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内容

光子的波/标记波,量子擦除器

来自维基教科书,开放世界中的开放书籍

标记波,量子擦除器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马赫-曾德干涉仪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镜子和探测器的示意图

马赫-曾德干涉仪中,光束被一个 50% 的镜子分成两束(红色和蓝色)。这两束光都被一面镜子反射并互相交叉。最后,每束光都以一个单独的探测器结束。在 (1) 中,每个探测器都可以探测来自红色或蓝色路径的光子,并且没有测量到干涉。在 (2) 中,第二个分束器混合了红色和蓝色的光束。现在,两个探测器都显示出干涉,但无法探测光子是否遵循了红色或蓝色的路径。

在经典的波描述中,光子的波被 50% 的镜子分成两部分。在 (1) 中,每个探测器只看到一个波,因此没有与另一个波发生干涉。在 (2) 中,两个波被混合,因此每个探测器都看到了两个波,导致干涉。

粒子路径探测器和纠缠光子 (金等人)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双缝与棱镜和透镜。

高强度激光通过维基百科:β-硼酸钡晶体 (BBO) 的“红色”和“蓝色”部分辐射,该晶体偶尔会产生两个纠缠的光子,能量是激光光子的一半。这些光子通过维基百科:格兰-汤普森棱镜走两条路径。其中一个光子,即“信号”光子,向上穿过透镜到达目标探测器 D0。另一个光子,即“闲置”光子,向下移动,并被棱镜偏转,将它沿着不同的路径发送,具体取决于它来自 BBO 的红色区域还是蓝色区域。在每条路径之外,一个 50% 的镜子充当维基百科:分束器(绿色块),导致 50% 的几率通过,50% 的几率反射到探测器 D3 或 D4。通过的光子被 100% 的镜子(灰绿色块)反射到探测器 D1 或 D2。在两束光束交叉的地方,放置了一个 50% 的镜子,它混合了这两束光束。由于这种排列,如果光子在探测器 D3(或 D4)处被记录,它只能是蓝色(或红色)光子。如果光子在探测器 D1 或 D2 处被记录,它可以是红色或蓝色光子。一个符合计数器从 D0 中只选择与选定其他探测器同时发生的事件。这包括 8 ns 的延迟,以补偿到其他探测器的 2.5 米更长的路径。结果是

  • 当统计与 D3 或 D4 同时发生的事件时,没有干涉。
  • 当统计与 D1 或 D2 同时发生的事件时,出现了干涉图样。

在经典的波物理学中,一组光子是在 BBO 的红色或蓝色区域发射的,而不是同时在两个区域都发射。这样一来,就只会有一个波,它会与 D3 或 D4 干涉。但是,与 D1 或 D2 的干涉无法用经典解释,因为没有两个波。

线性偏振器[1]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在这个实验中,两个波被不同地(垂直地)偏振。然后,没有可见的干涉图样。探测器前方的偏振器,其轴线与其他偏振器成 45° 角,消除了这些信息,导致干涉图样重新出现。

在经典上,这种效应被称为菲涅耳和阿拉戈定律,它指出垂直偏振不会发生干涉。45° 偏振器迫使两个垂直偏振成为平行偏振,从而可以发生干涉。同样,经典的计算也得到了相同的结果。

圆偏振器和纠缠光子 (沃尔本等人)[1]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一个 β-硼酸钡 (BBO) 晶体,被强激光照射,会偶尔产生两个纠缠光子。一个光子(黄色)通过双缝到达信号探测器 Ds,在每条路径中旋转偏振器 Q1 或 Q2。Q1 和 Q2 的轴线垂直,产生相反的旋转偏振。另一个光子(绿色)到达探测器 Dp,路径上有一个线性偏振器立方体 POL。只记录 Ds 中与 Dp 中的光子同时发生的那些光子。Dp 位于比 Ds 更靠近 BBO 的地方,因此光子首先被 Dp 探测到。结果是

  1. 没有 Q1/Q2 和 POL,Ds 中出现了干涉图样
  2. 有 Q1/Q2,没有干涉。
  3. 有 Q1/Q2 和 POL,调整到 Q1 快轴,出现了干涉。
  4. 有 Q1/Q2 和 POL,调整到 Q2 快轴,出现了干涉,但与 3 相比,它相移了 180º。
  5. 1-4 其中 Dp 比 Ds 距离更远,得到了相同的结果。这被称为延迟擦除器,因为 Dp 中的光子比 Ds 中的光子更晚被探测到
四分之一波片中的偏振

在经典的波描述中,Q1 和 Q2 是四分之一波片,它们有一个垂直的“快”轴和“慢”轴。慢轴相对于快轴有一个 π/2 的相位延迟。Q1 和 Q2 互相垂直安装。在设置 2 中,入射光子具有随机偏振(显示为红色),可以分解成两个波,平行(绿色)和垂直(蓝色)于波片的光轴(参见图)。根据轴线,x 或 y 上的波被延迟 π/2。在探测器处,x 和 y 矢量发生干涉(叠加),可以合成一个矢量。计算表明概率为

P = 0.5 - 0.5cos2αsinφ

  • A: 如果 α = 0(入射偏振平行于 Q1 的快轴),则 P = 0.5 - 0.5sinφ
  • B: 如果 α = π/2(入射偏振平行于 Q2 的快轴),则 P = 0.5 + 0.5sinφ
  • C: 如果 α = 随机,则将 α 从 0 积分到 2π 并归一化,得到 P = 1。这当然与 A + B 相同:P = 0.5 - 0.5sinφ + 0.5 + 0.5sinφ = 1

如果入射偏振平行于波片的快轴,则在探测器上可见 φ 干涉图样。A 和 B 之间存在 π 的相位差。如果 α 是随机的,则没有 φ 图样。C 可以解释为没有干涉图样或为两个干涉图样 A 和 B 的总和,它们具有 π 的相位差,当加在一起时不会显示出图样。根据经典规则,两种解释都是正确的。沃尔本的文章也提到设置 2 的结果是设置 3 和 4 的总和。

在实验中,入射光子是 BBO 的信号光子。在设置 2 中,偏振是随机的,因此测量结果如上文 C 所示。BBO 发射一对具有互相垂直偏振的纠缠光子对。根据文章,在设置 3 中,POL 设置为 Q1 的快轴的角度。因此,通过的闲置光子必须有一个信号光子,其偏振与之垂直,因此平行于 Q2 的快轴。这些光子将根据 B 显示出界面图样,这与测量结果一致。在设置 3 中,POL 旋转了 π/2,这得到了 A 的结果。换句话说,Dp 只探测到那些信号光子偏振平行于 Q1 或 Q2 的闲置光子,它们根据 A 或 B 显示出干涉图样。Dp 通过与 Ds 输出的符合来选择这些光子。

在上述公式中,闲置光子在 Dp 中被探测到的时间并不重要(只要使用延迟来补偿路径长度差)。“延迟”效应在经典的波解释中是,POL 决定信号波的偏振Q1/Q2之前,尽管 POL 的位置比 Q1/Q2 距离 BBO 更远。

惠勒的天文实验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惠勒延迟选择实验 是一种思想实验,其中光子穿过双缝后,检测器类型(粒子或波)是在 *之后* 改变的。 [2] 在第二个版本中,尺度被放大到天文尺度:光子起源于一颗恒星,其路径被一颗介入的星系弯曲,因此它可以通过两条不同的路径到达地球上的探测器 图像。探测器可以是一个屏幕(作为波探测器)或两个望远镜,每个望远镜都聚焦在黑洞的任一侧。在两种版本中,惠勒都预计屏幕将测量干涉图案,而两个望远镜将只在一个望远镜中观察到光子,而没有干涉。如果两个望远镜的输出 *光学* 结合起来,干涉图案将恢复,但会丢失光子路径的信息。

这个结果符合经典波:干涉是由检测时两个波的叠加引起的。如果望远镜指向一个波,那么就不会有干涉。如果两个望远镜光学结合,就会再次出现两个波,它们会发生干涉。该实验表明,光子始终保持完整的波和粒子性质,直到它们在吸收过程中结合在一起。 [3] 第一个版本已被雅克等人使用 马赫-曾德尔干涉仪 在实践中得到证实。天文版本尚未完成,在实践中可能太难了,因为对于干涉图案,光子在经过如此长时间后到达地球时必须是相干的。

  1. S.P. Walborn (2002). "双缝量子橡皮擦". 物理评论 A. 65 (3): 033818. doi:10.1103/PhysRevA.65.033818. {{cite journal}}: 未知参数 |coauthors= 被忽略 (|author= 建议) (帮助)
  2. 量子理论的数学基础,A.R. Marlow 编,学术出版社,1978 年。
  3. 宇宙的结构,布莱恩·格林著,2009 年,第七章
华夏公益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