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专业主义/康拉德·戈林斯基、瓦皮沙纳人和生物剽窃

来自维基教科书,开放的世界,开放的书籍

生物剽窃是指对生物或遗传物质(如药用植物提取物)的商业开发,通常不补偿获取这些物质或相关知识的土著人民或国家 [1]。它属于 生物勘探 的范畴,生物勘探是指发现和商业化基于生物资源的新产品的总称。它通常涉及检查来自奇异环境(如雨林或温泉)的有机物质。生物勘探自史前时代就已存在,人们检查植物并推断出它们的药用特性。如今,它非常重要,因为在过去 30 年中,全球上市的 46% 的新化学实体来自自然界中发现的物质 [2]

生物勘探和生物剽窃之间的界限有时很难区分。1993 年,生物多样性公约建立,旨在促进土著地区和西方研究人员之间的双边协议。它们已被证明在帮助土著地区从制药公司获得利益方面取得了成功。然而,一些人认为这些双边协议不足以防止生物剽窃,因为无法监控合同、充分告知土著人民,以及确保他们获得相当一部分收入 [3]

库纳尼醇和鲁普努尼

[edit | edit source]

目前潜在的生物剽窃案件集中在两种化学药物上 - 库纳尼醇和鲁普努尼 - 这些药物是由生物化学家康拉德·戈林斯基从瓦皮沙纳部落使用的植物中提取出来的。

瓦皮沙纳人

[edit | edit source]

瓦皮沙纳人是圭亚那和巴西亚马逊地区的一个土著部落。绿心树(鲁普努尼的来源)和库纳尼灌木(库纳尼醇的来源)被认为是神圣的,对瓦皮沙纳人具有重要的实用和仪式功能。该部落使用一种叫做提皮尔的绿心树坚果制品作为避孕药,并用于治疗出血和感染。该部落使用库纳尼(对鱼有毒,但对人无害)来帮助捕鱼。瓦皮沙纳人独立地发现了这些植物的用途,并对其使用有特定的规则,这些规则只允许瓦皮沙纳人执行。他们不相信土地或知识的商业所有权。

康拉德·戈林斯基

[edit | edit source]

康拉德·戈林斯基是德国牧场主和阿托拉德妇女的儿子,在瓦皮沙纳人土地附近的牧场长大。由于瓦皮沙纳人成员身份是社会性的而不是世袭性的,戈林斯基从未被视为瓦皮沙纳人。阿托拉德部落现在几乎灭绝了。他在牛津大学学习并获得了生物化学博士学位,后来回到圭亚那学习瓦皮沙纳人如何使用植物。他从一位瓦皮沙纳向导那里了解了提皮尔和库纳尼,并研究了这些植物的化学提取物,之后他确定了两种具有治疗潜力的生物活性化学物质,并将其命名为鲁普努尼和库纳尼醇。他在美国和欧洲都申请并获得了这两种化学物质的专利 [4] [5],而且他是在没有瓦皮沙纳人同意的情况下这么做的。戈林斯基博士获得这些由生物生态系统自然产生的分子的专利的主要目的是证明这些生物生态系统除了森林的伐木价值外,还具有其他价值。

瓦皮沙纳人的回应

[edit | edit source]

瓦皮沙纳人听到他们敬畏的植物获得专利的消息后,并不怎么高兴:“当瓦皮沙纳首领们听到生物化学家所做的事情后,他们指责他偷走了他们祖先和长辈的知识,以便将这些知识卖给制药公司。正如一位瓦皮沙纳妇女所说,'这种知识一直与瓦皮沙纳人同在。这是我们遗产的一部分,现在它被我们拿走了,却没有得到任何报酬。’” [6] 瓦皮沙纳人对戈林斯基的两项专利提出异议,但只撤销了库纳尼醇的专利。然而,最终,由于瓦皮沙纳人和环保组织的疏远和压力,戈林斯基放弃了关于库纳尼醇和鲁普努尼的专利费。

生物剽窃:好还是坏?

[edit | edit source]

使用“传统知识”来推动西方医学的发展导致了许多有影响力的药物的开发,例如毛果芸香碱(来自巴西植物毛果芸香[7]、沙丁胺醇、沙美特罗和异丙肾上腺素(来自中国传统医学中使用的植物麻黄[8],以及前列腺素(来自萨摩亚植物)。[9] 生物剽窃和生物勘探之间的界限有时很难区分,但生物剽窃通常涉及对土著人民的商业开发。当与土著知识一起收集时,更容易识别出源自植物的有价值的化合物。大约 1/10,000 种来自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大规模筛选的化学物质会产生一种潜在的利润丰厚的药物。另一方面,萨满制药公司(一家通过与土著人民交谈并观察他们工作来收集植物的公司)报告了植物生物活性筛选的成功率为 50%。[3] 通常,在收集样本和开发新药时,没有考虑向外国生物勘探者开放土地和文化的土著人民的权利或福祉,康拉德·戈林斯基和瓦皮沙纳人就是一个例子。以下两个简短的案例证明了这种区分的难度。

礼来公司
[edit | edit source]

礼来公司在 20 世纪 50 年代从马达加斯加长春花中提取了长春碱和长春新碱。礼来公司在 20 世纪 60 年代初开始将提取物作为温可宁销售,用于治疗白血病和淋巴瘤。礼来公司通过这些提取物每年获得约 1 亿美元的收入,但无论是向礼来公司研究人员提供知识的萨满还是马达加斯加政府都没有收到任何形式的付款[10]

非洲望天树
[edit | edit source]

数千年来,非洲部落的人们一直在食用Hoodia仙人掌来抵御长途狩猎中的饥饿和干渴。在南非的桑地区广泛使用,南非科学与工业研究委员会(CSIR)于 1995 年为Hoodia的抑制食欲的成分申请了专利,作为一种潜在的肥胖治疗方法。1997 年,他们将该成分许可给了英国生物技术公司Phytopharm,然后 Phytopharm 在 1998 年将其许可给了辉瑞。2002 年,桑人提起诉讼,声称他们正在被这种对他们知识的利用所剥削。虽然他们现在获得了赔偿,但并不多,因为他们只获得了辉瑞公司支付给 CSIR 的版税的 6-8%。因此,桑人提起的诉讼并未影响辉瑞公司[10]

生物海盗行为大多有利,而很少有人受害

[edit | edit source]

生物海盗行为的辩护者认为,禁止这种行为没有法律依据,因为传统知识不构成私有财产。密歇根州立大学法学院教授吉姆·陈写道:“民族生物学知识已经属于某种公共领域,尽管可能是一个非常小的公众,由其文化本身受到威胁的土著部落成员组成。”[11] 制药公司利用这些部落的濒危状态来为其行为辩护,声称他们有权生产此类药物,因为他们拥有能够使遗传和生物资产变得可销售的生物技术,而土著人口现在或将来都不会拥有。这些公司包括礼来公司和辉瑞公司。

功利主义伦理也认为生物海盗行为是允许的,因为益处大于风险。他们断言,药物价值被带到第一世界,而不会给那些源自其知识的药物的土著文化带来重大开支。发达国家的药物专利明显不会阻止土著人民继续使用他们对该生物化合物的传统应用,因此没有造成真正的伤害。[11] 科学家认为,可以在对第三世界人民造成最少损害的情况下取得科学和人类健康的进步,或者他们可以允许第一世界的人继续遭受痛苦。一位因未经土著社会的知情同意而进入亚马逊寻找新的抗癌化合物而受到批评的科学家提供了以下辩护:“虽然我们一直在谈论对生物海盗的担忧,但实际上去亚马逊研究的人却越来越少,这是一种严重的科学忽视。当然,生物海盗确实发生了,但我们必须权衡这与完全不研究雨林的利弊。最终,这对人类的伤害更大。”[12]

生物海盗行为损害了土著人民,并源于职业操守的缺失

[edit | edit source]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的一份报告“表明生物海盗行为每年从第三世界国家那里骗取了 54 亿美元。”[13]。大型制药公司通过生物海盗行为剥削发展中国家,他们向发展中国家政府支付数百万美元,以换取生物多样性勘探的独家权利,然后向他们支付数百万美元的版税,而公司却获得了数十亿美元的利润。发展中国家同意短期收益,因为他们没有技术像公司那样有利可图地利用自己的生物多样性资源。公司获得的专利和知识产权权利限制了国家对其自身资源的所有权,削弱了他们的主权。

《名古屋议定书》中包含了关于土著知识商业化的互利安排的明确指南和协议,以及对土著人民和发展中国家的适当补偿。《名古屋议定书》于 2010 年 10 月 29 日被纳入《生物多样性公约》。[14]。截至其通过之日,美国尚未签署或批准该议定书。此外,美国专利法在考虑新的专利申请时不考虑口头传统或非记录的知识产权或现有技术。无视传统知识作为现有技术形式以及美国未能承认与土著人民分享利益的国际准则,促成了生物海盗行为,并允许戈林斯基为自己的利益而不是为了他和瓦皮沙纳的利益而行动。

在 2006 年的一次采访中,戈林斯基声称他“想帮助瓦皮沙纳……将他们的知识出售给外部世界,而不被政府和西方跨国公司剥削”,为此他“需要为他们的遗传遗产建立法律所有权”。[15]。这与他在 2000 年的一次采访中的说法形成鲜明对比:“很艰难,不是吗?……我不是唯一一个关注绿心木的人……[瓦皮沙纳人]只是继承了绿心木。他们不拥有它。我用自己的钱投资了这个。”[16]。这些观点的差异使人们质疑戈林斯基的诚信。由于他的职业培训存在缺陷以及他与瓦皮沙纳导游和教师的独家关系中存在信任危机,戈林斯基试图从瓦皮沙纳的传统知识中获利,而没有得到他们的许可,也没有明确打算补偿他们。这些缺陷,无论是在个人层面还是在公司层面,都通过将生物多样性资源的控制权外包给土著人民和发展中国家造成了损害,这些资源中的许多是这两个群体经济和生计的基础。

结论

[edit | edit source]

生物海盗行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例子,说明需要应用利益相关者管理。埃德·弗里曼指出:“每个企业都会为客户、供应商、员工、社区和融资者创造价值,有时也会破坏价值。企业是关于为股东最大化利润的理念已经过时了,而且行不通,最近的全球金融危机教会了我们这一点……管理人员的任务是在不诉诸权衡的情况下尽可能创造价值。伟大的公司之所以能持久,是因为它们设法将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朝着同一个方向调整。”[17] 制药公司必须学会将自己的利益与土著文化的利益相一致,否则他们将面临失去宝贵的生物多样性和传统知识的风险,这些知识是他们的宝贵财富。

大规模基因测序技术使跨国公司能够更有效地、更有利可图地利用通常位于缺乏此类技术的开发中国家的生物多样性资源。这种技术差距促成了生物多样性资源利润的不平等分配,在公司能够协商对自己有利可图的协议的情况下尤其如此。这可以概括为证明那些拥有技术手段的人可能以那些没有技术手段的人为代价进行剥削的可能性。

尽管利益相关者的技术和经济手段存在差异,《生物多样性公约》已经承认了通过生物海盗行为产生的剥削的威胁和程度。《名古屋议定书》的通过[14] 促进了生物多样性资源及其利用所产生的利润的公平分配。企业责任和土著倡导可以共同努力,确保公平利用知识,造福所有人。

参考文献

[edit | edit source]
  1. Dictionary.com Unabridged. Random House, Inc. 01 May. 2014. Dictionary.com http://dictionary.reference.com/browse/biopiracy
  2. David J. Newman and Gordon M. Cragg, “Natural Products as Sources of New Drugs over the Last 30 Years from 1981 to 2010”,” Journal of Natural Products, 2012, Vol.75(3), p 311-335
  3. a b Bio-Prospectors Hall of Shame...or Guess Who's Coming to Pirate Your Plants?! Pros and Cons of Bilateral Bioprospecting Agreements, http://www.etcgroup.org/content/bioprospectingbiopiracy-and-indigenous-peoples. 26 Dec. 1995
  4. Gorinsky, Conrad. Biologically Active Rupununines. Patent US 5569456 A. 29 Oct. 1996. Print.
  5. Gorinsky, Conrad. 聚乙炔。美国专利 EP 0610059 A1。1994 年 8 月 10 日。印刷版。
  6. Greer, D. 和 Harvey, B. 蓝色基因:分享和保护世界水生生物多样性。伦敦:Earthscan,2004 年。
  7. Newman, David J.,John Kilama,Aaron Bernstein 和 Eric Chivian。“来自自然的药物”。《维持生命》。Eric Chivian 和 Aaron Bernstein 编。牛津:牛津大学出版社,2008 年。印刷版。
  8. Chivian,Eric 和 Aaron Bernstein。“对医药有价值的受威胁生物群”。《维持生命》。Eric Chivian 和 Aaron Bernstein 编。牛津:牛津大学出版社,2008 年。印刷版。
  9. Millum, Joseph。“生物勘探的收益应该如何分享?”《黑斯廷斯中心报告》。40.1 (2010):24-33。印刷版。
  10. a b 生物勘探:基于市场的生物盗窃解决方案,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法律与技术期刊 http://www.lawtechjournal.com/notes/2004/08_040809_mccelland.php。2004 年 无效的 <ref> 标记;名称“Eli Lilly”被定义多次,但内容不同
  11. a b Chen, James Ming,不存在生物盗窃……而且这很好(2006 年)。麦克乔治法学评论,第 37 卷,2006 年;明尼苏达公共法律研究论文第 05-29 号。可在 SSRN 获取:http://ssrn.com/abstract=781824
  12. Greer, David 和 Brian Harvey。蓝色基因:分享和保护世界水生生物多样性。伦敦:Earthscan,2004 年。可在以下位置获取:http://books.google.com/books?id=BIzttZOzuaUC&pg=PA108&lpg=PA108&dq=Veash+biopiracy&source=bl&ots=xeW5vdHwqh&sig=mJsTkOy0xxtw5428HfDaiHoXWw&hl=en&sa=X&ei=kitpU5jCGaPkyQHip4CIAw&ved=0CCsQ6AEwAg#v=onepage&q=Veash%20biopiracy&f=false
  13. 国际乡村发展基金会,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保护土著知识:整合两种创新体系:独立研究。1994 年。
  14. a b 《名古屋议定书关于获取和惠益分享》。生物多样性公约。 https://www.cbd.int/abs/
  15. Pearce, F. "访谈:生物盗窃者还是土著知识的救世主?" 新科学家。2006 年 7 月 22 日。
  16. Vidal, J. "寻找最大奖品的生物盗窃者。" 卫报。2000 年 11 月 14 日。
  17. http://redwardfreeman.com/stakeholder-management/
华夏公益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