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心理社会治疗的机器宠物
机器动物已被开发为动物辅助治疗 (AAT) 中动物的替代品。在 AAT 中,动物被用作促进者,帮助个人从疾病中恢复或应对疾病。动物具有独特的能力,可以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打破客户和治疗师之间可能存在的障碍,从而帮助建立客户和治疗师之间的信任,创造更轻松舒适的氛围[1][2]。它在引出原本难以参与的客户的交流和互动方面非常有效[3]。与活体动物一起工作有很多局限性,例如人畜共患病、过敏或动物福利问题。机器宠物可以带来动物辅助治疗的治疗益处,同时消除与活体宠物相关的负面问题,例如增加。机器人技术已在心理健康护理场景中以多种方式应用。此类应用包括针对从自闭症谱系障碍到认知障碍等各种疾病的干预措施,以及鼓励身体活动和为独自居住的人提供陪伴的方式。
目前,市面上有数十种不同的机器宠物,价格从 100 美元到 6,000 美元不等,功能各异。100 美元的价格,孩之宝 Joy for All Pets 系列包括多种颜色的猫和狗。猫可以眨眼、咕噜咕噜叫、喵喵叫、用爪子洗脸,甚至翻滚到背上让你挠肚子,而狗则拥有逼真的心跳,可以对声音做出吠叫反应,并转动头部靠在用户身上[4]。在更高的 500 美元价格点上,Tombot Jennie 拥有可移动的头部,并覆盖着触摸传感器和麦克风,使它能够对触摸做出逼真的反应,并对语音命令做出吠叫反应[5]。Aibo 价格为 2,900 美元,能够自行移动,并具有人工智能 (AI) 驱动的学习能力,使其能够随着时间的推移发展出独特的个性[6][7]。它可以拿起一个它认识的特殊骨头,翻滚并通过触摸或语音响应人类互动,甚至还展示了一个假尿动画,它会抬起后腿,并通过内置扬声器播放水倒在坚硬表面上的声音[8]。与许多试图模仿现实生活中对应物的机器宠物不同,aibo 没有毛发,而是拥有金属狗状外形。售价 6,000 美元的 PARO 是一种类似海豹的宠物,保持着“机器人减轻压力水平最大”的吉尼斯世界纪录[9]。PARO 自 2003 年以来一直在日本和整个欧洲使用[10]。PARO 的摄像头使它能够主动地与用户进行眼神交流,甚至可以记住面孔并将它们与机器人不同的名字联系起来——如果同一台机器用于多个患者,它会识别每个用户并响应每个用户分配给它的名字。
机器宠物的治疗益处与活体动物的治疗益处大致相同。用于 AAT 的机器动物已被证明可以改善情绪并使患者更善于交流,改善痴呆症患者皮质神经元的活动,并减少压力,如尿液测试所示[11][12][13]。在治疗长期护理机构中老年患者的孤独症方面,机器人、aibo 和活体狗的治疗组之间没有显示出统计学差异,两者均导致类似的改善[14]。据轶事称,一些居民和工作人员最初不愿与aibo 互动;然而,随着接触的增加,这种抵触很大程度上消失了。对交互式机器人的接受表明,从治疗的角度来看,它们在老年护理设施中的广泛使用是可行的。研究表明,仅仅存在机器动物并不能产生治疗效果,而是动画效果。当“触觉生物”,一种毛茸茸的动物状装置,与不活跃状态相比正在呼吸时,呼吸频率、心率和焦虑都降低,情绪效价更积极[15]。此外,触摸被认为可以促进减压效果。当参与者被“NAO”机器人触摸时,与没有触摸相比,通过降低心率和呼吸频率观察到觉醒度降低[16]。
随着机器人技术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在将机器人用于心理社会治疗时必须特别考虑伦理问题。康复治疗专家对隐私和欺骗表示担忧[17]。这与用户主要担忧的人类接触减少,其次是欺骗、尊严、婴儿化不同[18]。
从大量传感器收集的数据可能会泄露或被盗。Wakamura 机器人被设计为陪伴者,但它也可以用于监控老人、传递信息和提醒他们服用药物[19]。医疗保健提供者可能可以访问患者安全的传感器数据,因此患者处于持续监控之下,并失去所有隐私权。如果客户的精神状况恶化,问题会变得更加复杂。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人可能会忘记机器人正在监控他们,并可能在认为自己在家中私密的情况下做出行为或说些话。
众所周知,AAT 可以帮助人们摆脱孤独并鼓励社交互动;然而,这项技术仅旨在作为补充,而不是替代。目前,机器人远非真正的陪伴者。它们可以与人互动,甚至表现出模拟的情绪,但它们的对话能力仍然非常有限。它们无法形成对人类爱和关怀的充分替代。尽管如此,一些产品还是这样宣传:Geeko CareBot 声称是“一种新型的陪伴者”[20]。在用户身边存在机器动物可能会证明缺乏关注和缺乏接触是合理的;例如,养老院的护理人员可能会花更多的时间照顾没有接受 AAT 的居民,而忽略那些接受 AAT 的居民。同样,家庭成员可以使用机器宠物来减轻没有花时间陪伴老年家庭成员的内疚感。机器宠物的这些影响证明了杰文斯悖论:试图通过机器动物来增加社交互动最终会导致社交接触的整体减少。
欺骗是另一个主要问题。照护人员和家庭成员将机器人作为真正的宠物推销给用户,这可以被视为本质上的欺骗行为,并且是对用户尊严的轻视。当用户因痴呆症和自闭症等疾病而患有认知障碍时,这些问题会加剧,而AAT(动物辅助治疗)通常用于治疗这些疾病。[21][22][23]。越来越逼真的表现不仅会传达不切实际的期望,而且在治疗弱势群体时可能是不道德的。这种欺骗行为是一种将老年人视为儿童的幼稚化行为。这可以被视为不尊重,并会损害他们家人对他们的看法;从而进一步降低与他们互动的愿望,并使他们孤立。用户是否在意他们被欺骗和以这种方式对待,差异很大,无法确定普遍的伤害共识。一方面,“痴呆症的诊断并不消除以尊严对待他们的需要”[24];然而,客户仍然可以享受与机器人宠物互动并从中受益,而无需认为它是有意识的。特克尔等人发现,与机器人互动的老人在对机器人的态度和行为方面表现出相当大的差异:有些人想知道它们是如何在机械意义上工作的,而另一些人则乐于与它们“以它们呈现的方式”互动,对它们的底层机制毫无兴趣[25]。用于心理社会治疗的机器人宠物仍然需要更多心理研究,以更清晰地了解老年人对遇到的机器人的看法,并且应该谨慎使用,根据患者希望如何被对待[26]。研究发现,一些个人因素会影响老年人对机器人的接受度,例如先前使用技术的经验。值得注意的是,文化在医疗保健中越来越重要,它不仅影响着对机器人的态度和行为,而且影响着对外观以及言语和非言语交流的偏好[27]。王等人在一项关于中国和美国参与者的跨文化研究中发现,尊重文化规范的机器人更容易被接受[28]。巴鲁阿认为,机器人的行为反映了创造者的价值观,这意味着要将机器人有效地整合到医疗保健中,它们应该被创造为具有文化能力和同情心的[29]。
结论
[edit | edit source]随着机器人作为服务机器在医疗环境中的使用越来越多,人机交互在医疗保健中越来越频繁。以支持身心健康的方式与人类互动的机器人有可能直接支持有风险的个人以及整个医疗保健系统。随着技术的进步,机器人形态越来越接近现实生活中的对应物,它们潜在的技术危险和伦理社会问题必须在未来的发展中得到考虑。
参考文献
[edit | edit source]{{Reflist|
- ↑ Fine, Aubrey H. (2010). Handbook on Animal-Assisted Therapy: Theoretical Foundations and Guidelines for Practice. Saint Louis, UNITED STATES: Elsevier Science & Technology. ISBN 978-0-12-381454-8. Retrieved 2021-12-07.
- ↑ Mason, Margaret S.; Hagan, Christine B. (1999-06-01). "Pet-Assisted Psychotherapy". Psychological Reports. 84 (3_suppl): 1235–1245. doi:10.2466/pr0.1999.84.3c.1235. ISSN 0033-2941. Retrieved 2021-12-08.
- ↑ Katcher, A; Wilkins, G. G (1997). "Animal-assisted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disruptive behavior disorders in children. In "The Environment and Mental Health: A Guide for Clinicians"(A. Lundberg, ed.)". The Environment and Mental Health: A Guide for Clinicians (A. Lundberg, ed.).
- ↑ "Lifelike Robotic Pets for Seniors - Joy for All". Ageless Innovation LLC. 2018. Retrieved 2021-12-08.
- ↑ "Tombot | Robotic Emotional Support Animals". Tombot, Inc. 2021. Retrieved 2021-12-08.
- ↑ "aibo". aibo. 2021. Retrieved 2021-12-08.
- ↑ "aibo - Communication". aibo. 2021. Retrieved 2021-12-08.
- ↑ "aibo - Communication". aibo. 2021. Retrieved 2021-12-08.
- ↑ Guinness World Records (2021). "Greatest reduction in stress levels by a robot". Guinness World Records Limited 2021. Retrieved 2021-12-08.
- ↑ "PARO Therapeutic Robot". Retrieved 2021-12-08.
- ↑ Banks, Marian R.; Willoughby, Lisa M.; Banks, William A. (2008-03). "动物辅助治疗与养老院中的孤独:使用机器人与活体犬". 美国医师协会杂志. 9 (3): 173–177. doi:10.1016/j.jamda.2007.11.007. ISSN 1538-9375. PMID 18294600.
{{cite journal}}
: 检查日期值:|date=
(帮助) - ↑ Yu, Ruby; Hui, Elsie; Lee, Jenny; Poon, Dawn; Ng, Ashley; Sit, Kitty; Ip, Kenny; Yeung, Fannie; Wong, Martin; Shibata, Takanori; Woo, Jean (2015-05-01). "使用治疗性、社会辅助宠物机器人 (PARO) 改善情绪并刺激患有痴呆症者的社交互动和交流: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方案". JMIR 研究方案. 4 (2): –45. doi:10.2196/resprot.4189. ISSN 1929-0748. PMC 4433493. PMID 25934173. 检索于 2021-12-08.
{{cite journal}}
: CS1 维护:PMC 格式 (链接) - ↑ Wada, Kazuyoshi; Shibata, Takanori (2007-10). "与海豹机器人一起生活——它对护理之家老年人的社会心理和生理影响". IEEE 机器人学汇刊. 23 (5): 972–980. doi:10.1109/TRO.2007.906261. ISSN 1941-0468.
{{cite journal}}
: 检查日期值:|date=
(帮助) - ↑ Banks, Marian R.; Willoughby, Lisa M.; Banks, William A. (2008-03). "动物辅助治疗与养老院中的孤独:使用机器人与活体犬". 美国医师协会杂志. 9 (3): 173–177. doi:10.1016/j.jamda.2007.11.007. ISSN 1538-9375. PMID 18294600.
{{cite journal}}
: 检查日期值:|date=
(帮助) - ↑ Sefidgar, Yasaman S.; MacLean, Karon E.; Yohanan, Steve; Van der Loos, H.F. Machiel; Croft, Elizabeth A.; Garland, E. Jane (2016-04). "社交机器人触控中心镇静互动设计与评估". IEEE 情感计算汇刊. 7 (2): 108–121. doi:10.1109/TAFFC.2015.2457893. ISSN 1949-3045.
{{cite journal}}
: 检查日期值:|date=
(帮助) - ↑ Willemse, Christian J. A. M.; van Erp, Jan B. F. (2019-04-01). "人机互动中的社交触摸:机器人发起的触摸可以在没有大量先验联系的情况下诱发积极反应". 国际社交机器人学杂志. 11 (2): 285–304. doi:10.1007/s12369-018-0500-9. ISSN 1875-4805. 检索于 2021-12-09.
- ↑ Bradwell, Hannah L.; Winnington, Rhona; Thill, Serge; Jones, Ray B. (2020-07-14). "对陪伴机器人与老年人和痴呆症患者的现实世界应用的伦理看法:对年轻人的调查意见". BMC 老年病学. 20 (1): 244. doi:10.1186/s12877-020-01641-5. ISSN 1471-2318. 检索于 2021-11-04.
- ↑ Bradwell, Hannah L.; Winnington, Rhona; Thill, Serge; Jones, Ray B. (2020-07-14). "对陪伴机器人与老年人和痴呆症患者的现实世界应用的伦理看法:对年轻人的调查意见". BMC 老年病学. 20 (1): 244. doi:10.1186/s12877-020-01641-5. ISSN 1471-2318. 检索于 2021-11-04.
- ↑ Shiotani, Shigetoshi; Tomonaka, Tetsuya; Kemmotsu, Keiichi; Asano, Shin; Oonishi, Ken; Hiura, Ryouta (2006-01). "世界首款能够与家人共同生活并支持人员的成熟型交流机器人“Wakamaru”". 三菱重工技报. 43 (1): 44–45.
{{cite journal}}
: 请检查日期值:|date=
(帮助) - ↑ GeckoSystems (2021). "CareBot™ - 老年人和整个家庭的益处". 用于安全、保障和服务的移动机器人解决方案. 检索于 2021-12-09.
- ↑ Epley, Nicholas; Waytz, Adam; Cacioppo, John T. (2007). "看见人类:拟人化的三因素理论". 心理评论. 114 (4): 864–886. doi:10.1037/0033-295X.114.4.864. ISSN 1939-1471.
- ↑ Duffy, Brian R. (2003-03-31). "拟人化与社交机器人". 机器人与自主系统. 社交互动机器人. 42 (3): 177–190. doi:10.1016/S0921-8890(02)00374-3. ISSN 0921-8890. 检索于 2021-12-08.
- ↑ Nass, Clifford; Moon, Youngme (2000). "机器与无意识:对计算机的社会反应". 社会问题杂志. 56 (1): 81–103. doi:10.1111/0022-4537.00153. ISSN 1540-4560. 检索于 2021-12-08.
- ↑ Heerema, Esther (2018-01-10). "玩偶疗法在痴呆症中的利弊". 希望痴呆症支持. 检索于 2021-12-09.
- ↑ Turkle, Sherry; Taggart, Will; Kidd, Cory D.; Dasté, Olivia (2006-12-01). "与儿童和老年人的关系性文物:网络伴侣关系的复杂性". 连接科学. 18 (4): 347–361. doi:10.1080/09540090600868912. ISSN 0954-0091. 检索于 2021-12-09.
- ↑ Sharkey, Amanda; Sharkey, Noel (2012-03-01). "奶奶和机器人:机器人照护老年人的伦理问题". 伦理与信息技术. 14 (1): 27–40. doi:10.1007/s10676-010-9234-6. ISSN 1572-8439. 检索于 2021-12-09.
- ↑ "文化对类人型和类动物型机器人态度的影响:整合综述 - Papadopoulos - 2018 - 护理学杂志 - Wiley Online Library". 检索于 2021-12-07.
- ↑ Wang, L.; Rau, P.; Evers, V.; Robinson, B.; Hinds, P. (2010). "入乡随俗:文化与情境在遵守机器人建议中的作用". HRI 2010. doi:10.1109/HRI.2010.5453165.
- ↑ Barua, Resheque; Sramon, Shimo; Heerink, Marcel (2015). "Barua, Resheque, Shimo Sramon, and Marcel Heerink. "Empathy, compassion and social robots: An approach from Buddhist philosophy." philosophy 3.4 (2015)". 哲学.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