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精神/格雷格·史密斯、高盛和纽约时报
纽约制造了纽约时报,就是这样
格雷格·史密斯在斯坦福大学学习期间就开始在高盛实习。毕业后,他从2001年7月到2012年3月在该公司全职工作。他于2012年在伦敦辞职,当时他担任高盛执行董事兼欧洲美国股票衍生品业务主管。在他最后一天,他写了一篇名为“为什么我离开高盛”的文章,对该公司进行了严厉批评。后来,史密斯写了一本书名为《为什么我离开高盛:华尔街故事》,进一步阐述了他对该公司的失望。他现在担任金融公司 Wealthsimple 的业务发展和合作伙伴关系主管[1]。
高盛 (GS) 是一家总部位于纽约市的跨国全球投资银行、证券和投资管理公司[2]。它因助长2008年金融危机而受到批评,但总体上享有良好的声誉。GS 的二年级分析师詹姆斯·特兰特形容该公司极具挑战性,但也具有回报性,他讲述了在收到录取通知后被祝贺和警告的经历[3]。GS 极受追捧且选择性极强。2016年,有13万人申请了5000个实习职位,录取率为3.8%[4]。2017年,该公司员工人数接近36,600人[5]。
纽约时报将自己描述为:“一家全球媒体机构,致力于通过无与伦比的、实地考察的、专业的和深入报道的独立新闻来帮助人们了解世界”[6]。这家总部位于曼哈顿的报纸创办于1851年,已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新闻媒体之一,每日读者人数为932万人[7]。
2012年3月14日,格雷格·史密斯从高盛辞职,纽约时报发表了史密斯极具批判性的文章“为什么我离开高盛”。史密斯在文中将工作环境称为“我所见过的最具毒性、最具破坏性的环境”,并表示他“几乎看不到让我多年来热爱为这家公司工作的文化的痕迹”。具体而言,他声称高盛已从以客户为中心转变为以利润为中心的做法,现在鼓励欺骗客户。史密斯没有用量化证据来证实他的说法,但他声称他的不满是文化转变的结果,并列举了一些例子,其中管理董事将他们的客户称为“笨蛋”、“挖出眼球”以及对“获得报酬”的关注[8]。
这个案例很复杂,因为史密斯的说法缺乏具体证据,但仍然可能是有效的。他批评了无形的运营方法和高管的态度,这些方法和态度逐渐贬值。史密斯最初的文章缺乏实质内容,使 GS 得以维护其声誉。为了更好地理解 GS 发生了什么,必须检查所有相关方的动机。
格雷格·史密斯声称他的目标是通过阐明高盛的不道德行为,将“客户置于高盛业务的核心位置”[8]。不知道史密斯是否在其他地方提交了他的观点,但他选择纽约时报令人费解,原因超出了该报的庞大读者群。史密斯当时住在伦敦,但他选择在一家纽约报纸上发表文章。史密斯可能有意让 GS 遭受打击。史密斯是否明知自己的文章不会对像 GS 这样的企业巨头造成太大损害,就发出了真正的失望之声?他是否是在即将被解雇的情况下这样做的?如果他工作和表现的周边情况不同,他会这样做吗?为什么他不早点说出来?为什么他不利用自己的权力地位尝试改变这些做法?这些答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解释。
具体而言,请考虑以下关于格雷格·史密斯的断言。
高盛声称格雷格·史密斯的表现低于平均水平[9]。我们假设这是真的,尽管高盛是唯一的消息来源。这一说法可以用作支持格雷格·史密斯仅仅出于报复而发表这篇文章的理论的证据。然而,他的表现可能受到影响,因为他拒绝利用自己的客户,与他的同事不同。
高盛声称格雷格·史密斯始终对高盛的文化和同事的行为持积极评价[10]。这再次可以用作证明格雷格·史密斯对高盛撒谎的证据。但这也可能表明,格雷格·史密斯在高盛工作期间怀有功利主义的态度,并选择隐藏他对该公司的伦理问题,以便保住工作,直到他最终决定辞职为止。
总的来说,格雷格·史密斯出于自私的原因对高盛感到失望,以及他出于道德原因感到失望的理论都是合理的。但是,高盛关于格雷格·史密斯的断言中固有的疑点以及反之亦然,使得难以确定格雷格·史密斯文章的真实性。
2012 年 10 月 19 日,史密斯发表其原始观点文章七个月后,在他出版书籍的三天前,高盛向其所有员工和部分前员工发布了一份备忘录,简要概述了公司对史密斯指控的回应。他们向媒体发表了一份简短的回应,称:“史密斯先生的评论文章描绘了一家对我们来说陌生的公司,与我们努力培育的文化完全相反,但我们认真对待了他的指控并进行了彻底的审查。审查没有发现任何证据支持他的说法,但发现史密斯先生似乎对他在高盛的职业生涯和未来前景感到沮丧。”[11].
在最初的防御性声明之后,高盛对史密斯进行了个人攻击。他们泄露了信息,称史密斯在 2012 年 1 月(即他离职前两个月)提出的晋升和薪资几乎翻倍的要求被拒绝。他们还指出,史密斯的绩效评估经常排名在高盛高管中的后半部分。他上级的沟通摘录显示,高盛正在考虑在他离职之前解雇他[12]。
无论史密斯的意图是什么,他通过公开他的批评引發了与高盛的冲突,而高盛不太可能屈服于史密斯并公开承认错误,无论调查结果如何。高盛是这场冲突中更有权势的一方,并且考虑到它在 2008 年金融危机后保持了良好的声誉,其高管们可能不会受到史密斯指控的威胁。然而,高盛的股票在格雷格·史密斯文章发表当天下降了约 3.4%,而当天大多数其他股票都上涨了[13]。尽管股票反弹,但承认格雷格·史密斯的说法可能会让高盛损失一大笔钱。因此,高盛有强大的动机来否认格雷格·史密斯的说法,无论其真实性如何。另一方面,如果格雷格·史密斯的说法是假的,高盛的回应完全是合乎道德的——他们所做的只是提供证据来为自己和他们的股东辩护。
纽约时报于 2012 年 3 月 14 日发表了格雷格·史密斯的原创文章“为什么我离开高盛”。这篇文章是未经请求的,通过电子邮件发送到时报的投稿地址。该报并不发表所有提交的评论文章,因此决定刊登史密斯的作品。然而,道德的新闻界没有义务。时报有责任发表这篇文章,让读者形成自己的意见。他们首先确认了史密斯作为高盛高管的身份。在提交文章后,史密斯联系了个人编辑讨论他的作品。最后,时报派了一名驻伦敦的记者与史密斯会面。他们在一间星巴克进行了不公开谈话,史密斯声称他对高盛没有异议,也不认为自己会被解雇[14]。时报在史密斯文章发表之前或之后都没有直接联系高盛寻求回应。如果他们提供了回应,该报可能也有责任将其发表。
也可以说,纽约时报应该在发表格雷格·史密斯文章之前进行更多调查,因为格雷格·史密斯是他们唯一的来源。如前所述,史密斯的说法除了造成声誉损害外,还让高盛损失了金钱(由于股价下跌)[13]。可以合理地认为,时报通过发表史密斯文章加剧了这种影响,因为时报拥有庞大的读者群和良好的声誉。时报的动机也不一定是纯粹的,因为与史密斯类似的说法之前就出现在时报的文章中[15]——因此,时报可能是在发表史密斯文章时满足了自己的议程或对高盛的先入为主的看法。
另一方面,可以说时报有道德义务发表史密斯的作品,因为它保证了会处理他的说法。要么史密斯的说法会被反驳(在这种情况下,高盛将保持相对无害),要么它们会被证实(在这种情况下,高盛的现有或潜在客户将有机会避免被剥削,高盛更有可能解决其道德问题)。
这两个论点使时报的立场变得复杂。面对无端的指控,他们应该给予谁优先待遇——高盛的员工及其股东,还是他们的客户?无论选择哪一方,都会对无辜的一方造成伤害。这一切都是推测,但它表明纽约时报在这个案件中并非不受严重的道德问题的困扰。
虽然格雷格·史密斯声称他的目标是“让高盛更加道德”,但很难确定他是否有其他动机。该企业发布的关于史密斯绩效以及被拒绝的晋升和加薪要求的信息蒙上了一层阴影。史密斯是否只是为了报复公司而发表了这篇文章?如果他的要求得到满足,他会这样做吗?无法确定。他可能真的认为高盛的做法不道德,但直到他觉得自己快要被解雇了才提出担忧。也可能他的绩效得分较低是因为他的价值观与公司价值观不一致。高盛是否根据员工对公司的贡献来评分,而史密斯则继续关注对客户的贡献?这些问题的答案被高盛的规模和力量进一步模糊了。无论史密斯的说法是否属实,他都很可能无法与这样一家强大的金融巨头抗衡。高盛声称他们进行了调查,发现没有证据支持史密斯的说法。但是,如果发现了证据,公司会承认吗?这是非常不可能的。此案中的真实动机尚不清楚,但这无疑引发了许多更广泛的道德问题。
- 公司内部人士应该如何处理他们认为不道德的行为?
- 应该先在内部处理行为,还是立即公开披露?
- 个人如何处理不道德的“文化”与具体行为(例如,为了利润而选择无视设计缺陷)?
- 个人在公司中的权力如何影响选择离开公司并公开报告不道德行为的道德性?
- 他们有义务留下来并试图解决它吗?
- 媒体应该如何处理针对企业巨头的杰出人士的陈述?
- 纽约时报作为一家信誉良好的媒体机构,有义务发表史密斯的作品吗?
- 他们应该联系高盛寻求回应吗?
- 一旦不道德的文化被公开,有类似担忧的人应该如何处理?
- 如果其他人也有类似的担忧,他们是否应该公开支持史密斯?
- 如何将个人挫折(例如薪资和晋升方面的争议)与处理公司范围内的道德问题区分开来?
- 未卷入者应该如何应对未经证实的职业不端行为的指控?他们有道德义务接受或拒绝此类指控吗?适当的回应可能如何取决于具体情况?
- ↑ 格雷格·史密斯(n.d.)。 领英
- ↑ 高盛(n.d.)。 我们是谁:概览
- ↑ Butcher, Sarah (2017, December 27). efinancialcareers. “我是一名高盛的第二年投资银行分析师。这是现实情况。”
- ↑ Butcher, Sarah (2017 年 2 月 7 日)。efinancialcareers。这些是高盛真正想要招聘的学生
- ↑ Statista (2018)。2009 年至 2017 年全球高盛员工人数(以千人计)。
- ↑ 纽约时报公司 (2018)。www.nytco.com。我们是谁。
- ↑ Statista (2018)。2008 年春季至 2017 年春季美国纽约时报读者人数(以百万计)。
- ↑ a b Smith, Greg (2012 年 3 月 14 日)。纽约时报。我为什么离开高盛。
- ↑ “高盛,无日期。 http://www.goldmansachs.com/media-relations/in-the-news/archive/response-10-19-2012.html
- ↑ O’Toole, 2012, http://money.cnn.com/2012/10/18/news/companies/goldman-greg-smith/index.html
- ↑ Roose, Kevin (2012 年 10 月 20 日)。纽约杂志。高盛揭示了格雷格·史密斯作战计划。
- ↑ O'Toole, James (2012 年 10 月 18 日)。CNN Money。高盛反驳格雷格·史密斯。
- ↑ a b (纽约证券交易所,无日期) https://www.investingdaily.com/14827/goldman-sachs-nyse-gs-greg-smith-shows-how-not-to-quit-a-job
- ↑ Zeitlin, Matthew (2012 年 10 月 22 日)。“我为什么离开高盛”中九大最重大揭示。
- ↑ Craig, 2011 https://dealbook.nytimes.com/2011/01/11/goldman-releases-report-on-pract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