 矩阵)产生一个上三角矩阵 ,即



由于 Givens 旋转矩阵都是正交矩阵,我们可以写成





如果我们令 ,我们有 ,或者更一般地,对于


.


在每种情况下,构成 的一系列 Givens 旋转矩阵具有以下结构



所以 是上 Hessenberg 矩阵。


从算法中,我们有



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是上 Hessenberg 矩阵,因为对于 的第 列是 的前 列的线性组合,因为 也是上 Hessenberg 矩阵。

问题 2d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对于这个 ,序列 有一个极限。找到这个极限。给出你的推理。

解答 2d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可以计算出 的特征值。它们是 。此外,算法中矩阵相乘的结果表明,对角线差 对于所有 都是常数。


由于 的极限是一个上三角矩阵,对角线上是 的特征值,所以极限是


问题 3

[编辑 | 编辑来源]

为对称正定矩阵。令 。考虑使用共轭梯度法求解 。则第 次迭代 满足


对于所有


其中 表示向量 A-范数, 是初始残差,并且


.

问题 3a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证明误差 有界为


,


其中 是任何满足 的不超过 次的实多项式。这里 表示由向量 A-范数引起的 的矩阵范数。

解答 3a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我们知道对于任何 ,都有 。因此,如果我们能找到一个 使得


,


那么我们就可以解决部分 a。

重写 r^(0)

[edit | edit source]

首先从 的定义出发,


重写 Krylov 空间

[edit | edit source]

因此,我们可以将 重写如下


显式写出y

[edit | edit source]

然后我们可以显式地写出如下


代入并应用不等式

[edit | edit source]

我们将代入假设不等式,并应用矩阵范数的范数不等式得到所需结果。


问题 3b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表示 切比雪夫多项式。令 分别表示 的最小和最大特征值。将部分 (a) 的结果应用于

来证明

.

无需证明即可使用以下事实

,

其中 表示 的特征值集,以及对于每个 多项式 的次数为 ,当 时为正数,并满足

.

解法 3b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我们要证明


最大化 p_n(z) 的分子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根据假设,



由于只有 的分子取决于 ,因此我们只需要最大化分子,就可以最大化 。也就是说,求解



重写 T_n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 那么



因此,



所以



T_n 的最大值为 1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的自变量表示为 ,因为自变量依赖于 。因此,


,


那么,




因此 .


现在,由于 时是实数,



因此,


证明 T_n(1)=1

[edit | edit source]

, 那么



使用我们的公式,我们有:



换句话说,如果 取得其最大值 .

华夏公益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