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疾病/儿童期疾病/发病机制
在精神病学的许多领域中,人们看到了生物-心理-社会-文化模式。这种模式强调孩子生活在家庭、学校、当地环境的背景下,为了取得成功的结果,可能需要对个人和社会生态系统的各个部分进行干预。本节将采取一种全面的发展观点,将这些不同的生态影响整合到不同发展阶段,而不是分别考虑婴儿期、儿童期、青春期早期和晚期阶段的生物-心理-社会-文化因素。发展方法承认儿童在生物、情感、认知和行为系统方面的整合差异,以及在整个生命周期中同伴和家庭互动的差异。发展理论强调,正是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决定了发展是否接近正常轨迹,或者是否出现了偏差。后者,如果很重要,就等同于症状和功能障碍的存在。 “正常轨迹”并不意味着通往特定结果的途径只有一个。生物-心理框架的关键方面是必需的,例如完整的中央神经系统,至少有一个依恋人物的存在,以及一个能够提供至少食物和住所的环境。发展环境中其他有用的概念是保护性、复原力或脆弱性因素。我们将参考主要发展时期的描述符:胎儿期、婴儿期、儿童期和青春期,尽管关于不同阶段何时开始和结束有一些推测。毕竟,发展是连续的。影响儿童期精神健康的生物学因素包括有毒的胎儿环境因素和母体营养不良的不良影响。有毒影响可能来自感染(例如风疹、疱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巨细胞病毒和弓形虫病);过量的母体酒精摄入和缺乏症,例如叶酸缺乏,后者通常继发于营养不良。控制主要器官发生的基因在胎儿期起作用,此阶段的有毒影响可能是灾难性的,包括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不良。虽然出生体重可以一定程度上反映妊娠期的成功和创伤,但这是一个非常粗略且非特异性的指标。然而,宫内生长迟缓(其测量指标包括出生体重和胎龄)是后期活动过度、学业成绩和可能其他结果的有用预测指标。胎儿期重要的社会心理因素包括母亲对社会支持的感知、对发育中胎儿的依恋发展以及更广泛的系统(如父亲、祖父母和更广泛的社区)是否参与或支持。婴儿期显然受持续的胎儿因素的影响。从精神健康的角度来看,这个阶段一个重要的心理结构是依恋。依恋理论实质上要么取代了先前持有的心理动力学和学习范式,要么导致了对这些范式的深刻修改。对依恋的理解随着最近的认知和发展心理学研究的进展而取得了进展,发现婴儿在比以前认为的更早的年龄就具有更大的能力。早期的行为包括婴儿在出生后数小时内能够识别母亲的声音以及在两个月左右时偏爱眼球追踪。必须记住,依恋不是单向的,而是与婴儿和主要照顾者之间的关系有关。依恋与精神健康之间存在横断面和纵向联系。高达 80% 的抑郁母亲的后代表现出不安全依恋。这种依恋风格也与儿童的语言表达延迟和认知发展有关。正如预期的那样,儿童期继续发展婴儿期,包括当时建立的依恋模式。儿童期是继续进行认知、言语、语言和心理发展的时期,其基础是持续的神经突触形成、持续的(CNS)重组和神经回路的成熟。这是一个自我效能感、能力和掌握更复杂社会环境的意识增强时期。社会发展包括从独处游戏到平行游戏再到合作游戏,接触的中心不再局限于家庭。与非家庭成员(例如学校朋友)的关系变得更加普遍、复杂,并融入了越来越多的想象力和幻想。同伴和群体归属感变得重要,同伴的排斥会产生重大后果,包括焦虑发展和情绪低落。事实上,儿童可能会发展出一定程度的抑郁症和焦虑症,足以证明需要专业干预。后果可能包括社会关系受损、社会支持减少、自尊心降低和偏差行为增加。然后,这些反过来又会导致儿童心理状态进一步恶化,从而导致恶性循环。相反,儿童期可能是自我效能感、能力和掌握更复杂社会环境(例如学校领域的互动)的意识增强时期。青春期的定义各不相同,通常受文化影响。有人可能会争论,青春期,或者至少将其视为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是一个相对较新的现象,与富裕的发达世界最为相关。在许多社会中,工作、婚姻以及承担成人责任(不幸的是,包括参战)都在西方典型的青少年沉迷于青春期实验,距离这些事物还很遥远的时候就发生了。从生物学角度来看,青春期的开始是由青春期荷尔蒙的变化和这些变化对身体形态的影响所定义的,包括性征的发育。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是性别特异性的,男性攻击性水平更高,女性抑郁症水平更高。青春期阶段的生物学影响不仅限于生理成熟过程。环境毒素包括接触非法毒品和合法物质,如香烟、酒精和不当使用非处方药。心理因素包括自我反省思维能力的提高和自我意识的更加复杂发展。更强大的自我认同与个人价值观的形成有关,这可能包括道德、政治、性、宗教或精神价值观,以及未来的教育和工作愿望。许多心理发展发生在学校环境的背景下。为了结束关于病因学的讨论,应该承认,一些因素不是发展阶段特异性的,而是跨越发展阶段有影响力的因素。家庭的资源;经济、情感和文化,以及社会经济阶层 (SEC) 是有影响力的发展因素。社会经济劣势和贫困不仅与儿童和青少年行为问题和品行障碍有关,还与更多生物行为过程有关,例如儿童接触口语和书面语言,以及儿童在早期接受的鼓励和劝阻的数量。请注意,将因果关系归因于家庭 SEC 是过于简单化的,而这只是对多种复杂结构的总结,例如可能包括父母的心理健康、父母的可获得性、与大家庭资源的脱节以及获得丰富儿童发展的其他资源。生物效应可能对整个生命周期产生影响,例如某些遗传因素,例如与 Velo-Cardio-Facial 综合征相关的遗传突变的存在,或者出生时缺氧性脑损伤引起的问题持续存在。父母的影响也是一种持续的发展效应。例如,采用强制性养育方式的父母将继续表现出这种养育方式,除非得到帮助。反过来,强制性养育与对立违抗性障碍和后期的品行障碍的发展有关。最后,在任何病因学公式中都必须考虑儿童和家庭的文化。文化影响着健康决定因素的许多方面,以及对特定现象是否构成健康问题的构建。例如,一些文化更愿意承认青少年自杀。虽然这显然会影响数据和统计分析,但在个人层面上,自杀青少年的求助行为可能会受到社会对这个问题的看法的影响。文化通常被视为一种强有力的发展连续性。然而,对于一些发展中国家来说,文化变革正在迅速发生,对儿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个例子是由于成年人追随大城市的工作机会而导致的父母长时间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