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系学/音调
打开
在提夫语中,动词词干表现出音调交替,作为语法时态的函数。音调交替在下面使用六个词干(va '来'、dza '去'、uⁿgʷa '听见'、veⁿde '拒绝'、jevese '逃跑' 和 ⁿgohoro '接受')在三种时态中进行概括:一般过去时(1)、过去习惯时(2)和最近过去时(3)。
(1) 一般过去时 (GEN)
音节数 | I 类示例 | II 类示例 |
---|---|---|
σ | vá | dzà |
σσ | úⁿgʷà | vèⁿdè |
σσσ | jévèsè | ⁿgòhòrò |
(2) 过去习惯时 (HAB)
音节数 | I 类示例 | II 类示例 |
---|---|---|
σ | vá | dzá |
σσ | úⁿgʷá | vèⁿdé |
σσσ | jévésé | ⁿgòhóró |
(3) 最近过去时 (REC)
音节数 | I 类示例 | II 类示例 |
---|---|---|
σ | vá | dzá |
σσ | úⁿgʷá | vèⁿdé |
σσσ | jévésè | ⁿgòhórò |
事实证明,所有单音节动词词干都表现出与 /va/ '来' 或 /dza/ '去' 相同的交替模式。类似地,所有双音节动词词干都表现出与 /uⁿgʷa/ '听见' 或 /veⁿde/ '拒绝' 相同的交替模式,而所有三音节动词词干都表现出与 /jevese/ '逃跑' 或 /ⁿgohoro/ '接受' 相同的交替模式。因此,(1-3)中的数据代表了该语言这部分发生的音调行为的全部范围。本节的目标是分析(1-3)中使用的音调系统。
由于音调是感兴趣的现象,所有单音节、双音节和三音节形式都与(1-3)相似,因此我们将从段音内容中抽象出来,仅将数据重新表示为音调
(4) 提夫语中的音调变位
I 类 | II 类 | |
---|---|---|
一般过去时 (GEN) | H, HL, HLL | L, LL, LLL |
过去习惯时 (HAB) | H, HH, HHH | H, LH, LHH |
最近过去时 (REC) | H, HH, HHL | H, LH, LHL |
在下一节中,我们建议该语言动词词干有两种音调旋律,这就是 I 类与 II 类之间的区别。我们进一步提出了一种从左到右的音调关联的默认过程。
检查(4),我们看到每个 I 类形式都以 H 音调开头,而几乎每个 II 类形式都以 L 音调开头
示例 5:音调可能性,突出显示词典音调
因此,我们假设 H 旋律是所有 I 类形式词典表示的一部分,而 L 是所有 II 类形式词典表示的一部分。为了简单起见,我们以后将 I 类称为 H 类,将 II 类称为 L 类。
这个假设可以使用自段表示来捕捉,该表示具有一个音调层和另一个段音层。例如,va '来(I 类)' 和 dza '去(II 类)' 的 UR 在(6)中给出
示例 6:H 类单音节来/va 和 L 类单音节去/dza 的 UR
由于自段音系的的关键假设是音调旋律独立于段音旋律,因此必须有一种方法将音调与承音单位(元音)关联起来。在大多数语言中,关联过程是从左到右、1-1 和迭代的,因此我们假设以下内容
示例 7:关联规则
由于 (7) 从左到右迭代应用,因此其效果是将最左边的音调与最左边的元音关联起来,然后将第二个音调与第二个元音关联起来,依此类推,直到音调用完或元音用完。因此,如果提夫语使用者要发出 va 的基本形式,我们可以假设派生过程如下(8)所示
示例 8:提夫语假设基本形式的派生
为了对屈折形式进行派生,我们必须具有完整的 UR。正如我们将很快看到的那样,有理由相信每种时态都有一个 UR,它由一个纯粹的音调旋律组成。
在(5)中,我们加粗了每个形式的初始音调,并淡化了其余的音调,这有助于从视觉上突出显示所有 I 类和 II 类形式之间的共性。由此,我们推断出(在大多数情况下)在形式的开头有一个词典 L 或 H 音调。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将单词的这部分分解成词典音调。我们在(9)中重复此过程,只是这里我们将词典音调灰显,而是突出显示音调模式的其余部分
示例 9:与 (4) 相同,但语法音调加粗
请注意,在 (9) 中,以及以后,我们已经开始将 I 类称为“H 类”(因为我们假设这些词干包含一个底层/词典 H 音调),而我们将 II 类称为“L 类”(因为我们假设这些词干包含一个底层/词典 L 音调)。此外,我们将时态分别缩写为 gen、hab 和 rec。
在将 (9) 中的词典音调“分解”(灰显)之后,我们观察到双音节和三音节词干存在一个完全系统的模式。在一般过去时中,第二个音节接收 L 音调,如果有第三个音节,则第三个音节也接收 L 音调。在过去习惯时和最近过去时中,第二个音节接收 H 音调。然而,过去习惯时和最近过去时在第三个音节(如果有)上有所区别:过去习惯时始终具有水平 H 模式 (H/HH),而最近过去时具有下降模式 (H/HL)。因此,我们假设这些时态具有纯粹的音调 UR
示例 10:提夫语中的语法音调:一般过去时、过去习惯时和最近过去时的 UR
与之前一样,L 类词干中的过去习惯时和最近过去时存在一些异常行为(突出显示),我们现在暂时忽略它们。相反,我们确认这些 UR 可以通过派生来解释一些现有项目。
示例 11:听见/ungwa(H)-gen(L)、听见/ungwa(H)-hab(H)、拒绝/vende(L)-gen(L) 和 拒绝/vende(L)-hab(H) 的派生
例(11)展示了“听到”(/uⁿgʷa, H/)和“拒绝”(/veⁿde, L/)的词形变化,分别在一般过去时(/, L/)和习惯过去时(/, H/)中。在本例中,声调模式特别简单。动词词干贡献了词典声调(H 类词干“听到”为 H,L 类词干“拒绝”为 L)。动词词尾贡献了语法声调(一般过去时为 L,习惯过去时为 H)。联想规则适用,因此词典声调出现在第一个音节上,而语法声调出现在第二个音节上。我们也可以类似地解释最近过去时三音节形式中声调的分配。
例 12:逃跑/jevese(H)-rec(HL) 和 接受/ngohoro(L)-rec(HL) 的词形变化。
总结一下目前为止的进展,我们假设了两种动词类别的词典声调分别是 H 和 L(如 (6) 所示),假设了提夫语各种过去时的声调音节(如 (10) 所示),并假设了默认的联想过程,该过程将未关联的声调从左到右关联到未关联的元音(如 (7) 所示)。仅凭这些假设,我们就能解释该语言中出现的 18 种声调模式中的 6 种 - 这些是最简单的例子,其中声调的数量(词典声调 + 语法声调)与承载声调的单元的数量(元音)相匹配。
以 UR 和默认的联想规则为背景,我们准备处理元音数量超过声调数量的情况。这种情况发生在一般过去时和习惯过去时的三音节形式中(jévèsè, jévésé; ngòhòrò, ngòhóró),因为存在三个音节,但只有两个声调(一个词典声调,一个语法声调)。与之前在 (11-12) 中推导出的形式类似,我们观察到推定的词典声调出现在第一个音节上,而语法声调出现在第二个和第三个音节上。也就是说,我们假设推导结果必须是类似于 (13) 中的音系表示形式。
例 13:接受/ngohoro(L)-hab(H) 的推定 SR。
从语法 H 声调发出的多条联想线的使用表明,虽然 UR 中只有一个声调,但它在 SR 中表达在多个元音上。
我们之前描述的联想过程只负责关联完全未关联的声调/元音对。如前所述,它不处理元音过多(或声调过多)的情况。因此,处理 (13) 中类似情况的一种选择是修改联想规则。然而,我们将追求另一种选择 - 提供在联想之后应用的扩展规则。
例 14:扩展规则。
(由于扩展在联想之后排序,因此相关的声调总是字符串中的最后一个声调。)(13) ngòhóró(“接受”-hab)的推导在 (15) 中给出。
例 15:接受/ngohoro(L)-hab(H) 的推导。
jévèsè, jévésé 和 ngòhòrò 的推导与 (15) 完全相同。因此,利用词典和语法 UR 声调、联想规则和扩展规则,我们能够解释 (4) 中显示的 18 种声调模式中的 10 种。我们的进展在 (16) 中显示,已解释的项目以绿色突出显示。如前所述,习惯过去时和最近过去时的 L 类单音节词是例外,因为它们不承载 L 声调,因此以黄色突出显示。
例 16:显示我们用绿色突出显示的已解释的声调模式,未解释的用普通文本显示,例外用黄色显示。
接下来,我们转向存在两个相同声调竞争单个音节的简单情况。这种情况发生在一般过去时的 L 类单音节词中(“去”:/dza, L/ + 一般过去时:/, L/)和习惯过去时的 H 类单音节词中(“来”:/va, H/ + 习惯过去时:/, H/)。UR 的自动分段表示在 (17) 中给出。
例 17:来/va(H)-hab(H) 和 去/dza(L)-gen(L) 的 UR。
在本例中,无论最终关联到元音的是词典声调还是语法声调,结果都无法区分。但是,由于我们没有观察到单个元音上的降调或升调(尽管在最近过去时的降调中存在这种可能性),因此我们可以假设这种语言强制执行严格的要求,即每个元音必须关联一个声调。在 (17) 这样的情况下,由于声调相同,所以哪个声调获胜实际上并不重要,我们假设存在一个声调简化过程。我们假设简化在联想之后排序(这样最左边的声调已经关联了)。
例 18:简化规则。
简化的顺序无法相对于扩展确定,因为简化只有在声调数量超过元音数量时才适用,而扩展只有在元音数量超过声调数量时才适用。由于顺序无关紧要,我们将简化放在扩展之前(按字母顺序)。“来”-hab 的推导在 (19) 中给出。
例 19:来/va(H)-hab(H) 的推导。
请注意,推导 (19) 与 (8) 中的假设推导(/va/ 的未屈折形式)的关键区别在于,UR 中存在一个语法声调,由于简化而被删除。因此,虽然推导出的 SR 相同,但 (19) 正确地解释了屈折形式(习惯过去时)。“去”-gen 的推导与之完全相同,但使用的是低声调。因此,我们现在能够解释 18 种可能的声调模式中的 12 种,如 (20) 所示。
例 20:记录保存(类似于 16)。
在剩下的 6 种情况下,声调数量超过元音数量,但并非所有声调都相同。
我们首先考虑一般过去时的 /va, H/(/, L/)。UR 在 (20) 中给出。
例 21:来/va(H)-gen(L) 的 UR。
在本例中,存在两个声调必须竞争同一个音节。从表面形式 (vá) 可以看出,是词典声调“获胜”(否则我们预计语法低声调将在 SR 中表达)。然而,(/dza, L/) 在习惯过去时(/, H/)中发生了一些不同的事情。
例 22:去/dza(L)-hab(H) 的 UR。
在本例中,表达的是语法声调,而不是词典声调。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当两个声调竞争时,决定获胜者不是词典/语法状态。而是必须是词典声调 /va, H/ 和习惯过去时的语法声调(/, H/)共有的某种性质。一个显而易见的性质是这两个声调都是高声调。换句话说,(20) 和 (21) 中保持一致的是,当低声调和高声调竞争同一个音节时,高声调获胜。无论高声调出现在低声调之前,如 (20) 所示,还是出现在低声调之后,如 (21) 所示,情况都是如此。
我们将将其表述为两条规则。第一条规则称为 H 贪婪性,它规定一个未关联的 H 声调可以替换(消除)一个紧邻的已关联 L 声调。
例 23:H 贪婪性规则(迭代,从左到右)。
第二条规则,游离擦除,规定一个未关联的声调必须删除。
例 24:游离擦除(迭代,从左到右)。
H 贪婪性必须排在游离擦除之前(否则,游离擦除将首先删除所有未关联的高声调,这样 H 贪婪性将永远没有机会应用)。事实上,游离擦除应该排在最后,因为它本质上是一个簿记/清理操作,用于处理任何剩余的未关联声调。在提夫语中,清理操作是删除剩余的声调,但我们可以轻松地想象其他选择;例如,在曼德语中,所有剩余的未关联声调都堆叠在词语的最后一个音节上。事实证明,H 贪婪性和简化的相对排序并不重要,只要游离擦除可以应用于任何声调即可。(事实上,将这两条规则表述为一条规则是合理的,因为它们都处理两个声调的序列,其中第一个声调是关联的。但是,我们在这里将它们保留为两条规则,因为这种更复杂的规则很难形式化。)“来”-gen,“去”-hab,“听到”-rec 和 “拒绝”-rec 的推导在下面给出。
例 25:来/va(H)-gen(L),去/dza(L)-hab(H),听到/ungwa(H)-rec(HL) 和 拒绝/vende(L)-rec(HL) 的推导。
事实证明,这种规则排序直接解释了剩下的两种情况,即带有语法轮廓声调(最近过去时)的单音节词干。
例 26:来/va(H)-rec(HL) 和 去/dza(L)-rec(HL) 的推导。
本节介绍了提夫语过去时动词词形的声调系统。需要解释的事实是声调模式的数量有限。更具体地说,动词形式上的声调模式可以通过过去时词尾、音节数量和动词类别来预测。可用的模式集在 (4) 中显示,这里重复为 (27)。
例 27:重复 4。
我们通过假设 H 类项目(例如 va “来”)中的一个底层(词典)H 声调,以及 L 类项目(例如 dza “去”)中的一个底层/词典 L 声调来解释这些数据。此外,我们假设了语法声调(即这些屈折语素的音系拼写是纯粹的声调,没有音段内容):一般过去时为 L,习惯过去时为 H,最近过去时为 HL。
在最简单的情况下,形式上的表面声调由第一个音节上的词典声调表示,后面跟着剩余音节上的语法声调(联想规则)。如果存在尚未承载声调的额外元音,则最后一个声调向右扩展(扩展规则)。相反,如果声调数量超过元音数量,则它们必须竞争最后一个音节。提夫语通过优先考虑 H 而不是 L 来规范这种竞争:一个未关联的 H 可以替换一个已关联的 L,而一个已关联的 H 不会被一个未关联的 L 替换(H 贪婪性规则)。最后,任何剩余的未关联声调都被游离擦除1 删除。凭借这些假设,我们可以经济地解释提夫语整个过去时词形变化系统中的声调交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