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内容

计算机革命/互联网革命

来自Wikibooks,开放世界中的开放书籍


时间线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互联网的发展充满了潮流和逆流、压制、分歧和叛逆。它不是一个简单的成功接连成功的简单故事,而是包括错失的机会、可行但尚未实现的项目以及徒劳的努力、尽管已被证明不可能但仍反复尝试的项目。互联网的历史充满了个别事件,如果没有背景,它们都没有意义。这是互联网的故事,不是英雄神人行走于世的故事,而是人类梦想并付诸行动的故事。

需要编码的反复出现的主题

  • 讨论网络;人际网络
  • 档案/引擎
  • 协议/技术
  • 多媒体
  • 1980年 - 利用Unix v7的UUCP功能,A News见证了Usenet在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和杜克大学之间的诞生。此时,ARPANET是一个由美国国防通信局严格控制的自包含网络。相比之下,UUCPnet很快就被构想为一个主要隐藏于管理层之外的自监管公共网络。毕竟,管理层确实需要批准数百美元的每月电话费,以及可能在初始设备支出上花费数千美元。
  • 1980年 - Mark Horton将人际网络ARPANET邮件列表馈送到FA.Human-nets Usenet新闻组。人际网络讨论了全球计算机通信网络(通常称为WorldNet)的意义。连接严格为单向,但能够窃听ARPANET讨论为加入Usenet提供了关键的诱因。
  • 1981年 - UCB的ucbvax被用作ARPANET和Usenet之间各种邮件列表的网关。这道铁幕的最初突破是岌岌可危的。麻省理工学院在因充当Usenet网关而被威胁退出ARPANET后,花了几个月时间与法律斗争。UUCPnet用户仍然无法向ARPANET用户发送电子邮件。
  • 1982年 - 威廉·吉布森在他的中篇小说"燃烧的铬"中创造了“赛博空间”一词,并在他的小说"神经漫游者"(1984年)中普及了它。
  • 1983年 - Usenet使用连接DEC的decvax和荷兰数学中心的mcvax的拨号调制解调器,建立了其第一条跨大西洋连接。
  • 1983年 - TCP/IP取代了ARPANET的NCP。它不会在欧洲被采用,因为OSI模型被认为是神圣的,尽管用户对强加给他们的OSI模型深恶痛绝。
  • 1984年4月1日 - MC的Piet Beertema伪造了一篇来自苏联总统契尔年科的新闻文章,宣布苏联加入Usenet。一些陷入骗局的人回应说,在提高他们对美苏关系大幅改善的希望方面,这样做品味不佳。五角大楼将调查“如何处理”这一国家安全漏洞,即苏联加入Usenet。美国维持着对先进计算技术的禁运。
  • 1984年6月 - FidoNet是在Fido的第7版的基础上创建的。
  • 1985年4月 - WELL(最初为Whole Earth 'Lectronic Link)上线。
  • 1987年5月 - 约翰·吉尔摩、布莱恩·里德和戈登·莫菲特单方面创建了Usenet的alt.层级结构,从alt.drugs开始。
  • 1988年4月 - 吉恩·斯帕福德单方面拒绝创建soc.sex,导致创建了alt.sex和alt.rock-n-roll。一段时间后,人们才意识到alt.新闻组是不朽的。
  • 1988年8月 - 第一个IRC网络EFnet上线。
  • 1988年11月2日 - 罗伯特·莫里斯释放了第一个互联网蠕虫
  • 1988年11月17日 - EUnet与互联网建立了第一条开放的跨大西洋连接。
  • 1989年 蒂姆·伯纳斯-李创建了HTML,众所周知并为之厌恶。尽管他并非如此,但他被认为发明了万维网。
  • 1990年7月 - 米奇·卡波尔、约翰·佩里·巴洛和约翰·吉尔摩成立了电子前沿基金会,以回应美国特勤局查封史蒂夫·杰克逊游戏公司的电脑(未提起任何指控,该公司几乎破产),保护互联网上的公民自由。
  • 1990年10月 - 科尔·尼德姆发布了允许搜索rec.arts.movies数据文件的shell脚本。这最终将成为IMDB(互联网电影数据库)。
  • 1991年 - MP3被定义和标准化。
  • 1991年 - Gopher发布。
  • 1992年 - Lynx浏览器发布,可以在Gopher和原生标记语言上运行。
  • 1993年 - 美国政府宣布推出Clipper芯片,作为一种促进政府可破解加密的方法。该提议遭到强烈谴责。
  • 1993年 Mosaic 1.0版发布。它被称为“20世纪90年代的杀手级应用”,因为它第一个为互联网提供了流畅的多媒体图形用户界面。
  • 1994年1月 - 雅虎成立。
  • 1994年7月7日 - 弗劳恩霍夫协会发布了第一个MP3编码器,名为l3enc
  • 1994年12月 - 网景发布了网景导航者1.0
  • 1995年 - 亚马逊上线。
  • 1995年 - Deja News的可搜索Usenet档案上线。
  • 1995年9月 - eBay从皮埃尔·奥米迪亚尔的客厅上线。
  • 1995年8月 - Infoseek作为目录服务上线,可通过付费订阅使用。
  • 1995年12月 - DEC实验室的Altavista研究项目上线,免费提供。
  • 1996年 - 互联网档案库成立。Wayback Machine的档案可以追溯到1995年。
  • 1996年11月 - ICQ由以色列初创公司Mirabilis推出。第一个面向非UNIX计算机的通用即时通讯工具。
  • 1996年12月 - Macromedia Flash 1.0版发布。(来源:Flash的历史
  • 1997年 - Winamp发布。
  • 1997年9月 - 斯坦福大学的Google研究项目上线。
  • 1998年1月 - Drudge Report引发了克林顿性丑闻。
  • 1998年 - PHP 3.0版发布。第一个与我们今天所知的PHP非常相似的版本。
  • 1998年 - Audiogalaxy启动。
  • 1999年 - Napster发布。这是第一个点对点音乐共享服务。它促使Audiogalaxy创建了其著名的P2P卫星。
  • 2001年2月 - Google收购了Deja的Usenet档案。
  • 2004年2月 - Facebook成立。

杀手级应用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杀手级应用是指一个应用程序,它在每个人心中证明了他们购买整台电脑的合理性。第一个互联网杀手级应用是电子邮件。第二个是万维网。第三个是点对点文件共享。

互联网经历了不同的时代,很少与任何特定事件相关联。最早的时代是**共享计算**时代。这是shell帐户的时代,在家庭电脑和通过电话线进行SLIP/PPP连接变得普遍之前。

新时代的开始与图形化Web浏览器的兴起相吻合。在使用**SLIP/PPP拨号连接**将呈现卸载到家用电脑之前,允许每个用户在中央服务器上运行图形应用程序根本不可行。

(请注意,这个新时代只是一个新的范式,并非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进步。随着shell账户的消失,如果没有将Usenet文章下载到自己的家用电脑上,就无法再搜索这些文章了。在宽带普及之前,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我们现在所处的第三个时代,简单来说就是**宽带**时代。无论是来自有线电视、电话还是电力公司,宽带都提供了足够的网络带宽,用户能够以一种质的不同方式利用网络(例如音乐和视频交换,以及网络电话)。

第四个时代刚刚开始,它不是无线的,而是**移动网络**的时代。这个时代的标志是MP3播放器、手机,以及某种程度上的PDA。电子纸,如果真的被制造出来,将是这个时代的顶峰象征。

第五个时代正在像施乐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这样的研究实验室中规划,它是一个**无所不在的计算**时代,需要当前从个人电脑向社交电脑过渡的进程完成。

点对点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最初的点对点应用程序是Usenet。几乎从一开始,Usenet就被设想为一种在对等节点之间共享文件(文章)和目录(新闻组)的方式。此外,Usenet长期以来一直被用于分发电影、图片、音乐和软件。特别是软件从一开始就在Usenet上分发,并且是管理层为证明加入Usenet的巨额开支是合理的而提出的理由之一。当Napster在1999年出现时,它的结构与Usenet不同,原因很简单,就是音乐用户的需求大不相同。

特别是,音乐用户不愿意,也无法承担其他所有音乐用户库的全部负载。但更重要的是,从一开始就认为新闻组的类似物是不可接受的。由于无法构建或划分用户的音乐库,能够搜索单个对象(歌曲或专辑)并跟踪单个用户成为了关键要求。这些要求作为约束条件,自然而然地导致了与Usenet非常不同的架构。

基于Web的应用程序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基于Web的应用程序遵循了一个悠久的历史,即在高可用性服务之上运行低可用性服务,以提高前者的可用性。

在90年代,由于电子邮件是迄今为止最广泛使用的服务,因此可以通过电子邮件访问FTP甚至Web服务。事实上,甚至一些Usenet新闻组也可以通过新闻组到邮件列表网关通过电子邮件访问。最大的问题涉及通过电子邮件提供匿名电子邮件服务。在anon.penet.fi被迫应芬兰政府的要求向山达基教会交出用户信息后,重发器基本消失了。

在那个时代,PPP和SLIP远非普遍存在,并非每个人在其ISP都有一个shell账户,即使ISP提供了shell账户。如今,最广泛使用的服务是网络,因此其他服务都运行在其之上。有了这段历史,将服务放到网络上的微小创新几乎不值得被称为创新。

  • 电子邮件
  • Usenet和非Usenet类型的新闻组
  • 维基
  • 博客
  • 书签

隐私保护:欧洲与英美态度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梯队系统”(ECHELON)是一个国际电子间谍网络,旨在窃听所有通信线路。梯队系统由英美(美国、加拿大、英国和澳大利亚)政府维护,不受任何其他人的约束。英美政府经常被指控利用梯队系统监视本国公民。

虽然欧盟经常被英国背叛(英国向美国提供关于机密会议的最新信息),但欧盟已经认识到梯队系统带来的足够威胁,因此在2004年资助了不可破解的量子密码技术的发展。

必须在此背景下评估任何隐私保护问题。

英美政府对隐私的态度大致可以概括为“你没有隐私”。1993年,美国政府推出了“密码剪刀”芯片,以便能够破译公民加密的通信。2000年,英国政府通过了一项法案,允许警方在没有搜查令的情况下要求公民提供加密密钥。

英美政府对企业侵犯隐私的回应以呼吁自我监管为特征。简单地期望企业权力克制自己不要这样做。这与欧洲对待侵犯隐私的行为的态度形成对比,欧洲的态度是将其定为刑事犯罪。

也只有在“反恐战争”的背景下,并且在英国的敦促下,欧盟才扩大了警方监视权力。不用说,这并不适用于企业在欧洲侵犯隐私的行为。事实上,如果美国继续拒绝制定相关法律,欧盟将停止与其交易个人信息。

只有在这种背景下,才能理解某些美国公民对绝对隐私的狂热追求。他们政府的敌对行为导致了他们完全合理的疑虑。这也是为什么电子前沿基金会总部设在旧金山而不是布鲁塞尔的原因。

华夏公益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