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药理学/抗精神病药

来自维基教科书,开放的书籍,开放的世界

抗精神病药与多种受体相互作用,包括多巴胺受体,多巴胺受体系统与精神病有关,精神病被认为是由于大脑某些部位多巴胺功能性过量引起的。许多抗精神病药通过靶向多巴胺受体起作用,从而降低多巴胺水平。多巴胺 D2 受体亚型的拮抗作用是一种特征明确的作用机制,但其他受体,包括非多巴胺受体,也参与其中,具体取决于抗精神病药。

较老的抗精神病药也称为“典型抗精神病药”或“第一代抗精神病药”。最近开发的抗精神病药也称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或“第二代抗精神病药”。非典型或第二代抗精神病药也作用于其他受体,包括血清素受体,因此认为副作用,特别是运动方面的副作用,会减少。神经阻滞剂是另一个常用的名称,尽管它的使用已经不再流行。

众所周知的抗精神病药包括氟哌啶醇(Haldol)和氯丙嗪(Thorazine),它们是较老的药物。更新的药物,许多是在 1990 年代左右开发的,包括利培酮(Risperdal)、奥氮平(Zyprexa)、喹硫平(Seroquel)和阿立哌唑(Abilify)。阿立哌唑被认为是一种多巴胺系统稳定剂,因为它在多巴胺水平过高时充当多巴胺的功能性拮抗剂,而在多巴胺水平过低时充当功能性激动剂。

华夏公益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