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研究/新约注释/马可福音/第4章
跟随耶稣、活在神的国度中并宣扬神的国度,这些努力值得吗?为什么福音的宣讲和教导没有结出更多果实?听福音到底有什么区别?在这段经文中和生活中,听见、看见和理解是什么意思?本章中的比喻是否有唯一的含义?如果有,是什么?如果没有,文本对我们找到的比喻含义有什么限制?比喻到底是如何运作的?我们应该如何接受它们?(威廉姆森)
马可福音 4:1-34 回答了这些问题……并提出了更多问题。它们表面上看起来很简单,但一旦你深入挖掘并试图找到答案,它们就变成了非常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耶稣在马可福音中的比喻式话语邀请了更深层的对话,通过这些对话,我们开始感知国度的应许,并在其中遇到耶稣反复的呼召,让我们去听。(威廉姆森)
马可福音第4章: (NIV) |
---|
撒种的比喻1耶稣又开始在海边教训人。有许多人聚集在他周围,甚至挤满了船,他便上了船,坐在船上,而所有的人都站在岸边,在海边。 2耶稣用许多比喻教训他们,在他的教训中说:“3你们要听:有一个撒种的人出去撒种。 4他撒种的时候,有落在路旁的,飞鸟来吃掉了。 5有落在石头地上的,土浅,种子很快发芽, 6太阳出来以后,就把苗烤焦了,因为没有根。 7有落在荆棘丛里的,荆棘长起来就把苗勒住了,以致它结不出果实。 8还有落在好土里的,种子发芽长大,结出果实,有的结三十倍,有的结六十倍,有的结一百倍。”
13耶稣对他们说:“你们不明白这比喻吗?那么,你们怎么还能明白其他的比喻呢? 14撒种的人撒的是道。 15有落在路旁的,就是那些听见道以后,撒旦立刻来,把撒在他们心里的道夺去。 16有落在石头地上的,就是那些听见道,立刻欢欢喜喜地接受了。 17但他们没有根,只是暂时的,一遇到患难或逼迫,就因道而跌倒了。 18还有落在荆棘丛里的,就是那些听见道, 19却被今生的思虑,财富的迷惑,以及其他的私欲勒住了,以致道不能结果实。 20但落在好土里的,就是那些听见道,接受了,并且结果实的,有的结三十倍,有的结六十倍,有的结一百倍。” 灯台上的灯21耶稣对他们说:“难道有人把灯点起来,放在斗底下,或床底下吗?不,是要放在灯台上。 22因为凡隐藏的,是要显露出来的;凡掩盖的,是要暴露出来的。 23有耳可听的,就应当听!” 24又说:“你们要留心听你们所听见的。因为人用什么量器量给你们,也必用什么量器量给你们;而且还要加给你们。 25因为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凡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去。” 种子自己生长的比喻 26耶稣又说:“神的国度如同一个人,把种子撒在地上。 27无论他睡觉或起来,昼夜种子都在发芽生长,他自己不知道是怎么样的。 28地自己生出果实,先是茎,然后穗,以后穗上长满成熟的谷粒。 29谷粒成熟以后,他就立刻用镰刀收割,因为收割的季节到了。” 芥菜种的比喻30耶稣又说:“我们拿什么来比喻神的国度呢?用什么比喻来形容它呢? 31它如同芥菜种,是地上一切种子里最小的。 32但它撒下去以后,就生长起来,成为一切菜蔬中最大的,它的枝子就长起来,以致天上的飞鸟可以住在它的荫下。” 33耶稣用许多这样的比喻,照着他们所能明白的,向他们讲道。 34他没有不藉着比喻向他们讲的。但私下对门徒解释一切。” 耶稣平息风暴35那一天,到了晚上,耶稣对门徒说:“我们渡到那边去吧!” 36他们离开人群,带着耶稣就上了船,耶稣在船上,还有其他的船跟随着他。 37忽然刮起了一阵狂风,波浪拍打到船上,船快被水淹没。 38耶稣却在船尾枕着枕头睡觉。门徒把他叫醒,说:“老师,你不管我们都要淹死了吗?” 39耶稣醒来,斥责风,对海说:“住口!安静!”风就停了,海面也平静了。” 40耶稣对门徒说:“你们为什么这样胆怯?你们怎么还不信呢?” 41他们极其害怕,互相说道:“这个人究竟是谁呢?连风和海都听命于他!” |
这个比喻帮助门徒理解为什么耶稣对跟随他的人群规模不感兴趣。他知道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永远不会从改变的生活中结出果实,因为他们所学习的道就像种子落在贫瘠的土壤中。种子代表上帝的道,撒种的人是上帝的仆人,他与他人分享道。人心就像土壤:它必须准备好接受种子,种子才能生根并结出果实。就像在那个时代一样,今天也有四种类型的心,它们对上帝的信息有四种不同的反应:硬心、浅心、拥挤的心和结果实的心。(麦克唐纳)
三种没有结果的心中,每种都被不同的敌人所影响:硬心是魔鬼自己,他夺走了种子;浅心是肉体拒绝了宗教情感;拥挤的心被世俗事物所窒息,阻止了成长和收获。 这些是基督徒的三个主要敌人:世界、肉体和魔鬼。 灯 (第21-25节)
使徒们就像那盏灯;他们被呼召散发出神的亮光,显明他的真理。但他们不能“发出”而没有先“吸收”。我们越听神的话语,我们越能与他人分享。我们的属灵听觉决定了我们能给予他人的多少。试图“掩盖事情”毫无意义,因为神总有一天会揭示所有的事情。
第二个比喻给门徒们带来了警告和鼓励。鼓励是,从非常小的开始,天国最终会在规模和影响力上不断增长。虽然芥菜种子不是世界上最小的种子,但它是该地区农民使用的最小种子,完美地说明了天国内部的增长潜力。尽管教会存在罪恶和弱点,但信息已传到其他国家;有一天,来自各个国家的圣徒将在他的宝座前敬拜。通过对耶稣基督的信心,我们成为天国公民,成为神家庭中的孩子,成为万王之王和主之主的臣民。
“同一天”指的是耶稣讲述“天国比喻”的那一天。他一直在向门徒传讲神的话语,现在他将给他们一个实际的考验,看看他们真正学到了多少。毕竟,听神的话语是为了产生信心;而信心必须始终经受考验。我们也必须能够凭信心实践那个教训,这就是神允许试炼进入我们生命的原因之一。耶稣可以在人生的风暴中信赖。(麦克唐纳)
当人们谈论马可福音的原文时,他们会提到希腊语或亚拉姆语。希腊语是最古老的现存古代手稿的语言。那些提到亚拉姆语的人是在推测一个不存在的早期版本,或者承认耶稣和他的最早追随者可能使用亚拉姆语作为他们大多数交流的首选语言。
马可福音 4:1-34 福音,福音叙事,讲道:论述
马可福音 4:3-9 福音,福音叙事,讲道:论述,比喻
马可福音 4:11-12 福音,福音叙事,讲道:论述,旧约引用
马可福音 4:13-20 福音,福音叙事,讲道:论述,比喻
马可福音 4:21-23 福音,福音叙事,讲道:论述,比喻
马可福音 4:24-25 福音,福音叙事,讲道:论述,比喻
马可福音 4:26-30 福音,福音叙事,讲道:论述,比喻
马可福音 4:30-32 福音,福音叙事,讲道:论述,比喻
马可福音 4:35-41 福音,福音叙事,奇事:自然奇事
- 文学类型取自 Logos 3.0
海边的比喻 4:1–34
引言:主题和背景 1–2
撒种的比喻(撒种的人) 3–9
对门徒的解释 10–20
关于比喻 10–12
撒种的解释(土壤) 13–20
关于光和听觉的格言 21–25
种子自行生长的比喻 26–29
芥菜种的比喻 30–32
结论:耶稣的比喻式教导 33-34
耶稣平息风暴 35-40
- (威廉姆森)
希腊语中的比喻 (parabolē) 由两个词组成 (para, 在…旁边 和 ballō, 投掷)。因此,比喻是一种解释真理的修辞手段。希腊语中的“比喻”一词比英语中的“比喻”一词使用范围更广。在新约中, “比喻”一词被用来指所有这些类型的比较以及其他一些,包括谚语和谜语。(麦克唐纳)
马可福音中的这些比喻与其他马可福音中的比喻有两个不同之处。在这些比喻中,它们没有以“神的国度如同…”这样的公式开头。它描述了耶稣对传讲和教导天国的反应。其次,它也与其他比喻不同,因为它独自伴随着解释。(布拉切尔)这篇文章带我们和一大群人来到湖边倾斜的山坡上,那里谷物田地一直延伸到水中。马可福音中对耶稣作为教师的极大强调在接下来的论述中集中体现,这是这福音书中耶稣教导的第一篇也是最长的一篇。人群不断证明耶稣日益增长的人气。人群也向读者表明,接下来的教导是针对所有人的。(布拉切尔)
通常被称为撒种者的比喻,这个故事出现在所有三部福音书中。在马太福音和马可福音中,它被呈现为耶稣比喻式教导的典型例子。解释者在很大程度上同意它的重要性,但在其含义方面却有很大分歧。它具有开放性,允许文学评论家将撒种者视为关于比喻的比喻。
这个比喻反映了人们对古代巴勒斯坦农业的了解。撒种者用一只手拿着围裙,另一只手播种。不可避免地,一些种子会落在田间硬化的路上,一些种子落在土壤太浅的地方,一些种子落在荆棘丛中,以及落在肥沃的土地上。(布拉切尔)与现代方法不同,种子是先撒下,然后再犁入土中。在播种时,蓟丛很明显,但随着犁地,它们会消失。种子遇到了不同的命运:落在未耕种的路上,被鸟吃掉;在田地的某些地方,岩石留下了很少的空间让根系扎根;蓟的种子被犁入泥土中,与种子一起,扼杀了谷物;以及肥沃的土壤,产量随植株而异。虽然种子遇到了不同的命运,但当撒种者的愿景成为现实时,散落的种子的整体命运就得到了满足。(布鲁克斯)
这个比喻在个人和集体环境中都有意义。它指的是那些已经听到福音但福音尚未在其心中生根的人;在某种程度上是属灵枯干的忠实基督徒;会众、教会委员会以及整个基督教群体,这些群体因一段时间的贫瘠而感到沮丧。它讲述了一种力量,这种力量的生命赋予潜力是不可抑制的。
一些评论家认为,这个比喻有两个核心主题:鼓励和沮丧。三种被浪费的种子,然后是三种程度递增的丰收,令人失望的开始和巨大成果之间的对比,以及撒种者尽管在播种行为中存在浪费,但依然充满信心地采取行动。听众被敦促听到的是好消息。播种的种子蕴含着丰富的应许,神的国度也是如此。耶稣可能讲了这个故事,是为了鼓励他的听众在他身上看到,从他的话语中听到神的国度在他们中间的存在,一个只有未来才会显明其丰硕成果的国度。(布拉切尔)
撒种的比喻在各种令人沮丧的情况下都具有重要意义。当人们的工作看似毫无成果时,这个比喻带来了好消息。尽管看似遭遇挫折,未来却承诺着丰收。它适用于传播福音的人,这也许解释了为什么这个比喻被称为“撒种者”。
关于比喻(4:10-12)
[edit | edit source]耶稣解释了比喻的作用。它们向门徒“内人”和人群“外人”启示真理。对内人来说,即信仰社区的成员,比喻具有启示的作用:“神的国度的奥秘(mystērion)已经赐给了你们。”(布鲁克斯)在马可福音中,耶稣没有传达关于国度的特权信息。相反,在比喻的真实表达和聆听中,耶稣将国度本身作为一个奥秘;这个秘密就是国度。神的国度在耶稣基督的话语中近了。听关于耶稣的话,相信它并按它行事,这是神在个人、教会和世界中掌权或统治的奥秘。
我们或许可以更好地理解“神的国度的奥秘”,即耶稣本人,他就在那些他说话的人中间。耶稣在他的话语中与我们同在,他的话语以隐藏的、比喻的形式赐下了神的国度。“秘密”(“奥秘”)这个词在福音书中仅在这里和平行章节中出现。它在保罗的书信中出现了二十一次,在启示录中出现了四次。保罗用它来指代过去不知道的真理,这种真理只有通过神启示才能知道,并且最近被神启示了。这个含义最能解释本段经文。“秘密”,或者更准确地说,“被揭示的真理”,就是神的国度在耶稣基督里近了。(布鲁克斯)
关于比喻对“外人”的作用的话语包含一个严重的宗教问题。神是否故意使某些人心硬,以至于他们不会悔改并得到赦免?耶稣是否说比喻是为了向某些人隐藏真理?
在马太福音中,门徒问道:“你为什么用比喻对他们说话?”(13:10)耶稣给他们的回答是:“因为……他们不看见。”(13:13)但为什么有些人无法正确地看见和听到呢?
关于比喻的这个解释在许多方面鼓励了马可福音的早期读者。首先,对信仰的群体来说,神的国度是以比喻的形式赐给他们的。其次,基督教传道者不必对并非所有听众都接受他们的信息感到惊讶或沮丧;结果掌握在神手中。第三,尽管比喻(以及基督教的布道和教导)的最初效果可能是揭示真理和使人心硬,但它们的最终目的是启示、照亮和拯救。
撒种的比喻(土壤)的解释(4:13-20)
[edit | edit source]大多数批判学者否认这个解释来自耶稣,并将其归因于早期基督徒,他们将这个比喻应用于他们自己的处境。许多反对意见已经被提出。其中之一是,就其性质而言,比喻是如此清晰,以至于耶稣绝不需要解释它们。(布鲁克斯)对门徒的第二个解释不再是关于比喻本身,而是关于这个特定的比喻,撒种的比喻。门徒应该理解,但他们没有理解。读者会不禁问道:“我是什么样的土壤?”(布鲁克斯)
许多不同的评论家对每种土壤的含义有不同的看法。第一种土壤是落在路边的种子,空中的飞鸟来吃掉了这些种子。许多评论家说“硬心”就是落在路边的种子。“硬心”是指那些抵挡神的话语,使撒旦(飞鸟)很容易把它夺走的人。第二种土壤是落在石头地上的种子。石头地可能会有足够的土壤,使种子最初生长,但没有深度可以使植物继续生长。(麦克唐纳)这种土壤代表着浅薄的心。这种心就像石头上的土壤一样薄,这在巴勒斯坦很常见。由于没有深度,种植的任何东西都无法持续,因为它没有根。这代表着“情绪化的听众”,他们欣然接受神的话语,但并没有真正理解成为一名真正的基督徒必须付出的代价。第三种土壤是落在荆棘丛中的种子。这种土壤代表着那些心胸拥挤的人。这种心描绘的是那些接受神的话语,但没有真正悔改,没有从他们的心中除掉“杂草”的人。这种听众心中生长着太多不同种类的“种子”:世俗的烦恼、对财富的渴望、对事物的欲望,而神的话语的好种子却没有地方生长。第四种也是最后一种土壤是落在好土中的种子。这种种子代表着丰收的心。这种心描绘的是真正的信徒,因为果实,即改变的生活,是真正得救的证据。另外三种心没有结出任何果实,所以我们得出结论,它们属于从未重生的人。并非所有真正的信徒都同样富有成效;但每个真正基督徒的生活都会有一些属灵果实的证据。(麦克唐纳)
与开放式的比喻(3-9节)不同,解释(13-20节)为六个细节指定了参照物;种子(话语)、飞鸟(撒旦)和四种土壤。土壤可以是听众本身,也可以是听众所面临的困难;听众被比作土壤,土壤以不同的程度接受着,也被比作植物,植物生长起来会枯萎或结果实。然而,教导是清晰的。(布鲁克斯)这个比喻解释中使用的语言以及它所指出的问题反映了早期教会的生活。在这个解释中,教会将耶稣关于散播种子的比喻应用于她在传讲和听福音“话语”中的自身经历。(史密斯)
在所有四个比喻解释中,唯一不变的词是“听”。故事讲述了四种听众:那些听到却立即拒绝信息的人;那些欣然听到但没有坚持的人;那些听到许多与福音相冲突的声音的人;以及那些听到、接受并按照福音行事的人。13-20节重点讲述了我们应该如何听福音。(史密斯)当耶稣基督的话语以任何形式来到我们面前时,我们都受到挑战,要变得有接受能力、坚持不懈、专心致志,并做出回应。
关于光和听的谚语(4:21-25)
[edit | edit source]在希腊语中,这节经文读作:“灯不是为了放在斗底下,或放在床底下,对吧?”在希腊语中,它有两个含义:灯暗指耶稣作为光来到世上。或者,在本段经文中,灯主要指耶稣的比喻教导。耶稣的比喻应该被理解,就像灯应该发光一样。(弗兰斯)
我们越仔细地关注神的话语,我们就越能听到。正如对3节(听!)的评论中所指出的,听的命令表明有些人没有听到和理解比喻(弗兰斯)。福音的丰收听众会听到更多;没有结果的听众,过了一段时间,就什么也听不到。我们每次听到福音的方式都会影响我们下次听到福音的能力。最后一句话,“没有…的人,从他那里也会夺去…。”是对懒惰或漠不关心的听众的警告。然而,即使在这句话中,也有鼓励的意味。在最后两句话的核心,对那些听到、接受并做出回应的人有一个伟大的承诺:“…还要加给你们。因为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
对信徒来说,比喻将神的国度传达为一个秘密;但神的统治的真正本质将在耶稣的死与复活中向他们显明。对外人来说,现在一切可能都是谜语,但谜语只为最终被解答或揭示。因此,内人和外人都被鼓励继续倾听。一开始模糊的东西,最终将会变得清晰。
21-25节包含五或六句耶稣的言语,从技术上讲,这些言语是智慧语,讲的是日常生活中的教训,但很容易被归入“比喻”这个广义的范畴。每一节都有一个,也许24节有两个。21-25节包含的内容不仅是理解比喻,还包括理解耶稣的思想。在他事工期间,即使他的门徒也无法理解他。最好的解释是,灯代表着耶稣,也代表着随着他的到来而临近的神的国度。耶稣和国度不是来隐藏的,而是来向所有人显明的。然而,这种启示只有在耶稣死后复活之后才能完全实现。(威廉森)
在22节中,这句话似乎与21节矛盾,因为22节表明灯可能暂时被隐藏。耶稣和国度实际上是暂时被隐藏的。耶稣在复活后完全显明了,但国度直到最终实现才会完全实现。这节经文说明了“弥赛亚的秘密”。(威廉森)
在25节中,既有关于理解比喻的应许,也有警告。任何获得一定程度的理解并渴望更多的人,都会得到更多。正确的理解将导致接受耶稣并进入国度,并从神那里得到更多更多的祝福。那些对比喻和它们所教导的国度不感兴趣的人,很快就会发现自己离国度比他们第一次听说它的时候还要远。(威廉森)
种子自行生长的比喻(4:26-29)
[edit | edit source]每一节都以“他说”开头;每一节都明确地说明了所指对象(神的国);每一节都没有解释,都属于耶稣对人群的教导,就像最初的比喻一样(3-9节)。第27、28节分别提到了种子的神秘生长和土地惊人的肥沃。(威廉姆森)重点是神的国以一种隐秘、神秘的方式增长,独立于人的努力。虽然比喻讲的是生长,但它的意义并不是说神的国由于人的努力而自然地在历史上发展;比喻的功能也不是劝诫。相反,生长被描述为神的奇迹般的工作,而收割则是作为礼物和奇迹的产物。(古利奇)
无论何时何地,当我们基督徒过于重视自己和自己的努力,试图通过我们的计划和方案来“带来神的国”时,这个比喻就具有重要意义。神的统治或治理就像种子自己生长一样:孕育、神秘而富有成效。就像一个人在田地里撒种一样,我们努力传道和教导,互相支持,服务有需要的人,创造一个更加公正的社会秩序。我们的努力有时似乎是徒劳的,但最终我们会像撒种的人在收割时一样感到惊奇。(古利奇)
种子自己生长的比喻有它独特的意义。撒种的人扮演的角色很小。此外,种子在没有他努力(或没有努力)的情况下生长,而且生长方式是一个谜。基督教信息的成功同样不取决于人的努力或理解,尽管基督徒当然需要撒种,但取决于神的权能。它之所以会成功,正是因为神在行动。比喻的重点和可能的主要焦点是收成的保证。收成几乎肯定代表了时代末日的审判。耶稣讲这个故事,马可记录下来,鼓励那些经历了对他们信息拒绝和对神的奥秘旨意缺乏理解的沮丧的信徒,神的国度一定会到来。(威廉姆森)
芥菜种的比喻 (4:30–32)
[edit | edit source]这个比喻是关于对神的国度的希望。它也肯定了神会从微小的开始成就伟大的成果。芥菜种的比喻说的是一个国度,尽管它神奇地扩展,但仍然卑微。芥菜是一种一年生植物;它的延续依赖于重新播种,而它永恒的承诺则依赖于种子的生命。(古利奇)它是一个与马可福音中对神的国度的描述紧密相符的意象:一个实现会让人感到惊讶的神秘;一个以弱为强的现实。
毫无疑问,重点在于对比小巧的开始和国度的巨大成就。芥菜种不是巴勒斯坦最小的种子,但它是比较小的种子之一,是微小的代名词。芥菜可以长到十到十二英尺高,直径三到四英寸。微小的种子与从它生长出来的巨大植物之间的差异,很好地说明了神国显现的开始和结束之间的差异。马可和他的读者/听众离开始比结束更近。十九世纪后,国度的伟大也并不容易显现!生长不是主要的重点;开始和结束之间的对比是主要比较点。(古利奇)故事的功能是鼓励,问题是希望,教导方式是比喻。因此,解释应该指明意义,但不要断言;它应该暗示重要性,但不要定义它,以便疲惫的人可以从这个词语中得到支撑。
结论:耶稣的比喻教导 (4:33–34)
[edit | edit source]结论保留了公开宣告和私人教导之间的区别,以及比喻的揭示意图(“... 他们能够听到它,”第33节)与对外部人隐瞒和对内部人揭示的影响之间的矛盾(第34节)。比喻揭示了神的国度,但将其揭示为一个奥秘。它们通过将注意力吸引到日常活动和事件中的奥秘和奇迹来做到这一点。
第33节暗示马可只呈现了耶稣教导的一小部分。其他福音书作者也是如此,因此他们中没有人或所有福音书作者一起完整地记载了耶稣所做或所教的一切。马可再次强调了理解的必要性。(麦克唐纳)
我们被呼召不要用将神的奥秘变得司空见惯的平淡语言,也不要用扼杀理解的神秘语言来解释神的奥秘。相反,耶稣的教导邀请我们看到和听到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件和像这样熟悉的文本中的神...... 静静地坐下来沉思,直到平凡的事情唤醒我们的头脑和心灵去惊叹。马可福音4:1-34对所有人的意义在于反复的邀请,“凡有耳可听的,就应当听”。这种人就被赐予了神的国度的秘密。
耶稣平静风浪 (4:35-41)
[edit | edit source]耶稣教导完后,他度过了非常忙碌的一天,因为这包括了马可福音3:22-马可福音4的所有内容。(麦克唐纳)那是晚上,在经过了一整天令人筋疲力尽的教导后。耶稣决定渡到对岸是他们和他的门徒离开人群的唯一途径。“在船上,当他正要...”是指不要关注耶稣的外表,而是关注船,他用船作为讲台来教导。当风和浪把水灌进船里时,门徒开始害怕(第40节)。他们正在下沉,他们意识到他们可能淹死(第38节)!在恐惧中,他们用我们经常对神说的话叫醒他:“你难道不在乎吗?”
在原文中,耶稣此时只说了两个词,都是祈使句:“安静!... 平静!”他对风和浪的命令简单明了,表达了掌控一切者的确信。自然元素对他的命令的回应证明了他的权威。(弗朗斯)
文本的形式是一个奇迹故事:一个将故事与当前语境联系起来的场景(第35-36节)、一个问题(第37-38节)、一个解决方案(第39节)、奇迹发生的证据(第39节)和一个惊奇的反应(第41节)。门徒的最后问题,“那到底是谁,甚至风和海都听从他?”将焦点重新转移到耶稣和他的身份问题上。从结构上看,文本向读者提出了两个问题。耶稣是谁?你会相信他吗?
平息风浪,就像其他不是医治的奇迹一样,肯定了耶稣基督是“统治所有自然界”的。然而,自然界奇迹是合适的,因为它们确立了耶稣对无生命创造物的权威,就像医治对有生命创造物的权威一样。这些奇迹表明,神既是自然界的主人,也是个人的主人。加利利海过去和现在都以突然的暴风雨而闻名。湖泊周围大部分地区被群山包围,当强风进入时,湖水会剧烈地旋转。(布拉彻)
这可能是故事最初在那些寻求奇迹的平民中流传的主要功能,他们成群结队地去看、听、摸耶稣,以及当早期基督教传教士用它来证明耶稣基督是主的时候。然而,在马可福音中,这个故事现在所处的语境中,这个故事是对耶稣基督的信徒群体发出的挑战,他们以门徒的身份被挑战更加信任耶稣。
翻译成“责备”和“平静”的词语在1:25节中用于指代驱魔。这种考虑可能暗示了暴风雨中存在着恶魔元素。耶稣的回应表明,门徒应该有信心而不是恐惧,他责备他们缺乏信心。一些评论家声称,耶稣主张对神有信心,而不是对自己有信心。马可理解这意味着相信神在耶稣行动中所显现的拯救力量。马可很可能想表明,信心不仅仅是理智上的同意,而是对一个人的信任。耶稣的最初门徒应该拥有这种信心,所有后来的门徒也应该拥有这种信心。(弗朗斯)
根据马可福音,信心部分意味着认识到耶稣是基督和神的儿子,但在本单元中,信心主要指门徒在害怕自己的生命而惊恐地呼喊时所缺乏的信任。
神学意义
[edit | edit source]在马可福音第4章中,有两个主要的神学意义:神的国度和门徒。国度指的是神的统治或治理。... 马可福音中那个国度的主要代表是耶稣,他宣告了“神的福音:‘时候到了。神的国度近了。’”。
在撒种的比喻中,耶稣将理解其信息称为“神的国度的奥秘”(4:11)的一个方面,这个奥秘已经赐给了他的门徒。撒下的种子就是耶稣所宣扬的“道”(14节)。那些被描述为“好土,听了道,就接受了,并且结实”(20节)。
生长的种子的比喻(马可福音 4:26–29)提醒那些“撒种”的人,神的道具有生命的力量,即使它在某种程度上是不可理解的,也是有效的。这就像芥菜种的比喻(30-32节)一样,表明神的国度的进展最终是神所做的。无论它看起来多么渺小和不吉利,神国都将享有一个宏伟而辉煌的最终结果。但那将是因为神的作为,不仅在名义上,而且实际上,最终是他的。(Zuck)
马可福音讲述了门徒的真实情况。马可福音展示了他们多么容易误解。他用各种词语来描述这种失败,这种失败是门徒的特征,至少在彼得承认耶稣为基督(8:29)之前是这样。然而,即使在那之后,马可福音也表明,耶稣弥赛亚身份的含义仍然让那些对受苦和受死的弥赛亚的想法感到厌恶的门徒感到迷惑。正如耶稣对他代言人彼得所说,“你不思念神的事,只思念人的事”(8:33)。(Zuck)
门徒缺乏理解力的第一个参考出现在比喻的讲道中(4:1–34)。耶稣引用以赛亚书 6:9–10 来解释他为什么使用比喻,以便“他们常看见却不察,常听见却不明白。恐怕他们回转,就得赦免!”(4:12)。正如马可福音所指出的,问题是门徒也有理解方面的困难!“神的国度的奥秘已经赐给了”门徒(4:11),但显然在某个环节上出现了沟通障碍(或者至少是“减速”),因为耶稣质疑他们为什么不理解比喻的基本点:“耶稣就对他们说:‘你们不明白这比喻吗?那你们怎么才能明白任何比喻呢?’”(4:13)。(Zuck)
有趣的是,将马太福音和马可福音中的撒种的比喻与这一点进行比较。马太福音在讲述比喻解释时,以以下话语开头:“凡听见天国道理,不明白的,那恶者就来,把撒在他心里的话夺了去”(马太福音 13:19)。马可福音(4:15)中的平行部分与之相似,只是他没有包含“不明白”这个短语,可能是因为他对门徒的描述表明这也是他们的一个特征。
- 从我的观察来看,马可福音是基础,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从马可福音的记载中添加或删除内容。
- 门徒做了什么让他们无法听到?
- 我认为,如果我是门徒,亲眼见证了耶稣平息风浪,我的整个视角都会改变。
- 而且我很有可能会有同样的反应。
- 路加福音似乎不像马太福音那样紧密地跟随,但他们三者都包含了比喻的主要内容。
- 为什么路加福音中耶稣解释比喻时没有提及他们将结多少果实?
- 马太福音和马可福音中耶稣说......结实——三十倍,六十倍,甚至一百倍。(Zuck)
- 所以,我们只是被应许我们会结实吗?还是结实——三十倍,六十倍,甚至一百倍?
- 我认为,在阅读这三部福音书时,最重要的一点是,它们在措辞上可能略有不同,但它们都具有相同的含义。
- 我认为,许多比喻有很多共同之处,很有趣。然后我们来看看马可福音和路加福音中灯台上的灯的比喻,以及马太福音中盐和光的比喻。这三个比喻中只有七个词是相同的。
- 为什么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在芥菜种的比喻的标题中包含“和酵母”?
- 这个比喻中没有关于酵母的内容。
- 是因为酵母最初也很小,然后长大成非常大的东西?
- 在芥菜种的比喻中,为什么路加福音将神的国度以疑问句的形式表达出来?
- 而马太福音和马可福音中,神的国度是以陈述句的形式表达出来的。
- 我认为,这三部福音书都对谁来夺去撒在他们心里的种子有不同的同义词,这很酷。
- 我喜欢这一点,因为我认为这三个词:“那恶者”、“撒旦”和“魔鬼”都有各自的含义。
- 这是一个例子,说明三部福音书中没有使用相同的词,但它们都具有相同的含义。
希腊语词根:σπείρω
撒下-播种,以散播的方式种植种子以使其生长,将种子散播到地球上以使其生长。(Merriam-Webster)
播种作为粮食作物种植的一部分,散播种子的行为。“播种”通常指大规模散播小麦和大麦。与他们的美索不达米亚同行不同,后者有时使用连接在犁上的播种装置,埃及或巴勒斯坦农民只是拿着一个装满种子的容器,用他们的空闲手将种子散播出去。与西方实践相反,巴勒斯坦农民通常在播种后耕地,从而将种子埋入土壤中以保护和发芽。摩西律法包含关于播种的规定(利未记 11:37-38; 19:19; 申命记 22:9)。最终,播种获得了比喻意义(诗篇 126:6; 箴言 11:18; 马太福音 13:3-43; 哥林多后书 9:6; 加拉太书 6:7-8) (France)。
SOWN (撒下)这个词出现在马可福音第 4 章中的位置
马可福音 4:15 撒下的地方; 他们听见了,就把撒在他们心里的话夺了去。
马可福音 4:16 撒在石头地上的; 他们听见了,
马可福音 4:18 撒在荆棘丛中的; 他们听见了,
马可福音 4:20 撒在好地上的; 他们听见了,
马可福音 4:31 芥菜种,撒在地里,
马可福音 4:32 撒下去,就生长起来,比一切菜蔬都大,
- 来自 Logos 3.0
此图表显示了 SOWN (撒下) 这个词在新约和每个福音书中出现的次数。
- 图表来自 Logos 3.0
希腊语词根: ἀκούω, ἀκοή, ῆς, ἡ
听见-通过耳朵感知或理解,通过听觉获得知识,专心聆听,以及具有理解声音的能力。(Merriam-Webster)
HEAR (听见) 这个词出现在马可福音第 4 章中的位置
马可福音 4:9 他又对他们说:‘有耳可听的,就应当听。有耳可听的,就应当听。’
马可福音 4:12 却不察; 他们听见,却听见,却不明白;
马可福音 4:18 撒在荆棘丛中的; 他们听见了,
马可福音 4:20 他们听见了,就接受了,并且结实; 有的结了三十倍的,
马可福音 4:23 有耳可听的,就应当听。有耳可听的,就应当听。
马可福音 4:24 你们要谨慎听你们所听见的:因为你们用什么量器量给人,也必用什么量器量给你们;并且还要多给你们。
马可福音 4:33 对他们讲道,尽他们所能听明白。
- 来自 Logos 3.0
此图表显示了 HEAR (听见) 这个词在新约和每个福音书中出现的次数。
- 图表来自 Logos 3.0
希腊语词根:γένημα, ατος, τό
果实-植物生长的产物,种子植物的成熟子房及其内容物,植物受精后的产物及其改良的包膜。(Merriam-Webster)
FRUIT (果实) 这个词出现在马可福音第 4 章中的位置
马可福音 4:7 被闷住了,就没有结果子。
马可福音 4:8 并且结果子,生长起来,渐渐多了;
马可福音 4:20 并且结实; 有的结了三十倍的,有的结了六十倍的,
马可福音 4:28 自己结果子; 先出苗,后长穗,
马可福音 4:29 结了果子,就立刻用镰刀收割,因为时候到了。
- 来自 Logos 3.0
此图表显示了 FRUIT (果实) 这个词在新约和每个福音书中出现的次数。
- 图表来自 Logos 3.0
我的名字是扎卡里·舒尔茨,我是西北拿撒勒大学的大二学生。目前我在西北拿撒勒大学攻读基督教事工专业,辅修青年事工。我从小就在奥本拿撒勒教会长大。在 NNU 学习期间,我目前正在参加拿撒勒教会的大学教会,并担任青年牧师助理。
我的父母养育了我们家里的每个人,向我们展示了教会的深远重要性以及教会需要志愿者的必要性。我从小到大,我的父母一直积极参与我们的生活。我的母亲是我们的儿童牧师,后来也积极参与我们的青年团契。
我的家庭有三个兄弟姐妹。我有一个24岁的哥哥,他是我最好的朋友。我的哥哥一直都在我身边,一直鼓励我成为最好的自己;无论是在学校、运动、我的精神生活,我的哥哥一直都鼓励我成为最好的自己。我还有一个22岁的姐姐,她去年刚结婚。最后,我有一个高中生妹妹,她明年也将在西北拿撒勒大学就读,我真的很高兴她能来这里和我在一起。
Bratcher, R. G., & Nida, E. A. (1993], c1961). 马可福音手册。最初出版:马可福音翻译手册,1961年。UBS 手册系列;翻译者指南。纽约:联合圣经公会。
Brooks, J. A. (2001, c1991). 第 23 卷:马可福音(电子版)。Logos 图书系统;新美国注释。纳什维尔:Broadman & Holman 出版社。
"圣餐。" Logos 3.0,西北拿撒勒大学,艾达荷州纳姆帕。2009 年 3 月 27 日。
France, R. T. (2002). 马可福音:希腊文本注释(i)。密歇根州大急流城;卡莱尔:W.B. Eerdmans;Paternoster 出版社。
圣马可福音。带有导言、注释和索引的希腊文本。1898 年(H. B. Swete 编)(i)。伦敦;纽约:MacMillan and co., limited;MacMillan 公司。
Guelich, R. A. (2002). 第 34A 卷:词语圣经注释:马可福音 1-8:26。词语圣经注释。达拉斯:Word,Incorporated。
圣经:新国际版。1996 年,c1984 年(电子版)。大急流城:Zondervan。
KJV 圣经注释。1997 年,c1994 年(1)。纳什维尔:托马斯·尼尔森。
MacDonald, W., & Farstad, A. (1997, c1995). 信徒圣经注释:旧约和新约(创世纪 1:1)。纳什维尔:托马斯·尼尔森。
Merriam-Webster, I. (2003). 梅里亚姆-韦伯斯特大学词典。包括索引。(第十一版)。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梅里亚姆-韦伯斯特公司。
Smith, J. H. (1992;电子版出版,1996)。圣经知识新宝库:最全面的交叉参考列表,涵盖所有经文、所有主题、所有重要词语(1)。田纳西州纳什维尔:托马斯·尼尔森。
Williamson, L. (1983). 马可福音。释经,一本用于教学和布道的圣经注释(iii)。佐治亚州亚特兰大:J. Knox 出版社。
Zuck, R. B. (1994;由 Logos 研究系统出版电子版,1996)。新约圣经神学(电子版)(1)。芝加哥:穆迪出版社。