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研究/新约注释/马可福音/第 14 章
马可福音 14 章是一个叙事章节。这里没有多少关于耶稣的教导,也没有关于基督徒应该如何行动的观点。然而,本章中发生了许多重要的事件。本章讲述了耶稣作为教师和耶稣作为祭牲之间发生的故事。没有这一章,耶稣的整个故事将没有意义。
第 1-11 节:犹大与犹太当局的领导人达成协议,将耶稣交出。在这一背景下,耶稣一直在他的教导中动摇祭司的大部分权威。到目前为止,他一直在将他们所有挑战都反驳回去,使他们显得愚蠢。最近,他游行进入首都,接受了民众对他的欢呼,认为他是他们的弥赛亚。他们决定必须相应地处理他,并密谋杀害他。耶稣的门徒之一,加略人犹大,主动提供帮助,他们承诺给予他报酬。第 3-9 节偏离了这部分叙事,讲述了一个女人膏抹耶稣的故事。有些人对此感到不安,认为这是浪费,但耶稣提醒他们,这是为了他而做,因此是一件好事。
第 12-25 节:耶稣与门徒在被称为“最后的晚餐”或“圣餐”的事件中最后一次会面。耶稣派他的门徒前往耶路撒冷,告诉他们找一间房间,以便他们在犹太人的逾越节期间在那里吃饭。他给了他们一个寻找的标志,他们正如他所说找到了。当他们开始的时候,耶稣向他的门徒宣布,他们中将有一人背叛他。与马太福音和约翰福音不同,马可福音没有表明耶稣暗示犹大是背叛者。相反,马可福音将对话从宣布背叛转移到宣布他的即将到来的死亡。
第 26-42 节:耶稣前往橄榄山,并在死前祈祷。在吃过逾越节晚餐后,耶稣召集了他的门徒(除了早些时候离开的犹大),前往橄榄山。耶稣告诉他们,当他被击倒时,他们会四散奔逃,彼得回答说他会忠心耿耿。耶稣驳斥了这一点,声称彼得在晚上结束之前,会三次不认认识他。耶稣告诉他的门徒(除了彼得、雅各布和约翰)等待,而他去祈祷。当他为自己的生命祈祷(但最终接受了上帝的计划)时,与他在一起的三个门徒三次睡着了。在第三次叫醒门徒后,他告诉他们时间到了。
第 43-65 节:耶稣被捕,站在大祭司面前。犹大带着一群人来到耶稣身边,用一个吻认出了他,将他交给了守卫。其中一个门徒为了保护耶稣,砍掉了奴隶的耳朵。耶稣质疑他们为什么没有早点逮捕他,但他指出这一切都是为了应验经文。门徒们逃跑了,耶稣被守卫护送到大祭司的议会。彼得远远地跟着。祭司质问耶稣,耶稣大多保持沉默。马可福音记录的唯一言论是耶稣预言三天后复活(称自己为“这圣殿”)以及他宣称神性。祭司对这些感到愤怒,指控他犯了亵渎罪。
第 66-72 节:彼得否认耶稣。当耶稣在里面接受审讯时,彼得在外面等待,在一些祭司的官员中。他们认出他是耶稣的门徒,他否认了三次。当他第三次否认认识耶稣时,他意识到他应验了耶稣对他所说的一切。
马可福音 14:72 属于完全的叙事文学。
旧约经文的引用出现在
第 7 节引用申命记 15:11
第 27 节引用撒迦利亚书 13:7
第 62 节引用但以理书 7:13
与马太福音的比较
马太福音 22 章和马可福音 14 章在大部分内容上都比较吻合。考虑到马可福音可能是先写成的,马太福音添加了一些原创内容。例如,将大祭司的名字命名为该亚法,将犹大背叛耶稣的酬金列为 30 块银币,耶稣在最后的晚餐上明确表示他的血是为罪人的赦免而流出的,耶稣提醒门徒,如果他想要抵抗逮捕,他可以召集天使军团,以及在耶稣被捕期间再次提醒他们,这一切都是为了应验预言和经文而发生。
马太福音和马可福音之间的一个有趣的区别在于,耶稣如何回答大祭司的提问:“你是上帝的儿子吗?”马太福音记录了耶稣简单地说:“是的,正如你所说。”马可福音则记录了耶稣用更具争议性的回答:“我是。”从字面上讲,他们的意思都是一样的。然而,在这一背景下,犹太人对上帝的称呼是“我是”。通过使用这种回答,耶稣不仅称自己为上帝的儿子,他还创造了同时是上帝的儿子又是上帝的悖论。这种回答也更好地解释了该亚法的反应,该亚法在两卷福音书中都记录了宣称这种言论是亵渎神明,并羞愧地撕裂了自己的衣服。如果马可福音是先写成的,那么问题就出现了,为什么马太福音要改变这一点?传统上,马太福音带有犹太人的偏见。考虑到上帝的名字不应该被轻视,马太福音可能是为了尊重上帝的名字而编辑了这段内容。或者,可能是马太福音认为这是一种过于亵渎神的言论,不愿记录下来。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区别是在最后的晚餐上。马可福音写道,耶稣告诉门徒,他的背叛者就在他们中间,然后告诉他们如何识别背叛者。紧随其后,耶稣掰开饼,继续进行圣餐。马太福音在这些事件之间添加了犹大问是否是他,耶稣确认了这一点。理论上,这种添加可能是因为马太福音实际上出席了最后的晚餐,而马可福音则是从别人那里听来的。然而,有人提出,有楼房的房子实际上是马可的房子。如果是这样,马可是否在场,只是没有注意到犹大的指控?或者,可能是马可没有被允许进入楼房,因为只有耶稣和十二个门徒被记录在案。另一种解释可能是,马太福音创造了这种对话,以进一步强调是谁背叛了犹大。
与路加福音的比较
再次考虑到马可福音可能是先写成的,路加福音似乎将马可福音作为粗略的模板,然后进行了大幅度修改,以符合他的需要。路加福音省略的内容比添加的内容更多,完全删除了关于女人膏抹耶稣、耶稣宣布背叛者以及耶稣在公会面前的叙述。路加福音还添加了在最后的晚餐上关于“他们”中谁是最大的争论。推测他指的是门徒,但路加福音没有明确说明门徒在场。路加福音之前提到参加的人是“耶稣和他的使徒”。考虑到马太福音和马可福音描述参加的人是耶稣和十二个门徒,可以相当肯定地说有 13 个人在场。但问题是为什么路加福音会改变这一点,这一点很有意思。
路加福音关于橄榄山的描述也与马可福音略有不同。路加福音是唯一描述耶稣祈祷得非常厉害,以至于汗如雨下。此外,当耶稣的一位同伴砍掉了守卫的耳朵时,路加福音的描述是唯一记载耶稣重新接上耳朵的。据史料记载,路加福音可能是医生。考虑到这一点,他添加了两个几乎不可能在医学上实现的细节,这一点很有意思。
此外,路加福音关于彼得否认的描述有一个有趣的转折。通常的故事是,彼得被指控是耶稣的伙伴三次,然后听到公鸡叫,然后崩溃了,因为他记起了耶稣对他所说的话。路加福音还补充说,就在公鸡叫完后,耶稣转过身,看着彼得的眼睛。虽然结果与其他福音书相同,但路加福音在故事中添加了一些情感。
关于马可福音 51-52 节的说明
马可福音 51-52 节是新约中最有争议的材料之一。它们不同寻常的地方在于这两节经文没有在其他任何福音书中重复。它们描述了一个在客西马尼园与耶稣在一起的年轻人,在耶稣被捕后匆匆离开,显然是跑得如此匆忙,以至于留下了他的长袍。
完整比较
关键
蓝色:三卷福音书共有
黄色:马太福音和马可福音共有
绿色:路加福音和马可福音共有
红色: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共有
第 1 节:提供了本章的背景。大祭司不容忍那些反对他们的人,尤其是那些说上帝本人反对他们教导的人(基纳)。时间设定在犹太人的逾越节前两天。逾越节之所以被称为逾越节,是因为在出埃及记的叙述中,死亡天使越过了以色列人。为了防止死亡天使杀死家庭中的长子,他们会宰杀一只羊羔,并将羊血洒在门框上。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从现在起几天,耶稣将通过钉十字架而死,在那里他将象征性地成为被牺牲的羊羔(詹姆森)。
第 2 节:据估计,约有 200 万人前往耶路撒冷参加逾越节。在没有引发暴乱的情况下逮捕一个非常公众的人物将很困难(詹姆森)。在城市里有这么多人,罗马总督彼拉多也会在场(基纳)。
第 14 章第 3 节: 基于约翰福音 12:3,这位无名女子可能是马利亚和马大的妹妹马利亚。马可很可能没有说出她的名字,因为她的身份对故事并不重要,但她的行为却很重要(杰米森)。将香膏倾倒在耶稣身上是一种膏抹他的方式。虽然在特殊场合,如加冕礼,膏抹并不罕见,但这种膏抹更可能是为了准备埋葬(基纳)。
第 14 章第 4 节: 虽然四福音书说门徒们普遍抱怨浪费香膏,但约翰福音 12:4 说明实际上是犹大说了这句话。
第 14 章第 5 节: 记住说这句话的是犹大,因此说这笔钱本可以用来帮助穷人的说法具有讽刺意味。作为门徒的财务主管,他可能并不关心穷人,相反,他是在讽刺地将他们的空钱包比作穷人。约翰还报道说,他会从门徒的财务库中偷钱(杰米森)。
第 14 章第 6-9 节: 马利亚的牺牲是仓促完成的,但这对耶稣来说是美丽的。在马可福音 13 章中,耶稣已经越来越清楚地向周围的人表明他的时间快到了。临近结束,马利亚打破了可能是家庭地位象征的香膏瓶,将里面的香膏倾倒在耶稣身上,作为埋葬前的膏抹。这个香膏瓶的价值非常高,表明了马利亚对耶稣的爱有多深。耶稣也引用了出埃及记 15:11,说你们总有穷人。这不是悲观的陈述,说永远会有贫困,而是一个提醒,犹太人总是对穷人有责任,但耶稣与他们在一起的时间是有限的(基纳)。这段膏抹故事也为这段经文与马可福音 16 章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在那里,门徒们提议为死者的身体涂抹香膏(唐纳休)。
第 14 章第 10 节: 耶稣的最后一句话可能是促使犹大走向背叛的导火索,这也是马可为何要讲述这个故事的原因(杰米森)。
第 14 章第 11 节: 犹大的仇恨与马利亚的爱在这里形成了对比,这正是马可经常使用的“夹心”手法。此外,犹大如此轻易地就找到了祭司长也具有重要意义,因为他们知道犹大的动机与他们自己的动机一致,而犹大则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机会。
第 14 章第 12-16 节: 马可强调了耶稣的先知角色,因为门徒们被告知的一切,他们都发现了。作为历史注记,一个拿着水罐的男人很容易被发现;妇女更有可能被看到拿着水(基纳)。
第 14 章第 17-21 节: 在这个时期,两个人在同一个碗里蘸面包通常是亲密友谊的标志。然而,地位较高的人通常会先蘸。犹大与耶稣一起蘸面包,可能是他蔑视耶稣为王的一种象征。
第 14 章第 22 节: 耶稣告诉他的门徒,这饼就是他的身体。到目前为止,耶稣教导的主题之一是面包的主题(可 6:37,8:14)。现在,耶稣终于给了他们一直寻找的面包:耶稣,他将被打破(唐纳休)。
第 14 章第 23-25 节: 耶稣将酒比作他的血的隐喻会得到他的门徒的理解,因为犹太习俗厌恶喝任何血,尤其是人血(基纳)。流出的血影射了摩西的约,该约是由血确立的(唐纳休)。
第 14 章第 26 节: 在逾越节期间,通常会唱诗篇 113-118(基纳)。
第 14 章第 27 节: 直接引用撒迦利亚书 13:7,预言他的门徒将在情况最糟糕的时候四散逃亡(唐纳休)。
第 14 章第 28 节: 犹太人期待复活,但以他们的国家再次复兴的形式,身体复活是不可想象的。这可能是他的门徒听到他的陈述时没有退缩的原因。
第 14 章第 29-31 节: 马可强调了即将发生的事件的迫切性。公鸡将在当天早上啼叫(基纳)。耶稣的最后一个预言在当天晚些时候应验,这在跟随者眼中巩固了他的先知地位。
第 14 章第 32-41 节: 肉体为软弱,这与诺斯替主义认为肉体为邪恶的观点不同。保罗后来在写给加拉太人和罗马人的信中谈到了这个想法。肉体仍然是神圣的,但很可能陷入自私的诱惑。耶稣的祷告也突出了他作为完全人的存在;他显然不想死(唐纳休)。他与上帝的祷告也强调了他与上帝的亲密关系。他呼唤上帝说:“阿爸,父啊!”,对于犹太人来说,这是一个极其不寻常的称呼上帝的方式。阿爸字面意思是“爸爸”,通常用来称呼自己的父亲。上帝有时被称为“父”,但“爸爸”或“爹地”则非常不寻常。
第 14 章第 42-43 节: 这群人是祭司长派来的。因此,棍棒是一种不寻常的武器选择。更可能是剑,因为这很可能是圣殿卫兵。
第 14 章第 44-46 节: 尽管卫兵可能认出耶稣是一位公众人物,但很可能他们需要犹大在完全黑暗中认出耶稣是谁(基纳)。这个吻也是犹大讽刺性的行为,突出了他的邪恶。马可描绘了犹大在背叛耶稣时的微笑(唐纳休)。
第 14 章第 47-48 节: 祭司的仆人以及卫兵必须没有瑕疵。当一个门徒割下奴隶的耳朵时,这个奴隶将不再被允许在圣殿工作。这是否是门徒的意图,或者只是在黑暗中瞄准失误,是值得怀疑的。马可没有提到耳朵被接回去(基纳)。
第 14 章第 49-50 节: 耶稣的预言再次应验,进一步巩固了他的先知地位。
第 14 章第 51-52 节: 在客西马尼园里跑出来的那个人,人们对此争论不休。对青年的描述在第 16 章中再次出现,在那里,一个身穿白袍的青年被看到在耶稣的坟墓外。马可可能在告诉读者,他们应该抛弃旧衣服(罪恶),换上新的干净的衣服(公义的生活)。另一种理论是,这实际上是马可写他自己,表明他们离开的匆忙。奇怪的是,犹太传统厌恶赤身裸体,因此,这个人穿着白袍却没有穿任何其他衣服在寒冷的夜晚是一个有趣的事情(与可 14:67 提到那天晚上很冷相交叉引用)(唐纳休)。
第 14 章第 53 节: 约翰指出,耶稣在被带到祭司长那里之前,先被带到了安纳斯那里,安纳斯是该亚法的岳父(杰米森)。
第 14 章第 54 节: 尽管彼得会否认耶稣,但他对耶稣的忠诚却在这里得到了微妙的暗示。尽管他将在当晚否认耶稣,但他仍然冒险跟随人群进入庭院,在那里他将是擅自闯入(基纳)。
第 14 章第 55-65 节: 这次审判的某些方面似乎不合理。诚然,犹太律法的实践直到这个事件发生 200 年后才出现在历史记录中。然而,整个审判并不符合已知的事实。首先,在逾越节之夜举行审判不太可能。在审判当天判处耶稣死刑也不符合已知的事实。此外,被指控的亵渎罪通常会判处石刑,而不是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目前尚不清楚罗马人是否合法地允许这样做,或者他们是否只是对公众异议者的镇压视而不见。在审判期间,指控称耶稣密谋破坏圣殿。马可福音 11-13 章显示耶稣攻击了许多圣殿的习俗,而指控正是指这些习俗。然而,耶稣说的话中的指控是指他自己,而不是指圣殿(唐纳休)。
当指控针对耶稣时,他没有说一句话,这表明了他面对他们时的坚强性格(杰米森)。当大祭司问耶稣是否“是基督,那赐福者的儿子”时,这是这三个词第一次一起出现。耶稣回答了上帝的名字:“我是”。然后他重新定义了他们的定义,引用了但以理书 7:13 中对人子的描述(唐纳休)。大祭司撕裂了他的衣服,声称亵渎神明,尽管从技术上讲,耶稣并没有按照犹太法律的定义犯下亵渎神明的罪。不过,他的行为确实表现得很好,因为其他的议会成员也效仿了他的做法(基纳)。
第 14 章第 66-72 节: 尽管彼得确实否认了耶稣,正如预言的那样,但在马可福音 16:7 中,他得到了宽恕,当时坟墓外的青年告诉妇女们,特别是告诉彼得以及门徒们,他们发现了什么。
含義
[edit | edit source]马可福音 14 章主要是叙事文学。它在马可福音中的作用是开始受难记,因为耶稣从老师变成了祭品。记录的大部分内容都是熟悉的片段,如在楼上的房间里会面、耶稣被捕、彼得否认。然而,这通常被解读为耶稣被钉十字架的背景。很少会发现对基督徒应该如何生活,以体现本章内容的理论反思。
这并不是说本章中没有基督徒可以应用到生活中的内容。大多数基督教会承认两个圣礼(仪式):洗礼和圣餐(有时称为圣餐或主的晚餐)。后者是重温第 14 章第 22-24 节中描述的最后的晚餐。对于在这个仪式中发生了什么,有很多观点,但人们普遍认为,它的目的是纪念耶稣的受难。基督的身体被打破,就像面包一样,他的血被倒出来,就像酒一样。
參考書目
[edit | edit source]唐纳休,约翰。《哈珀圣经注释》。从 Logos 3.0 中检索。
杰米森,罗伯特、法赛特,A.R.、布朗,大卫。《旧约和新约的评注:批判与解释》。1871 年。从 Logos 3.0 中检索。
基纳,克雷格。《IVP:新约圣经背景注释》。英特瓦西出版社,伊利诺伊州唐纳斯格罗夫。1993 年。从 Logos 3.0 中检索。
《新美国标准新约与诗篇》。洛克曼基金会,加利福尼亚州拉哈布拉。1977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