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马克·豪瑟和研究欺诈
马克·豪瑟是一位美国进化生物学家,也是哈佛大学埃德蒙·J·萨夫拉伦理中心的研究员,他的研究课题集中在进化生物学和认知神经科学的交叉领域。 [1] 他被称为动物认知领域的“开拓者”,也是该领域最多产的出版者之一,出版了 143 篇文章、数本著作和 221 篇个人或合著论文。 [2] 作为一名教授,他在学生中享有很高的声望,赢得了多个教学奖,并在 2001 年和 2008 年被本科生投票评选为最受欢迎的教授之一。 [3] 他的研究侧重于分析灵长类动物,如棉顶狨猴和恒河猴,证明它们拥有以前被认为是人类独有的高级认知能力。 [4] 豪瑟博士可以独家使用狨猴进行实验,这使他在该领域成为先驱。 [5]
豪瑟博士的学术成就表明,他对有趣的工作有着良好的声誉,但在 2010 年,当哈佛大学认定他犯有研究不端行为时,这种声誉土崩瓦解。 [3]
尽管豪瑟博士当时享有声誉,但在调查开始之前,他的记录并不完全干净。一位匿名的同事揭露了豪瑟博士从可发表但过早的结果中得出结论的倾向。该同事回忆起一个具体例子,豪瑟博士想使用一种特定的统计检验来支持可发表的结论,但验证该检验所需的资格并未满足。 [3] 豪瑟博士只有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讨论后才放弃发表这项工作,该同事认为这种讨论“绝对令人担忧”,表明豪瑟博士发表的动机正在蒙蔽他客观的专业判断。 [3]
1995 年,豪瑟博士发表了一篇论文,声称棉顶狨猴可以在镜子中认出自己,这表明了可疑行为的更具体实例。当时,只有人类和大猿被认为能够做到这一点。 [5] 镜子测试的发明者戈登·加勒普二世质疑了这些结果,并要求查看实验的记录。在审查了样本磁带后,加勒普指出“没有一丝证据”支持豪瑟博士的结论。 [5] 加勒普博士要求更多数据,但豪瑟博士告知他剩余的磁带被盗。在 2001 年,豪瑟博士终于在另一篇论文中承认,他无法复制这些发现。 [6]
在 2006 年的最后几个月,一位在豪瑟博士手下工作的研究生用恒河猴进行了声音模式识别实验;记录试验并执行第一组编码。该实验在哈佛大学官方调查报告中被标记为 AXA,探讨了恒河猴对非语法刺激的反应比对语法刺激的反应更大的假设。 [7] 该研究生发现他的结果根本不支持这一假设。
当豪瑟博士收到试验记录时,他进行了自己的编码,并发现了支持 AXA 实验假设的结果,正如他在给其中一名研究助理的电子邮件中所述。
“ | 所以我重新分析了所有来自 -RETRACTED- 的恒河猴 AXA 试验,使用 2 秒的回馈后截止时间... 结果成功了... 将会让 -RETRACTED- 重新编码其中一些以确保! | ” |
—豪瑟致匿名研究助理 [7] |
当他将试验结果发送回研究生进行重新编码和验证时,豪瑟博士传达了新的编码执行说明,声称旧的标准产生了错误的结果。
当研究生完成他的重新编码后,豪瑟博士让其发送电子邮件的研究助理审查了试验结果的一小部分,即 26/201,以确认重新编码验证了他的发现。在这次审查中,该研究助理注意到研究生原始编码集和豪瑟博士编码集之间存在许多差异,这些差异对实验的有效性提出了质疑。该助理认为这种情况需要用新的编码员对所有 201 次试验进行重新编码,并将他的建议通过电子邮件发送给了豪瑟博士。豪瑟博士拒绝了这个建议,声称研究生原始数据集是在试验运行过程中获得的,称为“在线”数据,被认为不可靠。该研究助理在一周后通过电子邮件回复了豪瑟博士,说他们将继续进行完整重新编码,因为数据集中的不一致性太大而无法忽视。这封电子邮件引起了以下回复
“ | 关于 AXA,我有点生气了。没有不一致!让我再说一遍发生了什么。我编码了所有内容。-RETRACTED- 编码了所有用黄色突出显示的试验。我们只有一次试验不一致。然后我错误地告诉 -RETRACTED- 查看 B 列,而他应该查看 D 列。B 是在线编码。D 是离线编码。所以没有不一致,这是我们一直以来的做法... | ” |
—豪瑟致匿名研究助理 [7] |
该研究助理反驳了豪瑟博士关于研究生原始数据集为在线代码的说法。此外,该助理指出,26 次试验中只有 25 次匹配应该引起关注,因为盲人和仔细的编码员(实验室协议规定这些实验需要如此)从未达到如此高的可靠性率。该研究助理很快因豪瑟博士日益恶化的敌意行为而辞去了实验室职务,并向哈佛大学监察员报告了豪瑟博士的行为。
然后,大学任命了一个调查委员会来调查科学不端行为的指控。这个由 3 人组成的委员会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多次会面,并采访了与豪瑟博士共事的人。到 2007 年 8 月,他们认为他们已经收集到足够的不端行为证据,足以证明搜查豪瑟博士实验室以寻找更多证据是合理的。
这个委员会将在接下来的 3 年里继续秘密调查豪瑟博士。
哈佛大学于 2010 年结束了对海泽博士的调查,认定海泽博士犯有八项研究不端行为,其中三项发表在已发表的研究中。因此,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对海泽博士的两项研究进行了更正,并撤回了一篇名为“棉顶狨猴的规则学习”的主要研究,该研究发表在 2002 年的《认知》杂志上。[8] 在这项研究中,海泽博士伪造了一张图表,高估了狨猴区分声音模式中规则的能力。[9] 被撤回的研究已被其他著作引用了 86 次。[10] 在调查结束后休学一年后,海泽博士于 2011 年辞去了他在哈佛大学的教授职位,承认他在研究行为中犯了“错误”,但从未明确承认责任。[5]
2012 年,美国研究诚信办公室 (ORI) 公布了一项后续调查,证实了哈佛大学的调查结果。ORI 禁止海泽博士在没有机构的密切监督的情况下,在三年内从事美国公共卫生服务 (PHS) 资助的研究,并禁止海泽博士担任未来任何涉及 PHS 资助研究的出版物的同行评审人。[11] 海泽博士自愿接受了这些处罚。[9]
海泽博士的不端行为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动物认知领域的其他著作尚不清楚,而且“数百”篇文章引用或建立在他的早期著作中所确立的概念或方法之上。[12] 哈佛大学心理学系主任苏珊·E·凯里指出,对海泽博士几十年来进行的研究进行全面审查可能“需要数年时间”。该系的其他匿名教授表示担忧,海泽博士的错误行为给动物认知研究人员带来了过度的“不确定性”,并损害了实验室的整体信任度。[12] 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教授查尔斯·格罗斯在《国家》杂志上写道,动物认知领域已经受到了“不可逆转的损害”。[5] 然而,截至 2017 年,海泽博士的著作中只有《认知》论文被正式撤回。
海泽博士的一些同事认为,哈佛大学在调查过程中表现得不够专业。罗伯特·塞法斯是宾夕法尼亚大学费城分校的进化心理学家,也是海泽博士的前导师之一,他批评哈佛大学在调查过程中缺乏透明度,并指出“这只会助长谣言”。[13] 相反,哈佛大学的其他学者赞扬该大学在维持诉讼程序的专业保密性方面做得很好。[12] 调查结果最终在 ORI 报告中公布,尽管该报告是在原始调查结束两年后发布的。[9]
包括海泽博士的前导师和麻省理工学院语言学教授诺姆·乔姆斯基在内的几位知名学者,在一封致哈佛大学的信中表达了对该大学调查程序范围的不满。这些学者抱怨说,哈佛大学从海泽博士的实验室中没收的材料过多,包括个人电子邮件和财务文件。他们尤其谴责将未发表的研究纳入调查是“对自由科学探究的侵犯”,认为承认错误并选择不发表有瑕疵的著作不会造成任何伤害。[12] 麦克马斯特大学的心理学家班尼特·加利夫对此表示赞同,他指出,惩罚一名研究人员未发表的作品是毫无道理的。[12] 该领域的其他科学家则持不同意见:《认知》杂志编辑杰里·奥特曼指出,即使从他的期刊中撤回的论文构成了唯一的违规行为,这本身也应该被认为是“不可接受和应受谴责的行为”。珍妮·萨夫兰是 ORI 牵连的论文的合著者之一,她在同一份报告中指出,“事实并非 [海泽] 在提交论文发表之前纠正了所有错误”。[14]
学术界对期刊上持续发表文章存在一种推动力。这不仅是为了推动领域发展,大多数机构都将此作为获得终身教职晋升的标准。这种文化给教授/学者带来了压力,要求他们定期进行值得发表的研究。[15] 尽管海泽博士似乎并不担心由于其高出版率而“消亡”,但他同事指出的他急于得出结论的倾向表明他可能过于渴望发表文章。[3]
发表偏差是一种现象,表明学术期刊更倾向于发表得出“正面”结果的文章。得出不确定的或零假设的实验不太可能被发表。[16] 由于正面结果更有可能被发表,研究人员可能会试图歪曲数据以获得竞争性的资金机会和职业发展机会。[17] 对海泽博士的不端行为的调查表明,他可能希望通过故意伪造数据以表明实际上是负面的正相关性来符合顶级期刊的发表偏差。[9]
许多研究人员对他们的著作被学术期刊发表或被其他论文引用感到自豪。此外,他们对提出准确的假设感到自豪,因此存在伪造数据的动机。海泽博士故事的背景和他同事的描述表明,他的个人自豪感在丑闻中发挥了作用。特别是,他高出版率和持续发表文章的动机表明,他对自己发表文章的数量感到自豪。[3] 哈佛大学的报告暗示,海泽博士伪造数据以使其与他预先设定的假设相符[7]。
研究造假会影响许多人和机构。即使一名研究人员因研究造假而服刑,也很难获得任何新实验的资助。许多被发现造假的人永远不会再发表论文。[18] 拨款资金的来源会感到失望,而且,赞助研究人员的机构的形象往往也会受损。哈佛大学因海泽博士的行为而受到很多抨击,最终与他分道扬镳。[19]
博士后和研究生通常是研究造假的最大受害者。他们经常被用作替罪羊,被指责为事件的发生。海泽博士曾多次试图将不一致的数据归咎于他的研究生,甚至有一次声称他们正在密谋反对自己。[7] 如果博士后和研究生为一名正在造假的教授工作,他们的职业生涯可能会被颠覆,而且他们通常是当发现存在造假行为时,在后续研究中投入时间和精力的那些人。[20]
研究造假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它损害了学术机构和科学领域的信誉。爱丁堡大学的丹尼尔·法内利 (Daniele Fanelli) 在 2009 年的一项研究中,调查了其他科学家对研究实践的看法,发现 2% 的受调查者在匿名的情况下承认自己至少一次“捏造、伪造或篡改数据或结果”——这是任何标准下的一种严重的不端行为——而高达 33.7% 的受调查者承认其他有问题的研究行为。[21] 虽然马克·豪泽 (Marc Hauser) 的惩罚在很大程度上与其他违规者相同,但在某些情况下,研究造假会导致超出学术和职业影响的惩罚。
埃里克·波尔曼是佛蒙特大学的前教授,他的研究重点是肥胖和衰老的生理学。他因证明更年期而非衰老会导致某些代谢变化而声名鹊起;然而,2005 年的一项调查发现,他长达十年的职业生涯中进行的更年期研究以及他的其他大部分研究都是欺诈性的。这项调查始于他的顶级实验室技术员之一沃尔特·德尼诺 (Walter DeNino) 发现他在操纵数据。波尔曼利用欺诈性研究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获得了数百万美元的拨款资金。[22] 在旷日持久的斗争中,波尔曼试图抹黑德尼诺和其他举报人——甚至指责他们患有恐同症——他承认在十篇发表的论文中存在不端行为,并承认在联邦拨款申请中伪造数据。除了失去工作并被永久禁止获得联邦研究拨款外,波尔曼还被判处一年联邦监禁。他承认有罪的十篇论文要么被撤回,要么被更正。[23]
韩东杓,曾是一位备受赞誉的爱荷华州立大学科学家,在 2013 年承认伪造了表明艾滋病疫苗研究取得突破性的结果后,在耻辱中辞去了自己的职位。韩东杓在兔子的血液样本中加入了人类抗体,以制造疫苗有效的假象,他的突破为他的研究实验室获得了数百万美元的拨款资金。在他辞职后,爱荷华州立大学不得不偿还 496,000 美元的联邦拨款资金。[24] 据韩东杓所说,不端行为源于一次意外污染,但他发现错误的时间太晚,因此他继续污染样本,而不是承认错误。2015 年,韩东杓承认两项关于在联邦拨款申请中发表虚假陈述和伪造数据的罪名。他被判处四年半监禁,并被罚款 720 万美元。据《华盛顿邮报》报道,这种程度的针对研究造假的惩罚是“罕见的”。[25]
研究造假可能是学术界最严重的职业道德罪过,它有可能毁掉职业生涯,损害学术机构的信誉,甚至让整个研究领域蒙上阴影。也就是说,还需要进行更多研究来确定其不利影响的全部程度。未来的工作可以集中在像豪泽博士这样多产的研究人员所犯下的欺诈行为如何影响公众对科学的不信任。可以将这种现象与反疫苗运动相提并论,在反疫苗运动中,尽管被证实是欺诈性的研究被撤回,但疫苗与自闭症之间的联系仍然被人们所接受。[26] 检查其他学科中类似的事件可能是一个有用的未来研究领域。
- ↑ 哈佛大学,马克·D·豪泽 https://ethics.harvard.edu/people/marc-d-hauser
- ↑ 学术界考虑豪泽不端行为的学术后果 | 新闻 | 哈佛深红报。 http://www.thecrimson.com/article/2010/9/17/research-work-hauser-articles/?page=1
- ↑ a b c d e f 马克·豪泽从天堂跌落 | 新闻 | 哈佛深红报。 (n.d.). http://www.thecrimson.com/article/2010/9/14/hauser-lab-research-professor/?page=2
- ↑ 哈佛动物道德实验室的调查。 (n.d.). https://www.newscientist.com/article/dn19331-misconduct-probe-in-harvard-animal-morality-lab/
- ↑ a b c d e 格罗斯,C. (2015 年 6 月 29 日). 耻辱:关于马克·豪泽。 https://www.thenation.com/article/disgrace-marc-hauser/
- ↑ 猴戏? (2010 年 8 月 28 日). http://www.economist.com/node/16886218?story_id=16886218&CFID=141739115&CFTOKEN=94865933
- ↑ a b c d e 哈佛大学,(2010 年 1 月 8 日) https://cache.boston.com/news/pdfs/harvardreport.pdf?p1=Article_Related_Box_Article
- ↑ 韦德,N. (2010 年 8 月 12 日). 哈佛实验室的调查引发连锁反应。 2017 年 5 月 9 日检索, http://www.nytimes.com/2010/08/13/education/13harvard.html?_r=0&adxnnl=1&adxnnlx=1348741556-BD4rXkNWm%2FABwDH794ZTlA
- ↑ a b c d 关于研究不端行为的调查结果 (n.d.). https://grants.nih.gov/grants/guide/notice-files/NOT-OD-12-149.html
- ↑ 猴戏? (2010 年 8 月 28 日).http://www.economist.com/node/16886218?story_id=16886218&CFID=141739115&CFTOKEN=94865933
- ↑ Siri Carpenter (2016 年 2 月 16 日). 哈佛心理学研究人员犯下欺诈行为,美国调查得出结论。 https://www.sciencemag.org/news/2012/09/harvard-psychology-researcher-committed-fraud-us-investigation-concludes
- ↑ a b c d e 信函:哈佛大学对豪泽的调查破坏了科学进程 | 新闻 | 哈佛深红报。 (n.d.). http://www.thecrimson.com/article/2011/8/8/letter-hauser-research-hausers/?page=1
- ↑ 莱德福德,H. (2010 年 8 月 17 日). 哈佛大学的调查一直秘而不宣。 http://www.nature.com/news/2010/100817/full/466908a.html
- ↑ Siri Carpenter (2016 年 2 月 16 日). 哈佛心理学研究人员犯下欺诈行为,美国调查得出结论。 https://www.sciencemag.org/news/2012/09/harvard-psychology-researcher-committed-fraud-us-investigation-concludes
- ↑ Coggburn,J. D.,和 Neely,S. R. (2015)。发表还是消亡?考察公共事务和行政管理项目中的学术任期标准。 http://www.naspaa.org/JPAEMessenger/Article/VOL21-2/07_Coggburn.pdf
- ↑ “发表还是消亡”——为什么科学家会捏造和伪造研究。 (2017 年 2 月 13 日). https://scinote.net/publish-or-perish-why-scientists-fabricate-and-falsify-research/
- ↑ Joober,R.,Schmitz,N.,Annable,L.,和 Boksa,P. (2012 年 5 月). 出版偏倚:挑战是什么,可以克服吗?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3341407/
- ↑ 谢云 - (2008 年 8 月 12 日). 科学不端行为的后果是什么? https://arstechnica.com/science/2008/08/what-are-the-consequences-for-scientific-misconduct/
- ↑ 院长信确认了对豪泽的科学不端行为指控。 (2010 年 8 月 20 日). http://www.chronicle.com/article/deans-letter-confirms/124085
- ↑ Marcus, A. & Oransky, I. (2016 年 12 月 16 日). 对于年轻的科学家来说,导师的造假行为可能会毁掉他们的职业生涯。 https://www.statnews.com/2016/11/25/postdocs-grad-students-fraud/
- ↑ Correspondent, A. J. (2012 年 9 月 13 日). 假阳性:造假和不端行为正在威胁科学研究。 https://www.theguardian.com/science/2012/sep/13/scientific-research-fraud-bad-practice
- ↑ Dalton, R. (2005 年 3 月 23 日). 肥胖专家承认百万美元的罪行。 https://www.nature.com/nature/journal/v434/n7032/full/434424a.html
- ↑ Interlandi, J. (2006 年 10 月 21 日). 一项不受欢迎的发现。 http://www.nytimes.com/2006/10/22/magazine/22sciencefraud.html
- ↑ Leys, T. (2015 年 2 月 25 日). 前爱荷华州立大学科学家承认犯有艾滋病疫苗造假罪 http://www.desmoinesregister.com/story/news/2015/02/25/dong-pyou-han-iowa-state-university-guilty-plea/23996449/
- ↑ Phillip, A. (2015 年 7 月 1 日). 一位研究人员在兔子血液中掺杂以伪造艾滋病疫苗结果,被判处罕见的监禁刑期。 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news/to-your-health/wp/2015/07/01/researcher-who-spiked-rabbit-blood-to-fake-hiv-vaccine-results-slapped-with-rare-prison-sentence/
- ↑ Haberman, C. (2015 年 2 月 1 日). 一项被撤销的疫苗研究对公共卫生的持续影响。 https://www.nytimes.com/2015/02/02/us/a-discredited-vaccine-studys-continuing-impact-on-public-health.html?_r=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