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历史/尼克松与印度支那
在60年代,有3起主要的暗杀事件,分别是约翰·F·肯尼迪、马丁·路德·金和罗伯特·F·肯尼迪。许多关于暗杀的阴谋论仍然流行,尤其是那些怀疑政府干预的阴谋论,这对一些美国人如何看待他们的政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进一步加剧了美国人的分化。[1][2]
在金博士在孟菲斯遇刺身亡后,100多个城市爆发了骚乱。军队被召集来控制暴徒。全国人民对金博士的死感到震惊和悲伤,他们担心国内暴力事件会重新发生。
1960年代后期和1970年代初期,出现了许多反对种族主义的重要动员活动。1972年,针对新的反移民法律,亚洲人首次举行大规模示威。针对民族阵线(NF)的抗议活动越来越多,到1974年,该组织正在缓慢地建立支持。还出现了一系列针对警察骚扰和种族主义教育政策的抗议和运动。正是反种族主义力量集中在反对NF的运动中,由反纳粹联盟(ANL)领导,粉碎了种族主义的兴起。与反种族主义摇滚乐一起,它不仅举办了两场大型狂欢节,而且还举办了无数的活动,将黑人和白人年轻人聚集在一起。
在争夺民主党提名人的过程中,副总统休伯特·H·汉弗莱、尤金·麦卡锡和罗伯特·弗朗西斯·肯尼迪(约翰·F的兄弟)竞争激烈。在大多数初选中,肯尼迪都险胜麦卡锡,而与此同时,汉弗莱则获得了民主党领导人的支持,这些领导人选择了参加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1968年6月,肯尼迪赢得了加利福尼亚州的初选,加利福尼亚州是代表大会代表最多的州。鲍比·肯尼迪试图成为总统,追随他哥哥的脚步。在胜利之夜的庆祝集会上,肯尼迪被西尔汉·比尔汉开枪打死,西尔汉·比尔汉声称他不记得开枪打死鲍比·肯尼迪。西尔汉用.22手枪射击了肯尼迪。肯尼迪中弹多次,另有五人受伤。全国人民再次被新的暴力事件震惊。肯尼迪的遗体在纽约圣帕特里克大教堂停放了两天,然后于6月8日举行了葬礼弥撒。他的遗体被埋葬在阿灵顿国家公墓,靠近他的兄弟约翰。他的死促使美国特勤局对总统候选人进行保护。休伯特·汉弗莱随后赢得了民主党总统提名,但最终在选举中险些败给了理查德·尼克松。
由于汉弗莱在民主党领导人和代表中获得了支持,他似乎在芝加哥举行的代表大会上获得了足够的选票来赢得提名。然而,汉弗莱是约翰逊在越南政策的支持者,因此他被认为是战争的支持者。
大多数支持肯尼迪的反战民主党人感到被排斥在大会之外。他们怒气冲冲地涌向芝加哥,抗议汉弗莱的提名。在大会的第一个和第二个晚上,抗议者基本上都很平静,芝加哥警方也只逮捕了少数人。然而,在第三个晚上,抗议者计划游行到大会现场进行抗议。
芝加哥市长担心再次爆发暴力,让警察在会场外阻止抗议者。当他们试图走另一条路时,抗议者再次被阻止。抗议者愤怒地开始向警察投掷物品。警察向人群发射催泪瓦斯,并向抗议者发起冲锋,殴打了一些人,并将另一些人拘留。
汉弗莱赢得了提名,但暴力事件损害了他的竞选。全国人民在电视上看到了所有愤怒和暴行。似乎民主党人无法控制自己的政党。
尼克松,前副总统,已被共和党人悄悄提名为他们的候选人。尼克松声称代表了美国的“沉默的大多数”;也就是说,那些开始对政治采取更加保守的态度,并且不喜欢“嬉皮士”和民权运动的人。尼克松还承诺结束越南战争,尽管他从未说过他会赢得战争。
由于尼克松关于越南的承诺,他赢得了反战民主党人和共和党人的支持。在一次重大的政治复出(尼克松在1960年大选中败北,并在1962年加州州长竞选中失败),尼克松以微弱优势赢得了普选,比汉弗莱多获得了50万张选票。他在选举人团中以更大优势获胜,获得了301票,而汉弗莱只获得了191票。
另请注意,尼克松在1969年11月3日,也就是他当选近一年后发表了上述声明。他从他的副总统斯皮罗·阿格纽在同年5月9日发表的一篇演讲中窃取了这句话。阿格纽的作家可能是从肯尼迪总统1956年的著作《勇气的画像》中借鉴的。最初的短语可以追溯到爱德华·扬1721年的诗歌《复仇》
“生命是沙漠,生命是孤独;
死亡将我们与大多数人联系在一起。”
当听到阿格纽和尼克松声称代表死者,也许是作为亡灵的使者时,这成了民主党人和抗议者之间的一个内部笑话。这仅仅是在凯撒·罗梅罗的《活死人之夜》上映两年后。
尼克松为了稳定国家,在外交政策上做了许多改变。他任命亨利·基辛格为国家安全顾问,后来又任命他为国务卿。他们都相信现实政治的理念,即把国家利益置于领导人政治意识形态之上,并认为和平只能通过谈判,而不是战争来实现。在尼克松总统任期内,他和基辛格致力于缓解冷战。
尼克松承诺让美国从越南战争中脱身,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履行了承诺。他和基辛格将他们的计划称为“越南化”,即把战争交给南越。到1970年底,越南的驻军人数从1969年初的540,000人下降到335,000人。到1970年1月,越南战争已成为美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战争,并且伤亡惨重,有40,000人死亡,超过250,000人受伤,是美国历史上第三次代价最昂贵的海外战争。1971年,越南仅有60,000名驻军。
为了弥补越南军队损失,尼克松加大了轰炸力度。胡志明小道位于老挝和柬埔寨边境,甚至有时进入这两个国家,被进行了轰炸。尼克松想保持自己作为和平总统的公众形象,所以柬埔寨的轰炸被保密。越南战争是第一批在电视上直播的战争之一。这提高了美国全国人民的意识,因为他们更加了解战争的残酷行为。
战争似乎在亚洲和美国本土同时进行。成千上万的抗议者,主要是年轻的大学生,反对战争,并在战争后期开始感到厌战。许多年轻人被征召入伍,在海外作战,幸运的是,如果他们能负担得起大学教育,就能逃避兵役。
越南战争使美国人民的意见分化。有些人认为这场战争是不道德的,有些人认为它不利于美国利益,而有些人则认为这场战争是必要的,可以阻止共产主义的蔓延(正如他们所见)。
越南战争不仅带来了暴力,也带来了许多国内外就业机会。征兵令发布,成千上万的士兵被派往越南,还有成千上万的志愿兵。由于所有这些士兵都在海外作战,许多小企业和工厂都需要雇用新工人,这为当时的其他美国人提供了许多就业机会。
在1972年秋季,和平似乎近在咫尺。但在最后一刻,谈判破裂,因为南越拒绝让北越军队进入他们的国家。尼克松决定发动最后一轮猛烈的轰炸,试图吓唬北越停止战争,但他们坚持战斗,继续作战。1975年初,北越发动了最后一次大规模进攻。南越军队崩溃,不久,南越首都西贡就被越共控制。美国人争先恐后地从该国撤离,4月29日,美国人乘坐直升机从美国大使馆屋顶撤离。1975年4月30日凌晨,西贡沦陷。不久之后,南越投降。
回到美国后,美军没有受到欢迎。许多美国人对战争的结果感到愤怒,或者只是对战争的发生感到愤怒,他们只想忘记这场磨难。越南满目疮痍,大约有140万越南人(双方)丧生。此外,有58,000名美国人死亡,300,000人受伤,美国在战争中浪费了1,500亿美元。
1969年,尼克松想要缓和冷战的紧张局势,帮助国家从越南的悲剧中恢复过来。他和基辛格运用“现实政治”的原则,即以国家利益而非领导人的信念为基础做出决策,来制定新的外交政策。尼克松制定了“缓和”的外交政策计划,旨在缓和国际紧张局势。尼克松在新计划中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美、欧、苏、中、日之间的“力量平衡”,以防止任何一个国家过于强大。
为了启动他的新计划,尼克松开始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表示友好。1949年,共产党通过政变(突然以武力改变政府)夺取了中国政府的控制权后,美国与中国断绝了关系。1970年,尼克松开始暗示要与中国建立新的关系,他不再使用“红色中国”来称呼这个国家,这是一个对该国的侮辱性称呼。通过改善与中国的关系,尼克松希望苏联在与美国的谈判中变得更加合作,因为它害怕美中结盟。
中国意识到美国人态度的转变,于1971年4月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问中国,一周后,美国与中国之间恢复贸易。在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后,尼克松宣布将访问中国首都北京。1972年2月,尼克松终于来到北京。他登上长城和参加中国宴会的照片登上了国际新闻。在接下来的七年里,中美关系将得到完全恢复。
-
尼克松总统参观中国长城。
-
尼克松总统与毛泽东握手。
-
尼克松总统和周总理敬酒。
尼克松对苏联的判断是正确的。苏联领导人列昂尼德·勃列日涅夫担心中国与美国结盟,同意在1972年5月在莫斯科与尼克松会面。[3] 再次,尼克松与共产主义领导人会面的照片登上了新闻。在莫斯科期间,尼克松签署了《第一阶段反弹道导弹条约》,即《限制战略武器条约》。该条约限制了苏联和美国可以拥有的核武器数量。
勃列日涅夫认为苏联的科学技术正在衰退,他同意与美国在贸易和信息方面合作。这样,苏联也可以获得急需的美国粮食。由于谈判的成果,军备竞赛减缓,国际紧张局势缓和。
尼克松试图通过与北越的和平谈判结束战争,但这些谈判通常陷入僵局,因为北越对战争采取了观望的态度。他们相信,美国国内对战争的反对情绪最终会变得如此强烈,以至于尼克松将被迫从该国撤军。
尼克松试图赢得他的“沉默多数”的支持,并重新获得对战争的支持,但随后,柬埔寨陷入了共产党和非共产党力量之间的内战。尼克松决定向柬埔寨派遣军队,摧毁共产主义据点,美国人对他们的领导人(他一直努力结束战争)攻击一个中立国家感到愤怒。反对情绪,尤其是在大学里,变得更加强烈。[4]
这在俄亥俄州的肯特州立大学尤其明显。5月1日,学生开始抗议,导致市中心的一些窗户被打碎,防暴警察用催泪瓦斯还击。[5] 5月2日,学生们烧毁了肯特州立大学校园的预备役军官训练团大楼,然后切断消防员的消防水带,阻止他们灭火,俄亥俄州州长宣布戒严,即紧急军事统治。[6][7][5] 国民警卫队随后强行将所有在校人员,包括非学生,赶到宿舍。[5] 到5月3日,许多外地人来到这里观察抗议活动。[5] 5月3日晚上,抗议活动重新开始,希望与官员会面,但他们却被更多的催泪瓦斯迎面而来。[5]
他们比“褐衫党”、共产主义分子和“夜骑士”还要糟糕,是美国滋养的**最糟糕的人**。
5月4日星期一,学校恢复上课。[5]尽管集会是被禁止的,但2000人还是在肯特公地进行了最初的和平抗议。[11]国民警卫队命令学生解散,并向人群发射催泪弹,但当天风向不利,催泪弹效果不佳,而激愤的人群开始向卫兵投掷石块。[5]因此,国民警卫队用刺刀推进,将大多数抗议者推到一个围起来的田野里,他们在山顶上占据了阵地。[5]出于未知原因,国民警卫队随后转身,28名卫兵朝一个小群体开火,持续13秒,共发射了61至67枪。[5]四名学生遇难,另有13人受伤。[5]
数百名抗议者对袭击事件感到愤怒和难以置信,国民警卫队撤退到公地后,他们重新集结。[11]此时,很明显,那些留下来的人愿意为他们的事业而死,国民警卫队也愿意向学生开枪。[11] 教职工担心最坏的情况发生,恳求国民警卫队让他们和剩下的学生说话,经过20分钟的慷慨激昂的恳求,他们成功地驱散了剩余的学生。[5][11]
我现在恳求你们,如果你现在不散开,他们就会冲进来,这只会是一场大屠杀!—格伦·弗兰克教授,枪击事件后恳求[12]
枪击事件后,大学校长和县检察官都下令关闭校园。[5][11] 尽管如此,教授们还是秘密地使用附近其他学院的设施完成了这学期的课程,并用自己的房屋为学生提供住宿和教学。[13][14]
最初,大多数美国公众站在国民警卫队一边。[15]
暴力再次袭击了密西西比州的杰克逊州立大学。在校园暴力事件发生一夜后,警方被叫来控制学生,但最终警方向学生开枪,造成两人死亡。目击者回忆说,警察疯狂地向学校的宿舍楼开枪。警方声称他们在自卫,防止狙击手攻击。
由于越南、柬埔寨和老挝战争摧毁了人们的房屋和田地,成千上万的难民乘坐船只逃离该国。许多人来到美国,但大多数美国人并没有张开双臂欢迎他们。
老挝的苗族在战争中站在美国一边,反对共产党,并在共产党报复其参与战争后被迫逃离。[16] 苗族移民于1976年开始大量移居美国,主要集中在加利福尼亚州和明尼苏达州。[16] 他们传统的农业文化并不适合现代机械化农业,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逐渐开始适应。[16] 苗族最初在美国医院的表现并不理想,但他们最初的糟糕经历促使医务人员改善医患之间的沟通。[16][17]
逃离红色高棉种族灭绝的柬埔寨难民[18] 经常定居在加利福尼亚州,在那里他们对洛杉矶的甜甜圈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
在20世纪70年代,参加“妇女运动”的女性宣称,在过去几十年中,她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很大成就。这些成就包括:已婚妇女获得以自己名义拥有信贷的权利,而不仅仅是以丈夫名义拥有信贷;未婚妇女获得获得避孕措施的权利;妇女获得陪审团成员的权利;妇女获得在招聘广告中与男性并列的权利。
这些女权主义者设定的目标之一是改变人们对强奸的看法和法律。在此之前,精神科医生会声称“妇女有时会通过……她们的整体态度和外表在很大程度上激怒了她们的袭击者”。诸如此类的言论和信念让人们更容易对强奸受害者产生不那么同情的看法。然而,到20世纪70年代末,活动家们在州一级努力为强奸受害者建立危机中心,教育警察、医院安保人员等如何处理和照顾被强奸的妇女。这些女性甚至成功地改变了一些法律。[20]
1970年3月,一位名叫诺玛·麦克维的德克萨斯州妇女,未婚且怀孕,在年轻律师莎拉·韦丁顿的建议下,决定起诉德克萨斯州。当时,绝大多数其他州都有类似的法律。当时,德克萨斯州有一项法律禁止堕胎,除非妇女怀孕危及生命。按照标准的法院程序,麦克维被改名为简·罗,因为她不想让法院知道自己的身份。
随着罗诉韦德案在各级法院中均对罗和达拉斯县地区检察官亨利·韦德有利的裁决,该案最终被提交到最高法院。该案于1971年12月13日首次进行辩论,并于1972年10月11日再次进行辩论(应法院要求),韦丁顿辩称,德克萨斯州法律(因此所有禁止堕胎的法律)违反了第一、第四、第五、第九和第十四修正案,这些修正案赋予公民隐私权,并且堕胎法侵犯了妇女的隐私权。
该案于1973年1月22日作出判决,哈里·布莱克蒙撰写了裁决。以7比2的多数票,法院裁定,第一、第四、第五、第九和第十四修正案确实共同赋予公民隐私权,而堕胎法确实侵犯了妇女的隐私权。
罗诉韦德案的判决主要依据美国宪法第九修正案,该修正案是权利法案的一部分。法院在此案中的判决是,第九修正案在指出“宪法中列举的某些权利,不应解释为否认或贬低人民保留的其他权利”时,保护了个人隐私权。
尼克松对这一裁决感到失望,因为他最近任命了沃伦·伯格(首席大法官)、哈里·布莱克蒙、刘易斯·鲍威尔和威廉·雷诺兹。尼克松认为,作为共和党人,这些法官会做出保守的裁决。只有雷诺兹会反对多数意见。另一个反对票是拜伦·怀特,他由约翰·F·肯尼迪任命。
该裁决延续了至今仍在存在的堕胎分歧。它赋予了民主党中更加自由和进步的群体普遍的“选择权”观点,以及共和党中更加保守和宗教的群体“反堕胎权”观点。该案于1992年重新审理,只是重申了判决。
罗诉韦德案不仅是堕胎合法化的转折点,也是许多其他辩论的转折点。它促使人们思考一个人何时成为一个人。对一些人来说,它是解放和自由的象征,因为妇女可以控制何时或是否进行完整的妊娠,这并非小事,从扩展意义上说,妇女可以更多地控制自己的生活。对另一些人来说,允许堕胎违反了他们宗教教义,许多堕胎的批评者将这一程序称为谋杀,并在执行堕胎手术的诊所外进行抗议,或游说制定限制诊所运营能力的法律。
许多美国印第安人,尤其是那些参与了美国印第安人运动的印第安人,进行了一些抗议和占领活动,最显著的包括1969年占领恶魔岛[21]和1970年感恩节占领普利茅斯岩[22]。
环境保护署成立于1970年,在尼克松政府期间成立,旨在帮助更负责任地管理环境资源。[23]
1970年的邮政重组法将邮政部改组为美国邮政服务。[24]
1971年,美国国家铁路客运公司(也称为美铁)成立,将20条客运铁路服务合并为一个由公共资助的国家网络。[25]
1971年,尼克松对1972年大选有很多疑虑。但这是在尼克松和基辛格大幅改善与苏联和中国关系之前。当这些任务完成时,全国大多数人都赞成尼克松。更有利于尼克松的是民主党的分裂以及对乔治·麦戈文的争议性提名。麦戈文的一些立场,包括立即结束越南战争,以及建立有保障的最低收入,当时被许多人视为过于激进。在民主党初选中,南部民主党人甚至组成了“任何人都行,只要不是麦戈文”的联盟。
即便如此,尼克松的偏执和竞选总统的压力还是会让国家陷入混乱,他的政府也陷入危机。很久以后,人们会发现尼克松的竞选活动会扭曲真相、法律和道德。
为了开始他的竞选活动,尼克松要求一群最忠诚的助手创建一个“敌人名单”,一个列出反对尼克松政府的政治对手的名单。然后,尼克松要求国税局和联邦调查局调查那些在敌人名单上的人,并辩称他的行为是合理的,因为他认为那些被调查的人对国家安全构成威胁。尼克松正逐渐将他的竞选活动从总统竞选活动转变为反敌人的竞选活动。尼克松是重新被提名的共和党候选人,与斯皮罗·T·艾格纽搭档竞选。他们将挑战民主党候选人、南达科他州参议员乔治·麦戈文。麦戈文与参议员托马斯·伊格尔顿搭档竞选副总统。在媒体发现伊格尔顿曾因心理问题接受治疗后,伊格尔顿很快被萨金特·施莱弗取代。尼克松还将挑战长期种族隔离主义者乔治·华莱士。1972年5月15日,华莱士成为暗杀企图的受害者,导致他下半身瘫痪。华莱士被21岁的阿瑟·布雷默枪击。布雷默还枪击了另外三人,并被判处63年监禁。[26]
尼克松利用竞选活动拨款的一部分资金,资助了一个秘密的“水管工”小组,他们“堵住”了对政府有害的信息泄露。资金还用于对尼克松的民主党对手进行阴谋诡计。
1972年11月,毫无知情的公众前往投票站为总统投票。尼克松以压倒性优势赢得大选,获得近61%的普选票和537张选举人票中的520张。
大选结束后有一段时间风平浪静。1973年末,中东国家在美方支持以色列对埃及(该地区最强大的国家)和叙利亚发动短暂战争后,对美国实施石油禁运,即拒绝与美国进行贸易。美国的汽油价格飞涨,加油站不得不配给汽油,并实施“每人限购10加仑”之类的限制。许多人失业。尼克松努力改善与中东的关系,1974年3月,禁运解除。他还成功地让美国从越南撤军。由于他的工作,美国人普遍赞成尼克松。
选民不知道,1972年6月17日午夜过后不久,一名名叫弗兰克·威尔斯的安全警卫在水门大厦的停车场巡逻时,发现通往大楼门的门锁上被人贴了胶带。他撕掉了胶带,没有放在心上,但一小时后,他发现胶带又被贴上了。他打电话报警,警察逮捕了大厦内的五名窃贼。
随后对“水管工”戈登·利迪和E·霍华德·亨特的逮捕,慢慢地、但肯定地让总统职位感到震动。起初,尼克松政府否认与这两名“水管工”或五名男子试图在大厦的民主党总部电话上安装窃听器(窃听器是电话窃听设备,通常由间谍和其他从事间谍活动的人使用)有任何关系,当调查人员收集到暗示尼克松政府确实参与其中的信息时。尼克松的新闻秘书罗纳德·齐格勒将这起入室盗窃案斥为“三流的入室盗窃案”。
《华盛顿邮报》是一家在华盛顿特区颇具影响力,并在全国发行的一家报纸,它听到了水门大厦事件的消息后,开始发表一系列文章,将尼克松与这起盗窃案联系起来。此外,在接受询问后,一名窃贼承认白宫对其参与这起入室盗窃案撒谎。然而,只有大约一半的美国人听说过这起盗窃案。
1973年初,参议院投票决定举行关于水门事件的听证会。他们要求司法部聘请一位不受尼克松影响的特别检察官,对水门事件进行调查。科克斯和北卡罗来纳州参议员山姆·欧文慢慢地揭露了白宫正在发生的巨大丑闻。5月,前白宫副法律顾问约翰·迪安(尼克松的密友)作证说确实存在掩盖事实的行为,并且是由尼克松本人指使的。
尼克松绝望的程度在1973年10月变得很明显,当时科克斯下令尼克松交出总统办公室秘密录音系统记录的谈话录音。尼克松以“行政特权”为由拒绝,声称发布录音将损害国家安全。
当科克斯试图获得一项命令以释放录音时,尼克松命令司法部长艾略特·理查森解雇科克斯(毕竟,是司法部聘请了科克斯),但理查森拒绝并辞职。尼克松随后命令副司法部长威廉·里克尔斯豪斯解雇科克斯,但他与理查森一样,拒绝并辞职。最后,尼克松让司法部的一名低级官员,副检察长罗伯特·博克解雇了科克斯。这一系列辞职和科克斯的解雇被称为“星期六夜大屠杀”。公众对此感到愤怒。
在水门丑闻达到顶峰时,司法部发现了另一个丑闻:副总统斯皮罗·阿格纽在担任马里兰州州长期间收受贿赂。他于 1973 年 10 月 10 日辞职。尼克松提名密歇根州众议员杰拉尔德·福特为他的副总统,福特很快得到确认。
随着公众对“星期六夜大屠杀”的愤怒加剧,众议院决定启动弹劾程序。如果多数人投票指控总统犯下严重罪行和违反行为,他将由参议院审判,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将主持审判。如果 100 名参议员中有 67 名投票认定尼克松有罪,他将被免职。
1974 年 4 月,尼克松决定发布经过大量编辑的录音带文字记录,以试图改善自己的形象。但这只会导致更多公众抗议,最高法院最终裁定尼克松必须交出录音带。当其中一条录音带上的对话显示尼克松下令掩盖盗窃案后,公众震惊,众议院考虑弹劾。在造成更多损害之前,尼克松于 1974 年 8 月 9 日辞职。他将是第一位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位辞职的总统,杰拉尔德·福特将成为唯一一位未经选举就任总统或副总统职位的总统。
丑闻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除其他事项外,国会通过了一系列法律,严格限制总统发动未经宣布的战争的权力,限制竞选开支,并加强公众获取政府信息的权利。此外,它证明了宪法中制衡的制度可以发挥作用,将滥用职权或暴政的总统赶下台。但危机带来的最大影响无疑是公众对政客和民选官员的信任和信心下降;对民选官员的道德、行为和动机的怀疑将会很深,并且会持续很长时间。由于尼克松的党派关系以及福特在成为总统后对尼克松进行先发制人的赦免而引发的公愤,人们将腐败与共和党联系在一起。新政人士及其继任者数十年的选区划分,确保了自 20 世纪 30 年代以来,国会两院都拥有几乎不可撼动的压倒性多数民主党人。水门事件的影响确保了这一趋势将在 1974 年 11 月的中期选举中持续下去。共和党将在 1976 年为水门事件付出沉重代价,福特败给一位相对政治新秀,失去了白宫。
- ↑ "阴谋思维与约翰·F·肯尼迪、罗伯特·肯尼迪和马丁·路德·金遇刺事件". mcadams.posc.mu.edu. 检索于 2020 年 9 月 18 日.
- ↑ "遇刺事件,JFK、RFK 和 MLK 的政治遗产由专家检验". duq.edu. 检索于 2020 年 9 月 18 日.
- ↑ "尼克松和勃列日涅夫签署历史性军控条约 - 来自档案,1972 年 5 月 27 日". 卫报. 2013 年 5 月 27 日(转载). https://www.theguardian.com/theguardian/2013/may/27/nuclear-arms-pact-russia-usa-1972. 检索于 2020 年 9 月 18 日.
- ↑ Lepore, Jill. "肯特州立大学与永无止境的战争"(英文)。纽约客. https://www.newyorker.com/magazine/2020/05/04/kent-state-and-the-war-that-never-ended. 检索于 2020 年 9 月 18 日.
- ↑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5 月 4 日时间轴 特别馆藏与档案 肯特州立大学图书馆". www.library.kent.edu. 肯特州立大学图书馆. 检索于 2020 年 9 月 18 日.
- ↑ "肯特州立大学枪击事件". novaonline.nvcc.edu. 检索于 2020 年 9 月 18 日.
- ↑ "'做好准备':肯特州立大学枪击事件发生前,火焰迎接国民警卫队"(英文)。www.cincinnati.com. https://www.cincinnati.com/in-depth/news/history/2020/05/01/kent-state-shooting-rotc-building-fire-national-guard-arrives/3052786001/. 检索于 2020 年 9 月 18 日.
- ↑ "声明:州长詹姆斯·A·罗兹 · 肯特州立大学图书馆。特别馆藏与档案". omeka.library.kent.edu. 检索于 2020 年 9 月 18 日.
- ↑ Dessem, Matthew (2020 年 6 月 4 日). "派遣军队"(英文)。Slate 杂志. https://slate.com/culture/2020/06/send-in-the-troops-cotton-bennet-new-york-times-boston-peterloo-tiananmen.html. 检索于 2020 年 9 月 18 日.
- ↑ "Rhodes' record scarred by Kent State tragedy" (in en). The Blade. https://www.toledoblade.com/opinion/2001/03/11/Rhodes-record-scarred-by-Kent-State-tragedy/stories/200103110042. Retrieved 18 September 2020.
- ↑ a b c d e "The May 4 Shootings at Kent State University: The Search for Historical Accuracy Kent State University". www.kent.edu. Retrieved 18 September 2020.
- ↑ "CHAPTER SEVEN: The Harvest Special Collections and Archives Kent State University Libraries". www.library.kent.edu. Retrieved 18 September 2020.
- ↑ "Keeping Kent Open Special Collections and Archives Kent State University Libraries". www.library.kent.edu. Retrieved 18 September 2020.
- ↑ ""Kent State in Exile" Special Collections and Archives Kent State University Libraries". www.library.kent.edu. Retrieved 18 September 2020.
- ↑ Reeves, Richard. "Recalling horrors of Kent State". baltimoresun.com. https://www.baltimoresun.com/news/bs-xpm-2000-05-04-0005060387-story.html. Retrieved 18 September 2020.
- ↑ a b c d "Hmong Becoming Minnesotan". education.mnhs.org. 3 March 2015. Retrieved 18 September 2020.
- ↑ Maichou, Lor; Xiong, Phia; Park, Linda; Schwei, Rebecca J.; Jacobs, Elizabeth A. (2017). "Western or Traditional Healers? Understanding Decision Making in the Hmong Population". Western journal of nursing research. 39 (3): 400–415. doi:10.1177/0193945916636484. ISSN 0193-9459. Retrieved 18 September 2020.
- ↑ "Independent Lens . REFUGEE . War and Cambodia | PBS". www.pbs.org. Retrieved 18 September 2020.
- ↑ "Inside Doughnut Culture in Southern California". Time. https://time.com/longform/national-doughnut-day-photos/. Retrieved 18 September 2020.
- ↑ Mary Beth Norton, et al, "A People and A Nation:Eighth Edition", 902-903
- ↑ "We Hold the Rock - Alcatraz Island (U.S. National Park Service)". www.nps.gov. Retrieved 18 September 2020.
- ↑ "Rising: The American Indian Movement and the Third Space of Sovereignty". Rising: The American Indian Movement and the Third Space of Sovereignty. Retrieved 18 September 2020.
- ↑ Milano, Brett. "The evolution of American environmental law from Nixon to Trump". Harvard Law Today. Retrieved 18 September 2020.
- ↑ "The Birth of the USPS and the Politics of Postal Reform". The MIT Press Reader. 17 August 2020. Retrieved 18 September 2020.
- ↑ "Historic Timeline — Amtrak: History of America's Railroad". history.amtrak.com. Retrieved 18 September 2020.
- ↑ "超级评论;美国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