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十诫/不可贪婪

来自维基教科书,开放书籍,为开放世界

不可贪婪是十诫之一,[1] 十诫被法律学者、犹太学者、天主教学者和宗教改革后的学者广泛理解为道德规范。[2] 出埃及记描述了十诫,是上帝对摩西说的,[3] 刻在两块石板上,由上帝的手指刻下,[4] 后来摩西又在石板上写下。[5] 这条诫命的全文如下:

不可贪恋你邻居的房屋,不可贪恋你邻居的妻子,他的男仆、女仆、牛、驴,或你邻居所有的任何东西。

出埃及记 20:17 (NIV)

与其他专注于外在行为的诫命不同,这条诫命关注人的内心。这是一条针对将欲望置于被禁止事物的命令。一条诫命禁止通奸的行为。这条诫命禁止通奸的欲望。一条诫命禁止偷窃。这条诫命禁止渴望不正当地获取他人的财物。新约将耶稣描述为将十诫解释为内心欲望的问题,而不仅仅是禁止某些外在行为。

你们听见有话说:‘不可杀人’,凡杀人的,难免受审判。但我告诉你们,凡向弟兄动怒的,难免受审判…你们听见有话说:‘不可奸淫’,但我告诉你们,凡看见妇女就动淫念的,心里已经与她奸淫了。

马太福音 5:21-22, 27-28 (NIV)

不可贪婪的命令被视为“爱人如己”命令的自然结果。[6] 禁止渴望被禁止事物的命令也被视为个人对思想和欲望进行控制的道德规范。[7]

古代用法

[edit | edit source]

希伯来语中翻译为“贪婪”的词是“chamad”,可以翻译成英文为“covet”、“lust”和“strong desire”。[8] 希伯来圣经包含许多关于色欲或贪婪的警告和负面后果的例子。例如,当上帝指示以色列人关于迦南人的错误宗教时,他警告他们不要贪婪偶像上的银子或金子,因为这会导致把可憎的东西带回家里。

你们要将他们神的像烧在火里,不可贪恋他们像上的银子和金子,也不可取为自己所有,免得你们被它缠住,因为这在耶和华你们上帝眼中是可憎的。不可把可憎之物带进你的房子,免得你和它一样,被定为毁灭。要全然厌恶它,要憎恶它,因为这是定为毁灭的。

申命记 7:25-26 (NIV)

约书亚记中包含一个故事,亚干因贪婪地在耶利哥城毁灭后发现的被禁止的金银而招致神的愤怒。这被描绘为违反契约和可耻的事情。[9] 箴言告诫人们不要贪婪,“要胜过一切,你要保守你的心,因为生命的泉源从那里发出。”[10] 先知弥迦谴责贪婪房屋和田地,以此警告人们不要贪恋物质财富。[11] 希伯来语中的“贪婪”也可以翻译成“色欲”,箴言告诫人们不要以性欲的形式贪婪。

你不可贪恋他的美貌,也不可让他用眼勾引你,因为妓女能使你贫困,淫妇夺取你的生命。

箴言 6:25-26 (NIV)

犹太教解释

[edit | edit source]

迈蒙尼德斯(拉姆邦)认为,禁止贪婪是一种围栏或边界,旨在使信徒与偷窃、通奸和谋杀等严重罪恶保持安全距离。

欲望导致贪婪,贪婪导致偷窃。因为如果(被贪婪物品的)主人不愿意出售,即使他得到了高价并被恳求接受,那个人(谁贪婪这个物体)就会去偷它,正如经文所说(弥迦书 2:2)[弥迦书 2:2],“他们贪婪田地,就偷了它们”。如果主人接近他以索回他的钱或阻止盗窃,那么他就会去杀人。去学习亚哈夫[亚哈]和纳波斯[纳波特]的例子。

迈蒙尼德斯[12]

迈蒙尼德斯劝诫人们从亚哈夫和纳波特的例子中吸取教训,指的是列王纪上 21 中的故事,以色列王亚哈夫试图说服耶斯列人纳波特卖给他王宫附近的一片葡萄园。亚哈夫想要这片土地用来做菜园,但纳波特拒绝卖或交易这块土地给亚哈夫,说:“耶和华禁止我把祖先留给我的产业给你!”[13] 然后亚哈夫的妻子耶洗别密谋通过以亚哈夫的名义给纳波特城镇的长老和贵族写信来获得葡萄园,指示他们让两个恶棍作假证,声称纳波特诅咒了上帝和国王。纳波特随后被石头打死后,亚哈夫占有了纳波特的葡萄园。这段文字描述了耶和华对亚哈夫非常愤怒,先知以利亚宣布了对亚哈夫和耶洗别的审判。 [14]

其他犹太人的观点认为,禁止贪婪本身具有其基本和独立的意义,与其他九条诫命无关。例如,巴瓦·巴特拉教导人们可以用眼睛伤害邻居。它断言,用眼睛造成的伤害也被视为被禁止的伤害。[15] 即使贪婪的欲望隐藏在心中,但律法本身将这种贪婪的欲望视为对邻居的伤害。[16]

菲隆将贪婪的欲望描述为一种对他人进行革命和阴谋的行为,因为灵魂的激情是可怕的。他认为欲望是最糟糕的激情,但也是个人可以自主控制的激情。因此,在关于十诫的论述快要结束时,菲隆告诫人们利用这条诫命来切断欲望,即一切罪恶的源泉。[17] 如果放任不管,贪婪的欲望是个人、人际和国际冲突的根源。

对金钱、对女人、对荣耀或对任何其他快乐的有效原因的热爱,是轻微和普通的邪恶的起源吗?难道不是由于这种激情,人际关系才破裂,将自然产生的善意变成了不可调和的仇恨?难道不是由于这些原因,大国和人口众多的王国才被国内的骚乱所摧毁?难道不是由于同样的原因,陆地和海洋才不断地被海战和军事远征带来的新奇和可怕的灾难所充斥?

菲隆 [18]

伊本·埃兹拉教导人们可以通过训练内心对上帝分配给自己的东西感到满足来控制自己的欲望。

当他知道上帝禁止他拥有邻居的妻子时,那么在他眼中,她比农民眼中的公主还要高贵。因此,他对自己的命运感到满意,不允许自己的内心贪婪和渴望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因为他知道上帝不愿意把它给他;他不能用武力或思想或阴谋来夺取它。他对他的造物主有信心,相信他会供养他,并按他自己的意愿行事。

伊本·埃兹拉[19]

新约观点

[edit | edit source]

路加福音描述了耶稣对人们的告诫,要谨慎小心,不要贪婪。 “你们要谨慎,防备一切贪心,因为人的生命不在乎他所有的丰富。”[20] 耶稣还描述了那些使人污秽的罪,说这些罪来源于内心不受约束的欲望。[21] 雅各书描述了贪婪的欲望潜藏在人的内心,是诱惑和罪恶的根源。[22] 雅各书继续描述贪婪的欲望是如何导致争斗的,以及为什么人们缺乏物质财富,是因为他们没有向神祈求,或者是以错误的动机祈求。

你们贪心,却不得到,所以你们争竞、嫉妒;你们没有,是因为你们不求。你们求而不得到,是因为你们求错了,是要浪费在你们的私欲上。你们这些淫乱的人,难道不知道与世俗为友就是与神为敌吗?所以凡是想要与世俗为友的人,就是与神为敌了。

雅各书 4:2-4[23]

以弗所书和歌罗西书将贪婪视为一种偶像崇拜,并将其与淫乱和污秽一起列为招致神愤怒的罪。[24]

淫乱、污秽和贪婪,这些事连提都不可提,才配称为圣徒。也不可有污秽的言语、愚妄的话,或粗俗的笑话,这些都是不合宜的,倒要感谢神。因为你们要知道,凡淫乱的、污秽的、贪婪的(就是拜偶像的),在基督和神的国里,都无份。不要叫人用虚假的话欺骗你们,因为这些事使神的忿怒临到悖逆之子。

以弗所书 3:5-6[25]

新约强调感恩和知足,这是与贪婪形成对比的心态。施洗约翰告诫士兵要对他们的薪水感到满足,而不是用威胁和虚假指控来勒索钱财。[26] 希伯来书鼓励人们要远离对金钱的爱,“凡事要知足”,依靠神的应许和帮助,而不是依靠财富。[27] 提摩太前书包含了对金钱爱的经典警告,并强调知足于食物和衣服是极大的益处。

敬虔加上知足的心,就是大利了。因为我们没有带什么到世间来,也不能带什么去。只要有衣有食,就当知足。但那些想要发财的人,就落入诱惑、网罗和许多无知有害的私欲里,叫他们沉沦灭亡。贪财是万恶之根。有人贪恋钱财,就偏离了真道,用许多愁苦把自己刺透了。

提摩太前书 6:6-10[28]


罗马天主教教会的教导

[edit | edit source]

天主教教会认为申命记 5:21 和出埃及记 20:17 中禁止贪婪的诫命包括两条诫命,在天主教的教导中被列为第九诫和第十诫。在天主教的观点中,第九诫禁止肉欲(或色欲),第十诫禁止贪婪,以及将自己的心放在物质财富上。

禁止肉欲(色欲)

[edit | edit source]

天主教对第九诫的理解的关键点在于耶稣的这句话:“凡是注视妇女而产生淫念的,心里已经与她犯奸淫了。”[29] 天主教强调内心想法和态度,以及对内心纯洁者的应许,他们将会看见神,并与神相似。

第八福宣告:“心灵纯洁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见神。”(马太福音 5:8)“心灵纯洁”指的是那些将他们的智慧和意志与神的圣洁的要求相一致的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爱德(提摩太前书 4:3-9,提摩太后书 2:22);贞洁或性方面的正直(帖撒罗尼迦前书 4:7,歌罗西书 3:5,以弗所书 4:19);对真理的爱和信仰的正统(提多书 1:15,提摩太前书 1:3-4,提摩太后书 2:23-26)……“心灵纯洁”的人被应许,他们将面对面地看见神,并与神相似。(哥林多前书 13:12;约翰一书 3:2)心灵纯洁是看见神的先决条件。即使现在,它也使我们能够按照神的旨意去看待他人,将他们视为“邻居”;它使我们能够将人类的身体——我们自己的和我们邻居的——视为圣灵的殿,神圣之美的体现。

天主教教理问答[30]

虽然洗礼使基督徒得到罪的净化,但受洗者必须继续与混乱的欲望和肉体的私欲作斗争。借着神的恩典,他可以战胜诱惑,方法是:1)靠着贞洁的恩赐,这恩赐使爱拥有完整和正直的心;2)靠着意念的纯洁,在一切事情上寻求发现和实现神的旨意;3)靠着眼光的纯洁,训练感情和想象力,拒绝与不洁的思想同谋;4)靠着祈祷,向神寻求帮助以抵抗诱惑,将自己的重担卸给神。[31]

遵守第九诫对纯洁的要求需要端庄,端庄保护人的内心世界。端庄拒绝公开那些应该隐藏的东西。端庄是贞洁的仆人,引导人们如何看待他人以及如何以保护的方式对待他人,符合人的尊严。端庄鼓励在爱情关系中要有耐心和节制,要求男女之间满足彼此对最终的奉献和承诺的条件。端庄是一种风雅,它启发人们的着装。端庄是谨慎的,避免不健康的窥探。[32]

除了身体上的端庄,还存在着感情上的端庄。例如,它反对某些广告中对人体进行窥视式探索,或反对某些媒体在展示私密事物方面过度的诱惑。端庄激发一种生活方式,使人们能够抵挡时尚的诱惑和主流意识形态的压力。端庄的形式因文化而异。然而,在任何地方,端庄都存在于对人类固有精神尊严的直觉中。它是随着作为主体的意识觉醒而诞生的。对儿童和青少年进行端庄教育意味着唤醒他们对人的尊重。

天主教教理问答[33]

除了个人纯洁和端庄,天主教教会还教导,基督教的纯洁需要净化社会环境。传播媒介应该在节目中表现出尊重和克制,节目应该避免普遍存在的色情内容和对窥视和幻想的倾向。道德上的放纵建立在对人类自由的错误理解之上。道德法的教育对于发展真正的自由是必要的。教育者应该被期望为年轻人提供“尊重真理、内心品质以及人的道德和精神尊严的教育”。[34]

禁止贪婪和嫉妒他人的财产

[edit | edit source]

天主教关于禁止贪婪和嫉妒的教义围绕着基督的告诫,即渴望和积攒天上的财宝而不是地上的财宝,“因为你的财宝在哪里,你的心也必在那里。”[35] 第十诫被视为完成和展开第九诫。第十诫禁止贪恋别人的财物,因为这是第九诫所禁止的偷窃和欺诈的根源,“不可偷窃。” “眼中贪婪”会导致第九诫所禁止的暴力和不公,“不可杀人。” 贪婪,就像性不道德一样,起源于前三条诫命所禁止的偶像崇拜。第十诫通过关注心的意图和欲望,总结了整部律法。[36] 贪婪的欲望会导致混乱,因为它们超越了满足基本的人类需求,并“超出理性的界限,驱使我们不公正地贪恋不属于我们,属于他人或应得于他人的东西。”[37] 禁止贪婪和无限地积攒地上的财物的欲望。禁止贪财和对财富和权力的热衷。“不可贪恋”意味着我们应该摒弃对任何不属于我们的东西的欲望。永远没有足够的钱被认为是爱钱的症状。[38] 服从第十诫要求嫉妒从人的心中消失。嫉妒是一种致命罪,包括看到别人的财物而感到悲伤,以及不适当地渴望为自己获得这些财物。受洗者应该通过练习善意并为赐予邻居和兄弟的物质祝福而欢欣和赞美上帝,来抵抗嫉妒。[39]

上帝警告人们远离那些看似“好的食物……悦人的眼目……令人羡慕的智慧”,[40] 律法和恩典使人们的心远离贪婪和嫉妒,转向满足人心灵的圣灵。[41]

“但如今,神的义,正在没有律法的时候显明出来,律法和先知都作见证,就是神的义,因信耶稣基督,归于一切相信的人。”(罗马书 3:21-22)从此,基督的信徒“已经把肉体,连肉体的私欲,钉在十字架上了”;他们被圣灵引导,跟随圣灵的愿望。”(加拉太书 5:24,参看罗马书 8:14, 27)

天主教教理问答[42]

天主教教义提醒我们,耶稣命令他的门徒优先于一切人和事物,并命令他们为他和福音“舍弃一切”。[span>43] 耶稣以耶路撒冷的穷寡妇为例,她从贫困中拿出所有赖以生存的东西。[44] 脱离财富被描绘成进入天国的必要条件。[45] “心灵贫穷的人有福了”[46] 代表了这样的期望:那些没有得到所有物质渴望的人更有可能通过耶稣基督寻求精神渴望的满足。“主为富人悲伤,因为他们在丰盛的财物中找到安慰。”[47] “我要见神”表达了人的真正愿望。永生的水解渴了对神的渴望。[span>48] 对今世财物的依恋是一种束缚。圣经的补救措施是对寻求和找到上帝的真正幸福的渴望。圣徒必须与从高天而来的恩典斗争,才能获得上帝所应许的美好事物。基督的信徒战胜了自己的渴望,并凭着上帝的恩典,战胜了快乐和权力的诱惑。[span>49] 因为人若赚得全世界,赔上自己的灵魂,有什么益处呢?[span>50]

宗教改革和后宗教改革的观点

[edit | edit source]

马丁·路德认为,罪恶的人性使得没有人自然地渴望看到别人拥有与自己一样多,每个人都在尽可能多地获取,同时假装自己是虔诚的。路德说,人心是狡诈的,知道如何精心地装饰自己,同时掩盖自己的卑鄙。

因为我们天生就是这样倾向,没有人渴望看到别人拥有与自己一样多,每个人都在尽可能地获取;另一个人可以尽其所能。然而,我们假装自己是虔诚的,知道如何以最精美的装饰来掩盖自己的卑鄙,诉诸并发明巧妙的装置和欺骗性的诡计(正如现在每天最巧妙地构思的那样),就好像它们来自法律条文一样;是的,我们甚至胆敢无礼地参考它,并吹嘘它,并且不会将其称为卑鄙,而是机敏和谨慎。律师和法学家在这方面提供了帮助,他们扭曲和拉伸法律以适应他们的诉讼,强调词语并将其用于遁词,不考虑公平或邻居的需要。简而言之,任何在这些事务中最有经验和最狡猾的人,都会在法律中找到最多的帮助,正如他们自己所说:Vigilantibus iura subveniunt [也就是说,法律有利于警惕的人]。

马丁·路德,大教理问答[51]

路德进一步解释说,第十诫不是针对世上的流氓,而是针对那些虔诚的人,他们希望受到赞扬,并被认为是诚实和正直的人,因为他们没有违反任何外在的诫命。路德在法庭上关于遗产和房地产的争吵和争斗中看到了贪婪。他在以抵押方式获得房屋、城堡和土地的方式进行的融资中看到了贪婪。同样,路德认为第十诫禁止策划将另一个男人的妻子占为己有,并以希律王在他兄弟还活着的时候娶了他兄弟的妻子为例。[52]

无论这些事情以何种方式发生,我们必须知道上帝不希望你剥夺邻居的任何属于他的东西,使他遭受损失,而你却用它来满足你的贪婪,即使你能够在世人面前保持荣誉;因为这是一种秘密的,阴险的欺骗,如我们所说,是在帽子下进行的,以免被发现。因为尽管你像没有做错任何事一样前行,但你仍然伤害了你的邻居;即使它不被称作偷窃和欺骗,但它被称为贪恋邻居的财产,也就是说,旨在占有它,在没有他意愿的情况下将其诱走,并且不愿意看到他享受上帝赐予他的东西。

马丁·路德,大教理问答[53]

约翰·加尔文认为,第十诫要求内心纯洁,超越外在的行为。加尔文区分了明确地打算获得属于我们邻居的东西和内心中的贪婪欲望。对于加尔文来说,设计是意志的刻意同意,在激情占据心灵之后。贪婪可能存在,而没有这种刻意设计,当心灵受到刺激,并被我们所钟爱的事物所吸引时。 [54]

因此,正如主以前命令慈善应该规范我们的愿望、学习和行动一样,他现在命令我们以同样的方式规范心灵的思想,使它们中的任何一个都不被败坏和扭曲,从而使心灵产生相反的倾向。在禁止我们转向和倾向于愤怒、仇恨、通奸、偷窃和虚假之后,他现在禁止我们朝着相同的方向思考。

约翰·加尔文[55]

在解释对贪婪的禁止时,加尔文认为,心灵要么充满对兄弟和邻居的慈善思想,要么倾向于贪婪的欲望和设计。完全充满慈善的心灵没有空间容纳肉体的欲望。加尔文认识到,各种各样的幻想出现在心灵中,他告诫个人要练习选择和纪律,将自己的思想从肉体的欲望和激情中转移开。加尔文断言,上帝在命令中的意图是禁止任何形式的邪恶欲望。[56]

马太·亨利认为,第十诫通过禁止任何可能对邻居造成伤害的欲望,击中了多种罪恶的根源。内心中和头脑中禁止不满意和嫉妒的语言。腐败本性的食欲和欲望被禁止,所有人都被命令在这一律法的反映中看到自己的面孔,并将自己的心置于它的统治之下。[57]

前面的诫命含蓄地禁止了所有想要做会伤害我们邻居的事情的欲望;这条诫命禁止了所有过度渴望拥有会使我们自己满意的东西的欲望。“哦,要是那个人的房子是我的!要是那个人的妻子是我的!要是那个人的财产是我的!”这无疑是不满于我们自己的命运,以及嫉妒邻居的语言;而这些正是这里主要禁止的罪恶。

圣保罗,当上帝的恩典使他的眼目上的蒙蔽掉落时,他意识到这条律法“不可贪恋”,禁止了所有那些不正常的食欲和欲望,这些欲望是腐败本性的头胎,是住在我们里面的罪恶的最初兴起,以及我们所犯的任何罪恶的开端:这是他所说的他以前没有认识到其邪恶的欲望,如果这条诫命,当它在力量中来到他的良心时,没有向他展示它,罗马书 7:7。

马太·亨利[58]

  1. 出埃及记 20:1-21,申命记 5:1-23,“十诫”,新圣经词典,第二版,泰恩代尔出版社,1982 年,第 1174-1175 页
  2. 法官如何思考,理查德·波斯纳,哈佛大学出版社,2008 年,第 322 页;“十诫”,新圣经词典,第二版,泰恩代尔出版社,1982 年,第 1174-1175 页;国际标准圣经百科全书,杰弗里·W·布罗姆利,1988 年,第 117 页;更新神学:从神迹的角度进行的系统神学,J·罗德曼·威廉姆斯,1996 年,第 240 页;做出道德决定:一种基督教对个人和社会伦理的看法,保罗·T·杰西尔德,1991 年,第 24 页
  3. 出埃及记 20:1
  4. 出埃及记 31:18,申命记 9:10,天主教教理问答 2056,http://www.vatican.va/archive/catechism/p3s2.htm,“十诫”,新圣经词典,第二版,泰恩代尔出版社,1982 年,第 1174-1175 页
  5. 出埃及记 34:28
  6. 利未记 19:18,罗马书 13:9,天主教教理问答 2514-2533 http://www.va/archive/catechism/p3s2c2a9.htm
  7. Sefer Ha-chinukh,Mitzva 416,http://www.vbm-torah.org/parsha.63/17yitro.htm
  8. NIV 完整词典,颂赞出版公司,1981 年
  9. 约书亚记 7
  10. 箴言 4:23(NIV)
  11. 弥迦书 2:2
  12. 迈蒙尼德斯,希尔科特·格泽拉·瓦-阿维达 1:11,参见:http://www.vbm-torah.org/parsha.63/17yitro.htm
  13. 列王纪上 21:4(JPS)
  14. 列王纪上 21:20-23
  15. 第十诫:“你不可贪恋” 拉比埃尔哈南·萨梅特 http://www.vbm-torah.org/parsha.63/17yitro.htm
  16. 翁贝托·卡苏托对出埃及记 20:14 的评论,第十诫:“你不可贪恋” 拉比埃尔哈南·萨梅特 http://www.vbm-torah.org/parsha.63/17yitro.htm
  17. 菲隆,《论十诫》第二十二章 http://thriceholy.net/Texts/Decalogue.html
  18. 菲隆,《论十诫》第二十八章 http://thriceholy.net/Texts/Decalogue.html
  19. 伊本·埃兹拉,“你不可贪恋”的评论 http://www.vbm-torah.org/parsha.63/17yitro.htm
  20. 路加福音 12:15 ESV
  21. 马可福音 7:20-22
  22. 雅各书 1:13-15
  23. 雅各书 4:2-4 ESV
  24. 以弗所书 5:3-6,歌罗西书 3:5-6
  25. 以弗所书 3:5-6
  26. 路加福音 3:14
  27. 希伯来书 13:5-6
  28. 提摩太前书 6:6-10 ESV
  29. 天主教教理问答,第九诫,http://www.va/archive/catechism/p3s2c2a9.htm,马太福音 5:28
  30. 天主教教理问答 2518-2519,http://www.va/archive/catechism/p3s2c2a9.htm
  31. 天主教教理问答 2518-2519,http://www.va/archive/catechism/p3s2c2a9.htm
  32. 天主教教理问答 2521-2522,http://www.va/archive/catechism/p3s2c2a9.htm
  33. 天主教教理问答 2523-2524,http://www.va/archive/catechism/p3s2c2a9.htm
  34. 天主教教理问答 2525-2526,http://www.va/archive/catechism/p3s2c2a9.htm
  35. 天主教教理问答,第十诫,http://www.va/archive/catechism/p3s2c2a0.htm,马太福音 6:21
  36. 天主教教理问答,2534 http://www.va/archive/catechism/p3s2c2a0.htm
  37. 天主教教理问答,2535 http://www.va/archive/catechism/p3s2c2a0.htm
  38. 天主教教理问答,2536 http://www.va/archive/catechism/p3s2c2a0.htm
  39. 天主教教理问答,2538-2540 http://www.va/archive/catechism/p3s2c2a0.htm
  40. 创世记 3:6
  41. 天主教教理问答,2541 http://www.va/archive/catechism/p3s2c2a0.htm
  42. 天主教教理问答 2543,http://www.va/archive/catechism/p3s2c2a9.htm
  43. 路加福音 14:33
  44. 路加福音 21:4
  45. 天主教教理问答 2544,http://www.va/archive/catechism/p3s2c2a9.htm
  46. 马太福音 5:3
  47. 天主教教理问答 2547,http://www.va/archive/catechism/p3s2c2a9.htm
  48. 天主教教理问答 2557,http://www.va/archive/catechism/p3s2c2a9.htm 约翰福音 14:14
  49. 天主教教理问答 2548-2550,http://www.va/archive/catechism/p3s2c2a9.htm 2548-2550
  50. 马可福音 8:36
  51. 马丁·路德的大教理问答,由 F·本特和 W.H.T·道翻译,发表于:三语协和:路德教会的象征书籍(圣路易斯:协和出版社,1921 年)第 565-773 页 http://www.iclnet.org/pub/resources/text/wittenberg/luther/catechism/web/cat-08.html
  52. 马可福音 6:17-20
  53. 马丁·路德的大教理问答,由 F·本特和 W.H.T·道翻译,发表于:三语协和:路德教会的象征书籍(圣路易斯:协和出版社,1921 年)第 565-773 页 http://www.iclnet.org/pub/resources/text/wittenberg/luther/catechism/web/cat-08.html
  54. 约翰·加尔文,《基督教要义》,第二卷,第八章,第 49 节 http://www.spurgeon.org/~phil/calvin/bk2ch08.html#fortynin.htm
  55. 约翰·加尔文,《基督教要义》,第二卷,第八章,第 49 节 http://www.spurgeon.org/~phil/calvin/bk2ch08.html#fortynin.htm
  56. 约翰·加尔文,《基督教要义》,第二卷,第八章,第 50 节 http://www.spurgeon.org/~phil/calvin/bk2ch08.html#fifty.htm
  57. 马太·亨利对出埃及记 20:16 的评论 http://godstenlaws.com/ten-commandments/mh-commentary10.html
  58. 马太·亨利对出埃及记 20:16 的评论 http://godstenlaws.com/ten-commandments/mh-commentary10.html

进一步阅读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犹太研究圣经,塔纳赫译本。 2004 年。柏林,阿德尔;布雷特勒,马克·兹维;菲什贝恩,迈克尔,编。犹太出版协会,纽约:牛津大学出版社。 ISBN 0195297512

马太·亨利对整本圣经的简明注释http://www.biblestudytools.com/Commentaries/MatthewHenryConcise/(于 2009 年 9 月 2 日访问)

圣经,英语标准版。 2007 年。十字路口圣经,伊利诺伊州惠顿。 ISBN 1581343795

新耶路撒冷圣经。 1985 年。 http://www.catholic.org/bible/(于 2009 年 8 月 28 日访问)

新国际版研读本圣经。 1995. Barker, Kenneth, Burdick, Donald; Stek John; Wessel, Walter; Youngblood, Ronald, 编. Zondervan. Grand Rapids, MI, 美国 ISBN 0310927099

美国天主教教会。天主教教理问答。 2003. Doubleday Religion. ISBN 0385508190 http://www.vatican.va/archive/ccc_css/archive/catechism/p3s2c2a4.htm (访问时间:2009 年 9 月 1 日)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华夏公益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