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解析组合/亚纯函数

来自维基教科书,开放世界开放书籍

本文解释如何估计亚纯生成函数的系数。

由 Sedgewick[1]提出的定理。

  • 如果 是一个亚纯函数
  • 并且 是其极点 最靠近原点的,阶数为
  • 那么你可以使用公式[2]估计其阶系数

由 Sedgewick[3] 和 Wilf[4]提出的证明。

  • 作为亚纯,可以在 附近进行洛朗展开[5]
  • 贡献了最大系数。它的阶系数可以计算
  • 可以 计算
  • 作为 证明
  • 因此,将所有内容整合在一起
作为 .

渐近相等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我们将使用渐近相等

作为

这意味着

这让我们可以使用 作为 的估计,当 越来越接近

例如,我们经常给出以下形式的结果

这意味着,当 足够大时, 将成为 的一个很好的估计。

亚纯函数

[edit | edit source]

上述定理只适用于一类称为亚纯函数的生成函数。这包括所有有理函数(两个多项式的比率),例如

亚纯函数是两个解析函数的比率。解析函数是复导数存在的函数[7]

亚纯函数的一个特性是它们可以用洛朗级数展开式表示,这一事实将在 证明 中使用。

可以估计非亚纯函数的系数(例如 )。这些将在以后的章节中介绍。

洛朗级数

[edit | edit source]

当我们想要一个函数 在奇点 附近的级数展开式时,我们不能使用泰勒级数展开式。相反,我们使用洛朗级数展开式[8]

其中 并且 是解析的环形区域中的一个轮廓,如下所示。

极点

[edit | edit source]

极点是一种奇点。

的奇点是 的值,其中 [9]

如果 并且 是定义的,则 被称为 的 **极点**,**阶数** 为 [10]

当我们 计算 时,我们将利用这一事实。

例如, 有奇点 ,因为 ,并且 是 2 阶极点,因为 .

最靠近原点

[edit | edit source]

我们将 视为一个复函数,其中输入 是一个复数。

复数有两个部分,实部(Re)和虚部(Im)。因此,如果我们要表示一个复数,我们将在二维图上表示它。

如果我们要比较两个复数的“大小”,我们比较它们在二维平面中与原点的距离(即上图中蓝色箭头的长度)。这称为模数,用 表示。

主要部分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Wilf 的证明[11]

Laurent 级数展开式的主要部分是带有负指数的项,即

我们将 处的主要部分记为 .

如果 是距离原点最近的极点,则收敛半径 ,作为 Cauchy-Hadamard 定理[12] 的结果

(对于某个 且对于足够大的 )。

其中 次系数。

处不再存在极点,因为 .

如果 相对于原点第二近的极点是 ,则 的最大极点,根据上述定理, (对于足够大的 )。

因此, 的系数最多与 的系数相差 (对于足够大的 )。

请注意,如果 是唯一的极点,则差值最多为 (对于足够大的 )。

如果 ,那么我们可以在 处停止,因为它已经是一个足够好的近似值。

然而,如果 ,那么 的系数将与 相差最多 。这个差值与 的系数一样大。这不是一个很好的近似值。所以,如果在与原点相同距离处存在其他极点,最好使用所有这些极点。

最大系数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比较

[13]

其中

前者的第 个系数与后者仅相差

第一项系数的计算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通过提取

根据负指数的二项式定理[14]

计算 h_-m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

所以,.

为了计算,因为分子和分母在处都为,我们需要使用洛必达法则[15]

事实上,如果阶根,而也是,那么它也是的根,因此仍然是不定式。因此,我们需要应用洛必达法则

二项式渐近式的证明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时。

  1. Sedgewick, pp. 59.
  2. Sedgewick, (errata), pp. 8.
  3. Sedgewick, pp. 59-60.
  4. Wilf 2006, pp. 185-186.
  5. 参见 Stroud 2003, pp. 919-923, Lang 1999, pp. 161-163, Orloff, pp. 10-13, w:洛朗级数, v:平视复分析#洛朗级数和 z 变换示例说明.
  6. Wilf 2006, pp. 185-186.
  7. Flajolet and Sedgewick 2009, pp. 231.
  8. Stroud 2003, pp. 919-920.
  9. 这有点过于简化。有关更多信息,请参见 Stroud 2003, pp. 863-867, 915 和 w:数学奇点.
  10. Stroud 2003, pp. 915.
  11. Wilf 2006, pp. 52, 185-186.
  12. Wilf 2006, pp. 50-52.
  13. 参见 #计算第一项的系数#二项式渐近式的证明.
  14. Biggs 2002, pp. 364-366.
  15. Stroud 2001, pp. 792, v:微积分/极限#洛必达法则, w:洛必达法则.

参考文献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 Biggs, Norman L. (2002). 离散数学 (第 2 版). 牛津大学出版社.
  • Flajolet, Philippe; Sedgewick, Robert (2009). 解析组合学 (PDF). 剑桥大学出版社.
  • Lang, Serge (1999). 复分析 (第 4 版). 施普林格科学+商业媒体有限责任公司.
  • Orloff, Jeremy. "泰勒级数和洛朗级数" (PDF). 检索于 2022年10月3日.
  • Sedgewick, Robert. "4. 复变函数,有理函数和亚纯函数的渐近线" (PDF). 检索于 2022年9月16日.
  • Sedgewick, Robert. "4. 复变函数,有理函数和亚纯函数的渐近线 (勘误)" (PDF). 检索于 2022年9月16日.
  • Stroud, K. A. (2003). 高等工程数学 (第4版). Palgrave Macmillan.
  • Stroud, K. A. (2001). 工程数学 (第5版). Palgrave Macmillan.
  • Wilf, Herbert S. (2006). 生成函数学 (PDF) (第3版). A K Peters, Ltd.
华夏公益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