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ddlyWiki/简介
顾名思义,TiddlyWiki 主要灵感来自于一种交互式的、或多或少“社交”的网站,这种网站被称为维基。最初的概念由 Ward Cunningham 在 1990 年代中期定义和演示,目的是建立他称为 波特兰模式库 的东西,以及它更广泛的衍生论坛,即 WikiWikiWeb。后者的名字显然是受当时还相当“热”的万维网概念启发的,而 Cunningham 解释“WikiWiki”部分是夏威夷语中的“快速”。虽然本质上是一个论坛,但它与 WWW 架构及其定义协议 HTTP 和 HTML 出现之前的公告板服务和 Usenet 论坛有明显区别。WikiWikiWeb 的设计——以及大多数随后的解决方案——都建立在这两种协议之上:HTTP 作为 Web 浏览器与互联网上的某个服务器通信的方式,以及 HTML 作为 Web 浏览器解释为定义内容结构的语言。为了实现他们的目标,早期的“维基”引擎专注于创建相当简单的服务器端解决方案,让用户可以直接通过 Web 浏览器构建内容。Ward Cunningham 的最初想法将这种简单性视为一种美德,它依赖于用户来确保内容始终保持主题并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尽管完全缺乏保护内容的硬性措施,他们正在构建。
WikiWikiWeb 的一个明显特征是广泛使用超链接,这当然不是什么新鲜事。Cunningham 说他受到了 Apple Computer 为其 Macintosh PC 在 1980 年代中期开发的 HyperCard 应用程序的启发。他所做的是定义了一种惯例,即使用驼峰命名法写一个词,通常通过像这样将单词连在一起,会自动将其链接到具有该名称的页面。严格来说,这种通常被称为 WikiLinks 的机制并非完全自动,服务器负责以一种使其有效的方式生成发送到浏览器的 HTML,但与将任务交给作者相比,这仍然是一个新颖的想法。这个想法的一个方面是,如果网站上存在一个名为 TiddlyWiki 的页面,而另一个页面的作者写了 TiddlyWiki,而不知道这个页面存在,那么渲染的页面将仍然包含链接。
TiddlyWiki 采用了这个想法,但将自动链接的范围限制在 HTML 文档本身内,正如我们即将看到的那样。
http://giffmex.tiddlyspot.com/#%5B%5BTiddlyWiki%20Showcase%5D%5D
TW 帮助 http://twhelp.tiddlyspot.com
http://www.giffmex.org/twfortherestofus.html
TiddlyWiki 与传统的 MediaWiki 或 Confluence wiki 不同,后者需要数据库服务器和 PHP 才能运行。TiddlyWiki 是一个自包含的 .html 文件,您可以在任何现代 Web 浏览器中使用它,即使没有互联网访问权限。 [1]
与它的“大哥”MediaWiki(维基百科运行的 Web 程序)一样,TiddlyWiki 的核心特点是它支持简单的格式语法和简单的内部页面链接。如果您在维基百科中,正在查看名为钢琴的页面,并且有一个对“莫扎特”的引用,那么您无需创建包含“http://en.wikipedia.org/wiki/Wolfgang_Amadeus_Mozart,” 的超链接,只需写“[[莫扎特]]”即可。TiddlyWiki 有类似的简化语法。 [2]
- ↑ 从任何电脑访问您自己的个人维基 - How-To Geek
- ↑ TiddlyWiki - Flapdoodle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