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媒体/维基文库
维基文库 是维基媒体基金会运营的免费内容文本来源在线图书馆。其目标是收集所有形式的免费文本,包括多种语言。它还为此目的提供翻译工作。
维基文库以数字格式收集和存储先前出版的文本,包括小说、非小说作品、信件、演讲、宪法和历史文件、法律以及各种其他文件。所有收集的文本要么是免版税的,要么是根据知识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许可证发布的。欢迎所有语言的文本,以及翻译。
维基文库不托管由其贡献者制作的“自费出版”书籍或文件。[需要引用]
维基文库有着不平凡的早期历史(2003-2005 年),包括多次更名和位置(URL)更改,以及 2005 年迁移到语言子域。
该项目最初在计划阶段被称为“Project Sourceberg”(源自 Project Gutenberg 的双关语)。然后它在一个错误的位置开始了它的活动,当时源文本被放置在 ps.wikipedia.org。贡献者将“PS”理解为“主要来源”[1] 或 Project Sourceberg,他们错误地接管了普什图语维基百科的子域。[需要引用]
Project Sourceberg 在 2003 年 11 月 24 日获得自己的临时 URL(sources.wikipedia.org
)时正式开始,[2] 所有文本和讨论都从 ps.wikipedia.org 迁移到那里。对项目名称的投票在 2003 年 12 月 6 日将项目名称更改为 维基文库。尽管名称发生了变化,但该项目直到 2004 年 7 月 23 日才迁移到其永久 URL(在 http://wikisource.org
)。[3]
在该项目正式开始(在 sources.wikipedia.org)后的两周内,创建了超过 1000 个页面,其中大约 200 个被指定为实际文章。2004 年 1 月 4 日,维基文库迎来了其第 100 位注册用户。在 2004 年 7 月初,文章数量超过 2400 篇,注册用户超过 500 人。
截至 2005 年 4 月 30 日,注册用户为 2667 人(包括 18 名管理员),文章接近 19,000 篇。该项目当天突破了 96,000 次编辑。
维基文库的希伯来语版本于 2004 年 8 月创建。对特定语言的希伯来语网站的需求源于在从左到右的环境中(希伯来语是从右到左书写的)键入和编辑希伯来语文本的困难。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德语等其他语言的贡献者也要求创建自己的维基百科,但 12 月份关于创建独立语言域的投票没有结果。最后,在 2005 年 5 月 12 日结束的第二次投票以压倒性优势支持在维基文库采用独立的语言子域,允许每种语言在自己的维基百科上托管其文本。
Brion Vibber 于 2005 年 8 月 23 日创建了最初的 14 种语言。[4] 新语言不包括英语,但代码 en: 暂时设置为重定向到主网站 (wikisource.org)。
此时,维基文库社区通过一项手动按语言对数千个页面和类别进行排序的大规模项目,为第二波页面导入本地维基做好了准备。2005 年 9 月 11 日,wikisource.org 维基重新配置以启用英语版本],以及当天早上和前一天晚上创建的 8 种其他语言。[5]
2006 年 3 月 29 日又创建了 3 种语言,[6] 然后在 2006 年 6 月 2 日又创建了一波 14 种语言域。[7] 目前,除了托管在 wikisource.org 的其他语言外,还有 50 多种语言的维基文库拥有独立的子域,wikisource.org 充当孵化器或没有自己的子域的语言的所在地(目前有 31 种语言在本地托管)。
在迁移到语言子域期间,社区要求主 wikisource.org 网站保持一个功能正常的维基百科,以服务于三个目的
- 作为整个维基文库项目所有语言的多语言协调网站。实际上,自转换为语言域以来,该网站用于多语言协调的使用并不多。不过,在文书馆有一些政策活动,以及在维基文库:2007 等页面上的新闻和语言里程碑的多语言更新。
- 为没有自己子域的语言提供文本的家园,每个语言都有自己的本地主页进行自我组织。作为语言孵化器,维基百科目前为 30 多种目前没有自己语言子域的语言提供了一个家园。其中一些非常活跃,并建立了拥有数百种文本的图书馆,例如世界语和沃拉普克语,以及拥有数千种文本的图书馆(印地语)。
- 为访问 http://wikisource.org 的用户提供本地维基社区对其主页动态多语言门户的直接持续支持。当前的主页门户由 ThomasV 于 2005 年 8 月 26 日创建,其设计基于维基百科门户。
项目特定协调维基的概念最初在维基文库实现,也在另一个维基媒体项目中得到认可,即维基教科书的 Beta 维基。与 wikisource.org 一样,它服务于所有语言的维基教科书协调,以及语言孵化器。但与维基文库不同的是,它的主页不充当其多语言门户[9](它不是一个维基页面)。
由于维基文库最初被称为“Project Sourceberg”,所以它的第一个标识是一张冰山的图片。进行的两次选择继任者的投票都没有结果,最初的标识一直保留到 2006 年。最后,由于法律和技术原因——因为图片的许可证不适合维基媒体基金会标识,而且照片无法正确缩放——一个受原始图片启发的风格化的矢量冰山被要求作为该项目的标识。
维基文库的口号“免费图书馆”首次被广泛使用是在 2005 年 8 月 27 日项目的多语言门户网站上,当时它基于维基百科门户网站进行了重新设计(历史版本)。[10] 就像在维基百科门户网站上一样,维基文库的口号出现在项目十种主要语言的徽标周围。
点击门户网站的中心图片(中间的冰山徽标和页面顶部的“维基文库”标题)链接到一个 **包含 60 种语言的** 维基文库 和 免费图书馆 **翻译列表** 。
后续里程碑
[edit | edit source]2005 年 11 月 27 日,英文维基文库 在其成立的第三个月突破了 20,000 个文本单元,其文本数量已经超过了 4 月份(迁至语言子域之前)整个项目的文本数量。
2008 年 2 月 14 日,英文维基文库突破了 100,000 个文本单元。[11]
特殊项目
[edit | edit source]英文
- 1911 年大英百科全书
- 伊斯顿圣经词典
- 新学生参考书(扫描文本校对)
- 注释书籍
德语
所有项目将通过扫描文本进行校对。
参考文献
[edit | edit source]- ↑ Nostalgia.wikipedia.org
- ↑ Sources.wikipedia.org
- ↑ Wikisource.org
- ↑ 2005 年 8 月 23 日的服务器管理员日志;第十五种语言(sr:)是在 8 月 25 日创建的(见上文)。
- ↑ 参见 2005 年 9 月 11 日的服务器管理员日志,时间为凌晨 1:20 和下方(9 月 10 日)晚上 10:49。
- ↑ 3 月 29 日的服务器管理员日志
- ↑ 2006 年 6 月 2 日的服务器管理员日志
- ↑ 参见维基文库的 多语言门户网站 和元维基的 按大小排序的维基文库列表 中的组织列表。
- ↑ Wikiversity.org
- ↑ Wikisource.org
- ↑ Wikisource:Wikisource:Scriptorium#100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