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屠杀/反犹太主义/劣等人种
Untermensch(德语,意为“下等人”、“次等人”、“亚人”;复数:Untermenschen)是纳粹种族意识形态中用来描述所谓劣等人的一个词语,特别是“来自东方的民众”,即东欧犹太人和苏联布尔什维克(在纳粹宣传中,这两个群体经常被描述为或多或少地一致)。
尽管通常认为是由纳粹自己创造的,但“下等人”一词实际上是在美国作家洛斯罗普·斯托达德 1922 年的小册子《反抗文明:下等人的威胁》的标题中首次使用。后来,纳粹从这本书的德语版《文化革命:下等人的威胁》(1925 年)中借用了这个词。[1] 德语“Untermensch”一词本身在早期(并非在种族意义上)也曾使用过,例如在 1899 年特奥多尔·冯塔内的长篇小说中。由于大多数使用这个词语的作者没有讨论这个词语何时以及如何进入德语(因此似乎没有意识到斯托达德最初的“下等人”一词),“Untermensch”通常被反译成英语为“亚人”。阿尔弗雷德·罗森伯格是一位主要的纳粹人物,他将东欧“下等人”的概念归因于斯托达德。他在 1930 年的《二十世纪神话》中写道:“这就是洛斯罗普·斯托达德称之为‘下等人’的那种人。” ["...den Lothrop Stoddard als 'Untermenschen' bezeichnete."][2] 引用斯托达德的话:“下等人——指在社会秩序中无法达到能力和适应能力标准的人。”
然而,斯托达德可能将他的“下等人”构建成与弗里德里希·尼采的超人(或超人)概念相对立。斯托达德没有明确说明,但他在他书的结尾(第 262 页)批评地提到了“超人”理念。早在 19 世纪,人们就反复使用与尼采的词语相关的文字游戏,并且由于德语的语言特征,可以随意组合前缀和词根以创造新词,因此这种发展在某种程度上是合乎逻辑的。例如,德国作家特奥多尔·冯塔内在他的长篇小说《斯泰克林》(1898 年,参见第 33 章)中对比了“超人/下等人”这一词对。事实上,即使是尼采本人也至少在一次与“超人”对比时使用了“下等人”(《快乐的科学》[1882 年],第三卷,第 143 章),但这与后来的思想中的下等人没有相似之处。早期的“下等人”例子包括浪漫主义作家让·保尔在他的长篇小说《夜星》(1795 年)中使用这个词来指代猩猩(“8. 狗信日”一章)。
斯托达德整本书的演说都在讨论布尔什维克最近在俄国的掌权,他认为,俄国现在正由地球上最堕落的人统治。他认为,俄国斯拉夫人固有的种族劣等性、迎合最恶劣的人类本能(例如,嫉妒比自己更有才华和更富裕的人)的政治信条的愚蠢,以及共产党基层成员在最传统的意义上都是“天生罪犯”的假设事实,这些都要求一个全新的术语来描述这种现象:“下等人”。在这个意义上,对斯托达德来说,十月革命是即将到来、不可避免的文明国家与“东方民众”冲突的战斗号角。如果白人种族打算赢得与“下等人”的对抗,那么信息表明,他们必须放弃错误的自由主义思想,转而采取彻底的政策变化,例如通过引入广泛的优生学计划。[3]
有关纳粹德国的现有文献不支持斯托达德的著作对纳粹来说只是一种整洁的种族、社会和政治理论总结的说法,这些理论已经是或者很快就会成为纳粹意识形态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纳粹认为,犹太人、斯拉夫人、吉普赛人、阿尔泰人或非洲人,以及反社会分子,以及精神或身体残疾者、同性恋者、罪犯、妓女、乞丐、流浪汉、自由主义者、政治异见者、耶和华见证人和所谓的道德堕落者都是亚人。
"劣等人种"一词在针对犹太人的著作和演讲中被反复使用,最臭名昭著的例子是 1935 年 SS 出版的一本名为“劣等人种”的小册子,其中包含一篇反犹太人的长篇演说,有时被认为是海因里希·希姆莱演讲的摘录。在 1936 年的小册子《党卫军作为反布尔什维克战斗组织》中,希姆莱写道:我们将确保,在欧洲中心德国,永远不会再次发生亚人的犹太-布尔什维克革命,无论是从内部还是从外部的使节那里。[1]
另一个使用“劣等人种”一词的例子,这次是在反苏联宣传中,是另一本小册子,再次命名为“劣等人种”,由希姆莱编辑。该小册子于 1942 年巴巴罗萨行动开始后出版,长约 50 页,主要由照片组成,对敌人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参见下方链接以获取标题页)。历史学家罗伯特·扬·范·佩尔特写道,对纳粹来说,“将欧洲人与苏联亚人对立起来只是一个很小的步骤,而苏联亚人已经成了俄罗斯人受犹太-布尔什维克主义控制的代名词。”[4]
苏联“劣等人种”的概念尤其为纳粹提供了为其种族灭绝政策辩护的理由,特别是他们 1941 年对苏联的侵略,以征服生存空间。纳粹德国的早期计划(总结为“东方总计划”)设想,将从他们在东欧想要征服的领土上驱逐、奴役和消灭不少于 5000 万被认为不适合德国化的民众。 [2].另见纳粹德国和被占领欧洲的种族灭绝。
- ↑ Domenico Losurdo,“Toward a Critique of the Category of Totalitarianism”,《历史唯物主义》12.2(2004 年 4 月),第 25-55 页,这里为第 50 页。
- ↑ 阿尔弗雷德·罗森伯格,《二十世纪神话:对我们时代精神-智力塑造斗争的评价》,慕尼黑:霍恩艾希,1930 年,这里为第 214 页。
- ↑ 洛斯罗普·斯托达德,《反抗文明:下等人的威胁》,纽约:查尔斯·斯克里布纳之子公司,1922 年。
- ↑ 罗伯特·扬·范·佩尔特,“从建筑师的承诺到囚犯的厄运”,《现代主义/现代性》1.1(1994 年),第 80-120 页,这里为第 97 页。
洛斯罗普·斯托达德,《反抗文明:下等人的威胁》,http://users.mo-net.com/mlindste/revltci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