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酒糟鼻/什么是酒糟鼻?

来自维基教科书,开放的书籍,开放的世界

酒糟鼻(IPA:ɹəʊ.ˈzeɪ.ʃə)是一种常见但常被误解的疾病,据估计,全世界超过 4500 万人受到影响。最常见的是,它从面部中央的潮红和发红开始,并蔓延到脸颊、鼻子或额头,但也可以不常见地影响到颈部、胸部、头皮或耳朵。随着酒糟鼻的进展,可能会出现其他症状,例如永久性发红、红色丘疹(有些有脓液)、红色沙眼、灼痛和刺痛感、皮肤表面可见的小血管,以及在一些晚期病例中出现的球状鼻子。这种疾病可能会与寻常痤疮和/或脂溢性皮炎混淆,并与之共存。肤色白皙的人群受影响的比例不成比例。酒糟鼻影响所有年龄段的男性和女性,但中年女性更容易受到影响,因为更年期会导致潮热。

亚型和症状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已经确定了四种酒糟鼻亚型[1],患者可能出现多种亚型。

  1. 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酒糟鼻:永久性发红(红斑),容易脸红和发烧。皮肤表面可见的小血管(毛细血管扩张)也很常见,可能会出现灼痛或瘙痒感。
  2. 丘疹脓疱型酒糟鼻:一些永久性发红,伴有红色丘疹(丘疹),一些充满脓液的丘疹(脓疱)(通常持续 1-4 天,但有时长达一个月或更长时间);这种亚型很容易与痤疮混淆。
  3. 肥厚型酒糟鼻:这种亚型最常见于鼻赘,即鼻子增大。症状包括皮肤增厚、表面不规则结节和增大。肥厚型酒糟鼻可出现在鼻子、下巴、额头、脸颊和耳朵上。皮肤表面可见的小血管(毛细血管扩张)可能存在。
  4. 眼部酒糟鼻:眼睛和眼睑发红、干燥和发炎。一些其他症状包括异物感、瘙痒和灼痛。

酒糟鼻患者经常报告由于化妆品毁容、灼痛感和生活质量下降而导致的抑郁期。[2]

酒糟鼻的精确发病机制仍然未知,但大多数专家认为,酒糟鼻是一种血管因反复扩张而受损的疾病。损伤导致血管更容易扩张,并且保持扩张的时间更长,或者永久性扩张,从而导致潮红和发红。免疫细胞和炎症介质可以从微血管床中泄漏出来,导致炎症性脓疱和丘疹,尤其是那些患有丘疹脓疱型酒糟鼻的人。

酒糟鼻具有遗传成分,欧洲或凯尔特人血统的肤色白皙的人患病的遗传易感性更高。女性更容易受到影响,但男性患上酒糟鼻时往往更严重。所有年龄段的人都可以患上酒糟鼻,但在 30-50 岁年龄段的人群中发病率更高。据说酒糟鼻的首发症状是运动、温度变化和清洁后持续性发红。

导致潮红和发烧发作的触发因素在酒糟鼻的发展中起着作用。暴露于极端温度会导致面部发红,剧烈运动、阳光照射产生的热量、严重晒伤、压力、冷风、从寒冷的环境中转移到温暖或炎热的环境中(例如冬季的暖气商店和办公室)也会导致面部发红。还有一些食物和饮料会导致潮红,包括酒精、高组胺食物和辛辣食物。

某些药物和局部刺激物会迅速加重酒糟鼻。如果使用治疗后仍然出现发红,应立即停止使用。一些据报道会导致酒糟鼻的痤疮和皱纹治疗方法包括微晶磨皮、化学换肤、高剂量的异维A酸、过氧化苯甲酰和维甲酸。类固醇诱导的酒糟鼻是指由使用局部或鼻用类固醇引起的酒糟鼻。这些类固醇通常被用于治疗脂溢性皮炎。剂量应逐渐减少,不要立即停止,以免复发。

对酒糟鼻和蠕形螨的研究表明,一些患有酒糟鼻的人蠕形螨数量增加,尤其是那些患有类固醇诱导的酒糟鼻的人。[3] 当大量存在时,它们可能与其他触发因素一起发挥作用。

还有人推测,酒糟鼻可能是神经系统疾病,这是由于暴露于消化道中的肠道细菌激活血浆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后,感觉神经元过度敏感造成的。[4]

发病率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从未对年龄和酒糟鼻的发病率进行过彻底的研究。美国酒糟鼻协会及其加拿大分支机构酒糟鼻意识计划在其“酒糟鼻标准分类”中报告说:“酒糟鼻发生在男性和女性身上,虽然它可能在任何年龄段发生,但通常在 30 岁以后的任何时候开始”。据信,该声明是基于一项大型邮件调查,其结果汇总在图 1 中。这可以与一项互联网调查图 2 进行比较,该调查报告了不同的结果。这两项调查都被认为是不准确的,因为两种调查方法都存在固有的缺陷和很大的偏差。

图 1:美国酒糟鼻协会邮件调查,2000 名受访者
### 0-29
######### 30-49
######### 50+


图 2:酒糟鼻支持在线投票,378 名受访者
### 青少年
######## 20-30
##### 31-40
## 41-50
# 51+

1989 年对 809 名办公室职员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14% 的女性和 5% 的男性被诊断为酒糟鼻[5]

参考文献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1. Wilkin J, Dahl M, Detmar M, Drake L, Liang MH, Odom R, Powell F (2004). "Standard grading system for rosacea: report of the National Rosacea Society Expert Committee on the classification and staging of rosacea". J Am Acad Dermatol. 50 (6): 907–12. PMID 15153893.{{cite journal}}: CS1 maint: multiple names: authors list (link)
  2. Panconesi, E. (1984). "精神心理皮肤病学". Clin Dermatol. 2: 94–179. PMID 6242532.
  3. Erbagcaronci Z, Özgöztascedili O (1998). "毛囊蠕形螨密度在酒糟鼻中的意义". Int J Dermatol. 37 (6): 421–5. PMID 9646125. {{cite journal}}: 未知参数 |month= 被忽略 (帮助)
  4. Kendall SN (2004). "减少肠道传输时间诱导酒糟鼻缓解". Clin Exp dermatol. 29 (3): 297–9. PMID 15115515. {{cite journal}}: 未知参数 |month= 被忽略 (帮助)
  5. Berg M, Liden S. 酒糟鼻的流行病学研究.Acta Derm Venereol. 1989;69(5):419-23.
华夏公益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