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学教科书/解离性障碍/现象学
几项研究表明,解离性障碍可能以前被诊断不足,并且遇到了更高的患病率。(Foote 等人,2006 年)在普通精神科环境中,解离性障碍的患病率在住院患者中为 5.0% 到 20.7%(Sar 等人,2007 年),在门诊患者中为 12.0% 到 29.0%。(Sar 等人,2007 年)在一项门诊研究中(唯一方法学上强有力 的门诊研究),Sar 等人发现,12% 的土耳其门诊患者符合解离性障碍的诊断标准,其中包括 4% 的解离性身份障碍和 8% 的未特指解离性障碍。(Foote 等人,2006 年)只有 1% 的患者在进入研究之前被诊断出患有解离性障碍。(Foote 等人,2006 年)住院患者群体已被更彻底地研究,如表 1 所示。(Foote 等人,2006 年)在一项研究中,研究了精神科急诊室解离性障碍的发生率,发现高达 34.9%。(Sar 等人,2006 年)
表 1. 住院精神科患者解离性障碍患病率的研究
研究 | 患有解离性障碍的患者(%) | 患有解离性身份障碍的患者(%) |
---|---|---|
Ross 等人 | 21 | 3-5 |
Saxe 等人 | 13 | 4 |
Horen 等人 | 17 | 6 |
Latz 等人 | 15 | 4 |
Knudsen 等人 | 8 | 5 |
Lussier 等人 | 9 | 7 |
Tutkun 等人 | 10 | 5 |
Rifkin 等人 | ? | 1 |
Friedl 和 Draijer | 8 | 2 |
Gast 等人 | 4-8 | 1-2 |
在国际疾病分类第十次修订版 (ICD-10) 中,解离性障碍列在神经症、应激相关和躯体形式障碍类别下。它包括转换、癔症和癔症性精神病,但不包括装病。根据 ICD-10,在解离性障碍中,过去记忆、身份意识和即时感觉之间以及对身体运动控制的正常整合会部分或完全丧失。据推测,它们起源于心理因素,在时间上与创伤事件、无法解决和无法忍受的问题或关系混乱密切相关。症状不能归因于任何通过体检和调查排除的医疗或神经系统疾病。此外,有证据表明,功能丧失是情感冲突或需求的表现。
表 2. 根据 ICD-10 标准对解离性障碍 (F44) 的分类和临床症状
ICD-10 代码 | 分类 | 症状 | 不包括 |
---|---|---|---|
F44.0 | 解离性遗忘 | 记忆丧失,通常是重要事件,不是由于器质性疾病或普通的疲劳/健忘 集中在创伤事件上,例如事故或意外的悲伤 |
精神活性物质引起的遗忘症 NOS 前进性、逆行性遗忘 非酒精性器质性遗忘综合征 癫痫后遗忘症 |
F44.1 | 解离性恍惚 | 解离性遗忘的症状 + 有目的地旅行超出日常范围。 | 癫痫后恍惚 |
F44.2 | 解离性昏迷 | 自愿运动明显减少或缺失,以及对外部刺激(如光、噪音和触觉)的正常反应能力。 有近期压力事件的证据。 |
器质性紧张症 昏迷
|
F44.3 | 恍惚和附体障碍 | 暂时丧失个人身份以及对周围环境的充分意识。 无意识或不希望的。 |
与以下情况相关联的状态
|
F44.4 | 解离性运动障碍 | 丧失移动整个或部分肢体或肢体的能力(最常见)。 失声症 发声障碍 |
|
F44.5 | 解离性抽搐 | 类似癫痫发作的运动,但保持意识或被昏迷或恍惚状态取代。 咬舌、尿失禁、跌倒导致的瘀伤很少见。 |
|
F44.6 | 解离性麻醉和感觉丧失 | 皮肤麻醉区域不对应于皮节分布。 感觉丧失无法用任何神经损伤解释;可能伴有感觉异常。精神性耳聋。 |
|
F44.7 | 混合型解离(转换)障碍 | F44.0-44.6 中指定的障碍的组合 | |
F44.8 | 其他解离性障碍 | Ganser 综合征 多重人格 心理性
|
|
F44.9 | 未特指解离(转换)障碍 |
DSM-IV-TR 将解离性遗忘和恍惚作为解离性障碍的一部分,如 ICD-10 标准中所述,但转换障碍在 DSM-IV 中是躯体形式障碍的一部分,而不是解离性障碍。解离性昏迷、恍惚、抽搐、Ganser 综合征和运动障碍都归类于未特指的解离性障碍,而不是像 ICD-10 中那样单独分类。解离性身份障碍,以前被称为多重人格障碍,在 ICD-10 中被归类为“其他解离性障碍”的一部分,而在 DSM-IV 中则被单独分类。美国精神病学协会的 DSM-IV 将解离性障碍视为正式的诊断类别;相比之下,世界卫生组织的 ICD-10 则更加怀疑,将解离性障碍归类为转换障碍,并建议解离性身份障碍可能是“一种文化特异性甚至医源性疾病”。(Lalonde 等人,2001 年) 无论分类有何差异,症状和体征的总体暗示性都是相同的,并且可以使用相同的方法来诊断解离性障碍。
第一步是进行详细的临床访谈,包括询问有关重大儿童期和成年期创伤的问题。临床医师应仔细判断在最初的访谈中要追查多少创伤经历的细节,尤其是在这些经历似乎被遗忘或记忆不完整的时候。过早的创伤病史可能会引起病情的加剧(Chu 等人,2005 年)。应询问患者是否存在遗忘、恍惚、人格解体、非人格化、身份混乱、身份改变、年龄倒退、催眠自发体验、听到声音、被动的影响症状(如“被制造的”想法、情绪或行为)以及躯体形式症状(如与过去创伤相关的身体感觉)(Chu 等人,2005 年)。
有三种类别工具可以评估解离
临床医师管理的结构化访谈、临床医师管理的措施和自我报告工具(Chu 等人,2005 年)。
用于 DSM-IV 解离性障碍的结构化临床访谈-修订版 (SCID-D-R) (Bremner 等人,1993 年) 是一项包含 277 个项目的访谈,评估解离的五个症状:遗忘、人格解体、非人格化、身份混乱和身份改变。SCID-D-R 具有良好到极好的信度和区分效度。
解离性障碍访谈量表 (DDIS) 是一项包含 132 个项目的结构化访谈,采用是/否格式,评估五种 DSM-IV 解离性障碍的症状、躯体化障碍、边缘型人格障碍和重度抑郁症。DDIS 还评估物质滥用、Schneider 第一级症状、恍惚、儿童期虐待、解离性身份障碍的继发特征以及超自然/灵异经历。
临床医生管理的解离状态量表 (CADSS) (Bremner 等人,1998) 包含 27 个项目,其中 19 个为受试者自评项目,8 个为观察者评分项目,所有项目都按 0-4 分制进行评分。它有三个因素,用于评估健忘症、人格解体和非人格化的症状。
有六种自我报告的解离测量方法被频繁使用 (Chu 等人,2005):解离体验量表 [DES]、解离体验问卷 [QED]、解离问卷 [DIS-Q]、躯体化解离问卷 [SDQ] 和多维度解离量表 [MDI])
解离体验量表 (DES, Bernstein 和 Putnam, 1989)
解离体验量表是一种广泛使用的 28 项自我报告量表,用于评估特定的解离体验 (Bernstein 等人,1986,Carlson 等人,1993)。项目按连续量表 (原始版本) 或 11 点李克特量表 (修订版本) 进行评分,范围从 0 (“从不”) 到 100 (“总是”)。DES 项目主要涉及吸收、想象力参与、人格解体、非人格化和健忘症 (Chu 等人,2005)。
解离体验问卷 (QED; Riley, 1988) 是一种 26 项真假自评工具,使用频率不高 (Chu 等人,2005)。
解离问卷 (DIS-Q; Vanderlinden, Van Dyck,Vandereycken, Vetommen, & Verkes, 1993; Vanderlinden, 1993) 是一种 63 项、5 点李克特格式、自我报告工具,在欧洲使用普遍 (Chu 等人,2005)。
躯体化解离问卷-20 (SDQ-20) 是一种 20 项自我报告工具,使用 5 点李克特量表 (Nijenhuis, Spinhoven,Van Dyck, Van der Hart, & Vanderlinden, 1996)。SDQ-20 明确被定义为躯体化解离的测量方法。
多维度解离量表 (MID) 是一种 218 项自我报告、多维度量表,用于测量病理性解离,可以做出诊断并生成全面的解离概况 (Dell, 2004)。MID 是唯一一种包含效度量表的解离测量方法:防御性、罕见症状、寻求关注行为、捏造行为和神经症痛苦 (Chu 等人,2005)
多维度解离量表 (MDI; Briere, 2002) 是一种 30 项多维度解离测量方法,采用 5 点李克特格式。MDI 经过全面标准化,允许与受创男性和女性的常模组进行 t 分数比较。它产生六个分量表——脱离、人格解体、非人格化、情绪收缩/麻木、记忆障碍和身份解离——以及一个总解离量表 (Chu 等人,2005)。
除了更具体的诊断测试 (例如,SCID-D-R、DES 等) 之外,标准化心理测试 (MMPI-2、罗夏墨迹测验等) 可以帮助临床医生进行鉴别诊断和预后,识别共病,以及评估治疗方案 (Chu 等人,2005)。
没有针对解离性障碍的特定检查。在一项研究中,MRI 发现患有解离性身份障碍的女性的杏仁核和海马体积比健康受试者小 (Vermetten 等人,2006)。但使用 MRI 等昂贵的检查来诊断解离性障碍是值得商榷的,而且这种发现并非解离性障碍所特有的。在另一项研究中发现,低血清脂质水平可能与解离性障碍患者的自伤行为和边缘性人格特征的高发生率有关 (Agargun 等人,2004)。
其他可用于评估解离性障碍的评分量表 (http://www.neurotransmitter.net/dissociationscales.html)
[编辑 | 编辑源代码]诊断绘画系列 (DDS) (Mills & Cohen, 1993 青少年解离体验量表-II (A-DES) 儿童解离清单 (CDC), 第 3 版 创伤后解离体验问卷 (PDEQ) 剑桥人格解体量表 斯坦伯格人格解体问卷 青少年 MID 6.0 解离特征概况 (DF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