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威廉·莎士比亚作品/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

来自维基教科书,开放的书籍,开放的世界
罗密欧与朱丽叶,福特·麦多克斯·布朗笔下的著名阳台场景

罗密欧与朱丽叶 是威廉·莎士比亚早期创作的一部悲剧,讲述了一对命中注定的年轻恋人之间的爱情故事。故事以他们的自杀而告终,他们最终化解了两个世仇家族之间的长期冲突。这部作品因其语言和戏剧效果而受到文学评论家的高度评价。与哈姆雷特一样,它是莎士比亚最常上演的戏剧之一,被许多人认为是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爱情故事。它也是莎士比亚生前最受欢迎的戏剧之一。

罗密欧与朱丽叶属于从古希腊时代延续下来的悲剧爱情故事传统。它的剧情源于一个意大利故事,由亚瑟·布鲁克在 1562 年翻译成诗歌,名为罗密欧与朱丽叶,威廉·佩恩特在 1582 年将其改写成散文,名为欢乐宫殿。布鲁克和佩恩特是莎士比亚创作罗密欧与朱丽叶的主要来源。莎士比亚从这两位作者那里借鉴了许多内容,但同时也发展了次要人物,尤其是马库西奥和巴黎伯爵,以扩展剧情。这部戏剧可能是大约在 1595-1596 年创作的,并在 1597 年首次以第一版四开本出版。该文本质量低下,后来的版本对其进行了修正,使其更接近莎士比亚的原文。

莎士比亚在戏剧结构方面的运用,尤其是他对次要人物的扩展,以及使用次要情节来美化故事的做法,被誉为是他戏剧技巧的早期标志。这部戏剧为不同的角色赋予了不同的诗歌形式,有时还会随着角色的发展而改变形式。例如,罗密欧随着戏剧的进展,越来越精通十四行诗形式。角色们经常将爱情与死亡进行比较,并暗示命运的作用。

自出版以来,罗密欧与朱丽叶已被多次改编成舞台剧、电影、音乐剧和歌剧形式。在英国复辟时期,威廉·达文南将其重新上演并进行了大量的改动。大卫·加里克在 18 世纪的版本,一直延续到维多利亚时期,也改变了几个场景,删除了当时被认为是下流的内容。19 世纪的演员,包括夏洛特·库什曼,恢复了原文,并专注于以更真实的表演方式来演绎故事。约翰·吉尔古德在 1935 年的版本非常忠于莎士比亚的文本,并使用伊丽莎白时代的服装和舞台布景来增强戏剧效果。最近的版本,包括电影版本,已经为现代观众改编了这部戏剧,经常将故事背景置于一个熟悉的环境中。

剧中人物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朱丽叶,菲利普·H·卡尔德隆作品

维罗纳统治家族

  • 埃斯卡洛斯公爵:维罗纳公爵
  • 巴黎伯爵:埃斯卡洛斯公爵的亲戚;希望娶朱丽叶。
  • 马库西奥:埃斯卡洛斯公爵的另一个亲戚;罗密欧的朋友。

卡普莱特家族

  • 卡普莱特老爷:卡普莱特家族族长。
  • 卡普莱特夫人:卡普莱特家族家主;希望朱丽叶嫁给巴黎。
  • 朱丽叶·卡普莱特:卡普莱特家族的女儿;女主角。
  • 提巴尔特:朱丽叶的表哥,卡普莱特夫人的侄子。

卡普莱特家族仆人

  • 奶妈:朱丽叶的贴身侍女和密友。
  • 彼得:卡普莱特家族仆人,奶妈的助手。
  • 桑普森:卡普莱特家族仆人。
  • 格雷戈里:卡普莱特家族仆人。

蒙太古家族

  • 蒙太古老爷:蒙太古家族族长。
  • 蒙太古夫人:蒙太古家族家主
  • 罗密欧·蒙太古:蒙太古家族的儿子;男主角。
  • 本沃利奥:罗密欧的表哥和朋友。

蒙太古家族仆人

  • 亚伯拉罕:蒙太古家族仆人。
  • 巴尔萨扎:罗密欧的贴身仆人。

其他人

  • 劳伦斯修士:一位方济各会修士,是罗密欧的密友。
  • 合唱队,在开场白和另一段独白中担任角色,都以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形式出现。
  • 罗莎琳,一个从未露面的角色,罗密欧在遇到朱丽叶之前曾短暂地爱上了她。
  • 约翰修士:另一位修士,被派去将劳伦斯修士的信送到罗密欧手中。
  • 药剂师:一个勉强卖给罗密欧毒药的药剂师。
"两个家族,在尊贵上同样显赫..."
—合唱队
罗密欧与朱丽叶,弗朗切斯科·海耶斯作品

戏剧从两个家族,蒙太古家族和卡普莱特家族,在街头发生的一场争斗开始。维罗纳公爵埃斯卡洛斯率领他的卫兵介入,宣布两个家族的首领将对任何进一步的违反和平的行为负起个人责任。

后来,巴黎伯爵,一位年轻的贵族,与卡普莱特老爷谈论娶他十三岁的女儿朱丽叶·卡普莱特的事。卡普莱特老爷以女儿年龄尚小为由婉拒了,并邀请他在当晚他们家举办的化装舞会上吸引朱丽叶的注意。朱丽叶的母亲试图说服女儿接受巴黎的追求;朱丽叶说,虽然她会努力去爱他,但她不会表达没有的爱。在这个场景中,朱丽叶的奶妈被介绍为一个爱说话、幽默的人物,她从小就把朱丽叶抚养长大。

与此同时,本沃利奥询问他的表哥罗密欧·蒙太古,蒙太古老爷的儿子,想知道他忧郁的原因。他发现这源于对一位名叫罗莎琳的女孩的单相思,她是卡普莱特家族的侄女。在朋友本沃利奥和另一位朋友马库西奥的坚持下,罗密欧决定前往卡普莱特家族举办化装舞会,希望能遇到罗莎琳。罗密欧与他的朋友们带着面具一起前往舞会,但他爱上了朱丽叶,朱丽叶也爱上了他。尽管他们所属的世仇家族带来的危险,罗密欧还是偷偷潜入了卡普莱特家族的庭院,在阳台上听到朱丽叶在向他表白。他向她表明身份,两人互相表达爱意,并同意结婚。在希望通过他们的孩子联姻来调和这两个家族的方济各会修士劳伦斯修士的帮助下,两人第二天秘密结婚。

一切似乎都很顺利,直到朱丽叶的脾气暴躁的表哥提巴尔特挑战罗密欧决斗,因为罗密欧伪装成其他人参加了卡普莱特家族的舞会。尽管目前还没有人知道他们的婚事,但罗密欧拒绝与提巴尔特决斗,因为他们现在已经是亲戚。马库西奥被提巴尔特的傲慢激怒,并代表罗密欧接受了决斗。在随后的争斗中,罗密欧试图阻止他们,马库西奥却身受重伤。罗密欧为朋友的死感到愤怒,追杀提巴尔特并杀死了他,然后逃走了。

蒙太古家族和卡普莱特家族的和解(1854 年),弗雷德里克·莱顿作品

尽管他承诺要追捕凶手,但公爵仅仅将罗密欧流放到维罗纳,理由是提巴尔特先杀死了马库西奥,而罗密欧只是对提巴尔特实施了正当的死刑,虽然没有合法授权。朱丽叶听到这个消息后非常悲伤,卡普莱特老爷误解了她的悲伤,同意让她在三天内嫁给巴黎,并威胁说如果她不嫁,就会把她赶出家门。奶妈,曾经是朱丽叶的密友,现在告诉她应该抛弃流放的罗密欧,服从安排。朱丽叶绝望地向劳伦斯修士求助。修士给她提供了一种药物,这种药物会让她陷入昏迷,就像死去一样,持续四十二个小时。她要服用这种药,然后被发现“死去”后,将她放在家族的墓地。在她沉睡期间,修士会派人去通知罗密欧,以便她醒来后可以和他团聚。

然而,信使没有找到罗密欧。罗密欧是从他的仆人巴尔萨扎那里得知了朱丽叶“死去”的消息。他悲痛欲绝,从一个药剂师那里买来毒药,偷偷回到维罗纳,并来到卡普莱特家族的墓地。他遇到了来这里私下悼念朱丽叶的巴黎。巴黎以为罗密欧是破坏公物的人,与他发生了争执,在随后的打斗中,罗密欧杀死了巴黎。然后,他向处于昏迷状态的朱丽叶说了最后一句话,喝下了毒药,自杀了。朱丽叶醒来后,劳伦斯修士赶到,得知了悲剧的原因,恳求朱丽叶离开,但她拒绝了。她在罗密欧的尸体旁,用爱人的匕首刺伤了自己。

世仇家族和公爵来到坟墓,发现三具尸体。劳伦斯修士解释了这对恋人的故事。蒙太古老爷透露,他的妻子在听到儿子被流放的消息后,因悲伤而死。这对恋人的死让两个家族和解,他们同意结束这场血腥的仇恨。戏剧以公爵对这对恋人的简短挽歌结束:"因为从未有过比这更悲痛的故事 / 比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

布鲁克的诗歌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扉页。

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根据亚瑟·布鲁克的叙事诗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悲剧史(1562)改编的戏剧。莎士比亚紧随诗歌的叙事,但为主要和次要角色增加了细节,尤其是护士和麦克修斯。"罗密欧和朱丽叶真实而坚定爱情的佳史"以散文的形式重述了威廉·潘特的故事,莎士比亚可能熟悉这个故事。它于1582年出版在题为欢乐宫殿的一部意大利故事集里。潘特的故事是当时作家和剧作家以意大利诺维拉为基础创作作品的趋势的一部分。在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丽叶创作之时,意大利故事在剧院观众中非常流行。当时的评论家甚至抱怨意大利故事被借鉴的频率之高,以取悦观众。莎士比亚利用了他们的受欢迎程度,就像他在皆大欢喜一报还一报(来自意大利故事)以及罗密欧与朱丽叶中所做的那样。亚瑟·布鲁克的诗歌属于这一趋势,它是对马特奥·班德罗的意大利朱丽叶和罗密欧的翻译和改编,收录在他的1554年诺维拉中。班德罗的故事被翻译成法语,并被意大利戏剧团体改编,其中一些团体在莎士比亚创作戏剧时在伦敦演出。虽然对这些团体的剧目一无所知,但他们可能演出过这个故事的某个版本。

班德罗的版本改编自路易吉·达·波尔托的朱丽叶和罗密欧,收录在他的新近发现的两名贵族恋人的故事(约1530年)中。后者赋予了这个故事许多现代形式,包括恋人的姓名、蒙太古和卡普莱特这两个敌对家族,以及威尼托大区的维罗纳城。达·波尔托很可能是罗密欧与朱丽叶以真实故事为基础的传统来源。这些家族的名称(意大利语为蒙太古和卡佩莱蒂)是13世纪实际的政治派别。朱丽叶的墓地和阳台至今仍是维罗纳的热门旅游景点,尽管学者们对故事的真实性存在争议。在达·波尔托之前,这个故事最早的已知版本是马苏乔·萨勒尼塔诺的伊尔·诺维利诺(小说第33篇)中1476年的锡耶纳的马里奥托和贾诺扎的故事。

罗密欧与朱丽叶借鉴了自古以来就存在的悲剧爱情故事的传统。其中之一是皮拉莫斯和西斯比,许多学者认为它影响了达·波尔托的版本。前者包含与莎士比亚故事的平行之处:恋人的父母互相憎恨,皮拉莫斯错误地认为他的爱人西斯比死了。布鲁克调整了意大利语翻译,以反映乔叟的特洛伊罗斯与克丽西德的部分内容。埃菲索斯人泽诺芬在3世纪撰写的埃菲索斯故事也包含与戏剧的一些相似之处,包括恋人分离,以及一种能使人陷入死亡般睡眠的药剂。克里斯托弗·马洛的英雄与利安德迦太基女王狄多,这两部与莎士比亚时代创作的类似故事,被认为影响较小,尽管它们可能营造了一种悲剧爱情故事得以繁荣的氛围。

日期和文本

[edit | edit source]
罗密欧与朱丽叶第二开本的标题页(出版于1599年)

莎士比亚何时确切地写了罗密欧与朱丽叶尚不清楚。朱丽叶的护士提到了她所说的11年前发生的一次地震。英国确实在1580年发生过一次地震,这可能将那句台词追溯到1591年。但该剧在风格上的相似之处,以及当时演出证据(该剧在1595年左右开始流行),将写作时间定位在1595年至1596年之间。一种被广泛接受的推测是,莎士比亚可能在1591年开始草拟剧本,并在1595-6年完成。

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在1623年第一对开本出版之前,出版了两个不同的开本版本。它们被称为Q1和Q2。Q1是第一版印刷版本,出版于1597年,由约翰·丹特印刷。由于它的文本与后来的版本有许多不同,它被标记为"差开本";20世纪的编辑T. J. B. 斯宾塞称它为"一个可憎的文本,可能是根据一两个演员的模糊记忆重建的戏剧",这意味着它可能是为了出版而被盗版。对Q1不足的另一种解释是,该剧(就像当时的许多其他剧目一样)可能在表演之前被剧团进行了大量修改。

更好的Q2将这部戏剧称为罗密欧与朱丽叶最优秀最令人哀叹的悲剧。它出版于1599年,由托马斯·克里德印刷,库思伯特·伯比出版。Q2比Q1长约800行。它的标题页描述它为"新近校勘、扩充并修改"。学者们认为,Q2是根据莎士比亚的演出前草稿(称为他的"脏纸"),因为有一些文本上的奇怪之处,比如角色标签不一致和"错误开始"的台词,这些台词可能是作者划掉了,但被排版工人错误地保留了下来。它是一个更加完整和可靠的文本,并在1609年(Q3)、1622年(Q4)和1637年(Q5)重新印刷。实际上,所有后来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开本和对开本都是基于Q2,所有现代版本也是如此,因为编辑认为后来的版本中任何偏离Q2的地方(无论好坏)都可能是编辑或排版工人造成的,而不是莎士比亚造成的。

1623年第一对开本的文本主要基于Q3,可能还包含来自戏剧提示本或Q1的澄清和校正。该剧的其他对开本版本分别出版于1632年(F2)、1664年(F3)和1685年(F4)。考虑了多个开本和对开本的现代版本从尼古拉斯·罗的1709年版开始印刷,之后是亚历山大·蒲柏的1723年版。蒲柏开创了一种编辑戏剧的传统,在Q2中没有的舞台指示,通过在Q1中找到它们来添加。这一传统一直持续到浪漫主义时期后期。完整注释的版本首次出现在维多利亚时期,并且至今仍在出版,印刷戏剧文本,并附带注释说明戏剧背后的来源和文化。

分析

[edit | edit source]
约翰·海因里希·菲斯利作品中的罗密欧在朱丽叶的临终床边

戏剧结构

[edit | edit source]

莎士比亚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展现了他的戏剧技巧,在喜剧和悲剧之间自由地切换,营造出强烈的时刻。在第三幕麦克修斯去世之前,该剧基本上是喜剧。在他意外去世后,该剧突然变得非常严肃,并带上了更多悲剧的意味。尽管如此,罗密欧被流放而不是被处决,这仍然让人们抱有希望,事情会有所好转。当劳伦斯修士为朱丽叶提供了一个与罗密欧重聚的计划时,观众仍然有理由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在墓地中最后一幕开始时,他们处于"屏息凝神的悬念状态":如果罗密欧被耽误足够长的时间,修士能够赶到,他也许还能拯救自己和朱丽叶。这使得当一切最终破裂时,这场悲剧更加令人心碎。

莎士比亚还使用支线情节,以更清晰地展现主要人物的行为,并提供一个主要情节围绕其展开的轴心。例如,当戏剧开始时,罗密欧爱上了罗莎琳,而罗莎琳拒绝了他所有的追求。罗密欧对她的迷恋与他对朱丽叶的爱情形成了明显的对比。这提供了一个比较,观众可以通过它看到罗密欧和朱丽叶的爱和婚姻的严肃性。巴黎对朱丽叶的爱也为朱丽叶对他和对罗密欧的感觉之间的对比创造了条件。她在巴黎面前使用的正式语言,以及她对护士谈论巴黎的方式,表明她的爱显然是属于罗密欧的。除此之外,蒙太古和卡普莱特家族世仇的支线情节贯穿整部戏剧,营造了一种仇恨的氛围,这是导致戏剧悲剧结局的主要原因。

语言

[edit | edit source]

莎士比亚在整部戏剧中使用了多种诗歌形式。他以十四行诗的形式开头,由合唱团演唱十四行诗序曲。像这首十四行诗一样,《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很大一部分以抑扬格五步诗写成,每行有十个音节,交替重读。然而,最常用的形式是空白诗,一种更流畅、更没有结构的形式,尽管莎士比亚在这部戏剧中使用的这种形式比他后来的戏剧中要少。在选择形式时,莎士比亚将诗歌与使用它的人物相匹配。例如,劳伦斯修士使用讲道和格言形式,而奶妈则使用一种独特的空白诗形式,与口语非常接近。这些形式中的每一个也都被塑造并与角色所处的场景的情绪相匹配。例如,当罗密欧在剧中早些时候谈论罗莎琳时,他使用的是彼特拉克十四行诗形式。当时的男性经常使用彼特拉克十四行诗来夸大那些他们无法得到的女人,就像罗密欧在罗莎琳身上所处的境地一样。这种十四行诗形式也被凯普莱特夫人用来向朱丽叶描述巴黎伯爵是一个英俊的男人。当罗密欧和朱丽叶相遇时,诗歌形式从彼特拉克十四行诗(在莎士比亚时代变得过时)转变为一种当时更流行的十四行诗形式,使用“朝圣者”和“圣徒”作为隐喻。最后,当两人在阳台相遇时,罗密欧试图用十四行诗形式来表达他的爱,但朱丽叶说“你爱我吗?”打断了它。通过这样做,她寻找的是真实的表达,而不是对他们爱情的诗歌夸张。朱丽叶在和罗密欧说话时使用单音节词,但在和巴黎说话时使用正式语言。戏剧中的其他形式包括朱丽叶的婚礼诗、水星的“麦布女王”演说中的狂想曲和巴黎的挽歌。莎士比亚最常将散文风格保留给剧中的人物,有时也保留给其他人物,比如水星。

主题和主题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学者们发现,很难将一个特定的、涵盖一切的主题分配给这部戏剧。对于主要主题的建议包括角色们发现人类既不完全善良也不完全邪恶,而是或多或少地相似,从梦境中醒来进入现实,鲁莽行动的危险,或者悲剧命运的力量。这些都没有得到广泛的支持。然而,即使无法找到一个总体主题,也很清楚这部戏剧充满了几个小的、主题性的元素,它们以复杂的方式交织在一起。下面将讨论学者们最常争论的几个主题元素。

《罗密欧与朱丽叶》有时被认为没有统一的主题,除了年轻的爱情。事实上,剧中的人物已成为所有为爱人英年早逝之人的象征。由于它是这部戏剧如此明显的主题,因此一些学者已经探索了这部戏剧的浪漫背后使用的语言和历史背景。

在他们的第一次相遇中,罗密欧和朱丽叶使用了一种被莎士比亚时代许多礼仪作家推荐的沟通方式:隐喻。通过使用圣徒和罪恶的隐喻,罗密欧可以以一种不具威胁的方式测试朱丽叶对他的感觉。这种方法是巴尔达萨雷·卡斯蒂利翁(他的作品已被翻译成英语)推荐的。他指出,如果男人用隐喻作为邀请,女人可以假装她没有理解男人,而男人可以借此暗示退却,而不必失掉自己的荣誉。然而,朱丽叶通过配合罗密欧的隐喻,明确表示她对罗密欧感兴趣。后来,在阳台场景中,莎士比亚让罗密欧偷听到朱丽叶对他爱的表白。在布鲁克版本的这个故事中,她的表白是在她的卧室里,独自一人。通过让罗密欧来到这个场景中窃听,莎士比亚打破了求爱的正常顺序。通常情况下,女性需要装作难以得到,才能确保她的追求者是真诚的。然而,打破这条规则有助于加快情节的发展。恋人能够跳过一段漫长的追求过程,直接进入关于他们关系的坦诚对话,最终达成在认识对方仅仅一夜之后就结婚的协议。在最后的自杀场景中,信息存在矛盾——在基督教中,自杀者会被判入地狱,而那些死是为了与他们在“爱情的宗教”下相爱的恋人在一起的人,则会与他们的恋人一起进入天堂。罗密欧和朱丽叶的爱情似乎更多地表达了“爱情的宗教”的观点,而不是基督教的观点。另一个观点是,虽然他们的爱情是热烈的,但它只在婚姻中得到满足,这使他们不至于失去观众的同情。

这部戏剧可以说将爱情和性与死亡等同起来。在整个故事中,罗密欧和朱丽叶,以及其他人物,都幻想死亡是一个黑暗的存在,经常将其与恋人等同起来。例如,凯普莱特在第一次发现朱丽叶(假装的)死亡时,将其描述为玷污了他的女儿。朱丽叶后来甚至以色情的方式将罗密欧比作死亡。戏剧中最强烈的例子之一出现在朱丽叶自杀时,她说,抓住罗密欧的匕首,“哦,幸福的匕首!/……这是你的刀鞘/在那里生锈,让我死去。” 这里的匕首可以是罗密欧的一种阳具,而朱丽叶则是它在死亡中的刀鞘,一个强烈的性象征。

命运和机遇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学者们对于命运在这部戏剧中的作用存在分歧。关于人物们是否真的注定要一起死去,无论如何,或者事件是否是一系列不幸的巧合而发生,并没有达成共识。支持命运的论点经常提到对恋人被称为“命运之星”的描述。这句话似乎暗示着星辰已经预定了恋人们的未来。命运派别的另一位学者德雷珀指出,伊丽莎白时代对体液说的信仰与剧中主要人物之间的平行关系(例如,泰伯特的暴躁)。从伊丽莎白时代体液说的角度来解读这部文本,可以减少现代观众认为的由偶然事件造成的剧情。然而,其他学者认为这部戏剧仅仅是一系列不幸的巧合,很多巧合的程度,以至于他们根本不认为它是一部悲剧,而是一部情绪化的戏剧。内沃认为,叙事中强调偶然事件的程度之高,使得《罗密欧与朱丽叶》成为一部“较小的悲剧”,是由偶然事件,而不是由性格造成的。例如,罗密欧挑战泰伯特并不是冲动,而是在水星死后,这是预期的行为。在这个场景中,内沃认为罗密欧意识到蔑视社会规范、身份和承诺的危险。他选择杀人,不是因为性格缺陷,而是因为环境。

光明与黑暗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学者们长期以来注意到莎士比亚在整部戏剧中广泛地使用了光明与黑暗的意象。光明主题最初被认为是“象征着年轻爱情的自然美”,这个想法起源于卡罗琳·斯珀金的著作《莎士比亚的意象及其对我们的启示》,尽管自出版以来,人们对其感知的含义有了多种解读。例如,罗密欧和朱丽叶都认为对方是周围黑暗中的光明。罗密欧将朱丽叶描述为像太阳一样,比火把更亮,是夜晚中闪闪发光的宝石,是黑暗云层中明亮的天使。即使她在坟墓中看似死了,他也说她的“美丽使/这个地窖充满光明”。朱丽叶将罗密欧描述为“黑夜中的白天”和“比乌鸦背上的雪更白”。光明与黑暗的对比可以扩展为象征——以隐喻的方式对比爱情与仇恨、青春与衰老。有时,这些交织的隐喻会创造出戏剧性的反讽。例如,罗密欧和朱丽叶的爱是他们周围仇恨的黑暗中的一缕光明,但他们所有一起的活动都是在夜晚和黑暗中进行的,而所有的争斗都是在白天进行的。这种意象的悖论为两位恋人面临的道德困境增添了气氛:忠于家庭还是忠于爱情。在故事的结尾,当早晨阴沉,太阳因悲伤而隐藏着脸时,光明与黑暗回到了它们应有的位置,外在的黑暗反映了家庭争斗的真实、内在的黑暗,因为他们为恋人感到悲伤。所有角色现在都认识到他们在最近发生的事件中的愚蠢,事情由于罗密欧和朱丽叶的爱而恢复了自然秩序。“光明”主题在剧中也与时间主题紧密相连,因为光明是莎士比亚通过对太阳、月亮和星星的描述来表达时间的流逝的一种方便方式。

时间在戏剧的语言和情节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罗密欧和朱丽叶都努力在周围残酷的现实面前维持一个没有时间的虚幻世界。例如,当罗密欧试图向朱丽叶发誓他的爱,并以月亮起誓时,朱丽叶告诉他不要这样做,因为月亮在时间中是不稳定的,她不希望他这样。从一开始,恋人就被认定为“命运不济”,指的是一种与时间紧密相关的占星学信仰。人们认为星星控制着人们的命运,随着时间的推移,星星会在天空中移动,也描绘着下面人类生活的轨迹。罗密欧在戏剧早期就谈到了他对星星运动的预感,当他得知朱丽叶的死讯时,他违背了星星为他安排的命运。

“匆忙主题”可以被认为是戏剧的基础。例如,*罗密欧与朱丽叶*的行动跨越了四到六天的时间,而布鲁克的诗歌则跨越了九个月。像谭塞尔这样的学者认为,时间对莎士比亚来说在这部戏剧中“尤其重要”,因为他用“短时间”的引用来形容年轻恋人,而用“长时间”的引用来形容“老一代”,以突出“一种头也不回地走向厄运的冲动”。罗密欧和朱丽叶与时间抗争,让他们的爱情永远延续。最终,他们认为战胜时间的唯一方法是通过值得纪念的死亡,从而使他们在艺术中永生。

时间与光明和黑暗的主题密切相关。据说该剧在序幕中时长约两个小时,这对任何希望表达更长时间的剧作家来说都是个问题。在莎士比亚的时代,戏剧通常在正午的阳光下演出。这迫使剧作家用文字来创造他戏剧中的昼夜幻觉。莎士比亚用对夜晚和白天、星星、月亮和太阳的引用来创造这种幻觉。他还让角色经常提到星期几和具体时间,以帮助观众理解故事中时间已经过去。总而言之,在该剧中发现了不少于103个与时间相关的引用,增加了其时间流逝的幻觉。

其他方法

[edit | edit source]
精神分析
[edit | edit source]

精神分析批评主要关注罗密欧与罗莎琳和朱丽叶的关系,以及笼罩在头顶的不可避免的死亡形象。*罗密欧与朱丽叶*不被认为具有极高的心理复杂性,对该剧的同情精神分析解读使悲剧性的男性体验等同于疾病。第一个批评观点认为,莎士比亚爱上了罗莎琳和朱丽叶,因为她是无所不在、无所不能的母亲,填补了一个空白。根据这个理论,这个空白是由他母亲的疏忽造成的。另一个理论认为,家族之间的仇恨为男性卡普莱特和蒙太古提供了生殖器表达的来源。这建立了一个父权秩序掌权的系统。当儿子结婚时,他们并没有把注意力集中在妻子身上,而是仍然因家族仇恨而对父亲有义务。这种对父亲(家族荣誉)和妻子(女性)的义务之间的冲突决定了戏剧的走向。一些批评家认为,这种仇恨是罗密欧和朱丽叶彼此相爱的唯一原因。对死亡的恐惧以及对他们关系的危险的了解,在这个观点中转化成浪漫的激情。

女权主义文学批评家指出了朱丽叶对男性角色的依赖,比如劳伦斯修士和罗密欧。
女权主义
[edit | edit source]

女权主义批评家认为,家族仇恨的责任在于维罗纳的父权制社会。在这个观点中,强加在罗密欧身上的严格的男性暴力准则,是推动悲剧走向终点的主要力量。例如,当提伯尔特杀死马库西奥时,罗密欧转变为这种暴力的模式,后悔朱丽叶让他变得如此“女性化”。在这个观点中,年轻的男性通过代表他们的父亲,或者在仆人中,代表他们的主人参与暴力来“成为男人”。家族仇恨也与男性阳刚之气有关,就像关于女仆头部的笑话所表明的那样。朱丽叶还服从女性的顺从准则,允许其他人,比如修士,为她解决问题。其他批评家,比如迪姆普纳·卡拉汉,从更历史的角度看待该剧的女权主义。他们考虑到该剧是在父权秩序受到多种力量挑战的时期写成的,最显著的是清教主义的兴起。当朱丽叶躲避她父亲强迫她嫁给一个她没有感觉的男人时,她成功地挑战了父权秩序,这在以前是不可能的。

性别
[edit | edit source]

性别研究批评家主要质疑两个角色的性取向,马库西奥和罗密欧。从这种批评形式的角度来看,这两个角色的友谊和性爱之间的差异在戏剧中得到了大量的讨论。例如,马库西奥与罗密欧的友谊导致了多次友好的对话,包括关于罗密欧的生殖器的对话。这似乎暗示着同性恋的痕迹。罗密欧也承认,在他对罗莎琳和朱丽叶的爱中,他也有同样的痕迹。例如,罗莎琳是疏远的,不可获得的,不会带来任何后代的希望。正如班伏利奥所争论的那样,她最好被一个能回馈她的人所取代。莎士比亚的繁殖十四行诗描述了另一个年轻人,他就像罗密欧一样,在生育后代方面遇到了困难,并且是同性恋。性别批评家认为,莎士比亚可能用罗莎琳作为一种表达同性恋繁殖问题的一种可接受的方式。在这个观点中,当朱丽叶说“......我们称之为玫瑰[或罗莎琳] / 以任何其他名字都会闻起来一样香”,她可能是提出了一个问题,即男人和女人的美之间是否存在任何区别。

影响

[edit | edit source]

罗密欧与朱丽叶对后来的文学作品产生了强烈的影响。例如,在这部戏剧之前,浪漫爱情一直不被视为悲剧的值得探讨的主题。该剧直接影响了几个文学作品,包括莎士比亚自己那个时代的弗朗西斯·博蒙特和约翰·弗莱彻的作品,以及后来的查尔斯·狄更斯等人的作品。

该剧还影响了世界文化,特别是在浪漫爱情和人际关系方面。例如,"罗密欧"一词在英语中已成为"男性恋人"的代名词。朱丽叶帽,戴在靠近头皮处作为一个小头饰,或作为婚礼头带来固定新娘面纱,之所以得名,是因为在该剧的演出中,女演员在舞台上戴着这种帽子。它还启发了情侣之间的一种心理问题的名称,称为"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这个标题用来描述由于伴侣父母之间的仇恨而导致关系破裂的恋情。近年来,学者们描述了该剧具有独特的适应性和标志性能力,使剧中角色超越了原著文本,并将自己投射到现代世界中。例如,罗密欧和朱丽叶在崇高的名为*罗密欧*的歌曲中被提及,这首歌将蒙太古描绘成一个以现代方式渴望爱情的现代角色。这两个角色都已成为爱情、青少年斗争、反抗权威和违抗禁令的象征。像崇高这样的歌曲利用了这些角色所产生的影响,通过他们进行交流以达到他们的目的。

演出和改编

[edit | edit source]
理查德·伯巴奇,可能是第一个扮演罗密欧·蒙太古的演员。

舞台史

[edit | edit source]
莎士比亚时代
[edit | edit source]

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并列为莎士比亚最受欢迎的戏剧之一。它被改编成许多版本,成为莎士比亚最受欢迎和最著名的故事之一。即使在莎士比亚生前,这部戏剧也广受欢迎。Gary Taylor 将其列为莎士比亚作品中第六受欢迎的戏剧,这在克里斯托弗·马洛和托马斯·基德去世之后,本·琼森崛起之前,莎士比亚成为伦敦最具统治力的剧作家时期。然而,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首演的具体日期尚不清楚。1597 年印刷的初版四开本上写着“这部戏经常公开演出(而且赢得了热烈的掌声)”,将首演时间定在该日期之前。毫无疑问,第一批演出是由宫廷大臣剧团完成的。除了他们与莎士比亚的密切联系外,第二版四开本实际上在第五幕中提到了他们其中一位演员威廉·肯佩的名字,而不是彼得。因此,理查德·伯贝奇很可能是第一个扮演罗密欧的角色,他是剧团的领衔演员,而罗伯特·戈夫先生(一位男性)则扮演了第一个朱丽叶。

复辟时期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英国复辟时期,剧院重新开放后,威廉·达文纳特爵士于 1662 年排演了一部戏剧,亨利·哈里斯扮演罗密欧,托马斯·贝特顿扮演麦克修,贝特顿的妻子玛丽·桑德森扮演朱丽叶(桑德森夫人可能是第一个专业扮演朱丽叶的女性)。这部戏被塞缪尔·佩皮斯批评为他听过的最差的戏。紧随其后的版本都被改成了悲喜剧,两位恋人最终没有死去。托马斯·奥特韦的改编作品凯厄斯·马里乌斯的故事和陨落,是复辟时期莎士比亚作品最极端的改编之一,于 1680 年首演。故事背景从文艺复兴时期的维罗纳转移到了古罗马;罗密欧变成了马里乌斯,朱丽叶变成了拉维尼亚,家族之间的仇恨变成了贵族和平民之间的仇恨;朱丽叶/拉维尼亚在罗密欧/马里乌斯死后从药剂中苏醒过来。奥特韦的版本大获成功,并在接下来的七十年中不断上演。它还改变了这部戏剧的性语言,例如淡化了“精灵女王”的台词。西奥菲勒斯·西伯于 1744 年排演了自己的改编作品,随后是大卫·加里克于 1748 年排演的改编作品。西伯和加里克都借鉴了奥特韦在墓穴场景的创新。这些版本还删除了当时被认为不合适的内容。例如,加里克的版本将所有描述罗莎琳的台词转移给了朱丽叶,以增强对忠诚的表达,并淡化一见钟情的主题。1750 年,一场“罗密欧之战”在伦敦的两个剧院拉开帷幕,一方是科文特花园的斯普兰格·巴里和苏珊娜·玛丽亚·阿恩(西奥菲勒斯·西伯夫人),另一方是德鲁里巷的大卫·加里克和乔治·安妮·贝拉米。

19 世纪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加里克改编的版本非常受欢迎,并上演了近一个世纪。直到 1845 年,莎士比亚的原版才在美国重返舞台(由姐妹夏洛特和苏珊·卡什曼分别扮演罗密欧和朱丽叶),1847 年在英国重返舞台(由塞缪尔·费尔普斯在萨德勒·韦尔斯剧院演出)。桑德斯积极恢复加里克的增补和改动,并遵循莎士比亚的版本,开始了一连串 84 场演出。她扮演的罗密欧被许多人认为是天才之作,因为她比其他人更关注罗密欧的角色,使这部戏剧成为他的悲剧。卡什曼的成功打破了加里克的传统,为后来的戏剧铺平了道路。亨利·欧文 1882 年在莱西姆剧院的演出被认为是他“绘画式”风格的典范,将动作置于精心设计的布景之中。欧文本人扮演罗密欧,艾伦·特里扮演朱丽叶。1895 年,演员福布斯-罗伯逊接替了欧文,为更自然的莎士比亚表演风格奠定了基础,这种风格在今天仍然很受欢迎。福布斯-罗伯逊避免了欧文的炫耀,而是刻画了一个脚踏实地的罗密欧,将诗歌对话表达成现实主义的散文,避免了戏剧化的修饰。与此同时,美国的剧院也开始上演这部戏剧,最终与英国同行竞争,例如埃德温·布斯(约翰·威尔克斯·布斯的兄弟)和玛丽·麦克维克分别扮演罗密欧和朱丽叶。这部戏剧在整个欧洲大陆也广受欢迎。

20 世纪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约翰·吉尔古德是 20 世纪最著名的演员之一,曾在舞台上扮演过罗密欧和麦克修。

在 20 世纪最著名的演出之一中,约翰·吉尔古德于 1935 年在诺埃尔·考沃德剧院排演了这部戏剧,吉尔古德和劳伦斯·奥利维埃分别扮演了罗密欧和麦克修,他们在演出六周后互换角色,佩吉·阿什克罗夫特扮演朱丽叶。吉尔古德使用了 Q1 和 Q2 文本的学术结合,只省略了原版的少量内容,例如第二合唱。他还将布景和服装尽可能地与伊丽莎白时期相匹配。他的努力在票房上取得了巨大成功,为后来的戏剧中更加注重历史真实性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彼得·布鲁克 1947 年的版本是罗密欧与朱丽叶演出的一种不同风格的开端。布鲁克不太关注现实主义,更多地关注将这部戏剧翻译成一种可以与现代世界交流的形式。他认为,“一个演出只有在它正确的时刻才是正确的,只有在它成功的时刻才是好的。” 20 世纪其他著名的演出包括 1934 年在百老汇上演的演出,由格思里·麦克林蒂执导,凯瑟琳·科内尔在与扮演罗密欧的巴兹尔·拉思伯恩和扮演护士的伊迪丝·埃文斯(她也曾在约翰·吉尔古德的演出中扮演过这个角色)对戏中以朱丽叶的角色取得了巨大成功。科内尔后来复排了这部戏,由莫里斯·埃文斯扮演罗密欧,拉尔夫·理查德森扮演麦克修,两人都在这部戏中首次亮相百老汇剧院。弗兰科·泽菲雷利为老维克剧院排演了一部传奇性的演出,由约翰·斯特莱德和朱迪·丹奇分别扮演罗密欧和朱丽叶,这部演出成为他 1968 年电影“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基础。泽菲雷利借鉴了布鲁克的想法,彻底删除了这部戏剧近三分之一的文本,以使其更容易被当代观众接受。他还非常注重细节,确保不会遗漏任何有助于演出现实主义的内容。泽菲雷利的演出在全世界取得了巨大成功,以至于他在 1968 年拍摄了一部电影。

最近的专业演出越来越多地适应当代世界。例如,著名的皇家莎士比亚剧团在 1986 年排演了一个版本,背景设定在意大利现在的维罗纳。刀片取代了剑,宴会和舞会变成了充斥着毒品的摇滚派对,罗密欧用注射器自杀了。后来,在 1997 年,福尔格莎士比亚剧院制作了另一个现代版本,这一次背景设定在一个典型的郊区世界。罗密欧偷偷溜进卡普莱特家的烧烤派对去见朱丽叶,朱丽叶在学校上课时发现了提伯特的死讯。其他当代演出赋予这部戏剧一个著名的历史背景,使观众能够理解并反思其中潜在的冲突。例如,一些改编将背景设定在以色列-巴勒斯坦冲突之中,南非的种族隔离时期,以及普韦布洛起义之后。最著名的改编之一是彼得·乌斯蒂诺夫 1956 年的喜剧改编作品罗曼诺夫与朱丽叶,背景设定在冷战时期的一个虚构的中欧国家。

埃克托尔·柏辽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一部“戏剧交响曲”,是一部大型三部曲作品,由混声合唱、合唱团和管弦乐队演奏,于 1839 年首演。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幻想序曲》(1869 年,1870 年和 1880 年修改版)是一首长篇交响诗,包含了著名的“爱情主题”旋律。

至少有 24 部歌剧和戏剧以罗密欧与朱丽叶为主题,其中最著名的是查尔斯·古诺的《罗密欧与朱丽叶》(1867 年)和文森佐·贝里尼的歌剧《卡普莱蒂和蒙特奇》。古诺的戏剧的剧本由儒勒·巴比埃和米歇尔·卡雷创作。贝里尼的歌剧很少受到好评,部分原因是它被认为对莎士比亚作品做了很大的改动;然而,贝里尼和他的剧本作家费利切·罗曼尼从意大利的资料中汲取灵感,并没有打算改编莎士比亚的戏剧。2004 年,美国作曲家李·霍伊比也改编了罗密欧与朱丽叶,创作了一部同名歌剧。还有一些芭蕾舞版本,其中最著名的是谢尔盖·普罗科菲耶夫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这部芭蕾舞剧于 1938 年首演。

这部戏剧催生了许多音乐剧改编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是西区故事,由莱昂纳德·伯恩斯坦作曲,斯蒂芬·桑德海姆作词。该剧于 1957 年在百老汇首演,1958 年在伦敦西区首演,并于 1961 年被改编成了一部受欢迎的电影。这个版本将故事背景更新到了 20 世纪中期的纽约市,将争斗的家族改编成了种族帮派。其他音乐剧改编作品包括特伦斯·曼 1999 年的摇滚音乐剧威廉·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与杰罗姆·科尔曼合著,热拉尔·普雷斯古维克 2001 年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从仇恨到爱情以及里卡多·科奇安特 2007 年的朱丽叶与罗密欧

莎士比亚的戏剧已经被多次改编成电影。在将罗密欧与朱丽叶搬上银幕时,导演必须将故事背景设定在一个能够照亮角色的社会环境中,并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戏剧与现代观众之间起到媒介作用。乔治·库克在 1970 年评论了他的 1936 年电影“罗密欧与朱丽叶”为什么没有经受住时间的考验,他说如果他有机会重新拍摄这部电影,他会“在里面加入大蒜和地中海的元素”。然而,这部电影(由诺玛·希勒和莱斯利·霍华德主演,他们的年龄加起来超过 75 岁,扮演一对青少年恋人)获得了四项奥斯卡金像奖提名。

这些电影的开头突出了每位导演对建立真实性的重视:库克在一部以舞台为背景的场景中引入他的角色;雷纳托·卡斯特拉尼 1954 年的版本“罗密欧与朱丽叶”以约翰·吉尔古德(以舞台上的罗密欧闻名)作为伊丽莎白时期服饰的序言;泽菲雷利将场景设定在维罗纳的全景中,他的序言是另一个著名的舞台罗密欧:劳伦斯·奥利维埃的声音。相比之下,1996 年的“威廉·莎士比亚的罗密欧 + 朱丽叶”的目标观众是年轻人,开头是电视和印刷媒体的画面。

编剧在第四幕的结尾遇到了一个特别的困难,因为莎士比亚的戏剧需要大量的压缩才能在银幕上取得有效的效果,而不会让人感觉“直奔主题”。在弗兰科·泽菲雷利 1968 年的版本“罗密欧与朱丽叶”中,朱丽叶从修士的牢房回家,屈服于父亲,准备婚礼的场景被大大压缩,墓穴场景也被缩短:巴黎完全没有出现,而班伏里奥(扮演巴尔萨扎的角色)被派走了,但没有受到威胁。在巴兹·鲁赫曼的“威廉·莎士比亚的罗密欧 + 朱丽叶”中,剧本让朱丽叶目睹了罗密欧的死,守卫的角色也被删减,这样修士劳伦斯就可以一直陪伴在朱丽叶身边,并在她突然自杀时感到惊讶。

此外,还有一些改编的版本被搬上了银幕。《恋恋情深》(1998)试图讲述莎士比亚是如何构思出这部戏剧的,将他自己置身于他创作戏剧时所经历的悲惨爱情之中。这部电影还与戏剧建立了其他平行关系,例如两个剧院“幕帘”和“玫瑰”之间的争吵,以及与巴黎伯爵和提伯尔特都有相似之处的反派角色。《致命罗密欧》(2000)利用剧情元素将李连杰介绍给美国观众,亚裔美国人扮演蒙太古家族,非裔美国人扮演卡普莱特家族。最近引起全球关注的银幕改编是迪士尼的《歌舞青春》(2006),它最初是一部为电视制作的迪士尼电影,后来被改编成现场舞台剧和巡回演唱会。据执行制片人比尔·博登说:“我们的故事情节也许不是最原创或最有创意的,但它是莎士比亚式的,”博登说,他将剧情描述为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现代版。“我们汲取了最好的部分。”在剧中,两位年轻的爱侣特洛伊和加布里埃拉来自不同的社团,而不是敌对的帮派。他们抵制家人和同龄人的愿望,执意在一起,并参加了将学校一分为二的春季音乐剧试镜。在大卫·辛帕蒂科的舞台版本中,音乐剧的标题(在电影中未被提及)被改为《朱丽叶与罗密欧》。

摘自 维基文库:威廉·莎士比亚全集

华夏公益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