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力侵蚀/细沟侵蚀
细沟是在临界距离下坡处开始形成的,在那里地面径流变得集中。地面径流分解成细小的微沟道(Moss 等人,1982)[1]。除了主要的径流路径下坡,次生径流路径也随着侧向成分而发展。当这些路径汇聚时,流量的增加会加剧颗粒的运动,并通过冲刷切割出小的沟道或沟渠。
在径流的流体力学特征(雷诺数和弗劳德数)方面,从漫蚀地面径流到细沟径流的转变经历四个阶段(Merritt,1984)[2]
- 未集中的地面径流,
- 具有集中径流路径的地面径流,
- 没有头切的微沟道,
- 具有头切的微沟道。
在细沟侵蚀起始点,流动条件从亚临界变为超临界(Savat,1979)[3]。弗劳德数 F 从大约 0.8 增加到 1.2 时,这四个阶段的总体流动条件变化会平稳地进行,而不是在达到特定阈值时发生(Torri 等人,1987b[4]; Slattery 和 Bryan,1992[5])。因此,试图通过超过临界弗劳德数来解释细沟侵蚀的开始一直没有成功,必须在定义其值时包含其他因素 - 例如粒径的材料(Savat,1979)[3] 和流体中的泥沙浓度(Boon 和 Savat,1981)[6]。
在将细沟侵蚀的开始与流体力学剪切应力 与抗剪强度 之比超过临界值方面取得了更大的成功。当 > 0.0001 − 0.0005 时,会形成细沟(Torri 等人,1987a)[7]。
使用达西-魏斯巴赫 均匀流动方程并假设流量随下坡距离 线性变化,Nearing 等人(1989)[8] 将 描述为水的比重 ,峰值径流率 ,谢齐 排放系数 和局部坡度梯度 的函数
(1.23)
其中 与重力 和总的沟壑摩擦系数 有关。
(1.24)
沟壑起始的临界剪切速度(方程 1.10,参见章节 → 土壤流失/沟间地表径流剥蚀)与土壤的抗剪强度 呈线性关系,土壤抗剪强度是在饱和状态下使用 Torvane 设备测量的(Rauws 和 Govers,1988)[9]。
(1.25)
当剪切应力或剪切速度完全作用于土壤颗粒时,两者都应严格称为颗粒剪切应力或颗粒剪切速度。
一旦沟壑形成,它们的向上坡延伸是由沟道顶部切口的退缩造成的。退缩速度受土壤的粘聚性、切壁的高度和角度、流量和流速的控制(De Ploey,1989)[10]。沟壑的向下坡延伸受流速施加的剪切应力和土壤强度控制(Savat,1979)[3]。
沟壑中的土壤剥蚀
[edit | edit source]当作用于土壤的液压剪切应力 超过土壤的临界剪切应力 ,并且沉积物负荷小于沉积物输送能力时,沟壑中的土壤剥蚀就会发生。对于沟壑侵蚀,剥蚀率 由流速的剥蚀能力 、流速的沉积物负荷 和沟壑中的沉积物输送能力 决定(Nearing 等人,1989)[8]。
(1.26)
剪切应力也决定了土壤颗粒在沟壑中被流速剥蚀的剥蚀能力(Foster,1982)[11],因为临界剪切应力被超过了。
(1.27)
其中 是土壤可剥离性的量度,而 是土壤的临界剪切应力。当实际剪切力小于土壤的临界剪切力时,沟蚀剥离被认为为零。
当泥沙负荷 大于泥沙输运能力 时,就会发生运输土壤颗粒的沉积。在这种情况下,泥沙剥离速率 变成负数,并且可以表示为沉积颗粒的有效沉降速度 、单位宽度流量 的函数(Nearing 等人,1989)[8]
(1.28)
沟流的输运能力 可以用公式 1.19、1.21 或 1.20 近似表示(参见部分 → 水流对土壤颗粒的输运)。
Govers (1992)[12] 通过实验发现沟流中的流速与沟流量 相关联。
(1.29)
该公式比曼宁公式(公式 1.7,参见部分 → 土壤表层径流的土壤剥离)能更好地预测。这是因为在 2 到 8 度的坡度范围内,坡度对流速没有影响,同样地,颗粒粗糙度或土壤表面形态也没有影响。Govers (1992)[12] 因此对公式 1.21(参见部分 → 水流对土壤颗粒的输运)进行了修改,用公式 1.29 中的速度项代替了速度项。
(1.30)
其中取决于沉积物的粒径,而是单位流能的临界值,约为0.0074。该方程表示了沟壑径流所能携带的最大泥沙浓度。
实际的泥沙浓度,因此侵蚀量,可能与之有很大差异。这是因为沟壑中泥沙供应并不仅仅取决于水流对土壤颗粒的剥蚀。沟壑必须不断适应脉冲式泥沙输入
- 由于从沟间流入的冲刷,
- 由于沟壑顶壁的侵蚀和坍塌,
- 由于侧壁的坍塌。
侧壁的质量崩塌可能贡献了沟壑中清除泥沙量的一半以上(Govers and Poesen,1988)[13]。
由于沟壑流对颗粒大小没有选择性,它可以携带较大的颗粒,甚至直径达9厘米的岩石碎块(Poesen,1987)[14],可以被移动。沟壑侵蚀占山坡上清除泥沙量的很大一部分,除了土壤性质外,还取决于沟壑的间距和受影响区域的范围。沟壑中运输的物质可能占总侵蚀量的54-78%(Govers and Poesen,1988)[13]。
- ↑ Moss, A., Green, P., and Hutka, J. (1982). 小渠道:其形成、性质和意义。地表过程与地貌, 7:401–415.
- ↑ Merritt, E. (1984). 微沟发育的四个阶段的识别。地表过程与地貌, 9:493–496.
- ↑ a b c Savat, J. (1979). 层流片流和湍流沟壑流对黄土侵蚀和沉积的实验室实验。在 Vogt, H. 和 Vogt, T., 编辑,非地中海温带地区农业土壤侵蚀研讨会,第139–143页。路易·巴斯德大学,斯特拉斯堡。
- ↑ Torri, D., Sfalanga, M., and Del Sette, M. (1987b). 飞溅剥蚀:径流深度和土壤粘聚力。Catena, 14:149–155.
- ↑ Slattery, M. and Bryan, R. (1992). 模拟降雨条件下沟壑切入的水力条件:实验室实验。地表过程与地貌, 17:127–146.
- ↑ Boon, W. and Savat, J. (1981). 用于预测沟壑侵蚀的列线图。在 Morgan, R., 编辑,土壤保护:问题和前景,第303–319页。Wiley,奇切斯特。
- ↑ Torri, D., Sfalanga, M., and Chisci, G. (1987a). 沟壑初生阈值条件。Catena 补充, 8:97–105.
- ↑ a b c Nearing, M., Foster, G., Lane, L., and Finkner, S. (1989). 用于美国农业部水蚀预测项目技术的基于过程的土壤侵蚀模型。美国农业工程师协会会刊, 32(5):1587–1593.
- ↑ Rauws, G. and Govers, G. (1988). 农业土壤上沟壑形成的水力学和土壤力学方面。土壤科学杂志, 39:111–124.
- ↑ De Ploey, J. (1989). 沟壑和冲沟中顶切后退的模型。Catena 补充, 14:81–86.
- ↑ Foster, G. (1982). 土壤侵蚀过程的建模。在 Haan, C., Johnson, H., and Brakensiek, D., 编辑,小型流域的水文模型, 第5卷,第940–947页。美国农业工程师协会专著。
- ↑ a b Govers, G. (1992). 侵蚀松散非层状物质的沟壑流量、速度和流域面积之间的关系。地表过程与地貌, 17:515–528.
- ↑ a b Govers, G. and Poesen, J. (1988). 对来自一个旱地田间小区的总土壤流失中沟间和沟壑贡献的评估。地貌学, 1:343–354.
- ↑ Poesen, J. (1987). 岩石碎块的沟壑流运输:田间研究。Catena 补充, 8:3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