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世界文化/非洲文化/纳米比亚文化

来自维基教科书,开放的书籍,开放的世界

纳米比亚的文化融合了多种不同的人民,其文化和习俗融合了非洲和欧洲元素,并将其融合成两种文化的融合。纳米比亚的大多数人口仍然有相当数量的农村居民,他们的生活主要贫困。然而,正是这些人的文化传统保存得最为完好。纳米比亚人口密度仅为每平方公里 2.1 人,人口为 250 万,纳米比亚的不同文化涵盖了人口密集程度令人印象深刻的多样化人口,对于这个人口稀少的国家来说。

从说班图语的奥万博人和赫雷罗人部落(后者以其色彩鲜艳的维多利亚式服装而闻名)到达马拉人少数民族和游牧的桑人布须曼人,纳米比亚拥有丰富的文化和历史风情。德国殖民统治在今天这个南部非洲国家留下了自己的印记,德语成为一种广泛使用的语言,德国建筑和烹饪在其中占有重要地位。纳米比亚多样化且有时恶劣的气候促成了其丰富多彩的历史,反映在其现代历史中的许多国际和国内冲突中。大约 50% 的纳米比亚人属于奥万博人,他们中的大多数生活在该国北部地区。尽管芬兰传教士将大多数奥万博人转变为基督教徒,特别是路德教徒,但许多人仍然遵循传统习俗。家庭仍然居住在宅基地,由木制篱笆围成的房屋群。每个小屋都有特定的用途,例如卧室、厨房或储藏室。

南部非洲移民的后裔也称纳米比亚为家。他们是科伊桑人,是纳马夸人和桑人文化的混合体。纳马夸人非常重视音乐、舞蹈和讲故事,这些都是一代代口头传承下来的。他们还以他们的工艺品而闻名,例如羊皮斗篷、陶罐、皮革制品、珠宝和乐器,特别是芦笛。另一方面,桑人是纳米比亚的原住民。他们是现代人类被认为进化而来的 14 个祖先种群之一。将科伊桑人团结起来的是他们的语言,它包含点击声音,与任何其他非洲语言截然不同。

宗教文化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纳米比亚的宗教以基督教的各个分支为主导,超过 90% 的纳米比亚公民将自己认定为基督教徒。根据美国 DRL 的说法,到 2007 年,多达 75% 的人信奉新教,其中多达 50% 的人信奉路德教。根据纳米比亚人口和健康调查(2013 年)的数据,比例如下:

  1. 65.1% 新教(43.7% 路德教、4.4% 第七日安息日会、17.0% 圣公会或其他新教派别);
  2. 22.8% 罗马天主教;
  3. 10.5% 非基督教宗教(主要是非洲传统宗教、逊尼派伊斯兰教、佛教);
  4. 1.5% 无宗教信仰或非宗教人士。

外国传教团体在该国开展活动。宪法规定宗教自由,政府在实践中通常尊重这一权利。美国政府在 2007 年没有收到关于基于宗教信仰或实践的社会虐待或歧视的报告。纳米比亚的伊斯兰教约有 9000 人信奉,其中许多人是纳马人。[1]纳米比亚有一个大约 100 人的小型犹太社区。[2]

民族群体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纳米比亚人具有多种族裔起源。主要群体是奥万博人、卡万戈人、赫雷罗人、希姆巴人、达马拉人、混血人(有色人种和雷霍波特巴斯特人)、白人纳米比亚人(阿非利卡人、德国人、瑞典人、英国人和葡萄牙人)、纳马人、卡普里维人(洛齐人)、桑人和茨瓦纳人。有色人种和巴斯特人共享相似的家谱起源和文化属性(例如母语),但尽管如此,他们仍然保持着截然不同的社区身份,就像大多数白人纳米比亚人和黑人纳米比亚人一样。根据正式估计,纳米比亚有 11 个民族群体,尽管实际上,这些群体中的每一个实际上都是具有相似语言和习俗的较小民族群体的集合。

少数白人人口主要来自南非、英国和德国血统,还有一些葡萄牙人。大约 60% 的白人说阿非利卡语(一种源于 17 世纪荷兰语的语言),32% 的人说德语,7% 的人说英语。奥万博人占纳米比亚人口的一半左右。奥万博人、卡万戈人和东卡普里维人,他们居住在该国相对富饶的北部地区,是定居的农民和牧民。从历史上看,他们对纳米比亚中部和南部地区兴趣不大,那里的条件不适合他们传统的生活方式。

在纳米比亚的种族隔离制度期间,英语、德语和阿非利卡语这三种语言被指定为纳米比亚的官方语言。然而,在纳米比亚于 1990 年从南非获得独立后,该国新政府只允许英语作为官方语言,并在该国宪法中提及了这一点。该语言现在被用于该国的政府行政管理,并且是学校和大学的教学语言。然而,纳米比亚的学校正面临着英语熟练教师短缺的问题,一份报告显示,该国 98% 的教师缺乏足够的语言培训。

家庭中最常用的语言是奥希万博方言,占人口的 49%,科伊科伊语占 11%,阿非利卡语 占 10%,卢夸兰利语占 9%,奥季赫雷罗语占 9%[3]。其他本地语言包括班图语塞茨瓦纳语、吉里库语、弗韦语、库哈内语、姆布库舒语、耶耶语;以及科伊桑语纳罗语、ǃXóõ语、孔语、ǂKxʼauǁʼein 语和科埃语。英语是官方语言,3% 的人将其作为母语。葡萄牙语是 2014 年总人口的 4-5% 的母语,即 100,000 人,主要由安哥拉社区组成。2014 年至 2015 年,纳米比亚的安哥拉人数量有所下降。邻国经济危机影响了人数。在白人人口中,60% 说阿非利卡语,32% 说德语,7% 说英语,1% 说葡萄牙语。

问候语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问候对纳米比亚人来说尤为重要。纳米比亚人倾向于间接的交流方式。对话几乎总是从问候和询问对方近况开始。通常认为,直接切入主题以获取所需信息是不礼貌的。在大多数纳米比亚文化中,长时间的问候和握手非常重要。当有人提供食物和饮料时,礼貌的做法是接受。在公共场合普遍强调情感克制,夫妻或恋人之间的公开亲热行为是受到反对的,尤其是在农村地区。

除了行屈膝礼之外,另一种传统的表示敬意的做法是,问候者用右手握手,同时用左手触碰他们的右肘。屈膝礼和肘部触碰一起执行在北部地区非常普遍,尤其是在农村地区。在问候中,礼貌地问候人们被认为是普遍的礼貌。进入房间开会时,您应该尽可能地与每个人握手,然后再坐下。当在公共场所向某人寻求帮助(例如路线、价格等)时,请先打招呼,询问对方近况,然后再进行业务。通常,在与某人握手后,纳米比亚人会在交谈时继续握住彼此的手,尤其是在两个人是朋友的情况下。

在握手时,尤其是在与长辈握手时,男性需要点头,而女性则需要稍微弯曲膝盖,作为一种表示敬意的形式。

家庭结构和婚姻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在纳米比亚,大多数家庭不是核心家庭,而是包含其他亲属。户主负责管理家庭财务、做出重要决定并组织生产性活动。父母从其他家庭成员那里获得大量的育儿帮助。如果父母有工作义务,孩子需要住在离学校更近的地方,或者亲属需要孩子的帮助,孩子们不住在父母身边的情况并不少见。大多数男孩和女孩都上小学,尽管有时他们会留在家中帮助照看牲畜或农作物。

企业亲属群体是由通过女性(母系)或男性(父系)或两者(双系)追溯的联系形成的,具体取决于种族。这些亲属群体为其成员提供支持网络,并控制联合财产,尤其是牲畜;过去,他们在政治和宗教事务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从母系制到父系制一直在发生转变。例如,在母系制社区,妻子和孩子现在可以主张对已故丈夫和父亲财产的权利,而这些财产传统上是由男性的母系亲属(他的兄弟姐妹和姐妹的孩子)继承的。

在纳米比亚文化中,一个家庭的财富是以其拥有的牲畜数量来衡量的,而家庭过着半游牧的生活,跟随放牧地和水源为他们的牲畜提供食物。在农村公社地区,男人和男孩通常负责照顾牲畜、建造和维护家园、耕地,并参与一些农业劳动,而妇女和女孩则承担大部分农业劳动、食物准备、照料孩子和家务。

婚礼在纳米比亚是极其重要的社交活动,将家人和朋友聚集在一起唱歌、跳舞和宴会。大多数婚礼都结合了新旧元素。例如,许多奥万博夫妇在教堂举行仪式,穿着相同服装的伴娘和伴郎宣誓,然后走出人群,人群中有人高呼赞美,跳舞和挥舞马尾鞭子。


根据1961年第25号婚姻法(南非),达到法定年龄的男女,不受种族、肤色、民族血统、国籍、宗教、信仰或社会或经济地位的限制,有权结婚并组成家庭。他们在婚姻中、婚姻期间和婚姻解除时,享有平等的权利。婚姻只能在双方自愿且完全同意的基础上缔结。家庭是社会自然而基本的单元,有权受到社会和国家保护。[3]

纳米比亚独立前的文学实际上更多的是南非或德国文学场景的延伸。在独立后,至少最初,有一股力量推动出版“纳米比亚”书籍,并创造真正的“纳米比亚文学”。这种动力此后有所减弱。大多数土著语言的文学作品包括为学童创作的传统故事、短篇小说和小说。已出版的虚构作品、诗歌和自传体写作以英语和南非荷兰语两种语言出现。

纳米比亚国家剧院是纳米比亚和外国音乐家和舞台演员的表演场所,此外还协助社区戏剧团体。学校和教堂团体创作和排练不太正式的戏剧作品。代表纳米比亚不同族裔的传统舞蹈团在地方和国家节日以及假日庆祝活动中表演,并参加比赛。许多手工艺人制作用于当地使用和旅游贸易的物品;来自卡万戈的木雕(容器、家具、动物)和来自奥万博的篮子编织是最著名的例子。一些手工艺人成立了组织,以帮助彼此进行生产和销售。

纳米比亚有大量岩画遗址散落在全国各地,尤其是岩石雕刻遗址。最著名的岩画区域是达马拉兰的布兰德伯格山块(海拔2697米,主要是绘画遗址),以及同样位于达马拉兰的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的图伊费尔方丹岩画遗址。这两个遗址都位于纳米比亚西北部的埃龙戈地区。另一个重要的绘画区域是布兰德伯格东南部的埃龙戈山脉。

布兰德伯格是南非大陆最富有的岩画区域/遗址之一,有大量遗址散落在其75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这些遗址主要是祖先布须曼/桑人狩猎采集者的作品,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已有2000年或更长时间的历史。同时,图伊费尔方丹是南部非洲最重要的岩石雕刻遗址之一。最著名的岩画是“白夫人”岩画,位于一块岩石遮蔽处的一块面板上,上面还描绘着其他艺术作品,位于布兰德伯格山深处。位于达马拉兰的巨大花岗岩巨石被称为“布兰德伯格”,是纳米比亚最高的山峰。这幅画的德语名字是Weiße Dame。

在殖民时代之前,土著烹饪的特点是使用各种各样的水果、坚果、球茎、树叶和其他从野生植物中收集的产物,以及狩猎野生动物。大约两千年前,科伊桑人在该地区驯化了牛,这使得他们能够使用牛奶制品和肉类。然而,在殖民时期,纳米比亚公社土地被夺取,这不利于传统农业发展,并减少了土著人民可利用的土地面积。


对于农业民族来说,主食是小米和高粱;对于牧民来说,是乳制品。北部用小米吃豆类和绿色蔬菜,但其他地方很少种植或食用蔬菜。狩猎和采集在过去更为重要,现在仍为一些人提供膳食补充。人们非常渴望肉类,并经常食用肉类。重要的场合以宰杀牛或山羊为标志,并食用肉类、自制啤酒、购买的饮料和其他食物。在一些文化中,吃剩的肉会带给客人带回家。

纳米比亚文化中的食物

  • oshifima (马汉古粥)
  • Omutete (传统菠菜)
  • Ombidi (传统菠菜)
  • Oshikundu (传统饮料)
  • Omalodu (传统酿造的啤酒,主要用于场合或庆祝活动。)
  • 牛肚 (Afval) - 这是一种可食用的动物内脏,来自反刍动物的胃(例如牛、羊、山羊)。这道菜通常作为咖喱菜来制作。

文化也可以从他们的服装中看出来。纳米比亚不同地区的妇女穿着风格不同。一些妇女穿着传统服装,而另一些妇女则穿着维多利亚风格的服装,因为该地区的传教士影响。希雷罗妇女穿着传统风格的服装,并佩戴传统首饰。你也可以通过观察她们的发型来判断一个女人的等级。某种发型可以告诉你女人在社会中的年龄和社会地位。使希姆巴人独特且立即可识别的特征是他们的外表,尤其是妇女在身体上涂抹的一种膏体,使她们看起来像陶土雕像。

进一步阅读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1. "纳米比亚的伊斯兰教,正在产生影响". Islamonline.net. 检索日期:2017年8月26日。
  2. "纳米比亚:虚拟犹太历史之旅". Jewishvirtuallibrary.org. 检索日期:2013年8月1日。
  3. 1961年婚姻法 | 纳米比亚法律信息研究所
华夏公益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