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专业主义/何塞·罗德里格斯和中情局审讯录音

来自维基教科书,开放的书籍,为开放的世界
何塞·罗德里格斯,1948年出生于波多黎各。他是美国中央情报局国家秘密行动局局长。


何塞·罗德里格斯和中情局审讯录音

9/11事件发生六天后,乔治·W·布什签署了一项总统指令,授权中央情报局 (CIA) 在世界任何地方杀害、逮捕和拘留疑似基地组织成员。[1] 根据这项授权,中情局于 2002 年抓获了两名疑似基地组织成员,阿布·祖拜达阿卜杜勒·拉希姆·纳希里。据称祖拜达与本·拉登有关联 [2],纳希里据称策划了“科尔”号驱逐舰爆炸事件,[3] 这使得中情局相信两人掌握了可以阻止未来基地组织袭击的信息。为了让他们吐露这些信息,中情局提出了“强化审讯技巧”,并询问司法部这样做是否合法。作为回应,助理司法部长杰伊·拜比 宣称这些技巧没有违反联邦酷刑法[4][5] 在拜比的建议下,中情局剥夺了睡眠,限制了活动,并在泰国的一个秘密监狱里对祖拜达和纳希里进行了水刑。 [5] 这些审讯被记录在 92 盘录像带上,包含数百小时的片段。[6]

阿布格莱布监狱的囚犯虐待

这些录音带是一个守口如瓶的秘密,只有少数白宫官员知道。那些知情人士告诉中情局不要销毁这些录音带。例如,在 2004 年,白宫律师大卫·阿丁顿、阿尔贝托·冈萨雷斯和约翰·贝林格告诉中情局总法律顾问斯科特·穆勒保存这些录音带。2005 年,白宫法律顾问哈里特·迈尔斯告诉中情局在销毁录音带之前要先与白宫联系。[7]

与此同时,公众对秘密监狱和中情局审讯计划的认识不断提高。2004 年,《经济学人》杂志在 5 月刊的封面上刊登了一张照片,描绘了美国军人和中情局在伊拉克阿布格莱布监狱对囚犯的虐待。2005 年 11 月 2 日,调查记者达娜·普里斯特发表了一篇《华盛顿邮报》文章,泄露了中情局在东欧审讯计划的真相。[1] 乔治·W·布什、迪克·切尼和康多莉扎·赖斯等政府官员反对普里斯特的文章,并要求《华盛顿邮报》不要刊登这篇文章。 [8]

在普里斯特的文章发表一周后,随着公众意识和审查的不断增强,何塞·罗德里格斯 批准了销毁 这些录像带。罗德里格斯是国家秘密行动局局长,有权销毁这些录音带。 [7] 然而,他没有通知白宫,违反了他们的长期命令。

合理的动机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罗德里格斯决定违抗白宫的长期命令并销毁这些录音带,这揭示了他的可能的道德议程。

保护他的官员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罗德里格斯可能销毁了这些录音带,以保护他的下属,他们只是在执行中情局官员的命令。一些官员仍在海外驻扎,如果他们的身份通过这些录音带泄露,他们将面临风险。罗德里格斯成功地隐藏了这些官员的身份,并冒着自己在该机构中的地位来避免他们可能被定罪。

Writers Guild of America strike
2008 年编剧协会罢工

2008 年编剧协会罢工期间,乔恩·斯图尔特 在危及他的喜剧声誉的同时,支持了他的工作人员。从《电视指南》奖到杰伊·莱诺,多个网络节目都因缺少剧本支持而停播。 [9] 从 2007 年 11 月 5 日起,受影响节目的演员和工作人员无限期地没有工资。 [9] 像乔恩·斯图尔特这样的演员可以依靠自己没有固定工资生存,但灯光师、摄影师和其他工作人员难以养家糊口。因此,2007 年 12 月 20 日,喜剧中心宣布乔恩·斯图尔特将在他没有编剧的情况下回归。 [10] 一档名为“A”的《每日秀》由乔恩·斯图尔特主持,于 1 月 7 日开播,节目中出现了尴尬的停顿和笑话。 [11] 一位 MSNBC 的记者指出,该节目

“缺少了节目通常的活力和火花,编剧的缺席似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1]

尽管乔恩·斯图尔特在成为《每日秀》主持人之前就写过自己的喜剧剧本,但该节目即兴表演的环节与编剧和记者一起呈现的效果相比相形见绌,导致节目“平淡无奇”。 [11] 然而,通过在罢工结束之前回归喜剧中心,斯图尔特保护了他的其他工作人员,同时冒着自己的名誉风险。

保护组织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罗德里格斯的行为也可能保护了中情局的声誉。如果这些录音带被公众看到,该机构的形象将会受损。

Walter James Collins
沃尔特·柯林斯,1928 年
False Walter James Collins
沃尔特·柯林斯的冒名顶替者,1928 年

同样地,洛杉矶警察局 (LAPD) 在 1928 年竭尽全力掩盖了一个败露的错误。3 月 10 日,克里斯汀·柯林斯 从电话接线员的工作回家后发现她的儿子沃尔特失踪了。 [12] 她联系了警察局,警察局在报纸上发布了照片和广告,并在州界之外搜查。 [12] 五个月后,JJ 琼斯警长联系柯林斯,通知她当局找到了她的儿子,他们正在护送沃尔特乘坐下一班火车前往洛杉矶。 [13] 琼斯警长在她抵达车站时迎接了她,并把她带到媒体代表面前,媒体代表准备拍摄团聚的照片。然而,当男孩下火车时,她知道这不是她的儿子。 [12] 琼斯知道 LAPD 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试图掩盖错误以保护警察的声誉。 [13] 他立即否认了她的想法,声称男孩的外貌变化是由于离开母亲的几个月的创伤造成的,因此克里斯汀带走了这个陌生人回家。 [13] 三周后,她回到警局,把这个男孩送了回来。 [12] 根据法庭证词,琼斯说,

“你想干什么,让我们都成为傻瓜吗?还是你想逃避你作为母亲的责任,让国家抚养你的儿子?你是世界上最冷酷无情的女人。” [12]

最终,警局把她送进了洛杉矶县综合医院的精神科病房,以败坏柯林斯的声誉,并确保他们的错误永远不会公开。 [12]

保护自己

[edit | edit source]

罗德里格斯可能通过销毁磁带让自己免受审查。凭借他在中情局的权力,他能够避免在没有通过磁带公开细节的情况下允许酷刑带来的反弹。

Ecuadors London embassy - September 26, 2012
伦敦厄瓜多尔大使馆 - 茱莉安·阿桑奇的庇护

茱莉安·阿桑奇 是维基解密的创始人,维基解密曝光了数千份与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相关的美国机密文件。厄瓜多尔政府授予阿桑奇庇护,以保护他免受美国的迫害,他现在居住在他们在伦敦的大使馆[14] 2010 年,瑞典政府试图对阿桑奇进行性侵犯指控,但阿桑奇交了保释金并逃往伦敦。 [14] 瑞典人继续要求这位告密者出庭作证,但他拒绝前往瑞典,因为他认为瑞典只是为了引渡他到美国才审问他。 [14] 因此,通过拒绝瑞典执法人员进入大使馆以外的地方接触他,他正在保护自己免受更大的威胁,就像罗德里格斯销毁磁带时所做的那样。

后果

[edit | edit source]

何塞·罗德里格斯曾咨询过两名中情局律师,史蒂文·赫尔墨斯和罗伯特·伊廷格,后者是反恐中心的首席律师。赫尔墨斯告诉罗德里格斯,他有权销毁磁带,而伊廷格告诉罗德里格斯,法律上没有要求保留磁带。 [7] 罗德里格斯迅速采取行动,发送了授权销毁磁带的备忘录。 [15] 两位律师都知道白宫明确命令不要销毁磁带,但都没有料到罗德里格斯会如此迅速地采取行动。 [7] 从罗德里格斯采取的快速行动中,我们相信他想要实现一个特定的目的。中情局声称这个目的是无辜的:销毁磁带是为了保护审讯者的身份。以下是一段话,描述了罗德里格斯的副手罗伯特·里奇纳对罗德里格斯态度的描述。

“我不会让我的手下因为他们被命令做的事情而被钉上耻辱柱。” .[15]

为了调查何塞·罗德里格斯的行动,来自司法部的联邦检察官约翰·杜伦 于 2008 年领导了对销毁磁带的刑事调查。为了对何塞·罗德里格斯提起诉讼,杜伦必须证明其有犯罪意图,例如销毁磁带是为了预料联邦或国会调查。然而,2010 年 11 月,杜伦建议不要对罗德里格斯提起诉讼。 [16]

可推广的教训

[edit | edit source]

在两种罪恶之间做出选择

[edit | edit source]
希腊语中的“认识你自己”,刻在德尔斐阿波罗神庙上,是我们认为可以让专业人士做出正确判断的座右铭。

以下是来自约翰·里佐的一段话,描述了何塞·罗德里格斯所面临的决定。

“…销毁的热度与磁带如果泄露到公众领域会产生的热度相比根本不算什么 - 他说,如果脱离上下文,它们会让我们看起来很糟糕;这对我们来说将是‘毁灭性的’。” [17]

罗德里格斯必须在两种都会带来巨大负面影响的情景之间做出选择。这可以推广到专业人士必须在两种罪恶之间做出选择的情况。我们建议,为了在两种罪恶之间做出选择,专业人士必须“认识你自己”。我们的建议是,当专业人士必须在面对罪恶的情况下做出判断时,他们必须先了解自己的道德和道德原则,然后再继续行动。

我们相信杜伦无法找到犯罪意图的原因是,他看到了罗德里格斯在两种罪恶之间做出选择时真正的意图。这个意图是为了保护他的人,而不是为了犯罪意图,因此,无法对他提起诉讼。

罗德里格斯的律师罗伯特·贝内特这样描述他

“一位美国英雄,一位真正的爱国者,他只想保护自己的人民和国家。” [18]

如果一个专业人士的道德和道德观低下,他可能会做出错误的决定。然而,假设专业人士在犯错后试图改进,他们可以改进自己的判断。通过建议始终根据自己的道德标准在专业决策中做出决定,专业人士可以在每个新场景中调整自己的道德观。希望随着时间的推移,通过足够的经验和自我思考,专业人士能够在大多数时候做出正确的决定。

参考文献

[edit | edit source]
  1. a b Priest, D. (2005, November 2). CIA Holds Terror Suspects in Secret Prisons. The Washington Post. http://www.washingtonpost.com/wp-dyn/content/article/2005/11/01/AR2005110101644.html
  2. Burns, J. F. (2002, April 14). A NATION CHALLENGED: THE FUGITIVES; In Pakistan’s Interior, A Troubling Victory In Hunt for Al Qaeda. The New York Times. http://www.nytimes.com/2002/04/14/world/nation-challenged-fugitives-pakistan-s-interior-troubling-victory-hunt-for-al.html
  3. CNN. (2002, November 22). Top al Qaeda operative arrested. http://www.cnn.com/2002/US/11/21/alqaeda.capture/index.html
  4. 布拉德伯里,S. (2005 年 5 月 30 日). 给约翰·A·里佐的备忘录 | 关于《禁止酷刑公约》第 16 条中关于美国义务在审讯“高价值”基地组织拘留人员时使用的某些技术方面的应用。首席副助理司法部长办公室。 http://www.foxnews.com/projects/pdf/042809_memo4.pdf
  5. a b 拜比,J. (2002 年 8 月 1 日). 给约翰·里佐的备忘录 | 审讯基地组织行动人员。助理司法部长办公室。 http://www.foxnews.com/projects/pdf/042809_memo1.pdf
  6. 马泽蒂,M. (2009 年 3 月 3 日). 美国表示中情局销毁了 92 盘审讯录像带。纽约时报。 http://www.nytimes.com/2009/03/03/washington/03web-intel.html
  7. a b c d 阿普佐,M.,& 戈德曼,A. (2010 年 7 月 27 日). 销毁中情局恐怖分子录像带备忘录中的关键遗漏。 http://www.seattletimes.com/politics/key-omission-in-memo-to-destroy-cia-terror-tapes/
  8. 桑福德公共政策学院。 (2009 年). “新闻业的冒险:从中央情报局秘密监狱到沃尔特·里德” 达娜·普里斯特著。见 32:50
  9. a b (2008 年 2 月 12 日). 100 天编剧罢工:时间表。纽约时报。 http://mediadecoder.blogs.nytimes.com/2008/02/12/the-100-day-writers-strike-a-timeline/?_r=0
  10. 斯特尔特,B. (2007 年 12 月 21 日). 斯图尔特和科尔伯特将在没有编剧的情况下回归。纽约时报。 http://www.nytimes.com/2007/12/21/business/media/21strike.html
  11. a b c 德恩哈特,A. (2008 年 1 月 16 日). 斯图尔特和科尔伯特在没有编剧的情况下坚持了下来。今日美国。 http://www.today.com/id/22571544/ns/today-today_entertainment/t/colbert-stewart-make-do-without-writers/#.VTaeLPnF_mM
  12. a b c d e f 阿布拉莫维茨,雷切尔 (2008 年 10 月 19 日). 另一个儿子。洛杉矶时报。 http://articles.latimes.com/2008/oct/19/entertainment/ca-changeling19
  13. a b c 布莱尔,伊丽莎白 (2008 年 10 月 24 日). “换子疑云”背后,一个比小说还离奇的故事。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 http://www.npr.org/templates/story/story.php?storyId=95935010
  14. a b c (2015 年 3 月 13 日). 时间线:针对朱利安·阿桑奇在瑞典的性侵指控。英国广播公司。 http://www.bbc.com/news/world-europe-11949341 无效 <ref> 标签;名称“BBC1”在不同内容中被多次定义
  15. a b 马泽蒂,M.,& 谢恩,S. (不详). 录像带调查中心人物何塞·罗德里格斯一直保护他的中情局下属。 http://www.nytimes.com/2008/02/20/world/americas/20iht-cia.4.10239291.html }
  16. 马泽蒂,M.,& 萨维奇,C. (2010 年 11 月 9 日). 中情局录像带事件未提出刑事指控。纽约时报。 http://www.nytimes.com/2010/11/10/world/10tapes.html
  17. 芬恩,P.,& 蒂特,J. (2010 年 4 月 5 日). 2005 年销毁审讯录像带事件引发中情局内部担忧,电子邮件显示。 http://www.washingtonpost.com/wp-dyn/content/article/2010/04/15/AR2010041505854.html
  18. 埃文,P. (2010 年 11 月 9 日) 中情局审讯录像带销毁事件未提出指控 http://nypost.com/2010/11/09/no-charges-in-destruction-of-cia-interrogation-tapes/
华夏公益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