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应用心理学史/认知发展

来自维基教科书,开放书籍,开放世界

让·皮亚杰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从 1920 年代到 1960 年代,行为主义是心理学的主导力量。然而,心理学家最终开始从严格的行为主义转向对认知或心理过程的强调。这种转变通常被称为“认知革命”,因为对认知的强调对心理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让·皮亚杰的工作。

让·皮亚杰出生于 1896 年 8 月 9 日,瑞士纳沙泰尔,是一位瑞士哲学家、自然科学家和发展心理学家,他 10 岁就开始从事生物学家的职业生涯,并发表了他的第一篇论文——一篇关于他看到白化病麻雀的单页报告。皮亚杰对科学的兴趣很快开始反映出他对科学本身以及从事科学所涉及的思考的更深层的兴趣。正是在这些开端中,皮亚杰开始对“思维”的本质以及“思维”的发展感兴趣,而他在这一领域的工作产生了最著名和最广泛接受的认知发展理论之一。

皮亚杰儿童思维模型

  • 感觉运动阶段(出生至 2 岁)
该阶段认知发展的关键想法
  • 感官输入和运动反应的协调
  • 客体永久性的发展
  • 几乎没有象征性表现的能力
里程碑
  • 出生至 1 个月:儿童表现出反射的修改,使其更具适应性。
  • 1 至 4 个月:发生初级循环反应和动作协调。
  • 4 至 8 个月:儿童表现出二级循环反应,但不会寻找隐藏的物体。
  • 8 至 12 个月:二级循环反应的协调。婴儿可以取回隐藏的物体,但会继续在物体以前被发现的地方寻找,而不是它们最后被隐藏的地方(A 不是 B 错误)。
  • 12 至 18 个月:儿童参与三级循环反应。婴儿会系统地改变他/她从什么高度掉落东西。
  • 18 至 24 个月:儿童开始形成真正的精神表征。有延迟模仿。
  • 前运算阶段(2 至 7 岁)
该阶段认知发展的关键想法
  • 象征性思维的发展
  • 不可逆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
里程碑
  • 2 至 4 岁:象征性能力的发展,如语言、假装游戏、绘画和对空间符号的理解。语言和心理意象的增长,但交流仍然以自我为中心。
  • 4 至 7 岁:儿童具有良好的语言和心理意象技能,但无法表现出转化。她/他专注于守恒、类包含、时间、排序和其他问题中的单一知觉维度。儿童还用合理的期望取代了关于仙女、妖精和违反预期的事件的魔法信念,并显示出区分表象和现实的能力有所提高。他们能够创作更逼真的绘画,这些绘画开始描绘第三维度。
  • 具体运算阶段(7 至 12 岁)
该阶段认知发展的关键想法
  • 对具体物体和事件应用的心理运算
  • 守恒的发展,掌握可逆性的概念
里程碑
  • 整个时期:儿童现在可以执行真正的心理运算,表示转化和静态状态,并解决守恒、分类、包含、时间和许多其他问题。她/他仍然难以考虑所有可能的组合和转化。
  • 形式运算阶段(12 岁至余生)
该阶段认知发展的关键想法
  • 对抽象应用的心理运算
  • 逻辑和系统思维的发展
里程碑
  • 整个时期:青少年可以考虑所有可能的结果,根据与假设事件的关系来解释特定事件,并理解诸如动量守恒和化学相互作用等抽象概念。

对皮亚杰阶段模型的批评

尽管不可否认皮亚杰的工作具有高度影响力和开创性,但它并非没有批评。一些理论家和发展心理学家实际上质疑发展是否以皮亚杰所建议的阶段性方式发生;也就是说,儿童的认知发展是全有或全无(例如,儿童要么处于感觉运动阶段,要么处于前运算阶段,而不是介于两者之间),还是认知结构和能力发展得更加逐渐? 这些发展心理学家指出了一些实验证据,证明儿童实际上可以在皮亚杰认为比他们更早的年龄完成某些任务。

例如,蕾妮·巴勒杰龙(1987) 的工作表明,客体永久性的概念实际上可能比 8-12 个月大的婴儿更早地发展起来(正如皮亚杰所预测的那样)。客体永久性通常通过向婴儿展示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玩具,然后取走玩具并将其隐藏起来(例如,放在毯子下面)来研究。在看到玩具被放在毯子下面之后,皮亚杰证明,只有八个月大的婴儿会尝试通过拉开毯子来露出玩具。皮亚杰假设,这种行为表明婴儿理解了即使物体不在视线范围内,它仍然存在。小于八个月大的婴儿很少尝试拉开毯子,这表明他们没有理解隐藏时物体仍然存在。

巴勒杰龙认为,小于八个月大的婴儿无法完成皮亚杰的任务,因为他们缺乏伸出手来拉开毯子,覆盖在玩具上面的粗大运动和精细运动。因此,巴勒杰龙(1987)设计了一项研究来测试客体永久性,该研究不需要婴儿进行任何运动。在她研究中,巴勒杰龙(1987)将孩子坐在一个大型旋转纸板屏幕前。她向婴儿展示了屏幕来回旋转 180 度的几次试验(从平放在桌子上开始,并远离孩子移动,直到它再次平放在桌子上)。在一些试验中,巴勒杰龙在旋转屏幕后面放置了一块积木。在这些试验中,屏幕会旋转离开孩子,并停在积木上(只移动大约 110 度)(可能的任务)。最后,在一些试验中,积木被放置在视野范围内,但当旋转的屏幕将其挡住时,它被移走了,使屏幕能够旋转完整的 180 度,并且似乎直接穿过积木(不可能的任务)。这项研究的结果表明,只有三个半月大的婴儿在观看看似不可能的任务时比在观看可能的任务时(屏幕停在积木上或屏幕在空中旋转)花费的时间明显更长。巴勒杰龙(1987)将这种更长的观看时间解释为证据,表明婴儿知道即使积木被挡住,它仍然存在,并且他们对屏幕似乎直接穿过它感到“震惊”。

皮亚杰以另一项任务而闻名,这项任务让实验者向婴儿展示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玩具,并将玩具放在婴儿的左手或右手范围内。玩具的放置位置被称为“位置 A”。然后用一个物体(比如毯子)盖住这个有吸引力的玩具,并给婴儿机会取回玩具。在将玩具隐藏起来并取回几次之后,实验者将玩具移到孩子的另一边(但在孩子的视野范围内)。这被称为“位置 B”。当再次隐藏玩具时,并给孩子另一个机会取回它时,令人惊讶的是,在 8 到 12 个月的婴儿中,竟然会伸手去抓位置 A,而不是位置 B!这正是皮亚杰所说的“A 不是 B 错误”。

但许多在皮亚杰之后进行儿童发展研究的研究人员质疑婴儿是否真的没有理解玩具已经改变了位置,并且它现在存在于其他地方。有人注意到,在皮亚杰的研究中,有一小部分婴儿实际上看着位置 B(玩具所在的位置),同时伸手去抓位置 A。这些观察结果导致其他研究人员提出并使用了一种新颖的设计——称为“期望违背范式”——来进一步检验皮亚杰关于幼儿寻找物体能力及其对物体位置记忆的观点。

艾哈迈德和拉夫曼 (2000) 进行了一系列三个实验来进一步探索婴儿所犯的 A 不是 B 错误。在他们的第一个研究中,作者试图复制皮亚杰最初任务的结果,要求婴儿使用运动反应来寻找物体。在第二个研究中,作者使用了一个“非搜索任务”。在这里,婴儿看到实验者隐藏一个玩具并从位置 A 取回它。然后,婴儿看到实验者移动并将玩具隐藏在一个新的位置——位置 B。然后,实验者从位置 A(不可能事件)或位置 B(可能事件)取回玩具。如果婴儿理解玩具在位置 B,从位置 A 取回它应该违反他们的预期,因此,婴儿对不可能事件的观看时间应该比可能事件更长。在第三个研究中,作者使用了一个只涉及一个位置的非搜索任务。婴儿看到玩具只被隐藏起来并从位置 A 取回。期望违背是当实验者从位置 B(玩具从未隐藏的位置)取回隐藏的玩具时。

这些研究的结果表明,需要运动反应的任务复制了皮亚杰的早期发现,也就是说婴儿犯了 A 不是 B 错误(艾哈迈德和拉夫曼,2000)。然而,当任务不需要运动反应时,8 到 12 个月的婴儿在观看不可能事件时比观看可能事件的时间更长——与 A 不是 B 错误不一致(艾哈迈德和拉夫曼,2000)。总之,这些结果表明,记住物体位置的能力是在 8 到 12 个月之前以及比皮亚杰认为的更早的时候发展起来的。

列夫·维果斯基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列夫·谢苗诺维奇·维果茨基出生于 1896 年的俄罗斯。1916 年,他从莫斯科大学毕业,获得法学学位,后来在自己的家乡戈梅利工作,直到 1924 年搬到莫斯科,在那里一直住到 1934 年去世。在皮亚杰同时进行他的理论研究的同时,这位开拓性的心理学家为认知发展研究带来了新的视角,强调了社会互动对认知成长的重要性。虽然他的工作在他 38 岁不幸去世后便未能完成,但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高级心理功能发展理论对认知科学的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相比,社会文化视角挑战了皮亚杰关于发展的普遍主义概念,转而采用了一种文化相对主义方法,考虑了特定的文化背景和社会互动,特别强调了信念体系、语言结构和社会环境。

他的社会文化理论的主要原则表明

  • 认知增长发生在社会文化背景中,影响着它的形式和过程。
  • “一个孩子的许多认知技能都是从与父母、老师和其他更能干的人的社会互动中发展而来的”(Shaffer,1999,p. 259)。
  • 语言在心理发展中起着核心作用。

维果茨基认为,婴儿出生时只有很少的初级心理功能——注意力、感觉、知觉和记忆——这些功能最终会被文化刺激和培养,发展成他称为“高级心理功能”的新型更复杂的心理过程(Shaffer,1999)。他认为,每种文化都传递着信念、价值观以及首选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些方法会被孩子们内化。因此,文化在教导年轻一代思考什么以及如何思考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维果茨基将这些类型的文化信息归类为“智力适应工具”,这些工具可以使初级心理功能更易于适应特定的社会环境(1978)。

社会文化理论的核心原则表明,孩子们在与更有知识的伙伴进行合作对话和交流的背景下获得文化信息。儿童学习者开始将导师的指示内化,以完成否则过于复杂的任务,而这些任务是孩子单独无法完成的。虽然维果茨基同意皮亚杰的观点,即孩子们积极参与学习和发现,但他对自发发现的重视程度较低,而是选择关注社会互动或对话的作用(Shaffer,1999)。在维果茨基的框架中,真正重要的发现发生在学习者处于“最近发展区”的时候;也就是说,在熟练导师的鼓励和指导下,学习者的成就水平可以远远超出通过独立发现所能达到的水平。

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也对语言和思维的关系提出了重要的疑问。从他的角度来看,语言

  • 是成年人将文化思维和解决问题体系传授给孩子的主要工具。
  • 是更强大的智力适应工具之一。

维果茨基关于学龄前儿童的言语自我指导的意义的观点尤为重要,因为它与皮亚杰的观点形成鲜明对比。

自我中心言语(皮亚杰)vs. 私人言语(维果茨基)

两位理论家都认识到学龄前儿童的自我指导独白,但在这种言语表达对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性方面存在分歧。皮亚杰认为这是“自我中心”的——仅仅反映了孩子的持续心理活动。另一方面,维果茨基认为这种自我指导言语具有交流性而非自我中心性;它是“自言自语”或“私人言语”(Shaffer,1999,p. 265)。他认为,这种类型的言语有助于年幼的孩子规划策略并调节自己的行为,从而更有可能实现自己的目标。因此,语言在认知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帮助孩子们整理思路,成为更熟练的解决问题者。此外,维果茨基的立场表明,这种早期的言语模式或“私人言语”从未完全消失,而是成为一种沉默的内心言语,作为一种“认知自我引导系统”,用于在以后的几年中调节日常行为。

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对发展心理学的历史轨迹产生了重大影响,因为它对认知发展的普遍主义概念提出了强烈的挑战,并提醒我们,认知增长最好是在其发生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下理解。

华夏公益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