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精神病学教科书/解离性障碍/参考文献

来自维基教科书,开放书籍,开放世界

Agargun M.Y.,Ozer O.A.,Kara H.,Sekeroglu R.,Selvi Y.,Eryonucu B.:解离性障碍患者的血清脂质水平。美国精神病学杂志 2004;161:2121-2123。

Bernstein,E.M. 和 Putnam,F.W.(1986)。解离量表的开发、可靠性和效度。神经病学和精神病学杂志,174,727-734。

Bob P, Fedor-Freyberg P 等人:解离症状和抑郁症中的神经内分泌失调。医学科学监测 14(10):CR499-504, 2008。

Bob P, Fedor-Freybergh PG, Susta M 等人:抑郁症、催乳素和解离性思维。神经内分泌学快报。28(5):639-42, 2007。

Bob P, Freybergh PF, Jasova D 等人:抑郁症、皮质醇和躯体形式的解离症状。神经内分泌学快报。29(2):235-9, 2008。

Bob P, Susta M, Glaslova K 等人:解离、癫痫样活动和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患者的侧向皮肤电反应功能障碍。神经内分泌学快报。28(6):868-74, 2007。

Bob P:混乱、大脑和分裂意识。卡罗尔大学医学专著。153:9-80, 2007。

Bob P:解离、强制归一化和大脑的动态多稳态。神经内分泌学快报。28(3):231-46, 2007。

Bowlby J:依恋与失落,第 2 卷,分离。纽约(NY):基础,1973 年。

Brand BL 等人。解离性障碍治疗研究综述。神经病学和精神病学杂志。2009;197(9):646-654。

Braun BG,Sachs RG:多重人格障碍的形成:易患因素、诱发因素和持久因素。多重人格的童年先兆(第 37-74 页),1985 年华盛顿(DC):美国精神病学出版社。

Bremner, J.D., Krystal, J.H., Putnam, F.W. 等人:使用临床医师管理的解离状态量表 (CADSS) 测量解离状态。创伤应激杂志。1998(11):125-136。

Brenner I:从卫城看到的全新视角:解离性身份障碍。精神分析季刊。78(1):57-105, 2009。Briere,J.:多尺度解离量表。佛罗里达州奥德萨:心理评估资源。2002

Briere, J., Scott, C., & Weathers, F. PTSD 推定病因中的围创伤和持续性解离。美国精神病学杂志。2005;162:2295-2301。

Bru M, Santamaria M, Coronas R 等人:解离性障碍和创伤事件。一项针对西班牙人口的研究。西班牙精神病学学报 2009。37(4):200-4。

Carlson, E.B., & Putnam, F.W. 解离经验量表更新。解离。1993;6:16-27。

Chu, J.A., Loewenstein, R., Dell, P.F. 等人:成人解离性身份障碍治疗指南。创伤与解离杂志,6(4) 页 69-149。

Dell, P.F.(2004)。解离性身份障碍的主观/现象学概念。未发表的手稿,可从保罗·F·戴尔博士那里获得,创伤恢复中心 330 W. Brambleton Ave.,套房 206,弗吉尼亚州诺福克 23510,美国。

Douglas AN:解离中的种族和民族差异:对非临床人群中解离经验量表的检查。创伤解离杂志。2009;10(1):24-37。

D'Souza DC, Gil RB 等人:γ-氨基丁酸-血清素在健康男性中的相互作用:对精神病和解离网络模型的意义。生物精神病学。2006;59(2):128-37。

Dutra L, Bureau JF, Holmes B 等人:早期照护质量和儿童期创伤:解离发展的潜在途径的纵向研究。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9 197(6):383-90。

Evren C.,Sar V.,Karadag F. 等人:酒精依赖住院患者中的解离性障碍。精神病学研究 2007;152:233-241

Evren,C.,Sar V. 等人:酒精依赖男性患者中的自残行为:解离的作用。综合精神病学。2008;49:489-495。

Evren,C.,Sar V. 等人:酒精依赖男性患者中的社交焦虑和解离。精神病学研究。2009;165:273-280。

Farrington A, Waller G, Neiderman M 等人。厌食症青春期女孩的解离:与合并精神病理学的关系。神经病学和精神病学杂志。2002;190,746-751。

Feigenbaum JJ, Bergmann F, Richmond SA 等人:非精神药物大麻素作为功能性 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阻断剂。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 86(23):9584-7, 1989。

Felmingham K, Kemp AH, Williams L 等人:对有意识和无意识恐惧的解离反应影响创伤后应激障碍潜在的大脑功能。心理医学。2008;38(12):1771-80。

Foote B.,Smolin Y.,Kaplan M. 等人:精神科门诊患者中解离性障碍的患病率。美国精神病学杂志 2006;163:623-629。

Foote,B.,Smolin Y 等人:精神科门诊患者中的解离性障碍和自杀倾向。神经病学和精神病学杂志。2008;196(1):29-36。

Garcia-Campavo J, Fayed N, Serrano-Blanco A 等人:功能性症状背后的脑功能障碍:神经影像学和躯体形式、转换和解离性障碍。当前精神病学观点。2009;22(2):224-3。

Grant, J.E.:盗窃症中的解离症状。心理报告。2004;94:77-82。

Grant, J.E., & Kim, S.W.:病理性赌博中的解离症状。精神病学。2003;36:200-203。

Hall H.,Steinberg M.:使用 SCID-D 在临床门诊环境中对解离症状和障碍进行系统评估:三个案例。解离 1994 Cnl.VII (2): 112-116。

Irle E, Lange C, Sachsse U 等人:进一步证明创伤后应激障碍,而不是解离性障碍,与创伤暴露个体杏仁核和海马体积减少有关。斯堪的纳维亚精神病学学报。2009;119(4):330-1。

Jang KL, Paris J, Zweig-Frank H 等人:解离经验的双胞胎研究。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98;186(6):345-51。

Jans T, Schneck-Seif S, Weigand T 等人。儿童期或青春期发病的解离性障碍的长期结局和预后。儿童青少年精神病学和心理健康。2008;2:19-29。

Kluft RP:多重人格障碍,在美国精神病学出版社精神病学评论中,第 10 卷。由 Tasman A, Goldfinger SM 编辑。华盛顿特区,美国精神病学出版社,1991 年,第 161-188 页。

Korol S:家庭和社会支持作为预防解离性身份障碍的保护因素。创伤解离杂志。2008;9(2):249-67。

Korzekva MI, Dell PF, Pain C:解离和边缘型人格障碍:临床医师的更新。当前精神病学报告。2009;11(1):82-8。

Lalonde J.K.,Hudson J.I.,Gigante R.A. 等人:加拿大和美国精神科医生对解离性障碍诊断的态度。加拿大精神病学杂志 2001;46:407-412。

Laney C, Loftus EF:创伤记忆不一定是准确的记忆。加拿大精神病学杂志。2005;50(13):823-8。

Liotti G:解离性障碍病因中的混乱/迷失依恋。解离。1992;5:196-204。Lipschitz DS, Kaplan ML, Sorkenn J. 等人:儿童期虐待、成人侵犯和解离。综合精神病学 1996;37:261-266。Lochner, C., Seedat, S., Hemmings, S.M.J. 等人:强迫症和拔毛症中的解离经验:临床和遗传发现。综合精神病学。2004;45:384-391。

Loftus E, Davis D:恢复的记忆。临床心理学年度回顾。2006;2:469-98。

Maaranen P, Tanskanen A, Haatainen K 等人:一般人群中的躯体形式的解离和不良童年经历。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4;192:337-342。

Madigan S, Bakermans-Kranenburg M, van IJzendoorn M 等人:未解决的心态、反常的父母行为和混乱的依恋:一项传输差距的回顾和荟萃分析。依恋人类发展。2006;8:89-111。

Malinosky-Rummell RR, Hoier TS:验证性虐待和未受虐待儿童中解离的测量方法。行为评估。1991;13:341-357。

Mann BJ, Sanders S:儿童解离和家庭背景。异常儿童心理学杂志。1994;22:373-388。

Mathew RJ, Wilson WH, Chiu NY 等人:四氢大麻酚给药后区域脑血流和人格解体。斯堪的纳维亚精神病学学报。1999;100:67-75。

Mills, A. & Cohen, B.M. (1993)。通过艺术促进识别多重人格障碍:诊断绘画系列。在 E. Kluft(编),多重人格障碍的表达和功能治疗中。斯普林菲尔德:查尔斯·C·托马斯。

Modestin J, Lotscher K, Thomas E:年轻非患者的解离经验及其相关因素。心理治疗。2002;75:53-64。

Moreira-Almeida A.,Neto FL:巴西灵媒和解离性身份障碍的比较。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8;196(5):420-4。

Mulder R.T.,Beautrais A.L.,Joyce P.R. 等人:解离、儿童性虐待、儿童身体虐待和一般人群样本中的精神疾病之间的关系。美国精神病学杂志 1998;155:806-811。

Nijenhuis, E.R.S., Spinhoven, P., Van Dyck, R. 等人:躯体形式解离问卷 (SDQ20) 的开发和心理测量特征。神经病学和精神病学杂志。1996;184:688-694。

Ozturk, E. 和 Sar V. 躯体化作为解离性障碍中自杀意念的预测因素。精神病学和临床神经科学。2008;62(6):662-668。

Putnam, F.W.(1989)。多重人格障碍的诊断和治疗。纽约:吉尔福德出版社。

Reinders AA, Nijenhuis ER, Quak J 等人:解离性身份障碍的心理生物学特征:一项症状诱发研究。生物精神病学。2006;60(7):730-40。

Reinders AA:交叉检查解离性身份障碍:神经影像学和病因学审判。神经病学。2008;14(1):44-53。

Reinhold N, Markowitsch HJ:逆行情景记忆和情绪:来自解离性健忘症患者的观点。神经心理学。2009 年 9 月;47(11):2197-206。

Riley, K.C.:解离的测量。神经病学和精神病学杂志。1988;176:449-450。

Ross CA, Heber S, Norton GR 等人:解离性障碍访谈量表:结构化访谈。解离 1989;2:169-189。

Ross, C.A. (1989)。多重人格障碍:诊断、临床特征和治疗。纽约:威利。

Ross, C.A., & Keyes, B.:解离和精神分裂症。创伤与解离杂志。2004;5:69-83。

Sadock B 和 Sadock V (2007)。卡普兰和萨多克的精神病学概要(第 10 版,第 20 章,第 665-679 页)。费城:利平科特·威廉姆斯与威尔金斯。

Sar V, Unal SN, Ozturk E:解离性身份障碍中的额叶和枕叶灌注变化。精神病学研究。2007;156(3):217-23。

Sar V.,Koyuncu A.,Ozturk E. 等人:精神科急诊室中的解离性障碍。综合医院精神病学 2007;29:45-50。

Sar,V. 和 Ross,C. (2006)。解离性障碍作为精神病学研究中的混杂因素。北美精神病学临床。2006;29:129-144,ix。

Sar,V.,Akyuz,G.,Kugu,N. 等人:边缘型人格障碍中轴 I 解离性障碍合并症和儿童期创伤报告。临床精神病学杂志。2006;67:1583-1590。

Savitz JB, van der Merwe L, Newman TK 等人:儿童期虐待和解离之间的关系。它是否受儿茶酚-O-甲基转移酶 (COMT) 活性的影响?国际神经精神药理学杂志。2008;11(2):149-61。

Seligman R, Kirmayer LJ:解离经验和文化神经科学:叙事、隐喻和机制。文化医学精神病学。2008;32(1):31-64。

Simeon D, Knutelska M, Yehuda R 等人:解离性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和健康志愿者中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生物精神病学。2007;61(8):966-73。

Simeon D:人格解体障碍:当代概述。中枢神经系统药物。2004;18(6):343-54。

Spiegel D:解离和创伤,在美国精神病学出版社精神病学评论中,第 10 卷。由 Tasman A, Goldfinger SM 编辑。华盛顿特区,美国精神病学出版社,1991 年,第 261-275 页。

Spiegel, D., Classen, C., & Cardena, E.:急性应激障碍的新 DSM-IV 诊断。美国精神病学杂志。2000;157:1890-1891。

Staniloiu A,Bender A,Smolewska K:具有工作相关发病的Ganser综合征患者,其背景为移民。认知神经精神病学。2009;14(3):180-98。

Steinberg M,Rounsaville B,Cicchetti DV:用于DSM III-R解离障碍的结构化临床访谈:一项关于新诊断工具的初步报告。美国精神病学杂志。1990;147(1):76-82。

Stern TA,Rosenbaum JF,Fava M 等。马萨诸塞州总医院综合临床精神病学,第一版。费城,宾夕法尼亚州:Mosby Elsevier,2008。

Tamar-Gurol D.,Sar V. 等:土耳其药物依赖患者的童年情绪虐待、解离和自杀倾向。精神病学和临床神经科学。2008;62:540-547。

Turkus JA 和 Kahler JA.:解离障碍治疗中的治疗干预。北美精神病学诊所。2006;29(1):245-262。

Tutkun H.,Sar V.,Yargic I. 等:土耳其大学诊所精神科住院患者中解离障碍的发生率。美国精神病学杂志 1989;155:801-805。

van IJzendoorn M,Schuengel C,Bakermans-Kranenburg M:早期儿童的失序依恋:对先兆、伴随因素和后果的荟萃分析。发展精神病理学。1999;11:225-249。

van Ijzendoorn MH,Schuengel C:正常人群和临床人群中解离的测量:解离体验量表 (DES) 的荟萃分析验证。临床心理学评论 1996;16:365-382。

Vanderlinden,J.,Van Dyck,R.,Vandereycken,W. 等:解离问卷 (DIS-Q):一项新的自评问卷的开发和特征。临床心理学与心理治疗。1993;1:21-27。

Vanderlinden,J. (1993)。解离体验、创伤和催眠。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学术论文。

Vermetten E.,Schmahl C.,Lindner S.,Lowenstein R.J. 等:解离障碍的海马体和杏仁核体积。美国精神病学杂志 2006;163:630-636。

Waller NG,Ross CA:普通人群中病理性解离的流行率和生物统计学结构:分类学和行为遗传学发现。异常心理学杂志。1997;106:499-510。

Waller,G.,V. Ohanian 等:理解进食障碍中解离的维度和分类方法的效用。英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1;40:387-397。

Wing Lun LM:创伤后解离的认知模型。心理学与心理治疗。2008;81:297-307。

华夏公益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