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少年:古代文明/吠陀
吠陀人大约生活在公元前3000年,也就是今天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地区。文明从恒河平原(印度)到印度河(印巴)建立。发展吠陀文明的人被称为雅利安人。雅利安人的显著贡献可以从他们的文学中追溯,这被称为吠陀文学。如此古老而多样的文学在世界其他任何地方都找不到。最早的雅利安人的生活体现在《梨俱吠陀》中,它创作于公元前1500年。
早期的吠陀人过着游牧的生活,这意味着他们四处迁徙。后来,随着农业变得越来越重要,他们开始定居下来。他们住在用稻草建造的小屋里,后来又用木材建造房屋。早期的吠陀雅利安人居住在印度次大陆西北部的信度、杰卢姆、切纳布、拉维、比亚斯、萨特莱吉和萨拉斯瓦蒂河流域。
晚餐可能是热腾腾的美味小麦面包,配以大麦或米饭。他们似乎是非常优秀的农民。他们种植大麦、豌豆、甜瓜、小麦和枣子。农场种植棉花并饲养绵羊、猪、瘤牛(一种牛)和水牛。鱼是用鱼钩在河里钓到的!每个城镇都有一个大型的中央谷物储存建筑。庄稼被种植,收获后集中储存,供城镇的所有人享用。
最初,在非常古老的时代,衣服是用动物皮革制成的。后来使用了棉花、丝绸和其他不同的植物基纱线以及金、银和铜线。
服装通常由两块布料组成,一块裹在躯干上,另一块裹在下半身。男性穿着不同类型的裤子、多蒂、兜裆布以及不同种类的衬衫、围巾和披肩。使用了各种各样的帽子和头巾。
女性在服装方面有更多选择。她们也穿多蒂,有时也戴头巾。当穿多蒂时,也搭配一件短上衣(乔利)和一条围巾。还可以穿纱丽,这是一种包裹在身体上的布料,松散的末端披在肩上。乔利与纱丽搭配穿着。最后,人们发现了男性和女性佩戴的金饰和其他宝石。男性和女性都有各种各样的装饰品。男性和女性都使用各种各样的配饰,包括手提包和肩背包。
人们根据自己的年龄、职业和社会地位着装。
吠陀人用梵语写作。梨俱吠陀,四部吠陀中最古老的一部(见下文),是用被称为吠陀梵语的语言创作的,当时印度还没有引入文字。后来,文字被引入,古典梵语开始出现。
梵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之一,与印欧语系中的许多现代语言有关。这些语言,包括英语,都有一些与梵语单词相关的单词。以下是一些这样的单词
英语 | 法语 | 德语 | 梵语(音译) | 梵语(原文) |
---|---|---|---|---|
八 | huit | acht | ||
父亲 | père | Vater | pitr, pitha | िपत |
主意 | idée | Ahnung | ||
母亲 | mère | Mutter | matr, matha | मतृ |
风 | vent | Wind |
早期的雅利安人是自然力量的崇拜者,他们将自然力量视为神灵。主要神灵包括伐楼拿、阿耆尼、乌莎斯和阿底提。 “一神论”[神是唯一的]的思想构成了他们宗教的基础,即神是无所不在的。宇宙是从“存在”中产生的。无论以任何名字、任何形式崇拜神,最终都会达到“一神论”。宽容深深植根于印度人的心理。吠陀教是世界上一些最古老宗教的源头,包括印度教、佛教、锡克教和耆那教。宗教以婆罗门(祭司)为中心,他们向神灵献祭,照顾社会的宗教需求,并维护寺庙。祭司在社会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他们受到吠陀的指导,吠陀是一部包含咒语、赞美诗以及关于冥想、神秘主义和哲学的章节的圣经“启示”文本集。有四部吠陀——《梨俱吠陀》、《夜柔吠陀》、《 साम吠陀》和《阿闼婆吠陀》。
人们在婆罗门的帮助下进行崇拜。他们进行祭祀并吟诵诗句。他们祈求孩子(尤其是男孩)、牛和财富。
一些仪式和祭祀包括
- 饮用索摩,一种由某种山区植物的茎榨取汁液制成的饮料。确切的植物尚不清楚。
- 火祭,例如
- 火神祭,一种向火神阿耆尼祈祷的仪式。
- 祭坛建造,一种需要十二天才能完成的仪式,在此期间,会用超过一千块砖建造一个巨大的鸟形祭坛。
- 火祭或火牺牲。
- 马祭。
- 人祭或人身祭祀。
- 关于恶魔学和魔法的仪式。
吠陀教的主要神灵是因陀罗[众神之王]、阿耆尼(火)和索摩。次要神灵包括伐楼拿[雨神]、苏利耶(太阳)、密特拉和伐由(风)。女神包括乌莎斯(黎明)、普里提维(大地)和阿底提。河流,尤其是萨拉斯瓦蒂河,也被视为女神。
或许最著名的吠陀人是一位名叫帕尼尼的语法学家。他出生于公元前5年左右。他以制定了3959条梵语形态学规则(词语结构的研究)而闻名,这些规则被称为《阿ष्ट阿迭耶》。在西方语言学家(研究语言的人)中,他以完美地描述这些规则而闻名。事实上,计算机科学家已经利用这些规则来教计算机梵语!用于描述编程语言的语法,称为巴克斯-诺尔范式语法,与帕尼尼的语法规则非常相似。
根据一些传统,数学家平伽是帕尼尼的弟弟。他是第一个描述二进制数系统、斐波那契数列和帕斯卡三角形的数学家。也许最著名的是阿耶波多,他被认为发现了“零”,如果没有“零”,就不可能取得任何重大的科学或数学突破。出版了一系列名为《吠陀数学》的书籍,这些书籍展示了如何使用公式来简化计算方法,而这些方法在现代数学中则很复杂。吠陀包含了所有科学分支的知识。
吠陀人的影响可以在印度教中看到,印度教起源于古代吠陀宗教。无法确定印度教的实际起源日期。一些学者估计,最终形成今天被称为印度教的习俗和传统始于公元前3102年至公元前1300年。可以说,印度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宗教。今天的印度教本质上是吠陀时代的“圣典正法”——关于如何过上正确、有成效、有益的生活的哲学。事实上,“印度教”这个名称是最近才出现的,是与东亚、中亚和欧洲武士部落互动和入侵的结果。更一般地说,人们认为“印度教”这个名称是古代外人用来描述印度河流域以东的民族的,印度河流经现在的印度和巴基斯坦旁遮普地区。
印度教徒(信奉印度教的人)相信达摩、业力和解脱。简单来说,达摩是一种生活方式——使人体、心灵和灵魂与自然和谐相处。业力字面意思是行动。吠陀和后吠陀哲学非常重视业力,因为这是人唯一能够控制的事情。业力是一个人一生中所做一切事情的总和。业力的概念类似于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概念。善行带来好的结果,而恶行带来坏的结果。解脱是从生死轮回中解脱出来。解脱这个词用来描述所有智慧生命的最终目标——将人的本质精神(灵魂)与宇宙精神(梵天)合二为一。
印度教徒也相信吠陀人的神和女神。尽管几个世纪以来,印度教和其背后的哲学受到了许多影响,但人们认为圣典正法基本上一直延续着吠陀时代的方式。
在早期雅利安时代,四吠陀:梨俱吠陀、夜柔吠陀、 साम吠陀和阿闼婆吠陀被编撰出来。梨俱吠陀是第一部被编撰的书。在后吠陀时代,伟大的史诗《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被写成。
吠陀人将人们在社会中的角色分为四个类别——四个“瓦尔纳”。这四个类别是劳动阶层(首陀罗)、商人阶层(吠舍)、武士阶层(刹帝利)和祭司阶层(婆罗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分类导致了误解和剥削,并演变成了今天所说的印度教种姓制度。
婆罗门成为最高种姓。他们是祭司和圣人。接下来是刹帝利,即武士和统治者。吠舍是商人。最后是首陀罗,即仆人和劳动者。除了上述四个种姓之外,那些从事“不洁”工作的人被认为是种姓制度之外的人,是“不可接触者”——种姓制度内的人不与他们直接接触。圣雄甘地称他们为哈里詹——上帝的孩子。他们今天称自己为达利特——受压迫者。
种姓制度最初是基于劳动分工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也被用来控制宗教和社会生活。尽管种姓制度现在在印度已被废除,但其影响仍然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对低种姓的歧视仍然存在,许多达利特仍然生活在贫困之中。然而,印度政府已制定计划来教育他们并帮助他们摆脱贫困。
就像它们对吠陀人来说是神圣的,奶牛对印度教徒来说也是神圣的。在印度教中,所有动物都被视为神圣的,尤其是奶牛。因此,印度教徒不吃牛肉。有一个名为马图丰格尔(泰米尔语中字面意思是“奶牛丰格尔”)的地方节日,这是一个感谢奶牛的感恩节。此外,还有一个传统认为,一头名叫卡玛德努的神牛——无数恩典的赐予者——被认为是所有印度教神的母亲。
吠陀的古代语言仍在印度学校教授。包括印地语、孟加拉语和古吉拉特语在内的大多数现代北印度语的词根都源于梵语。
尽管今天没有说梵语为母语的群体,但在大多数印度教仪式中仍然使用梵语赞美诗。在印度卡纳塔克邦希莫加区的马图尔镇,梵语仍然是口语。即使是南印度的语言,如马拉雅拉姆语,也起源于梵语和泰米尔语的影响。说梵语的学者正在逐渐消失,但一个名为“梵语巴拉蒂”的组织正在通过其免费的梵语夏令营和课程逐渐复兴这种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