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心理学史/儿童概念化
儿童发展理论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展,以反映“文化价值观、关于儿童的哲学思想和科学进步”(Berk,2000,第11页)。要充分理解现代儿童发展理论,必须考虑人们对儿童的一些早期想法。
在中世纪,从六世纪到十五世纪,儿童被认为是成人的缩影。年龄被认为不重要,对当时家庭和民事记录的回顾表明,很少提及人员的年龄。尽管儿童被比作成人的缩小版(这在当时的艺术作品中尤其明显),但人们也认识到需要保护儿童免受可能虐待他们的成年人的侵害,早期的著作表明,有专门为儿童护理制定的特别指示。然而,与我们今天一样,当时并没有关于儿童“独特性”或不同发展阶段的理论概念化(Berk,2000)。
16世纪反映了“儿童形象的修正[源于引发新教运动的宗教运动]”(Berk,2000,第11页)。人们认为,儿童生来就有邪恶,必须教会他们如何变得文明(Shahar,1990)。因此,强烈支持严厉和惩罚性的养育方式。然而,目前尚不清楚当时大多数家庭是否都支持这种养育方式。Moran和Vinovskis(1986)认为,当时从英国移民到美国的多数清教徒家庭不愿使用如此严厉和惩罚性的纪律。相反,他们试图找到一种方法来平衡“纪律与放纵、严厉与宽容”(Moran & Vinovskis,1986,第29页)。父母提倡理性,并试图教会孩子如何辨别是非。
在17世纪,启蒙运动带来了对儿童的新概念化,这些概念化“强调了人类尊严和尊重的理想。出现的儿童观念比几个世纪前的观念更加人道”(Berk,2000,第11页)。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认为,儿童本质上是“白板”(tabula rasa),他们的性格通过与世界的互动和体验而发展。儿童被认为在他们的发展中扮演着被动角色,他们成为哪种人归因于那些“在他们的白板上写字”的人和/或感官体验。洛克提倡对儿童进行仁慈和富有同情心的待遇,并认为父母有责任充当儿童的“理性导师”,通过积极的指导和榜样来塑造儿童(Berk,2000)。
在18世纪,儿童是“白板”由他人书写上的想法被抛弃,取而代之的是儿童是“高贵的野蛮人,天生具有是非感和有序、健康成长的内在计划”(Berk,2000,第12页)。法国哲学家让-雅克·卢梭采用了以儿童为中心的开发方法,强调成年人对儿童在四个不同发展阶段的需求的反应,包括:婴儿期、童年期、幼儿期和青春期。
卢梭的儿童发展方法是第一个引入发展阶段和成熟的概念(这两个概念仍然存在于现代儿童发展理论中),因为童年被定义为与成年期不同的东西,它以不连续的、逐步的过程发展(Berk,2000)。
目前,在围产期心理学和心理学其他领域中讨论了对儿童更加人道主义的观点。即使是未出生的孩子也可能感到疼痛、对母亲的情绪体验做出反应并学习的想法得到了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