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精神 - 文化视角/精神传统持久性
印度精神的一个迷人方面,特别是在印度教的背景下,是其跨越数百甚至数千年的持久性。正如前一章提到的,瑜伽作为一种实践似乎在 5000 年前的哈拉帕文明中就已经存在。类似地,三角形与女性崇拜的联系似乎在 11000 年前就已经存在。本章将探讨更多此类性质的例子。
梵语是比较知名的例子之一。梵语是印欧语系中最古老的语言之一。虽然不再是一种广泛使用的语言,但它仍然作为印度文化的古典语言和印度教的圣语言而极其重要。梵语以其最古老的形式在公元前 2 千年后半叶进入印度西北部,当时它的性质与它的亲属阿维斯塔语类似。后来,它传播到北印度,并在文化和宗教方面成为首选的交流语言。这种语言在吠陀时期发展,直到公元前 4 世纪左右被语法学家巴尼尼标准化。此后,他的语法规则普遍被精确地遵循,一直延续至今。[1]
一些学者提出了哈拉帕文明与该地区现今发现的几种习俗之间的连续性。例如,长度和重量的计量单位据说类似。莫亨佐达罗的房屋和现代古吉拉特邦的房屋在房屋平面图方面也显示出相似之处。在建筑技术方面也发现了相似之处。结构上的相似之处,即结构的宽度与长度之间的比率,已经在哈拉帕文明的建筑和后来的孔雀王朝时期之间得以展示。这种比率也出现在现代印度所实行的吠陀仪式祭坛中。吠陀索玛祭祀与哈拉帕火坛之间也存在着平行关系。[2] 也有人建议,在莫亨佐达罗发现的男性雕塑,被称为“祭司王”,可能代表着瑜伽姿势,他的眼睛集中在鼻尖,半闭着眼睛集中注意力。[3]
有证据表明,杜尔加女神杀死水牛恶魔的事件早在公元前 1 世纪就存在。然而,杜尔加崇拜可能可以追溯到史前时期。在北印度笈多王朝时期和南印度乔拉王朝时期结束时,杜尔加的崇拜采取了一种与战争相关的为期十天的节日形式。除了军事仪式外,还存在与财富相关的生育仪式和王权仪式。[4] 在当今时代,这三个因素仍然存在,分别表现为杜尔加、拉克希米和萨拉斯瓦蒂,每个因素被分配到九夜节九天中的三天,第十天是胜利日,即维杰亚达沙米。[5]
- ↑ Brown, Keith (1993). 语言与语言学百科全书. Elsevier. p. 9188. ISBN 978-0-08-044854-1.
- ↑ Danino, Michel (2010). 失落的河流. Penguin Books. ISBN 9780143068648.
- ↑ Hinnells (2008). 古代宗教手册.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p. 450. ISBN 9781139461986. 检索于 2014 年 4 月 4 日.
- ↑ Sivapriyanand, Swami (1995). 迈索尔皇家达沙拉. Abhinav Publications. ISBN 9781139461986. 检索于 2014 年 4 月 4 日.
- ↑ "杜塞拉或维杰亚达沙米 - 我们为什么庆祝它?". Isha 博客. 2013 年 10 月 14 日. 检索于 2014 年 4 月 4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