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社会学理论/系统理论

来自维基教科书,开放的书籍,开放的世界

系统理论一般系统理论系统学是一个跨学科领域,研究系统作为一个整体。系统理论由路德维希·冯·贝塔朗菲威廉·罗斯·阿什比和其他人于 1940 年代至 1970 年代之间创立,其原理源于物理学、生物学和工程学,后来发展到包括哲学、社会学、组织理论、管理、心理治疗(在家庭系统疗法中)和经济学等众多领域。控制论是一个密切相关的领域。近年来,复杂系统越来越多地被用作同义词。

系统理论侧重于复杂性和相互依赖性。一个系统是由定期互动或相互依赖的活动/部分组成的整体。

作为系统理论的一部分,系统动力学是一种理解复杂系统动态行为的方法。该方法的基础是认识到任何系统的结构——其组成部分之间许多循环的、相互交织的、有时是时间延迟的关系——在决定其行为方面往往与各个组成部分本身一样重要。例如混沌理论和社会动力学。

系统理论也已在社会学中得到发展。该领域最著名的科学家是尼克拉斯·卢曼(见卢曼 1994)。系统框架也是组织理论的基础,因为组织是面向目标的动态生命实体。系统方法论对组织的依赖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通过开放性和反馈来实现负熵。

近年来,系统思考领域已经发展起来,以提供技术来以整体的方式研究系统,以补充更传统的还原论方法。在这个更近的传统中,系统理论被一些人认为是自然科学的人文主义对应物。

诸如复杂性、自组织、连接主义和自适应系统等主题早在 1940 年代和 1950 年代就在控制论等领域得到研究,研究人员包括诺伯特·维纳威廉·罗斯·阿什比约翰·冯·诺依曼和海因茨·冯·福斯特。他们只是缺乏合适的工具,并利用数学、铅笔和纸张来处理复杂系统。约翰·冯·诺依曼发现了元胞自动机和自复制系统,没有使用计算机,只使用铅笔和纸张。 亚历山大·李雅普诺夫儒勒·亨利·庞加莱在没有任何计算机的情况下研究了混沌理论的基础。

下面所有以“C”开头的理论——控制论、突变理论、混沌理论……——都具有共同的目标,即解释由大量相互作用和相互交织的部分组成的复杂系统。元胞自动机 (CA)、神经网络 (NN)、人工智能 (AI)和人工生命 (ALife) 是相关的领域,但它们没有尝试描述一般的复杂系统。比较不同“C”理论以了解复杂系统的最佳背景是历史背景,它强调不同的工具和方法,从最初的纯数学到现在的纯计算机科学。从混沌理论开始,当爱德华·洛伦兹偶然用他的计算机发现了一个奇异吸引子时,计算机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信息来源。如今,人们无法想象没有计算机来研究复杂系统。

时间线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 1960 年控制论(W. Ross Ashby、Norbert Wiener)关于系统通过调节反馈进行通信和控制的数学理论。密切相关的是“控制理论”和“一般系统理论”,由路德维希·冯·贝塔朗菲和 W. Ross Ashby 创立
  • 1970 年突变理论(勒内·托姆、E.C. 齐曼)数学分支,处理动力系统中的分岔,对从环境的小变化中产生的突然行为转变的现象进行分类。
  • 1980 年混沌理论(大卫·鲁埃勒、爱德华·洛伦兹、米切尔·费根鲍姆、史蒂夫·斯梅尔、詹姆斯·A·约克……)非线性动力系统的数学理论,描述分岔、奇异吸引子和混沌运动。
  • 1990 年复杂自适应系统 (CAS)(约翰·H·霍兰德、默里·盖尔曼、哈罗德·莫罗维茨、W. 布赖恩·阿瑟……)复杂性的“新”科学,描述了涌现、适应和自组织,主要由 SFI 的研究人员建立,并基于代理和计算机模拟,包括多代理系统 (MAS),已成为研究社会和复杂系统的重要的工具。CAS 仍然是一个活跃的研究领域。

参考文献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华夏公益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