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经济学原理/宏观目标

来自维基教科书,开放的书籍,为开放的世界

总的来说,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是最大化国民收入水平,促进经济增长,以提高经济参与者的效用和生活水平。此外,还有一些次要目标,这些目标被认为可以在长期内促进收入最大化。尽管不同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目标存在差异,但大多数都遵循以下列出的目标。

  1. 可持续性 - 允许生活水平提高而不会造成过度结构和环境困难的增长率。“经济增长”将在本书后面的章节中进行详细讨论。
  2. 充分就业 - 指在存在一定程度的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的情况下,那些有能力并愿意工作的人都能找到工作。
  3. 价格稳定 - 指价格保持稳定,不存在快速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价格稳定不一定意味着零通货膨胀,而是在大多数情况下,低至中等水平的稳定通货膨胀被认为是理想的。值得注意的是,在通货膨胀时期,由于生产力提高,一些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往往会下降,因为通货膨胀只是对总体价格水平的衡量。然而,通货膨胀是“价格稳定”的良好衡量指标。在经济中,零通货膨胀通常是不利的。(“内部平衡”用于描述导致充分就业且没有通货膨胀的经济活动水平。)
  4. 外部平衡 - 国际收支平衡,无需采用人工约束。也就是说,从长远来看,出口大致等于进口。
  5. 收入和财富的公平分配 - 对国民“蛋糕”的公平分配,比完全自由市场情况下更加公平。
  6. 提高生产力 - 每工时劳动力的产出增加。此外,由于劳动力只是生产商品和服务许多投入因素之一,因此也可以将其描述为每工时要素投入的产出增加。
华夏公益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