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内容

职业操守/乔治·加拉蒂斯和米尔斯通1号机

来自维基教科书,开放的书籍,开放的世界

乔治·加拉蒂斯是米尔斯通1号核电站的高级工程师,他因为向核监管委员会举报了有关反应堆加油程序和东北公用事业公司范围内的安全文化方面的安全问题而成为举报人。

乔治·加拉蒂斯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乔治·加拉蒂斯是东北公用事业公司的高级核工程师,在一次例行的加油程序中遇到了道德和职业困境。他于1996年登上《时代》周刊封面。此后,他转行成为核安全倡导者和举报人顾问。

东北公用事业公司和米尔斯通1号机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加拉蒂斯:冷却池可能会沸腾......我们现在应该向核管会报告此事。贝坦库尔:但如果你那样做,你就完蛋了。

——《时代》周刊,2001年6月

米尔斯通1号机是位于康涅狄格州沃特福德的一座沸水堆反应堆,于1970年10月建成。1992年3月,加拉蒂斯想知道他们的加油程序。每隔18个月,反应堆就会完全关闭,以更换反应堆堆芯中的燃料棒。在这个过程中,燃料棒在完全浸没在水下时,在反应堆外部冷却一段特定时间。一旦它们根据核监管委员会(NRC)执行的技术规范冷却完毕,它们将被处理到乏燃料池中。由于这是一座较老的设施,其与NRC的许可证要求燃料棒必须一次更换1/3,并在装入燃料池之前冷却250小时。然而,东北公用事业公司[1]只等待了65小时,并且一次性更换了所有燃料棒,这是一种紧急程序。这些具有高度放射性的250华氏度燃料棒可能会淹没冷却系统并导致冷却池沸腾,从而释放放射性蒸汽到大气中。东北公用事业公司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反应堆在关闭加油时必须继续为其客户提供能量,这每天要花费大约50万美元。每次加油大约持续2周,总计700万美元。然而,这些冷却池并非用来承受如此高的热负荷。

加拉蒂斯还需要一个用于乏燃料冷却系统中热交换器的替换部件,这需要热负荷。但是这份安全报告并不存在。由于缺乏设计计算,他不确定替换部件是否适合其应用。

根据上述引述,乔治·贝坦库尔是加拉蒂斯的同事之一,他知道公司对举报人的反应。东北公用事业公司以偷工减料和解雇提出安全问题员工而闻名。米尔斯通内部报告发现,公司文化存在不遵守程序的问题,管理层故意不遵守规定。核管会的一项研究发现,东北公用事业公司员工提出的安全和骚扰指控数量是行业平均水平的三倍。二十多名员工声称他们因为提出安全问题而被解雇。尽管存在这种不遵守规定的文化,但加拉蒂斯还是决定将自己的担忧告知核管会。

核管会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核监管委员会(NRC)是国会于1974年成立的一个独立机构,负责监管商业核电站和其他核材料的使用。[2]此前,原子能委员会负责处理核能问题,但批评人士指出,原子能委员会在一些领域没有制定足够严格的规定,包括与反应堆安全相关的规定。这些责任被移交给了核管会,目前核管会主要负责反应堆和材料安全监督、许可证和其他文件以及废物处置。[3]

加拉蒂斯首次提出这些指控后,他与米尔斯通1号机的高级驻场检查员会面,讨论了管理层的问题,具体指出了程序遵守、操作自负、管理完整性和缺乏核管会政策执行方面的缺陷。当这些笔记被转交给核管会时,第一区支局长的一份笔记被包含其中,声称“除了他的[加拉蒂斯的]意见外,这里没有太多可以借鉴的东西。”还有一些其他检查员的采访,但案件没有进展。到1995年春季,工作人员开始变得不安,正如第一区的一位工程师所报道的,支局长“渴望开始着手解决乔治[加拉蒂斯]的问题,因为他一直坚持不懈地提出一些担忧,而且他[第一区支局长]担心此事会变成更大的事情,我认为。” [4]

但是,1995年8月发生的事情最终将该案件推向了优先级。欧内斯特·哈德利是一位专门代表举报人的就业和错误解雇律师,他代表加拉蒂斯提交了一份请愿书,重申了他的指控并要求核管会采取行动。核管会调查办公室在这一年剩下的时间里进行了调查和后续跟踪,正如对哈德利请愿书的回应中所述:“......工作人员对请愿者提出的乏燃料池问题的后续调查部分导致了对广泛的配置管理问题的识别,这些问题必须在委员会允许任何米尔斯通机组重启之前得到纠正。” [5] 他们特别发现,东北公用事业公司和米尔斯通机组在处理文件方面存在严重问题。东北公用事业公司不仅没有将他们程序的适当文件发送给核管会,而且他们也没有按照核管会发送给他们的许可证中规定的程序进行操作。

1996年1月,核管会将所有三座米尔斯通电站列入其观察名单。所有三座电站都被暂时关闭,并且在核管会完成全面安全分析,并且东北公用事业公司满足管理和程序安全法规之前,不允许重新启动。2号机和3号机最终会重新启动。[5] 1997年12月,核管会对东北公用事业公司处以210万美元的罚款,理由是该公司存在多项联邦违规行为,这是其迄今为止征收的最大罚款。东北公用事业公司没有对罚款提出上诉。许多核工业批评人士抱怨说,罚款金额不够大,并认为应该吊销东北公用事业公司的许可证。[6] 最后,1998年7月17日,米尔斯通1号机永久停止运行,并开始进行核电站退役过程,预计将在2057年完成。[7]

乔治·加拉蒂斯在与东北公用事业公司达成和解协议后,于 1996 年辞去了在磨石公司的职务。东北公用事业公司和 NRC 的批评者声称,如果加拉蒂斯没有公开此事,他将不会获得和解。[8] 加拉蒂斯以工作场所骚扰为辞职理由,包括被排除在有意义的任务之外,被提交到人力资源部门,以及在他公开此事后被同事无视或回避。布兰奇评论说,加拉蒂斯实际上已经从核工业中被移除,因为核工业不会雇用告密者。[9] 尽管加拉蒂斯不再能在东北公用事业公司工作,但 NRC 还是针对他所面临的虐待更新了他们的安全文化政策。他们增加了保护告密者免遭报复的政策,以便人们在提出安全问题时不那么害怕,并且在这样做时会受到的阻力更小。[10] 此外,在该案件发生后的几年里,NRC 特别注意实施新的程序,以更好地确保核电站的安全,重点关注改进许可系统,因为许可证和现场程序之间的差异是磨石 1 号机最大的问题之一。这些变化之一是在选定的工厂进行特殊团队和设计检查,以确保工厂按照其许可证的条款运行,以及工厂将有关现场流程的正确信息发送回 NRC。另一个变化是创建了一个流程改进计划,这是一个包含 100 个行动的计划,旨在解决许可流程中的问题。[11]

对核工业的影响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NRC 在其报告中严厉批评了东北公用事业公司的管理。NRC 执行董事 L. 约瑟夫·卡兰表示,安全违规行为“表明安全文化存在缺陷,这种缺陷是工厂和公司管理层造成的,既没有制定高安全标准,也没有积极鼓励工人识别和报告安全问题,或在报告安全问题时采取行动”。[6]

类似事件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三里岛事故,1979 年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三里岛发生事故时,由于冷却剂阀门卡住打开,导致反应堆冷却剂泄漏,安全程序不完善和人为失误导致了该事故。随着情况恶化,工厂操作人员未能认识到工厂正在泄漏冷却剂,因为指示灯模糊或隐藏,并采取了无意中使情况恶化的行动,包括手动覆盖紧急冷却系统。[12] 最终,发生了部分核熔毁,导致周围居民区暂时疏散 12 天。NRC 对该事故的调查发现,释放的放射性物质含量不构成健康危害,但公众对核工业的恐惧加剧,一些核电站立即关闭。[13]

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2011 年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位于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在 2011 年 3 月 11 日遭受了 9.0 级地震和 15 米海啸的严重破坏。这场灾害使电站的电力供应和冷却系统失灵,导致一系列氢气爆炸和三个反应堆熔毁。超过 10 万人迅速从电站周围 20 公里的范围内撤离。因此,没有报告辐射伤亡事件,尽管一些工作人员接受的辐射剂量超过了其终身推荐剂量。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清理工作正在进行中,预计将花费数十年时间,耗资数千亿美元。[14]

自灾难发生后,出现了表明它本可以预防的证据,包括 2008 年进行的初步海啸计算机模型,这些模型表明对电站的海啸风险估计不足。这些担忧没有得到后续跟进,只是在 2011 年 3 月报告给了 NISA。此外,东京电力公司没有遵循国际最先进的安全程序,包括采取简单的措施来防止海啸造成的损害,例如将应急电源供应转移到更高的地面或在应急系统之间建立防水连接。[15]

参考文献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1. Pooley, E. (2001, June 24). Nuclear Warriors. http://content.time.com/time/magazine/article/0,9171,135575,00.html
  2. About NRC. (2016, April 05). http://www.nrc.gov/about-nrc.html
  3. History. (2015, November 04). http://www.nrc.gov/about-nrc/history.html
  4. Goneconto, G., Raspa, R., & Watkins, R. A. (1996). NRC HANDLING OF ISSUES RELATED TO REFUELING OPERATIONS AT MILLSTONE UNIT 1: Case No. 96-05S (USA, U.S Nuclear Regulatory Commission, Office of the Inspector General). http://pbadupws.nrc.gov/docs/ML1526/ML15265A372.pdf
  5. a b Collins, S. J. (1999, July 27). [Letter to E. Hadley]. http://www.nrc.gov/reading-rm/doc-collections/petitions-2-206/directors-decision/1999/dd-99-09.pdf
  6. a b Rabinovitz, Jonathan (1997). Government Fine on Nuclear Plant Is Largest Ever. The New York Times. http://www.nytimes.com/1997/12/11/nyregion/government-fine-on-nuclear-plant-is-largest-ever.html
  7. Millstone - Unit 1. (2015, February 6). http://www.nrc.gov/info-finder/decommissioning/power-reactor/millstone-unit-1.html
  8. Remez, Michael (1996). Millstone Whistleblower Quits Job After Settlement. http://articles.courant.com/1996-06-21/news/9606210659_1_nrc-critical-mass-energy-project-long-island-sound
  9. Choiniere, Paul (1996). Galatis settles with Northeast Utilities, resigns. The Day. https://news.google.com/newspapers?nid=1915&dat=19960614&id=ghIiAAAAIBAJ&sjid=C3MFAAAAIBAJ&pg=1112,4068722&hl=en
  10. U.S. Nuclear Regulatory Commission., Office of the Secretary. (1994). Draft policy statement, "Freedom of employees in the nuclear industry to raise safety and compliance concerns without fear of retaliation." Washington, D.C.: U.S. Nuclear Regulatory Commission http://www.nrc.gov/about-nrc/regulatory/allegations/scwe-frn-5-14-96.pdf
  11. Thompson, H. L. Jr. (1997, February 12). Millstone Lessons Learned Report, Part 2: Policy Issues [Memorandum]. Nuclear Regulatory Commission
  12. United States Nuclear Regulatory Commission (2014). Backgrounder on the Three Mile Island Accident. http://www.nrc.gov/reading-rm/doc-collections/fact-sheets/3mile-isle.html
  13. History Channel (1991). Three Mile Island. The Reader's Companion to American History. http://www.history.com/topics/three-mile-island
  14. World Nuclear Organization (2016). Fukushima Accident. http://www.world-nuclear.org/information-library/safety-and-security/safety-of-plants/fukushima-accident.aspx
  15. Acton, J. and Hibbs, M. (2012). Why Fukushima Was Preventable. 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 http://carnegieendowment.org/2012/03/06/why-fukushima-was-preventable/a0i7
华夏公益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