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内容

专业精神/联合碳化物和博帕尔

来自维基教科书,开放书籍,开放世界
位于博帕尔联合碳化物印度有限公司工厂附近的博帕尔毒气悲剧纪念碑

1984 年 12 月 3 日凌晨,41 吨 甲基异氰酸酯 (MIC) 从位于 博帕尔中央邦印度联合碳化物印度有限公司 (UCIL) 杀虫剂厂泄漏。 [1] 这股有毒气体迅速蔓延到周边地区,导致近 3500 人当场死亡。 [2] 许多幸存者因毒气中毒而受伤。 今天,后果仍然很明显,不仅在受害者孩子身上出现的出生缺陷,还有污染城市食物和水源的大量化学物质。 [3]

博帕尔灾难 被认为是世界上最严重的工业灾难。 [4] 关于事件的确切原因说法不一,但证据表明 联合碳化物公司 的一些有问题的决定是导致灾难性事件链的催化剂。 [5]

联合碳化物和 UCIL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联合碳化物公司 是一家化学品和 聚合物 公司,以其产品而闻名,例如油漆、包装、电线和电缆、家用产品、个人护理用品和制药产品。 [6] 1934 年,联合碳化物成为第一批在美国投资印度的企业之一,建立了 联合碳化物印度有限公司 (UCIL)。 [7] 位于 博帕尔UCIL 工厂建于 1969 年,用于加工和分销杀虫剂 Sevin (联合碳化物西维因 品牌名称)。 在印度人口快速增长的时期,杀虫剂对于提高农业生产力至关重要。 [1] [8]

生产西维因的工艺 1
工艺 2:西维因的替代合成

生产 西维因 主要有两种方法

  • 工艺 2 改变了工艺 1 的反应顺序,避免使用 MIC

1960 年代中期,联合碳化物采用了两者中更便宜的工艺 1。 最初,MIC 被进口到 博帕尔 工厂。 到 1979 年,由于竞争和政治压力,该工厂开始生产 MIC 以提高产量。 [8]

甲基异氰酸酯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甲基异氰酸酯MIC 是一种高反应性液体。 [9] 它与水反应生成无毒的 和大量的 二氧化碳[9] 接触 MIC 可能影响 眼睛皮肤[9] 接触高浓度的 MIC 气体会导致 发生致命损伤。 [10]

幸存者阿齐扎·苏丹讲述了接触 MIC 的影响

“大约凌晨 12:30,我被婴儿剧烈咳嗽的声音吵醒。 在昏暗的光线下,我看到房间里弥漫着白色的云雾。 我听到许多人在喊叫。 他们在喊‘快跑,快跑’。 然后我开始咳嗽,每次呼吸都好像在吸入火焰。 我的眼睛灼痛。” [11]

另一位幸存者,Champa Devi Shukla 说

“感觉有人往我们体内塞满了红辣椒,眼睛流泪,鼻子流鼻涕,嘴里都是泡沫。 咳嗽得非常厉害,人们痛苦地扭动着。” [11]

工厂位置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联合碳化物印度有限公司 (UCIL) 的杀虫剂工厂位于博帕尔 的中心地带,靠近火车站。 当他们建造一个 MIC 装置时,他们被提供了一个在城镇外的地方。 [12] 然而,他们坚持使用现有的场地,因为它靠近火车站。 [12] 到 1984 年,博帕尔 的人口已增长到 80 万,工厂周围出现了居民区。 [13] 此外,人口稠密的贫民窟 在其附近出现。 [13] 尽管有上述因素,但如果发生紧急情况,没有为周边社区制定疏散计划。 [14]

导致灾难的事件

[edit | edit source]

尽管导致灾难的确切事件仍在争论中,但印度政府调查的结果为所发生的事情提供了最有说服力的理论。 一项例行的维护程序被认为是事故的最终原因。 1984 年 12 月 2 日晚上 8 点左右,当一名工人清洗工厂的一些管道时,几个排水喷嘴被碎片堵塞。 积水被迫流回工厂的管道系统,使其自由地在整个工厂流动。 大约晚上 11 点,水进入了一个用于 MIC 的减压储罐。 [12] [15]

水和 MIC 的混合产生了放热反应,迅速失控。 在两个小时内,反应产生的巨大热量和压力触发了一个紧急泄放阀,使 41 吨过量的 MIC 逸入博帕尔 的大气中。 [1] 此时,工厂的技术人员无法阻止致命气体吹到周围地区。 [12] [15] [16]

失败的维护程序并不能完全解释灾难的严重程度,泄漏的几个隐藏原因可以追溯到UCIL 的管理实践,这些实践在事件发生前几年就一直在积累。

工厂的管理和工作条件

[edit | edit source]

在 20 世纪 80 年代初,由于杀虫剂需求下降, UCIL 工厂经营亏损。 联合碳化物公司 决定关闭并出售该工厂。 为了保持盈利,工厂管理层开始做出冒险的决定,这使工厂及其工人面临危险。 他们无视几个重要的安全和维护协议。 [12] [5]

冒险的管理
[edit | edit source]
  • 最初,为了成为 MIC 工厂的操作员,必须是科学、化学工程机械工程 方面的毕业生。 后来这条规则被忽略,培训时间从 6 个月缩短到 8 周。 [13]
  • 公司手册只提供英语 版本,尽管许多印度员工不会说这种语言。 此外,这些手册被保存在经理处,工人们不允许将它们带出工厂。 [13]
  • 人员配备政策变得高度政治化
  • 即使员工经验不足,只要对老板表现出忠诚,他们就会得到晋升。 [13]
  • 员工对额外安全预防措施的要求会导致被警告解雇或降薪。 [13]
  • 由于这些政策和日益恶化的工作条件,大多数最初的 MIC 操作员辞职,到其他地方寻找工作。 [13]
  • 1983 年和 1984 年,为了削减成本,人员数量减少了。 工厂工人和操作员承担了超出他们受训范围和能力范围的责任。 此外, MIC 工厂的空缺职位由来自工厂停产部门的非熟练工人填补。 [13]
疏忽的安全操作
[edit | edit source]

从成立之初,博帕尔 工厂在设计和运行安全方面就存在问题,其中包括许多疏忽的操作。 随着管理和经济压力的增加,许多关键的安全系统被绕过或关闭。 如果这些系统中的某些系统到位,灾难的严重程度可能会降低。 [15]

  • 在清洁程序中,应该在连接管道之间插入一块称为滑盲的薄钢片,但这个安全功能经常被忽略,因为安装它需要两个小时。 博帕尔工厂的一名前工程师卡马尔·帕里克说,“如果在工艺管道中插入了这些小钢片,这场灾难可能就不会发生。” [15]
  • 监控工厂活动的主要控制室由于缺乏维护而设备故障。 由于仪表经常给出错误读数,工人们没有认真对待读数。 [15]
  • MIC 储罐报警器已经失灵四年了。 [15]

最初制定了备份程序来控制 MIC 之间发生意外反应。

  • 一个大型制冷 系统,专门用于减缓 MIC 的放热反应,被永久停用以节省成本。 [15]
  • 用于在排放到环境中之前中和有毒气体的排气气体洗涤器 那个晚上被关闭以进行维护。 即使它开着,它也无法中和 41 吨的 MIC[15]
  • 设计用于燃烧有毒气体的火炬塔,在事故发生前 5 个月,连接管道被拆除以进行维护。 [17]

灾难前预警和过去事件

[edit | edit source]

博帕尔毒气泄漏事件发生前,已经发生了一系列严重的事故。据拉塞尔·莫基伯,《跨国监测》杂志的作者称,这些事故“……应该已经提醒美国总部的高管们,印度出现了问题”。[18]

  • 1981年12月26日,一场光气泄漏事故导致工厂操作员穆罕默德·阿什拉夫死亡。[18]
  • 1982年1月,另一场光气泄漏事故造成28人严重受伤。[18]
  • 1982年4月22日,三名电气操作员在维修控制系统面板时被严重烧伤。[18]
  • 1982年10月5日,一个破损的阀门导致甲基异氰酸酯(MIC)泄漏,造成4名工人严重受伤。周边地区的人们也因接触MIC而出现眼睛灼痛和呼吸困难。1983年又报告了两起类似事件。[18]
  • 1984年9月,一份关于弗吉尼亚州工厂的内部报告警告说,“MIC储罐中可能会发生失控反应,而计划中的应对措施无法及时有效地防止储罐发生灾难性故障”。尽管博帕尔工厂的设计与之相同,但这份报告从未被转发给他们。[12]

在这些事故发生后,州议会提出了博帕尔可能因该工厂而面临危险的问题。一个事故调查委员会得出结论:“……博帕尔没有危险,将来也不会出现危险!”。[1]

后果与影响

[edit | edit source]
被遗弃的博帕尔工厂

事件的后续影响使得博帕尔毒气泄漏事件成为“化学工业的广岛”。[19] 520,000人接触了MIC,在最初几周内有8,000人死亡,100,000人永久性地受伤或残疾。[20] 这导致了失明白内障化学灼伤、呼吸问题、严重的腹痛婴儿死亡率升高、生殖问题和基因突变[21] 其中一些影响至今仍在持续。[2]

博帕尔人民对这场灾难感到愤怒

印度最高法院命令联合碳化物公司印度政府支付4.7亿美元的赔偿金,尽管推卸了这场灾难的责任给联合碳化物印度有限公司,并坚持认为这是一名心怀不满的员工的破坏行为。[22] [23] 2010年6月7日,8名前工厂工人在毒气泄漏事件中被判处“过失致死”罪,并被判处2年监禁。[2] 国际特赦组织认为这些判决“为时已晚,而且太轻”,博帕尔人民感到被背叛和愤怒。这不是他们自从“……主要被告-沃伦·安德森联合碳化物公司美国”不在后,一直期盼的正义。[24]

灾难发生后,博帕尔工厂已被废弃。1998年,印度中央邦政府接管了这座工厂。[25] [6] 所有有害化学物质仍然留在工厂内。周边地区被标记为“全球有毒热点”,并被宣布不适合任何用途。[26] 地下水被发现被高浓度的污染,其浓度远高于世界卫生组织的推荐限值,以及大量的其他有毒化学物质和金属。[26] 因此,周边地区的人们在26年后仍因水污染而面临健康问题。[25]共同梦想的保罗·沃森说,“如今,这座工厂已经变成了一个生锈的庞然大物,里面是破裂的储罐、空荡荡的建筑和破损的窗户……”。[23] 自1999年以来,联合碳化物一直是陶氏化学公司的子公司,该公司声称对废弃工厂的废物不负责任。[22]

联合碳化物博帕尔工厂外的墙画

幸存者的言论

[edit | edit source]
  • “如果他们在毒气泄漏之前或之后发出警报,我们就会知道该怎么做,”一位幸存者说。“我们至少还有逃跑的机会。我失去妻子和两个儿子,仅仅是因为他们没有警告我们。这些人是罪犯、屠夫,比杀人犯还要坏。”[18]
  • “我脑海里听到声音。我只想待在一个孤独的房间里。我受不了去人群中。” -苏尼尔·维尔玛 [23]
  • “我呼吸困难。我只是在等待上帝来接我走。与其这样活着,不如去死。” -拉姆·库瓦尔·拜 [23]

结论

[edit | edit source]
25年的苦难

2009年12月3日是博帕尔毒气泄漏事件25周年纪念日。如今,26年过去了,幸存者们仍在等待正义。许多受害者继续在美国印度的法院寻求赔偿,只有9%的受影响者获得了任何经济赔偿。[27] 他们抱怨说,平均580美元的赔偿金甚至不足以支付许多人为了支付医疗费、丧葬费和其他费用而借的贷款。[23] 世界上最严重工业灾难的受害者至今仍在遭受痛苦。

关于这场灾难的责任归属,存在争议——到底是 UCIL 还是 联合碳化物公司。 似乎作为母公司,且持有 UCIL 51% 股权的 联合碳化物 有道德责任确保 伯帕尔 工厂安全,达到美国标准,或者干脆关闭它。 [12] 联合碳化物 将责任推给了 UCIL,称其不对 UCIL 伯帕尔 工厂安全系统的维护负责。 [12]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 联合碳化物公司 "...选择所有生产流程,提供所有工厂设计和指定程序。 UCC [联合碳化物公司] 还进行安全审计。" [12] 不管怎样,许多事故和报告都表明该工厂状况日益恶化,安全操作疏忽,但两家公司都没有采取纠正措施。

正如本章所述,多起事件和事故导致了最终的灾难。据说,如果每件事都独立发生,这场事故就不会发生,数千无辜的生命和那些持续受苦的人将得以幸免。 [15]

参考文献

[edit | edit source]
  1. a b c d Bisarya, R. K., & Puri, S. (2005).The Bhopal gas tragedy - A perspective, Journal of Loss Prevention in the Process Industries, 18, 209-212. Retrieved from ScienceDirect.
  2. a b c BBC News, Bhopal trial: Eight convicted over India gas disaster.
  3. LAist, Remembering Bhopal: 24 Years Ago Today.
  4. The Telegraph, Bhopal gas disaster's legacy lives on 25 years later.
  5. a b Kovel, J (2002). The Enemy of Nature: The End of Capitalism or the End of the World?. London: Zed Books.
  6. a b Union Carbide Corporation, About Us.
  7. Bhopal Information Center - Chronology, Chronology of the Bhopal Gas Tragedy.
  8. a b D'Silva, Themistocles (2006). The Black Box of Bhopal: A Closer Look at the World's Deadliest Industrial Disaster. Victoria, B.C.: Trafford.
  9. a b c Methyl Isocyanate
  10. Methyl Isocyanate Facts
  11. a b The 1984 Union Carbide gas disaster in Bhopal
  12. a b c d e f g h i j Eckerman, Ingrid (2001). Chemical Industry and Public Health — Bhopal as an Example. Essay for MPH, Nordic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Göteborg, Sweden
  13. a b c d e f g h Eckerman, I. (2005). The Bhopal saga: causes and consequences of the world's largest industrial disaster
  14. Chouhan, T.R. (2005). The unfolding of Bhopal disaster, Journal of Loss Prevention in the Process Industries, 18, 205-208. Retrieved from ScienceDirect.
  15. a b c d e f g h i National Geographic. Seismic Seconds: The Bhopal Gas Disaster. Retrieved 4/28/2010 from youtube.com
  16. Eckerman, Ingrid (2005). "The Bhopal gas leak: Analyses of causes and consequences by three different models." Journal of Loss Prevention in the process industry 18: 213–217.
  17. The Bhopal Medical Appeal, What Happened?.
  18. a b c d e f Multinational Monitor, Union Carbide and the Devastation of Bhopal.
  19. Boston Globe, Bhopal's Poisonous Legacy, December 2, 2004.
  20. [1], The Bhopal Disaster, 1984 - Eckerman.
  21. Safety Blog, Bhopal-20 Years on.
  22. a b Centre for Science and Environment: Key legal cases on the Bhopal Gas Tragedy and its aftermath
  23. a b c d e Common Dreams: Cloud of Despair in Bhopal
  24. BBC News: Bhopal gas leak convictions not enough, say campaigners
  25. a b PRI's: The World - Bhopal disaster: 25 years later
  26. a b New Internationalist Magazine: Anniversary of Bhopal Gas disaster
  27. NDTV: Bhopal Gas Tragedy: Victims still await justice
华夏公益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