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专业/Justin Rosenstein 和点赞按钮

来自维基教科书,开放世界中的开放书籍

历史/背景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Justin Rosenstein 是一位 34 岁的硅谷科技主管,他在 2016 年因决定限制使用社交媒体而成为头条新闻。他从电脑中屏蔽 Reddit,卸载 Facebook 和 Snapchat,甚至要求助手在移动设备上设置一个功能,以防止他重新安装任何社交媒体应用程序。他对 Facebook 点赞的吸引力尤为清楚,他将其描述为“伪快乐的明亮叮当声”。[1] Rosenstein 对通过“点赞按钮”等工具在社交媒体上获得认可的令人上瘾的方面感到担忧,这很有趣,因为他最出名的是在 2007 年创造了 Facebook 点赞按钮。[2]

Justin Rosenstein 个人生活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Rosenstein 在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科学研究生课程辍学后,在 Google 工作过工程师。在 Google,他帮助开发了 Gmail 以及其他一些 Google 技术,包括 Google Drive 和 Google Docs。[2]。2007 年,他加入 Facebook 担任软件工程师,在那里他开发了点赞按钮。目前,他领导着总部位于旧金山的公司 Asana,该公司专注于构建帮助提高办公室效率的软件。

赞按钮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最初的概念想法是由 Leah Pearlman 首次开发的,她是 Facebook 的早期产品经理。Pearlman 在 2007 年加入 Facebook 后不久,注意到新闻提要被表达“我喜欢这个”的各种形式的无用评论所淹没[3]。Pearlman 和一位同事开发了按钮的想法,并在 Facebook 的内部留言板上发布了这个概念。Rosenstein 当时是 Facebook 的新聘工程师,他注意到这个想法,并立即将其作为自己的编码项目之一[3]。Rosenstein 在一个晚上为按钮编码了 UI 和前端脚本,他将其描述为“黑客马拉松式的夜晚”。那时,这个按钮将被称为“赞按钮”。[3]

尽管赞按钮在 2007 年技术上已经完成,但直到 2009 年才发布给公众。几年来,赞按钮被称为“诅咒项目”,因为该项目无法获得 Facebook 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的批准,因为他担心该按钮会 overshadow Facebook 的一些其他功能,例如评论或分享。最终,开发人员认为“点赞”帖子可以用来组织 Facebook 的新闻提要,热门帖子出现在顶部,因此实际上鼓励人们分享和评论帖子[3]。在正式将按钮的名称改为“赞按钮”后,Zuckerburg 批准了该项目,并将其提供给公众使用。

2009 年 2 月,该按钮发布,并附有 Pearlman 的一篇初始博客文章,她在文章中写道:“你的朋友,以及他们的照片、笔记、状态等,是让 Facebook 变得很棒的原因,”她写道。“当你的朋友分享很棒的东西时,让他们知道你喜欢它。”[3]。正如 Pearlman 最初想要的那样,赞按钮减少了用户添加无用评论以表明他们喜欢某篇文章的必要性。对于用户来说,随着时间的推移,喜欢某件事的习惯变得本能。按钮的增长仅仅是设计决策和人们渴望被喜欢的结果[3]。点赞按钮还帮助 Facebook 从广告中获得了更多收入,因为它成为了组织新闻提要的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心理影响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对点赞上瘾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随着人们享受着从社交肯定中获得的短期提升,Facebook 和许多其他社交媒体平台的参与度激增。在 Facebook 点赞按钮推出并取得成功后,其他公司立即开始效仿。像 Youtube 这样的公司转向了二进制“点赞/”不喜欢”系统,Reddit 添加了“点赞/踩”系统,Twitter 发布了“心形”收藏按钮。点赞成为 Facebook 通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人们在一天中多次返回该网站的关键因素[2]。公司发现,他们可以通过想出“游戏化”人类对社交互动的渴望的方式来获得巨额利润。例如,Snapchat 使用 Snapstreaks,这是一个系统,鼓励和奖励用户尽可能多地连续几天向朋友发送直接快照。这种为用户提供激励以保持平台尽可能引人入胜的模式已成为软件工程公司的常态。像 Facebook 这样的社交媒体公司意识到他们可以收集有关用户偏好的宝贵数据,通过根据这些数据提供广告来提高利润。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Rosenstein 和 Pearlman 开始对 Facebook 的“点赞”和其他类型的反馈循环感到厌倦[3]。Rosenstein 后来声称,社交媒体上瘾的激增并非点赞按钮的最初意图。他最初对接手该项目的兴奋是因为他想创造一个“积极”的功能,从而在 Facebook 上创建一个更加友好和鼓励的环境。正如 Rosenstein 所说,“人类用最好的意图开发事物,但它们会产生意想不到的负面后果,这很常见。[4]” 即使是 Pearlman 也开始看到她的发明的上瘾性,并最终雇用了一位经理来监控她的 Facebook 页面,以便她尽可能地避免使用该网站。

注意力经济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大多数现代社交媒体平台对用户免费,并依赖于公司购买广告空间来获得收入。一个平台的用户越多,其广告空间就越有价值。用户在平台上停留的时间越长,他们就会看到越多的广告和促销活动。因此,让用户尽可能长时间地停留在他们的应用程序中对社交媒体公司来说是最有利的,因为注意力不是无限的资源[5]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Facebook 的点赞按钮就像一个小小的奖励,类似于操作性条件反射。对许多人来说,“点赞”一篇文章是对发帖者的认可,而查看帖子以查看是否获得更多点赞的行为则会强化对这种认可的渴望[6]。用户每次查看帖子,都会在 Facebook 上花费更多时间,从而可能看到广告。虽然点赞按钮的心理影响在最初并非有意为之,但最终的结果仍然是可取的,类似的做法也出现在 Facebook 和其他社交媒体平台的许多其他功能中。

更多上瘾式设计的例子

[edit | edit source]

Facebook 的 Messenger 应用包含一个功能,用户可以通过它查看他们的消息是否已被收件人查看。这就像面对面的对话一样,会引发互惠的感觉。基本的短信没有这样的功能,即使收件人确实读了消息,但当时决定不回复,也可以原谅长时间不回复。 “消息已读”功能增加了用户之间数字交流的频率,并产生持续的、参与式的对话。Messenger 还包含一个功能,用户可以通过它查看收件人是否正在键入回复,表明他们即将发送消息,并进一步加强了参与实际对话的想法[6],所有这些最终都会增加用户在应用中花费的时间。

推送通知是数字通知,提醒用户他们的应用中发生了更新。这个广泛的功能会将用户的注意力从他们正在参与的任何活动中转移,并人为地增加用户自然查看手机的频率。即使更新的加载也设计为需要几秒钟,从而营造期待感。就像老虎机一样,打开应用程序并等待页面刷新类似于拉老虎机杆并等待数字变慢并对齐。在这两种情况下,用户都会手动查看自己是否赢了,而查看结果的轻微延迟会产生期待感,并投入到结果中。用户在应用程序中花费更多时间,并人为地更频繁地查看。Tristan Harris[7] 是一位前谷歌员工,现在致力于在科技行业推广道德,他表示“我们的思想会被劫持”,指的是许多用户体验到的类似赌博的上瘾行为。

花费的时间

[edit | edit source]

dscout 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从超过 100,000 名 Android 用户的样本量来看,普通智能手机用户每天与其设备交互(定义为任何单个物理交互,即单个点击和滑动)2,617 次,相当于 145 分钟[8]。重度智能手机用户的平均值是这些数字的两倍。Facebook 占每天总花费时间的 15%,社交媒体和即时通讯加起来占智能手机使用时间的 48%。该研究指出,他们的研究方法只能跟踪在锁定屏幕上花费的时间,而不能跟踪物理交互的总数。47% 的会话是在锁定屏幕上,主要用于查看时间和查看用户是否收到了应用通知。

对参与者的后续调查显示,尽管 68% 的人对研究结果感到惊讶,但很少有人表示强烈希望改变自己的行为。

社会影响

[edit | edit source]

点赞对用户在 Facebook 新闻提要中看到的内容有很大影响,因此也产生了大规模的社会影响。你如何对朋友的内容做出反应,决定了它在你新闻提要中的流行程度,从而创造了一个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最微不足道的决定最终会塑造你的舒适的小型过滤气泡”[9]。因此,这导致了一个系统,用户只看到他们同意的内容,从而创造了一个难以修复的过滤气泡,因为“针对所谓假新闻传播的补救措施,如事实核查和将违规者列入黑名单,并不能解决问题”[10]。人们还担心 Facebook 如何强化讨好大众的心态,在这种心态下,由于用户“过度关注并依赖他们 Facebook 朋友的观点和行为”,不同的意见会被压制[11]

从点赞中获得的信息也被用于对用户进行定向宣传;Facebook 可以做出明智的决定,以确定哪些广告对某些用户有效,因为它除了跟踪用户在登录 Facebook 时访问的其他网站外,“还会收集你输入 Facebook 的数据”[12]。Facebook 还被指控利用这些信息对用户进行宣传和“假新闻”活动,最明显的是与 2016 年总统大选有关。这些活动“推动的成本非常低廉”,因为它们“由于其耸人听闻的性质而产生了异常高的用户参与度”[13]。像点赞按钮这样的反馈机制使得这种虚假信息非常容易在 Facebook 上传播。

职业道德

[edit | edit source]

Justin Rosenstein 声称他对点赞按钮的最初意图是无害的。尽管如此,它已被广泛用于在 Facebook 上实现许多有问题的目的。无论产品的最初目的是什么,专业人士都有义务考虑其工作的持久影响;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的道德准则规定,软件开发人员应“将公众的安全、健康和福利置于首位”以及“努力遵守道德设计”[14]。这些价值观要求个人考虑其工作的所有可能应用,包括潜在的滥用。通过这样做,专业人士可以确保他们的工作不会被滥用来违背他们的道德信念——这是他们应该始终关注的问题。

参考文献

[edit | edit source]
  1. Embury-Dennis, T. (2017, October 6). 发明点赞按钮的人出于对上瘾的恐惧而删除了 Facebook 应用。 https://www.independent.co.uk/life-style/gadgets-and-tech/facebook-like-inventor-deletes-app-iphone-justin-rosenstein-addiction-fears-a7986566.html
  2. a b Lewis, P. (n.d.). “我们的思想会被劫持”:担心智能手机反乌托邦的科技圈内人士。 https://www.theguardian.com/technology/2017/oct/05/smartphone-addiction-silicon-valley-dystopia
  3. a b c d e f g Luckerson, V. (2017, February 15). 点赞经济的兴起。 https://www.theringer.com/2017/2/15/16038024/how-the-like-button-took-over-the-internet-ebe778be2459
  4. Facebook 点赞按钮的发明者放弃了应用程序。 (2017, October 09). https://www.warc.com/newsandopinion/news/inventor_of_facebook_like_button_disowns_apps/39410
  5. 注意力供需 (2017, March 20). http://growthgizmo.com/index.php/2017/03/20/the-supply-and-demand-of-attention/
  6. a b 你对社交媒体的沉迷并非偶然 (2017 年 5 月 19 日)。https://www.vice.com/en_us/article/vv5jkb/the-secret-ways-social-media-is-built-for-addiction
  7. '我们的思想可以被劫持': 那些害怕智能手机反乌托邦的科技内幕人士 (2017 年 10 月 6 日)。https://www.theguardian.com/technology/2017/oct/05/smartphone-addiction-silicon-valley-dystopia
  8. 触碰我们手机的痴迷 (2016 年 6 月 16 日)。https://blog.dscout.com/mobile-touches
  9. Shah, S. (2017 年 2 月 27 日)。 Facebook 正在根据你的反应和点赞改变帖子排名方式。https://www.digitaltrends.com/social-media/facebook-reactions-versus-likes/
  10. Ruiz, R. (2017 年 3 月 6 日)。 这是你在 Facebook 上创建回音室的方式。https://mashable.com/2017/03/06/facebook-echo-chamber-study/#ptnAkYtW2Oql
  11. Eranti, V. 和 Lonkila, M. (2015)。 Facebook 点赞按钮的社会意义。 First Monday, 20(6), 1st ser.http://firstmonday.org/ojs/index.php/fm/article/view/5505/4581
  12. Castillo, M. (2018 年 3 月 19 日)。 这就是 Facebook 广告追踪和定位的工作原理。https://www.cnbc.com/2018/03/19/how-facebook-ad-tracking-and-targeting-works.html
  13. Kim, L. (2017 年 10 月 11 日)。 Facebook 广告、假新闻以及影响选举的惊人低成本 [数据]。https://medium.com/marketing-and-entrepreneurship/facebook-ads-fake-news-and-the-shockingly-low-cost-of-influencing-an-election-data-ca7a086fa01c
  14. IEEE 伦理守则。https://www.ieee.org/about/corporate/governance/p7-8.htmll
华夏公益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