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部署案例集/2023/深圳
地铁是专用的、高密度、高容量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覆盖城市地区各种地下和地上路权;其大部分线路在地下,高度自动化,班次间隔短;其出行时间可靠性高,在短距离内频繁停靠。
地铁具有速度、舒适度和安全性三大主要技术特点:
车辆运行速度快,启动和制动加速度高,大部分采用高站台,地铁停站时间短,乘客上下车快速便捷,换乘方便,使乘客能更快到达目的地,缩短出行时间。
地铁的车辆和车站一般都配备空调、导向装置、自动售票机等直接为乘客服务的设备,因此城市轨道交通拥有较好的乘坐条件,舒适度优于公共电车和公交车。
地铁在专用轨道上运行,没有平交道口,不受其他交通工具干扰,并配备先进的通信信号设备,因此很少发生交通事故。
- 节约土地:由于大都市城市地区的土地一般价格昂贵,将铁路建在地下可以节省地面空间,让地面用于其他用途。
- 降噪:将铁路建在地下,可以降低地面噪音。
- 减少干扰:由于地铁路线与其他交通系统(如地面道路)没有重叠或交叉,因此交通干扰会更少,可以节省大量通勤时间。
- 节能:面对全球变暖,地铁是最优越的公共交通方式。地下稳定运行的速度节省了大量的通勤时间,让人们乐于乘坐,替代了汽车行驶消耗的很多能源。
- 减排:普通汽车使用汽油或柴油作为能源,而地铁使用电力,没有尾气排放,对环境没有污染。
地铁的主要市场是城市居民、通勤者、学生和游客。在当今城市化加速发展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城市生活、工作和学习。作为城市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地铁能够提供高效、便捷、舒适的出行服务,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在短时间内完成长距离出行。此外,地铁也是游客非常重要的交通工具,可以便捷地前往城市各种景点和商业中心。中国地铁行业上市公司大部分集中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铁建设需求量大的华东、华北地区。
世界上第一个地下系统是由伦敦城市律师查尔斯·皮尔森在1843年泰晤士河隧道开通后不久提出的,作为改善城市计划的一部分,而中国地下铁路最早由北京市委于1953年提出,并于1965年开通试运行。在地铁出现之前,城市地区最常见的交通方式是马车、汽车或电车。然而,这些交通方式往往速度慢、可靠性差,尤其是在交通拥堵严重的上下班高峰时段,因此地铁主要作为城市繁忙道路交通的替代方式。现代社会,随着城市化和人口增长,城市道路交通日益拥堵,导致交通事故、交通污染和能源浪费等问题日益突出。此外,地铁还可以替代部分城市的远程客运,如公路客运和铁路客运。在一些城市,地铁系统已经相对完善,可以提供高速、便捷、安全的城市客运服务,方便城市居民和游客出行。
最早的地铁系统由蒸汽机车驱动,因此在隧道地下铺设了煤炭和水供应管道。蒸汽机车的排放和煤烟污染了地铁内部的空气,也造成了卫生和健康问题。
1900 年,巴黎地铁率先采用电力驱动技术,取代了蒸汽机车。电力驱动技术的优势在于效率高、环保、安全性高,同时还能为地铁运营商带来更好的利润空间。
地铁信号系统是地铁运营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确保列车的安全。20 世纪 50 年代后,各国地铁系统开始采用电子信号系统,取代了人工操作。随着技术的发展,现代地铁信号系统变得非常精确和复杂,可以为地铁运营提供高安全性和可靠性。
自动驾驶技术是近年来地铁技术的重要发展趋势。许多新的地铁系统,特别是在中国,使用自动驾驶技术。自动驾驶技术可以极大地提高地铁运营的效率和安全性,同时减少对人力资源的依赖。
改革开放后,深圳是中国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从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快速城市化。随着城市化加速,深圳人口和经济迅速增长,城市交通压力也随之加大。传统的道路运输已无法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和车辆需求,需要更高效、更快捷的交通方式来缓解交通拥堵。1983 年,时任深圳市委书记、市长的梁湘率队赴新加坡考察。回到深圳后,市政府决定在深南大道两侧各留出 30 米绿化带,并在深南大道绿化带中间预留 16 米,为未来建设城市轻轨。1988 年,经过十年建设,深圳提出建设客运轨道交通计划,建设连接罗湖火车站和机场的轻轨交通,总长约 39 公里。直到 1992 年,国务院和国家计委才批准深圳建设轻轨(地铁)交通。
早在 1984 年,市政府的《深圳经济特区总体规划(1985-2000)》就指出,随着深圳交通流量的不断增长,有必要建设轻轨(地铁)。该政策提出了深圳地铁未来发展方向。1992 年,深圳市政府成立了深圳地铁规划总部,开始规划建设深圳地铁系统。由于轻轨交通量较小,无法满足深圳快速发展的需求。因此,政府决定将轻轨线路改建为地下,并用交通量更大的地铁线路取代,并重新研究可行性和轨道交通网规划。1994 年,政府制定了《深圳客运轨道交通网总体规划》,经审议后纳入《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全市轨道交通网络由九条线路组成,其中三条为现有通勤铁路,六条为待建的地下和轻轨线路,总长约 270 公里。3 条铁路为广深铁路、平南铁路和坪盐铁路,已改造成城际铁路。该规划政策奠定了深圳地铁网络的基本框架。
1995 年 12 月,中国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暂停审批城市地下快速轨道交通项目的通知》,暂停除北京、上海和广州以外其他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审批。深圳地铁项目暂时中止。
为了推进深圳地铁建设,深圳市政府于 1997 年向国家计委申请地铁项目,并于 1998 年 5 月获得批准。该项目随后正式立项并更名为“深圳地铁一期工程”。一期工程于 1998 年开工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于 1999 年获得国家批准。项目历时 6 年,于 2004 年 12 月 28 日,一期工程正式投入试运营。地铁一期工程开通后,深圳地铁网络并未立即继续扩张。2003 年,深圳市规划局制定了《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05-2010)》,提出了二期工程,计划新增三条地铁线路,并延长两条主线。该建设规划于 2005 年 3 月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准,并于 2011 年完成。地铁二期工程的完成,为同年举行的第 26 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提供了良好的交通服务保障,提升了深圳整体交通能力。深圳轨道交通占公共交通的比例也从开通前的 6%上升到 29%。2010 年,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编制了《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11-2016)》,提出了 2011 年至 2016 年的建设规划(深圳地铁三期工程),并于 2011 年 4 月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准。深圳地铁三期工程包括建设 6 号线、7 号线、8 号线、9 号线和 11 号线,共计 5 条线路。自 2016 年起,新线陆续开通运营。
1998年7月,深圳地铁有限公司注册成立。深圳地铁一直在探索和创新投资融资模式,包括金融租赁、中期票据、中期债券、银团贷款和短期贷款的组合,并研究规划上市融资。深圳地铁项目一期工程总长仅20多公里,其中70%的建设资金来自政府财政,其余30%来自银行贷款。二期工程总长155公里,融资压力巨大,政府资金比例降至40%,60%由深圳地铁有限公司自筹。从三期工程开始,深圳市政府不再提供直接资本投入。7号线和11号线总投资的50%主要来自轨道交通覆盖范围内的收入和沿线土地开发收入。其他资金来自中国银行贷款。当土地收入无法满足需求时,将投入市级财政资金。除了传统的银行贷款外,深圳地铁还陆续开展了一系列融资项目。例如,2011年,深圳地铁集团发行了100亿元的中期票据。
自二期工程开始,深圳政府大规模采用“建设-移交”(BT)模式进行地铁建设,即中标者先垫资建设,政府三年后回购。这是为了缓解资金压力,加快建设进度。总投资206亿元的5号线是全球最大的BT模式城市轨道交通项目。三期工程中的7号线、9号线和11号线均采用BT模式建设,BT范围内的项目成本达到480亿元。
12号线和13号线是深圳首批采用公私合营(PPP)模式运营的地铁线路。PPP项目的建设包括车辆、信号、自动售票系统、机电设备和轨道铺设工程。通过公开招标,深圳地铁集团与中电建组建项目公司运营12号线,港铁(深圳)与中国铁路电气化局组建项目公司运营13号线。两家项目公司负责项目的投资建设、运营管理和维护、资产更新和追加投资的整个过程。
深圳地铁发展成熟阶段
2016年,深圳地铁二期工程陆续建成通车。线路的增加和扩展意味着深圳地铁发展正式进入成熟阶段。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竞争环境和政策价值模式,深圳地铁进行了以下尝试
持续拓展地铁线路网络
深圳地铁成立初期主要面向市中心商务区和居民区。随着城市不断扩张发展,深圳地铁逐渐扩展到郊区和周边城市。例如,深圳地铁4号线延伸至龙岗区,深圳地铁9号线连接深圳市中心和机场。通过持续拓展地铁线路,深圳地铁可以更好地满足市民的出行需求,同时提升其在城市交通市场的竞争优势。
采用创新票价和服务策略
深圳地铁一直在引入创新票价和服务策略,以提升其竞争力。例如,深圳地铁推出了“地铁+公交”联票,方便乘客在乘坐地铁和公交之间轻松转换。此外,深圳地铁还推出了多种类型的车票和优惠,如学生票、老年人票和假日优惠,以吸引更多人乘坐地铁,提升其市场份额。
推广智能绿色出行
深圳地铁持续推动智能绿色出行,以适应市场和政策变化。例如,深圳地铁引入了手机扫码支付等智能支付方式,方便市民购票。此外,深圳地铁也积极倡导绿色出行理念,鼓励市民乘坐公共交通和自行车出行,减少汽车使用对环境的影响。
深圳地铁发展未来展望
目前最新的深圳地铁线网规划是2017年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发布的《深圳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16-2035)》。预计将建设33条城市轨道线路(1-32号线和6号线支线),总长1265公里,其中城市快线8条,普速线24条。为了更好地满足未来人们对地铁的需求,深圳地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 **进一步拓展地铁网络:** 虽然深圳的地铁网络已经发展良好,但随着城市不断扩张,地铁网络需要进一步拓展,以更好地服务市民和游客。
- **提升设施便利性和舒适度:** 需要在地铁车站提供更多便利设施,例如更多自动售货机和座位,以及改善车厢的舒适度,例如更好的通风系统和更舒适的座椅。
- **提升服务质量:** 地铁工作人员需要提供更有效率、更友好的服务,例如帮助乘客解决问题,提供必要的资讯。
- **提升安全措施:** 需要进一步加强地铁的安全措施,例如安装更多监控摄像头和增加警力,保障乘客安全。
量化分析
根据深圳市统计局提供的相关数据,获得深圳地铁2005-2022年的年度客运量,并对这些数据进行拟合和分析,以确定发展的三个阶段:诞生、增长和成熟。拟合到数据的三个参数函数是
其中
- 是状态度量(例如,客运量)
- 是时间(年)
- 是拐点时间( 达成的年份)
- 是饱和状态水平
- 是一个系数
由于数据使用时间有限,需要使用普通最小二乘回归方法估计 K 和 b。系数使用以下公式估计
其中
变量 | 描述 | 值 |
---|---|---|
饱和状态水平 | 2500000 | |
系数 | 0.3291 | |
R 平方 | 0.9328 | |
拐点时间 | 2016 |
深圳地铁于 2004 年 12 月正式通车,因此数据从 2005 年开始收集。深圳地铁发展成长阶段的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非常吻合。深圳地铁于 2016 年进入发展成熟阶段,这与拐点时间一致;2020 年受疫情影响,年度客运量大幅下降,但次年 2021 年恢复到峰值,2022 年起年度客运量呈现稳步下降趋势。由于深圳地铁建设时间较短,尚未出现明显的衰退期。
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地铁的发展时间并不长。1969 年北京地铁一号线建成通车标志着地铁技术正式引入中国。当时由于国际形势、技术储备、人才条件等多方面因素,中国地铁建设周期较长,速度缓慢。直到 21 世纪,中国经济进一步对外开放,极大刺激了经济增长,为地铁建设奠定了经济基础,深圳于 2004 年底开通地铁以满足社会出行需求,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深圳地铁现已进入发展成熟阶段。在此期间,深圳地铁建设采取了 BT(建设—转让)模式和 PPP(公私合作)模式,地铁票务不断完善,推出了扫码支付、银行卡刷卡等支付方式。2022 年 8 月,深圳发布城市轨道交通第五期建设规划,计划将地铁网络覆盖到远离市区、地铁覆盖率较低的区域,提高市民乘坐轨道交通的便捷性。相信未来深圳地铁将会得到更大的发展。
- ↑ 深圳地铁。 (n.d.). 深圳地铁. Www.szmc.net. 检索于 2023 年 3 月 10 日,来自 https://www.szmc.net/shentieyunying/yunyingfuwu/szsgdjtyyxlwl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